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郊外,某集團軍內,三天前,這裏就來了兩輛大巴車,在經過層層檢查核對後,這兩輛大巴車搭載著若幹核物理學家來到了這裏一個核心的訓練場地。


    車輛一停穩,上麵的學者們紛紛迫不及待的帶著各種設備來到了訓練場旁的一處建築裏。


    在這,他們按捺住心中激動的心情,圍繞在一台設備前不住的嘖嘖稱奇。


    而今天,就在十分鍾前,在帶隊陳老的命令聲中,這台被他們研究幾天的聚變反應堆被摁下了啟動鈕。


    一分鍾後,缺乏後繼燃料的反應堆發出停堆告警後自動停止了核反應。


    和此前章成銘最初的測試不同,這台改良後的反應堆更加的靈敏,控製程度也更加穩定,檢測設備也更多,更不用說在充當底座還有著沉重的電芯設備。


    “成了!成功了!!”


    多名研究員亢奮的擁抱在一起,有些人原地鼓掌,有些人樂得像個孩子一樣蹦蹦跳跳。


    雖然還沒有正式的宣布,但他們都是從事多年核應用研究的專家,他們從現場傳輸到安全屋裏的各種數據上,已經清晰的看到不管是剛才那點反應過程中轉變的輸出功率,還是內部工業攝像頭拍攝下來的畫麵,就已經清楚的知道結果:


    ——成功了!


    數名身著生化服的士兵操控著機器狗邁向中心的那台反應堆,大家支棱起耳朵,聆聽著現場同步傳迴來的畫麵。


    隻可惜……


    除了機器狗金屬爪子落地的聲音,以及降溫風扇所發出的風噪聲,沒有蓋革儀遇到放射性物質時所發出的恐怖咯吱聲,同步畫麵中的輻射放射測量儀的指針也猶如被焊死一樣,牢牢的停在最左邊沒有絲毫的動靜……


    “成了!絕對成了!”


    現場已經有學者開始抹眼淚了,


    成功的喜悅也讓他們迴想起探索路上的艱辛,哪怕眼前的這台設備並不是自己的心血,但自己能見證第一台設備在賽裏斯的大地上誕生就已經足夠令他們難以抑製心中的情緒。


    為了安全起見,哪怕機器狗已經探測過了一遍,那些身著生化服的士兵們依舊攜帶著各種儀器和設備,對現場再一次進行了複查。


    並特別將反應堆的情況,通過攜帶的攝像機,將反應堆此刻的各種狀態通過畫麵實時傳輸迴安全屋。


    十分鍾後,確定現場完全安全,所有研究學者們飛快的奔向那台反應堆,用最近距離的方式,去檢查設備剛才經曆過的一切曆史痕跡。


    三十分鍾後,在眾人喜悅的注視下,負責此次試驗檢測的陳老揮舞著有些顫抖的手,向旁邊的一位通訊軍官招手示意。


    隨即,一台內線電話迅速的接通了正在帝都權利中心等待好消息的幾位大佬:


    “報告各位領導,章成銘同誌研究的核聚變理論沒有錯誤,小型應用反應堆實驗……圓滿成功!”


    陳老用有些發顫的聲音,向電話那一頭的幾位高層匯報了實驗的結果,而那邊傳來幾聲輕微的歡唿聲,和一個熟悉而又清晰的聲音:


    “謝謝陳老!”


    隨即,好消息立刻傳遞到了正在焦心等待的航天局,坐在辦公室裏的張局終於等到了眼前那部紅色電話的鈴聲。


    “喂,我是張仕國。”


    報出自己的身份,張局很快便聽到對麵傳來一個鏗鏘有力的命令:


    “點火實驗成功,開始執行南天門二號計劃。”


    “是!”


    張局放下手中的紅色電話,興奮不已的他揮舞著雙手恨不得仰天長嘯,這個消息令他太振奮了。


    按說導致這一切的發起人……


    章成銘,此刻的他正和陸英豪在一起,和一個小時前的陳老他們一樣,縮在一個房間中,透過厚厚的防護玻璃注視著山脈中的那棟建築物。


    “3……2……1,點火!”


    隨著點火命令落下,那棟建築物沒有封閉的下方冒出些許白煙,然後便猶如驚雷般的發出一聲巨響,一道淡淡的火焰從建築物下方直噴而出,巨大的氣流攪動著附近的植被不住的搖曳著!


    “點火成功,保持10秒!”


    “明白,保持全功率輸出10秒!”


    “全角度測試泵擺程序。”


    “明白!”


    在操控員的控製下,發動機的噴口開始小範圍的上下左右甚至微微轉圈式的在搖擺晃動著,噴口長長的火焰就像是被舞動的煙花在空中上下晃動著。


    十秒鍾後,控製室裏,指揮員傳出新指令。


    “推力降至50%。”


    “明白,降至50%推力。”


    發動機在操控員的控製下,在一秒鍾內迅速的縮減了推力,尾部的火焰極速變小。


    又是十秒後,指揮員這次直接讓發動機重新恢複最大功率。


    然後又直接將功率調至最低20%的輸出功率上持續輸出。


    在完成最低功率的輸出測試後,還要不斷的微調變換推力,來測試發動機細微的推力變化級數。


    就這樣,這台發動機不僅來迴的變換著推力,甚至還要發動機關機後,再進行點火測試。


    這就是火箭發動機的測試現場,和普通火箭發動機上來點火後,持續長時間全功率輸出不同,這台發動機在進行長時間的全功率輸出外,還少見的做著各種變推力的輸出測試。


    二十分鍾後,第一次測試完成,安全屋裏響起熱烈的掌聲。


    “恭喜啊,小章同誌,你們星海又多了一種新型發動機,而且還是可變推力的火箭發動機!”


    測試站的站長和以往一樣,陪在現場觀看了整個火箭發動機測試的過程,第一時間親眼見證了這個曆史性的時刻。


    “謝謝您這麽久以來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章成銘握住對方粗糙的大手表示由衷的感謝。


    這可不是客套話,而是發自內心的。


    這個測試站地處賽裏斯中南部,交通不是太便利,所以國內很多民營企業不會選擇這裏做發動機測試。


    當初星海在火箭城測試受辱後,最終第一次的固體發動機測試就是在這裏完成,並取得資格證書的。


    也就是從那次開始,星海的所有發動機都是在這裏進行測試,這位老站長也在這兩年裏,在這見證了星海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整個過程。


    “這是我們的工作,應該的!”


    老站長笑嗬嗬的自謙著,眼前這位年輕人現在身份可不一般,自從他的火箭發動機測試陰差陽錯的來到這裏後,不僅給測試站帶來了不少真金白銀的業務收入,而且還帶來了名氣效應,搞得現在很多單位都想把火箭發動機測試也安排在這裏進行。


    ……沾沾好運嘛……


    半小時後,發動機冷卻下來,陸英豪帶著一眾工作人員上前檢查發動機狀況,在獲得足夠的各種數據,以及目測狀態後,又趕緊溜迴到安全屋內,因為馬上就要開始新一輪更加暴力,甚至模擬環境更加苛刻的測試。


    這次的點火測試比上次更加兇殘,上次測試還算是溫和的一點點調節推力,但這次推力那就各種上下亂擺,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甚至在測試中還像姿態發動機那樣連續、單點的快速噴射工作……


    這種測試簡直就是要把這台發動機往死裏整的那種節奏!


    這也沒辦法,因為這台發動機就還真要這樣測試,因為它的設計目標,以及使用環境和使用範圍……還真得讓它有這樣嚴苛的要求!


    這樣的測試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才結束,當它從測試台上被小心的拆下來時,站長看它的眼神都不對了。


    因為他可是看到了,甚至有些測試中,發動機在達到最高溫度後直接關機。


    普通發動機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隻需要自然冷卻就行,但是這台發動機卻要經受噴口處噴射水滴來進行極速降溫的考驗測試……


    這尼瑪是什麽測試?


    什麽環境下會讓發動機在最高溫度下突然遇到水珠?


    這妥妥的是外太空返迴後,遇到空氣中含有大量水汽,甚至是雷雨雲層中的模擬測試!


    不過站長也知道保密規定,他看到了,但他不能問!


    哪怕他心中再怎麽激動,再怎麽有無數好奇的問題,他都得閉上嘴,隻能用灼熱的眼神注視著這台飽經摧殘的發動機。


    發動機卸下後裝車,在警車的護送下被直接連夜專車拉迴了鵬城星海的廠房裏。


    在這裏,早已等候多時的工作人員們立刻將它擺放在工作台上,小心仔細的拆下它身上一個個零件。


    每個零件不僅都要經過工作人員肉眼和放大鏡的仔細觀察,更要經過探傷測試檢查,以供後續的研究使用。


    特別是經受最為殘酷考驗摧殘的尾噴口,更是被重點觀察。


    要知道,這地方今後要投入使用的地方,可能還有更加惡劣和嚴酷的自然環境,任何細微的裂痕,都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後果。


    章成銘也少有的全程陪同著,一同陪伴著所有工作人員完成著這項工作,可見這台發動機在他心中的重要性。


    兩天後,在測試台那邊,以及拆解後各個零件的一項項分析報告陸續的出現在章成銘和陸英豪的案頭上,兩個人頂著通紅的雙眼,一項一項的查看著每一個匯總上來的數據和分析報告。


    “基本上沒問題,發動機在38—44%區間的變推力過程中,會出現輕微的震喘這個現象,我覺著問題不大,畢竟普通發動機的噴口都會有海平麵版和真空版兩種,而且燃燒室的設計也要考慮膠基燃料在兩個環境下的區別差異,我們這個是在兩個環境下都要使用的特殊版,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隻能在使用的過程中,增加程序設置和提醒飛行員,盡可能的從45%跳過中間的震喘段,直接壓到37%的推力來避開這個現象。”


    陸英豪在檢查完推力變化過程中,和震喘產生的震動曲線及推力曲線數據變化後,給這款發動機下了合格判定。


    “我同意,不過我的看法是不用留那麽死的餘量,直接將這個推力值段設為50—35%,對於空天戰機來說,使用上低功率時基本就是準備起飛和落地後極速降低功率,別忘記戰機自身就有那麽重,在大氣層內,它更多的時間都會保持70%甚至100%的這個區間進行巡航,以及發現目標後可能出現120%的最高輸出範圍,這一段功率才是它們最常用的。”


    “如果是使用在上麵級,甚至是登陸月球這種外太空使用環境,我們完全可以直接不用考慮大氣層內的使用範圍,直接避開了雙環境下的這種局麵。”


    章成銘同意陸英豪的判定,但隨即立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陸英豪把兩人討論的結果給打入說明文中,在點擊保存後突然問道:


    “那如果用在火星上呢?那裏的氣壓可比藍星上小很多,要不要我們找航天局幫忙,找個類似的環境測試一下?”


    “你算了吧!現在都忙成這樣了你還想給自己找事做啊!現在月球上的事情還沒搞完,你就想火星上的事了……這些後續的改進工作給他們去完成吧!”


    章成銘沒好氣的笑罵著自己的技術總工,不過眼睛,最終還是落在了那份報告上的幾個字。


    《yfb—20多用途變推力發動機》


    三個首字母yfb,就是液態、發動機、變推力三個詞的首拚音縮寫,本來在yf之間還有個j,也就是說明使用膠基燃料,但後來不管是星海的設計師,還是航天局的設計師們都覺著——這個字母沒必要再出現了。


    因為今後的液體發動機,幾乎都會是采用膠基燃料,反而是傳統的液氫液氧這種東西變得少見,縮寫就是為了簡化說明,都成為主流了那還要專門提醒大家這是膠基燃料反而多此一舉。


    畢竟……三個字母大家都念的有些拗口了,恨不得直接倆字母甚至倆個方塊字更好。


    沒錯,這就是章成銘和陸英豪他們星海在經曆這麽長時間後,終於搞定的第二款液態發動機。


    之前那款10n的微型發動機雖然陸英豪嫌棄得不要不要的,甚至想拒絕在設計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但是再怎麽說,那也是星海搞出來的第一種液體發動機;


    母不嫌子醜,甭管它再醜、再怎麽不好用,它也是星海落地的第一種液態發動機!


    而現在這台yfb20發動機可是凝聚了星海無數設計師這兩年的巨量心血。


    星海的設計師在液體發動機的經驗不算多,即便有,之前接觸也是傳統液氫、甲烷、煤油這種一點火就全功率輸出的發動機,在變推力發動機上的積澱……


    那基本上可以說是空白的!


    在和航天局達成合作關係後,章成銘他們迫不及待的要了那台金牌7500n變推力發動機來進行研究,隻是拆開後發現……


    尼瑪,這複雜程度已經遠超他們的想象。


    雖然起點低了點,目標又大了點,但星海的研究員、設計師們並不懼怕挑戰,他們在吃透這種發動機的原理和技術特點後,大家集思廣益,開創新思路和想法來設計自己的液體發動機。


    對於星海想搞液體發動機,航天局那邊原本是不太讚同的,因為航天局這邊有更多的人才和專門的設計院,他們有著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來研製,他們更希望星海集中更多的精力去開發登月的其它相關項目。


    但章成銘謝絕了對方的好意,張局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事實也確實如此。


    可這種新型發動機並不是使用傳統的液氧液氫甲烷煤油甚至是肼類燃料,而是使用能量密度、比衝更高的液態膠基燃料。


    玖爪上使用的那台7500n變推力發動機經過改進後,隻能說優化了它的設計,但它畢竟還是基於肼類燃料設計的,燃燒室、燃燒效率都不能完全發揮出膠基燃料的強大特點,甚至膠基燃料還要遷就原先的燃燒室的結構和強度,弱化一定的燃燒效率來避免出現問題。


    而且哪怕今後再繼續優化,它的定位目標依舊還是7500n,也就是一噸以內的推力,這點推力在此前應對中小質量體積的衛星、探測器使用是足夠的,但是隨著未來登月幾十噸幾百噸的登陸載荷……


    它那點推力簡直就顯得杯水車薪了。


    所以必須要真正設計和製造出,屬於液態膠基的專用變推力發動機。


    隻是那時液態膠基燃料還屬於空中樓閣,連空中反應艙都還沒設計出來落在紙麵上,難道讓那些設計師在連熱量值、粘稠度,燃料特性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去研究新型發動機嗎?


    而且除了章成銘能提前知道液態膠基燃料性能的這個優勢外,星海還有另外一個優勢:


    ——各種新型合金材料!


    現在的星海在材料界,已經被材料學者們譽為魔法口袋。


    意思就是這裏隔三差五的便能折騰出各種意想不到的新型材料,每一種出現,都能讓材料界欣喜若狂。


    就是基於這兩種優勢,章成銘最終決定還是得星海自己啃下這塊硬骨頭,哪怕進度慢點,也得一點一點的搓出屬於自己的變推發動機。


    為此陸英豪和章成銘帶領幾個人負責前期的預研,為中後期的深入研究做技術儲備。


    而去年在帝都,章成銘專門和軍方交換了些特殊產品的研究許可,其中就這種變推力發動機。


    因為章成銘的目標並不是單純的用來給火箭使用,畢竟固態膠基燃料火箭已經基本足夠使用,液態膠基燃料成本又太貴,距離大規模的應有還有些時間。


    所以他的第一目標就是大規模登月使用的複用發動機,以及可以直接拿來給軍方空天戰機使用的複用發動機。


    這兩種發動機看似不同,但把它們應用產品的目標稍微歸納一下,你就會發現有一個重要的參數很有趣。


    空天戰機自重通常空重在20噸以內(空重就是沒有燃油沒有其它配件狀態的空機重量,別搞混了),滿載40—60噸之間,太小了帶彈量不多,持續戰鬥能力不足,太大了也不劃算。


    考慮到如果戰鬥時,或日常使用突然情況損壞一台發動機,至少還有另一台能夠保證飛行員飛迴來的雙發標準,雙發以上基本都是這種空天戰機的標配狀態下。


    一台標準推力為20噸的變推力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能達到120%,最小能憋到20%……


    那麽隻需要兩台,就可以輕鬆將一架標準裝彈和燃料狀態,全重40噸的戰機送入太空。


    如果是裝載最大的載彈量超過了兩台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


    那也不怕,在翼尖處安裝兩個小型火箭助推器就行。


    起飛時發動機的功率足以讓戰機利用空氣的升力起飛,在衝破大氣層的過程中利用好這兩枚火箭助推獲得更多的推力就行。


    唯獨的缺點就是用完這兩枚助推火箭,在返迴大氣層對敵發動進攻後,不把飛機肚子內的各種炸彈扔到敵方腦袋上……過重的戰機就隻能在大氣層內飛……


    而如果把這種發動機使用在月球登陸設備,換算月球重力隻有藍星上的六分之一,那麽就意味著一台這種發動機最大可以將120噸的物資運送到月球表麵……


    沒錯,所以yfb20後麵這個20不是它的序號,而是代表它的標準推力是20噸!


    在和軍方定下這個推力技術指標後,軍方表現出來的期待和配合比航天局高了無數倍!


    畢竟航天局沒有這種發動機,也依舊可以依靠各種火箭把人員和物資送上太空,但軍方沒有這種發動機……


    他們的飛行員隻能眼巴巴在一萬多米的高空上,仰望似乎近在咫尺,但卻遙不可及的太空。


    也就是這種期待,讓軍方極為配合星海對這台發動機的研製工作,各種能給的實驗場地、條件是近乎有求必應,能做到的全部做到,做不到的……


    也要想辦法辦到!


    章成銘和陸英豪分別在這份技術說明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後,電子版的說明立刻通過內部線路發送給了軍方和某家戰機製造公司。


    已經通過內部消息知道這款發動機進行測試的技術員們早就已經翹首以盼這份說明。


    打開後立刻閱讀起這份說明中的各種參數和性能指標,在無數嘖嘖聲和感歎聲後,將這台發動機的最終尺寸、外形規格給植入早就準備好的幾款新型飛機設計圖中。


    很快,在被譽為世界橋梁博物館的某個省份,一個超算中心的無數國產芯片開始瘋狂計算海量的數據。


    而它們計算的內容和數據基礎,正是此前在北邊火鍋省裏各種高速、超高速甚至超激波風洞吹過的某款空天戰機。


    當最終數據完成計算,設計師們相互慶賀之時,新型戰機的樣機批文也同步下發到達這家公司企業,一同到來的還有另外一份文件,裏麵內容很簡單:


    加速南天門二號計劃,立刻不計成本代價,加速樣機研製並最終投入量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康一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康一沐並收藏從手搓火箭開始的星際之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