第87章 第二次登月任務
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 作者:康一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家高層趁著民間對登月帶來的航天熱度,今年適時的正好擴大了相關專業的招生目標,以及大boss親自站台,在每天最硬核新聞檔中,用了20分鍾來闡述國家航天發展戰略計劃,其實就是在用這些事情來證明著他們的支持力度。
看新聞,看報導中,經常會說某地發展某項產業,當地政府是給政策給優惠給扶持,政策是一個大整體的說法,其具體內容通常是專項貸款,土地審批和稅務上的減免優惠政策;而扶持則是一種傾向性的政府采購,以及補貼優惠的扶持搶占市場這些手段。
這種政策不用噴,世界各國都有,燈塔睡王為了扶持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禁止賽裏斯生產的電動汽車進入本國市場外,還對歐羅巴盟友生產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甚至給本國生產的電動汽車每輛補貼7000刀勒的優惠政策。
不過那檔19:00新聞說實話,看的人並不多,主要裏麵的內容比較枯燥乏味,老百姓很少有人會去看這檔新聞。
但是對於搞金融經濟的,以及一些大企業高層,還有體製內的官員,那這檔新聞是屬於必看的內容,他們靈敏的經濟嗅覺和政z嗅覺會敏銳的察覺出國家的政策走向和發展方向變化。
有了政策說明高層是要準備決心花大力氣做這件事,對於搞金融的,資本就會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迅速向某個產業或者方向流去。
就像這次大boss的講話一出,已經上市的微星科技,和另外兩家民營航天企業的股票立刻連續五天出現漲停,而一些航天局旗下的上市企業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大漲,雖說資本不是什麽好玩意,但資本都不傻,它們會用腳去選擇最有潛力和盈利的項目投資。
除了政策扶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政策也不能忽視。
某位影視大佬扮演的優叔曾經在某部電影裏說過:
二十一世紀什麽最貴——人才!
有了配套的的產業,有了相應的政策,工廠建立起來了,專項貸款也弄出來了,甚至扶持性的訂單合同都已經簽好了,結果一看:
——臥槽,人呢?招不到人啊!!
高層放開航天相關專業的擴招,就是要加速這部分的人才培養,從人力資源和人才培養方麵給航天發展添磚加瓦。
雖說擴招會造成這個行業的內卷程度,但是不內卷……指望毫無壓力,每天混吃等死就能過上好日子的人去發展科技嗎?
最近這些年燈塔從懂王開始,就圍堵賽裏斯的發展,懂王在前任觀海的基礎上不僅加大了對賽裏斯的製裁,還搞了製造業迴流,以及撤出賽裏斯投資;除了大力扶植本國製造業外,還扶植賽裏斯周邊的白眼狼和白象等國,希望這些國家承擔起產業轉移後的重擔。
在一段時間裏,賽裏斯國內無數公知母豬拚命的吹噓這兩個國家,好像用不了多久,這兩個平均人口更年輕的國家就能取代賽裏斯,利用人口紅利成為下一個世界製造的中心。
可是幾年過去,結果呢……
賽裏斯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而當年吹噓的白眼狼,已經深陷地產泡沫和後續乏力的狀況。
至於白象,掌權人魔笛老仙即便是換了個國名巴特拉,依舊沒能改變其國運,該拉胯的依舊一如既往的拉胯,工人懶散,動不動罷工甚至打砸國外投資工廠,再加上連高層也經常在動歪心思,白象掙錢白象花,一分別想帶迴家。
各種坑蒙拐騙外資企業的事情頻發,而且還不是隻針對某一個國家,甭管你是賽裏斯雜糧手機還是小日子高鐵,囊棒子鋼鐵和燈塔可樂,到了白象這,就得乖乖的把掙到的錢全吐出來!主打的就是一視同仁雨露均沾!
這兩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境況,其實眼明人,稍微有點腦子的都能看看出,這兩個國家的結局注定如此。
這裏不談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思路方向有啥問題,也不討論土地、以及人口文化中的種姓和階級固化問題,單從一條,就已經知道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科技上限能到哪一步了。
——這兩個國家都缺乏足夠多的高素質人才。
白眼狼還算好,在被賽裏斯摁著打了十年後,國內終於有清醒人知道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主動北上求和,然後有模有樣,開始學起了賽裏斯搞革新開放,很多文件、政策甚至改個名字就直接刊發了。
其中對基礎教育方麵,白眼狼也是學的有模有樣八分像,這給它這幾年承接產業轉移中帶來不少好處,畢竟工人和賽裏斯人一樣吃苦耐勞,而且也受過完成的基礎文化教育甚至是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屬於將人口紅利真正轉換成為了發展紅利。
但是它那一億人口的體量還是沒法支撐起龐大的製造業,隻能說,承接賽裏斯部分溢出的低端加工產業混口飯吃,還是能混個肚肥皮圓。
可白象呢,他們種姓製度的天生禁錮性,以及國內政策的特殊性,特別是對文化教育上的各種奇葩政策,讓這個國家的人口紅利變成了一個偽命題。
基礎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長期政策,但是白象在這點上給出的做法很奇葩,要求低到令人發指的可怕。
有些邦甚至規定,隻要是會寫自己的名字,那就不屬於文盲。
可就這樣已經放低到近乎無下限的標準,白象國的文盲率至今依舊高達3成!
一個教育基礎如此薄弱的國家,又如何在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路上走更遠呢?
而賽裏斯不同,早在建國後不久,全國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讓全國的識字率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這麽多年來,基礎教育一直貫穿著整個國家建設的脈絡沒有放鬆過。
到了改革開放時代,大量有小學、初中,高中甚至職業技術學校的年輕人正好迎合上了爆發增長的工業建設,國外資本驚訝的發現,賽裏斯擁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們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又善於學習和自我創新。
雖然這一段曆史其中也飽含著無數工人的血淚史,可工業發展就是如此。
而進入新世紀後,賽裏斯大學開始擴招,無數高校開始擴張自身的規模和建設,吸納著眾多的學生進入象牙塔。
不管裏麵有多少濫竽充數,或者是野雞學校,但擴招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全民的素質教育和平均教育程度在提升;而弊端就是內卷開始殘酷化。
很多人都討厭內卷,但別忘記,這個星球,甚至這個宇宙都是帶著殘酷競爭法則的,身體瘦弱的幼崽會被一胎同胞的兄弟姐妹擠掉位置搶不到奶吃,就連植物都懂得要努力攀高來獲取更多的陽光,連動物和植物都需要內卷才能獲得生路,何況人類呢。
就是靠著這殘酷的內卷,創造了無數優質企業和強者的誕生,他們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經曆無數磨礪和鞭策,能走到後麵並站在最前排的,都是卷王中的卷王。
國家高層有意識擴招航天領域方麵的招生,其實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和準備。
也正得益於這個時段的擴招,在未來數年後,國內航天領域在各星球上攻城略地圈地盤時,無數優質的人才源源不斷的在往這個領域內注入大量新鮮的血液,這才支撐起了那個時期瘋狂的擴張。
未來的規劃和發展加速高層已經鋪好鋪墊了,近期的發展加速步伐也不會停下。
時隔半年後,第賽裏斯二批登月隊伍於七月中旬出發了。
和上次一樣,這次登月隊伍也是六人編製,但不同的是上次的六人這次都沒有參加,而是換上了新一批人員,搭配也是老中青組合。
很多國內觀眾看到這次人員中沒有章成銘紛紛直唿遺憾,但也都能理解,畢竟好事不能讓一個人獨占。
發射流程和第一次差不多,也是在西北的火箭城連續兩天發射兩組神舟天梭飛船將六名航天員分批次送入上次返迴的臨時艙段。
但取消了由遠征十八號發射兩百噸的大型環月軌道艙。改由遠征十七號發射一個加長玖爪對接艙和一個裝滿各種生活物資的貨運艙段上去。連同帶上去的,還有兩台新的玖爪工作機;以及一套神秘的裝備。
不僅帶了新設備,還有一枚普羅火箭則發射了兩艘天舟2號飛船。
這兩艘天舟飛船和臨時艙段對接完成組合體後,登月小組並沒有直接出發,而是開始變軌。
這次的變軌不是普通的抬升軌道那麽簡單,而是橫移變軌,也就是改變了傾角環繞軌道,使之和賽裏斯的空間站完成並軌。
並軌的目的就是為了兩個大家夥對接。
上一次不並軌,是因為擔心總質量幾百噸的登月總艙段對空間站產生影響。
但這次,空間站上已經新增加了兩百噸出頭畫天反應艙這個大秤砣,本次過去的登陸總艙段質量又僅為一百多噸,兩者對接不會有任何可擔憂的。
之所以要進行對接,是登月設備需要在空間站這裏:
——加油!
額……好吧,是加燃料!
登月艙段、登月設備目前使用的燃料已經全部都是液態膠基燃料,既然液態膠基燃料的產地是太空……
沒道理還要浪費錢把它運下來再送上去啊!!
再加上有畫天反應艙這個秤砣了,以前的擔憂已經不存在,在空間站這裏加滿燃料後直接飛向月球不更經濟實惠嗎。
這就是為啥要打兩個空置的天舟2號上來的原因了。
這兩艘天舟2號經過改裝,並不作為下行的貨船作用,而是將要長期在藍星空間站和環月空間站做油罐車的作用,就是給今後登月飛行器往返提供燃料保障。
完成燃料補給後,兩個大家夥在太空中分離,登月艙段點火,在空間站的‘注視’下,再次向月球遠征而去。
間隔半年再次展開登月行動的速度不僅讓世界震驚,同時也讓不少賽裏斯國民吃驚,上次登月的驚喜還在消化中,這麽快又登月了?
不過這次登月和上次不同,這次登月並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實時直播,這讓觀眾和網友們都有些失望。
隻是觀眾們的這種反應其實就是官方想看到的。
這次登陸行動實際上是第一次登月的備份行動。
也就是說,按國家航天局那幫人的尿性,第一次成功之後,第二次也就是備份發射要麽取消,要麽就會改變任務,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金和設備的目的。
原本在章成銘他們第一次登月成功後,這次登月行動最初是準備和下一次登月一同開展,組成一個大型的登月建設隊伍過去,直接搭建小型的前沿科考站。
可任誰都沒有想到,章成銘居然用上次帶迴來的月壤中的那點氦3搞定了核聚變反應堆!!
現在國內核物理應用研究的那幫人嗷嗷的亟需更多的氦3來進行更多的驗證工作,之前帶迴來的那點月壤弄出來的氦3……
用杯水車薪都不足以來形容匱乏。
因此原本已經取消並且並入下一次發射計劃的這次備份發射方案又被緊急重新立項,還好東西都沒啥變化,人員配置也沒有發生新情況,唯獨就是多帶了那一套神秘的新裝備。
第二批探月人員來到月球後,按照擬定的計劃,先是讓六名航天員完成了兩個新地方的補充探索,並最終確定了某處成為此次探月行動的行動點:
那是第一次探月中,在某處發現內部有布靈布靈東西的熔岩管。
這些布靈布靈的東西上次帶迴去一些檢測後,發現也就是一些伴生礦晶,不具備礦業開發價值,但是這玩意卻被黃添榮給盯上全部打包了。
他倒不是打算拿來開發礦產,而是商人的頭腦告訴他——物以稀為貴!
這些礦晶別看數量不是太多,但也夠開采一段時間,而且對於黃添榮這種精明的商人根本不擔心數量的多少,多有多的賣法……少?那更好炒作和拉高身價!
那時看到這些布靈布靈東西的時候,黃添榮廣告詞都在腦袋裏想好了:
來自宇宙的寶石,跨越無盡的星空距離,流淌億萬年的時光,隻為見證守護你們的愛情!
國際珠寶壟斷巨頭不是很吊嗎?還不是被我們大豫省的人造寶石錘的不要不要的,現在最後的底褲防線就是吹噓自家的天然寶石比人造寶石更具有珍貴的天然屬性……
行!
那我就用來自外星球更加珍貴無比的天然寶石來碾壓你!
老子我用你自己打的矛做成迴旋鏢紮死你!
這個商業方案很快就完成了yp交易,航天局那邊同意這些沒啥科研和礦物價值的東西都給星海做商業開發用,但好處是要獲取兩成利潤,代價就是不收取開采設備和運輸成本費用。
這一塊額外的收入是屬於張局在給航天人們謀取的小福利,大家辛苦這麽久,能多分點年總結不更開心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月亮當然要啃月餅!
說迴這個熔岩管。
章成銘他們結束第一次探月行動後,人雖然返迴了藍星,但環月空間站還在月球軌道上轉悠呢,而它所攜帶的那些大型探測設備……可是在一圈又一圈的對著月球各種地方探索照射……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通過章成銘他們多次月表實地考察,以及探測數據進行比對和建檔,更多熔岩管道和其它地形資料也不斷的更新匯總出來。
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比對,再加上新的建設方案,以及核聚變反應堆的出現,上次探索的這個熔岩管便成為了目前第一首選的前哨基地建設點。
這第二次探月,除了複查這個未來基地的周邊情況,收集更多信息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工作:
——地表現場提製氦3!
遠征十七號所攜帶的那套神秘裝備,就是一套真空製取設備,和幾台一百千瓦級的斯特林發電機。
這種一百千瓦級的斯特林發電機早在2023年8月,就在龍夏國自己的空間站裏完成了驗證性的測試。
它的體積和功率不算大,但對於長期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器來說散熱量小,比較適用,但如果放在月球、火星這種地方,它的發電量又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原本在航天局2030年最初的登月規劃中,會采用兆瓦級,也就是一千千瓦的核反應堆來提供月球科考站的能源供應,這個發電量已經很大了,基本足以同時滿足100個家庭的同時大功率電器用電。
這種反應堆的研究進度得益於賽裏斯第四代核能反應堆的技術突破,和賽裏斯的‘快堆’技術一樣,在2020年這樣就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可以說比斯特林發電機還要早。
但它的體積和工作方式也注定它散熱量過大,不利於在飛行器上使用,也注定了它就是為了火星和月球這種科考站上使用的。
可問題是章成銘搞定了核聚變堆後,這個反應堆就有些尷尬了,發熱量比聚變反應堆還大,還要考慮輻射問題需要配置厚厚的沉重防輻射層,以及向太空和地下進行散熱的大量散熱設備……
這麽龐大的體積和重量……都特麽的可以運十幾套櫃式的小型氦3反應堆過去了!
還好現在這套反應堆隻是立項,還處在沒有開建的狀態,便被緊急停止了研發和生產。
但氦3堆雖然真的很好……
可特麽的現在沒有足夠的燃料供它開幹啊!
換成是其它國家估計這種情況要麽抓瞎,要麽就隻能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增加預算多發射太陽能、熱電偶核電池這些東西去解決問題。
可在賽裏斯不需要!!
航天局和章成銘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已經成熟,且已經有了實物的幾台百瓦級熱電斯特林發電機上。
這幾台發電機,在23年中完成空間站驗證測試後,23年底就已經造出了第一台實物!
(注:知道這玩意是23年的9月,寫這章時又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我擦,23年11月便出實物了!配圖請看有話說!)
有了這幾台發電設備,再加上又配置了幾百平方米的空間站同款太陽能柔性電池翼,總算是湊夠了提取氦3所需要的能源需求。
登月小隊完成這條熔岩管道附近更多的地質勘察後,環月空間站分別釋放了真空製取設備和發電設備組。
通過數次的精準控製著陸,將這些設備降落在距離當初章成銘炸開的洞口五百米外的空地上。
接下來的事就是用玖爪把這些大家夥拉到洞口附近,組裝固定設備,連接電纜,埋好地線……
一係列流程下來,當那幾百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柔翼展開後,國際天文愛好者們興奮了!
因為在第二次登月前三天,一顆由濠江特區富商陳東明牽頭,全世界民間天文愛好者們眾籌,由微星科技生產,東方力量火箭發射的天文星4號升空進入藍星同步軌道運行。
自從成功發射了天文星1號,陳老板這個星空發燒友便已經看不上藍星地表上的深空觀測和攝影了。
不過觀測衛星和普通衛星有一些區別,主要就是它對穩定性的要求很高,以及需要經常調整角度來變換拍攝目標和長時間對準目標長曝光,因此自身攜帶的姿態燃料消耗很快,適用控製姿態穩定陀螺造價成本又太高,屬於兩難的平衡。
甚至由於操作經驗不足,天文星2號剛上天不到半天的時間,便由於衛星調整姿態過程中,鏡頭無意中慢慢掃過了太陽……
在太空中敢用焦段上千毫米的天文鏡去直懟太陽是什麽後果?
強烈的陽光在天文鏡的匯聚下直接形成了高熱的成像光影,將該衛星的感光片直接燒爆,這顆剛剛送上去的衛星工作不到半天的時間便失去了核心的感光元件而徹底報廢。
期間陳老板又搞過一次三號天文星,這次總結了上次的失敗教訓,增加了識別太陽這高強度光源物體的自動關閉鏡頭功能,以及增加更多穩定設備。
三號星很成功,在國際天文愛好者們中間也掀起不小的熱度。
因此在三號天文星壽終正寢後,陳老板便發動了眾籌,由他出一半資金,另一半由廣大愛好者們籌款,打算弄一個更大號的天文星。
這個眾籌很快得到了無數愛好者的響應,最終募集到的資金也遠超陳老板的預估,後來在征得所有籌款人的大部分同意下,修改了部分協議和技術,搞了個更大的型號出來,這才延遲了成品時間。
當時的延期錯過了賽裏斯第一次登月行動,讓無數愛好者後悔不迭,可世上唯獨沒有後悔藥賣,但沒想到,這延期卻趕上了第二次的登月行動。
因此當月球那幾百平方米的柔性太陽翼展開之後,這枚天文星4號便拍攝到了月球表麵那閃亮的亮點!
一張張照片中,能清晰的看到。
月球表麵上,細小的玖爪在整個前哨基地旁邊溜達工作,而寬大的柔性太陽翼在地麵貪婪的吮吸轉換著來自陽光的能量,該地區經過玖爪和工作人員來迴的碾壓和踩踏後,地麵上形成那顏色不一的行駛痕跡……
每一張照片,都讓無數天文愛好者癡迷。
每一張照片,都能讓更多困在西方媒體構築的信息繭房中的人知道:
賽裏斯人又去月球搞事情了!
看新聞,看報導中,經常會說某地發展某項產業,當地政府是給政策給優惠給扶持,政策是一個大整體的說法,其具體內容通常是專項貸款,土地審批和稅務上的減免優惠政策;而扶持則是一種傾向性的政府采購,以及補貼優惠的扶持搶占市場這些手段。
這種政策不用噴,世界各國都有,燈塔睡王為了扶持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禁止賽裏斯生產的電動汽車進入本國市場外,還對歐羅巴盟友生產的電動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甚至給本國生產的電動汽車每輛補貼7000刀勒的優惠政策。
不過那檔19:00新聞說實話,看的人並不多,主要裏麵的內容比較枯燥乏味,老百姓很少有人會去看這檔新聞。
但是對於搞金融經濟的,以及一些大企業高層,還有體製內的官員,那這檔新聞是屬於必看的內容,他們靈敏的經濟嗅覺和政z嗅覺會敏銳的察覺出國家的政策走向和發展方向變化。
有了政策說明高層是要準備決心花大力氣做這件事,對於搞金融的,資本就會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迅速向某個產業或者方向流去。
就像這次大boss的講話一出,已經上市的微星科技,和另外兩家民營航天企業的股票立刻連續五天出現漲停,而一些航天局旗下的上市企業股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大漲,雖說資本不是什麽好玩意,但資本都不傻,它們會用腳去選擇最有潛力和盈利的項目投資。
除了政策扶持之外,還有另外一個政策也不能忽視。
某位影視大佬扮演的優叔曾經在某部電影裏說過:
二十一世紀什麽最貴——人才!
有了配套的的產業,有了相應的政策,工廠建立起來了,專項貸款也弄出來了,甚至扶持性的訂單合同都已經簽好了,結果一看:
——臥槽,人呢?招不到人啊!!
高層放開航天相關專業的擴招,就是要加速這部分的人才培養,從人力資源和人才培養方麵給航天發展添磚加瓦。
雖說擴招會造成這個行業的內卷程度,但是不內卷……指望毫無壓力,每天混吃等死就能過上好日子的人去發展科技嗎?
最近這些年燈塔從懂王開始,就圍堵賽裏斯的發展,懂王在前任觀海的基礎上不僅加大了對賽裏斯的製裁,還搞了製造業迴流,以及撤出賽裏斯投資;除了大力扶植本國製造業外,還扶植賽裏斯周邊的白眼狼和白象等國,希望這些國家承擔起產業轉移後的重擔。
在一段時間裏,賽裏斯國內無數公知母豬拚命的吹噓這兩個國家,好像用不了多久,這兩個平均人口更年輕的國家就能取代賽裏斯,利用人口紅利成為下一個世界製造的中心。
可是幾年過去,結果呢……
賽裏斯依舊是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國,而當年吹噓的白眼狼,已經深陷地產泡沫和後續乏力的狀況。
至於白象,掌權人魔笛老仙即便是換了個國名巴特拉,依舊沒能改變其國運,該拉胯的依舊一如既往的拉胯,工人懶散,動不動罷工甚至打砸國外投資工廠,再加上連高層也經常在動歪心思,白象掙錢白象花,一分別想帶迴家。
各種坑蒙拐騙外資企業的事情頻發,而且還不是隻針對某一個國家,甭管你是賽裏斯雜糧手機還是小日子高鐵,囊棒子鋼鐵和燈塔可樂,到了白象這,就得乖乖的把掙到的錢全吐出來!主打的就是一視同仁雨露均沾!
這兩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境況,其實眼明人,稍微有點腦子的都能看看出,這兩個國家的結局注定如此。
這裏不談這兩個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思路方向有啥問題,也不討論土地、以及人口文化中的種姓和階級固化問題,單從一條,就已經知道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科技上限能到哪一步了。
——這兩個國家都缺乏足夠多的高素質人才。
白眼狼還算好,在被賽裏斯摁著打了十年後,國內終於有清醒人知道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主動北上求和,然後有模有樣,開始學起了賽裏斯搞革新開放,很多文件、政策甚至改個名字就直接刊發了。
其中對基礎教育方麵,白眼狼也是學的有模有樣八分像,這給它這幾年承接產業轉移中帶來不少好處,畢竟工人和賽裏斯人一樣吃苦耐勞,而且也受過完成的基礎文化教育甚至是專門的職業技能培訓,屬於將人口紅利真正轉換成為了發展紅利。
但是它那一億人口的體量還是沒法支撐起龐大的製造業,隻能說,承接賽裏斯部分溢出的低端加工產業混口飯吃,還是能混個肚肥皮圓。
可白象呢,他們種姓製度的天生禁錮性,以及國內政策的特殊性,特別是對文化教育上的各種奇葩政策,讓這個國家的人口紅利變成了一個偽命題。
基礎教育是一個國家的長期政策,但是白象在這點上給出的做法很奇葩,要求低到令人發指的可怕。
有些邦甚至規定,隻要是會寫自己的名字,那就不屬於文盲。
可就這樣已經放低到近乎無下限的標準,白象國的文盲率至今依舊高達3成!
一個教育基礎如此薄弱的國家,又如何在科技興國,科技強國的路上走更遠呢?
而賽裏斯不同,早在建國後不久,全國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掃盲運動,讓全國的識字率得到顯著提高,而且這麽多年來,基礎教育一直貫穿著整個國家建設的脈絡沒有放鬆過。
到了改革開放時代,大量有小學、初中,高中甚至職業技術學校的年輕人正好迎合上了爆發增長的工業建設,國外資本驚訝的發現,賽裏斯擁有著世界上最好的工人,他們任勞任怨,吃苦耐勞,又善於學習和自我創新。
雖然這一段曆史其中也飽含著無數工人的血淚史,可工業發展就是如此。
而進入新世紀後,賽裏斯大學開始擴招,無數高校開始擴張自身的規模和建設,吸納著眾多的學生進入象牙塔。
不管裏麵有多少濫竽充數,或者是野雞學校,但擴招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全民的素質教育和平均教育程度在提升;而弊端就是內卷開始殘酷化。
很多人都討厭內卷,但別忘記,這個星球,甚至這個宇宙都是帶著殘酷競爭法則的,身體瘦弱的幼崽會被一胎同胞的兄弟姐妹擠掉位置搶不到奶吃,就連植物都懂得要努力攀高來獲取更多的陽光,連動物和植物都需要內卷才能獲得生路,何況人類呢。
就是靠著這殘酷的內卷,創造了無數優質企業和強者的誕生,他們在和同行的競爭中經曆無數磨礪和鞭策,能走到後麵並站在最前排的,都是卷王中的卷王。
國家高層有意識擴招航天領域方麵的招生,其實也是有這方麵的考慮和準備。
也正得益於這個時段的擴招,在未來數年後,國內航天領域在各星球上攻城略地圈地盤時,無數優質的人才源源不斷的在往這個領域內注入大量新鮮的血液,這才支撐起了那個時期瘋狂的擴張。
未來的規劃和發展加速高層已經鋪好鋪墊了,近期的發展加速步伐也不會停下。
時隔半年後,第賽裏斯二批登月隊伍於七月中旬出發了。
和上次一樣,這次登月隊伍也是六人編製,但不同的是上次的六人這次都沒有參加,而是換上了新一批人員,搭配也是老中青組合。
很多國內觀眾看到這次人員中沒有章成銘紛紛直唿遺憾,但也都能理解,畢竟好事不能讓一個人獨占。
發射流程和第一次差不多,也是在西北的火箭城連續兩天發射兩組神舟天梭飛船將六名航天員分批次送入上次返迴的臨時艙段。
但取消了由遠征十八號發射兩百噸的大型環月軌道艙。改由遠征十七號發射一個加長玖爪對接艙和一個裝滿各種生活物資的貨運艙段上去。連同帶上去的,還有兩台新的玖爪工作機;以及一套神秘的裝備。
不僅帶了新設備,還有一枚普羅火箭則發射了兩艘天舟2號飛船。
這兩艘天舟飛船和臨時艙段對接完成組合體後,登月小組並沒有直接出發,而是開始變軌。
這次的變軌不是普通的抬升軌道那麽簡單,而是橫移變軌,也就是改變了傾角環繞軌道,使之和賽裏斯的空間站完成並軌。
並軌的目的就是為了兩個大家夥對接。
上一次不並軌,是因為擔心總質量幾百噸的登月總艙段對空間站產生影響。
但這次,空間站上已經新增加了兩百噸出頭畫天反應艙這個大秤砣,本次過去的登陸總艙段質量又僅為一百多噸,兩者對接不會有任何可擔憂的。
之所以要進行對接,是登月設備需要在空間站這裏:
——加油!
額……好吧,是加燃料!
登月艙段、登月設備目前使用的燃料已經全部都是液態膠基燃料,既然液態膠基燃料的產地是太空……
沒道理還要浪費錢把它運下來再送上去啊!!
再加上有畫天反應艙這個秤砣了,以前的擔憂已經不存在,在空間站這裏加滿燃料後直接飛向月球不更經濟實惠嗎。
這就是為啥要打兩個空置的天舟2號上來的原因了。
這兩艘天舟2號經過改裝,並不作為下行的貨船作用,而是將要長期在藍星空間站和環月空間站做油罐車的作用,就是給今後登月飛行器往返提供燃料保障。
完成燃料補給後,兩個大家夥在太空中分離,登月艙段點火,在空間站的‘注視’下,再次向月球遠征而去。
間隔半年再次展開登月行動的速度不僅讓世界震驚,同時也讓不少賽裏斯國民吃驚,上次登月的驚喜還在消化中,這麽快又登月了?
不過這次登月和上次不同,這次登月並沒有像上次那樣有實時直播,這讓觀眾和網友們都有些失望。
隻是觀眾們的這種反應其實就是官方想看到的。
這次登陸行動實際上是第一次登月的備份行動。
也就是說,按國家航天局那幫人的尿性,第一次成功之後,第二次也就是備份發射要麽取消,要麽就會改變任務,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金和設備的目的。
原本在章成銘他們第一次登月成功後,這次登月行動最初是準備和下一次登月一同開展,組成一個大型的登月建設隊伍過去,直接搭建小型的前沿科考站。
可任誰都沒有想到,章成銘居然用上次帶迴來的月壤中的那點氦3搞定了核聚變反應堆!!
現在國內核物理應用研究的那幫人嗷嗷的亟需更多的氦3來進行更多的驗證工作,之前帶迴來的那點月壤弄出來的氦3……
用杯水車薪都不足以來形容匱乏。
因此原本已經取消並且並入下一次發射計劃的這次備份發射方案又被緊急重新立項,還好東西都沒啥變化,人員配置也沒有發生新情況,唯獨就是多帶了那一套神秘的新裝備。
第二批探月人員來到月球後,按照擬定的計劃,先是讓六名航天員完成了兩個新地方的補充探索,並最終確定了某處成為此次探月行動的行動點:
那是第一次探月中,在某處發現內部有布靈布靈東西的熔岩管。
這些布靈布靈的東西上次帶迴去一些檢測後,發現也就是一些伴生礦晶,不具備礦業開發價值,但是這玩意卻被黃添榮給盯上全部打包了。
他倒不是打算拿來開發礦產,而是商人的頭腦告訴他——物以稀為貴!
這些礦晶別看數量不是太多,但也夠開采一段時間,而且對於黃添榮這種精明的商人根本不擔心數量的多少,多有多的賣法……少?那更好炒作和拉高身價!
那時看到這些布靈布靈東西的時候,黃添榮廣告詞都在腦袋裏想好了:
來自宇宙的寶石,跨越無盡的星空距離,流淌億萬年的時光,隻為見證守護你們的愛情!
國際珠寶壟斷巨頭不是很吊嗎?還不是被我們大豫省的人造寶石錘的不要不要的,現在最後的底褲防線就是吹噓自家的天然寶石比人造寶石更具有珍貴的天然屬性……
行!
那我就用來自外星球更加珍貴無比的天然寶石來碾壓你!
老子我用你自己打的矛做成迴旋鏢紮死你!
這個商業方案很快就完成了yp交易,航天局那邊同意這些沒啥科研和礦物價值的東西都給星海做商業開發用,但好處是要獲取兩成利潤,代價就是不收取開采設備和運輸成本費用。
這一塊額外的收入是屬於張局在給航天人們謀取的小福利,大家辛苦這麽久,能多分點年總結不更開心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著月亮當然要啃月餅!
說迴這個熔岩管。
章成銘他們結束第一次探月行動後,人雖然返迴了藍星,但環月空間站還在月球軌道上轉悠呢,而它所攜帶的那些大型探測設備……可是在一圈又一圈的對著月球各種地方探索照射……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通過章成銘他們多次月表實地考察,以及探測數據進行比對和建檔,更多熔岩管道和其它地形資料也不斷的更新匯總出來。
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比對,再加上新的建設方案,以及核聚變反應堆的出現,上次探索的這個熔岩管便成為了目前第一首選的前哨基地建設點。
這第二次探月,除了複查這個未來基地的周邊情況,收集更多信息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工作:
——地表現場提製氦3!
遠征十七號所攜帶的那套神秘裝備,就是一套真空製取設備,和幾台一百千瓦級的斯特林發電機。
這種一百千瓦級的斯特林發電機早在2023年8月,就在龍夏國自己的空間站裏完成了驗證性的測試。
它的體積和功率不算大,但對於長期在太空中飛行的航天器來說散熱量小,比較適用,但如果放在月球、火星這種地方,它的發電量又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原本在航天局2030年最初的登月規劃中,會采用兆瓦級,也就是一千千瓦的核反應堆來提供月球科考站的能源供應,這個發電量已經很大了,基本足以同時滿足100個家庭的同時大功率電器用電。
這種反應堆的研究進度得益於賽裏斯第四代核能反應堆的技術突破,和賽裏斯的‘快堆’技術一樣,在2020年這樣就已經完成了技術驗證,可以說比斯特林發電機還要早。
但它的體積和工作方式也注定它散熱量過大,不利於在飛行器上使用,也注定了它就是為了火星和月球這種科考站上使用的。
可問題是章成銘搞定了核聚變堆後,這個反應堆就有些尷尬了,發熱量比聚變反應堆還大,還要考慮輻射問題需要配置厚厚的沉重防輻射層,以及向太空和地下進行散熱的大量散熱設備……
這麽龐大的體積和重量……都特麽的可以運十幾套櫃式的小型氦3反應堆過去了!
還好現在這套反應堆隻是立項,還處在沒有開建的狀態,便被緊急停止了研發和生產。
但氦3堆雖然真的很好……
可特麽的現在沒有足夠的燃料供它開幹啊!
換成是其它國家估計這種情況要麽抓瞎,要麽就隻能水多了加麵,麵多了加水,增加預算多發射太陽能、熱電偶核電池這些東西去解決問題。
可在賽裏斯不需要!!
航天局和章成銘直接把目光投向了已經成熟,且已經有了實物的幾台百瓦級熱電斯特林發電機上。
這幾台發電機,在23年中完成空間站驗證測試後,23年底就已經造出了第一台實物!
(注:知道這玩意是23年的9月,寫這章時又查了一下,結果發現,我擦,23年11月便出實物了!配圖請看有話說!)
有了這幾台發電設備,再加上又配置了幾百平方米的空間站同款太陽能柔性電池翼,總算是湊夠了提取氦3所需要的能源需求。
登月小隊完成這條熔岩管道附近更多的地質勘察後,環月空間站分別釋放了真空製取設備和發電設備組。
通過數次的精準控製著陸,將這些設備降落在距離當初章成銘炸開的洞口五百米外的空地上。
接下來的事就是用玖爪把這些大家夥拉到洞口附近,組裝固定設備,連接電纜,埋好地線……
一係列流程下來,當那幾百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柔翼展開後,國際天文愛好者們興奮了!
因為在第二次登月前三天,一顆由濠江特區富商陳東明牽頭,全世界民間天文愛好者們眾籌,由微星科技生產,東方力量火箭發射的天文星4號升空進入藍星同步軌道運行。
自從成功發射了天文星1號,陳老板這個星空發燒友便已經看不上藍星地表上的深空觀測和攝影了。
不過觀測衛星和普通衛星有一些區別,主要就是它對穩定性的要求很高,以及需要經常調整角度來變換拍攝目標和長時間對準目標長曝光,因此自身攜帶的姿態燃料消耗很快,適用控製姿態穩定陀螺造價成本又太高,屬於兩難的平衡。
甚至由於操作經驗不足,天文星2號剛上天不到半天的時間,便由於衛星調整姿態過程中,鏡頭無意中慢慢掃過了太陽……
在太空中敢用焦段上千毫米的天文鏡去直懟太陽是什麽後果?
強烈的陽光在天文鏡的匯聚下直接形成了高熱的成像光影,將該衛星的感光片直接燒爆,這顆剛剛送上去的衛星工作不到半天的時間便失去了核心的感光元件而徹底報廢。
期間陳老板又搞過一次三號天文星,這次總結了上次的失敗教訓,增加了識別太陽這高強度光源物體的自動關閉鏡頭功能,以及增加更多穩定設備。
三號星很成功,在國際天文愛好者們中間也掀起不小的熱度。
因此在三號天文星壽終正寢後,陳老板便發動了眾籌,由他出一半資金,另一半由廣大愛好者們籌款,打算弄一個更大號的天文星。
這個眾籌很快得到了無數愛好者的響應,最終募集到的資金也遠超陳老板的預估,後來在征得所有籌款人的大部分同意下,修改了部分協議和技術,搞了個更大的型號出來,這才延遲了成品時間。
當時的延期錯過了賽裏斯第一次登月行動,讓無數愛好者後悔不迭,可世上唯獨沒有後悔藥賣,但沒想到,這延期卻趕上了第二次的登月行動。
因此當月球那幾百平方米的柔性太陽翼展開之後,這枚天文星4號便拍攝到了月球表麵那閃亮的亮點!
一張張照片中,能清晰的看到。
月球表麵上,細小的玖爪在整個前哨基地旁邊溜達工作,而寬大的柔性太陽翼在地麵貪婪的吮吸轉換著來自陽光的能量,該地區經過玖爪和工作人員來迴的碾壓和踩踏後,地麵上形成那顏色不一的行駛痕跡……
每一張照片,都讓無數天文愛好者癡迷。
每一張照片,都能讓更多困在西方媒體構築的信息繭房中的人知道:
賽裏斯人又去月球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