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如果光賣包子的話產品太單一了,柳鶴這麽想著,決定要做出一些改變。他打算將油條這個美味的小吃提前發明出來。
包子油條豆漿組合在一起,那才是早餐的絕佳組合,對學院附近的早餐店那可謂是降維打擊。
然而,柳鶴要去學院上學,沒有辦法親自運營店鋪。
他思慮再三,決定把油條的製作方法教給楊碧月母女二人。
他相信,她們能夠勝任這個任務,將早餐店運營得有聲有色。
那日,傍晚的夕陽灑在柳鶴的小院子裏,一片溫馨而寧靜。
柳鶴再次邀請楊氏母女來家裏吃飯,就餐席間柳鶴提出了要將她們母女二人做油條的想法。
“柳大哥,油條是何物?”
楊碧月和娘親皆是一臉疑惑,從未聽說過“油條”二字。
“哈哈,那是我家鄉的一種吃食,美味至極,咱們想要開店,自然是需要特色美食,食客們才能夠記住我們店鋪,而油條便是最適合的吃食,我觀察了一下,這杭州城如今可沒有油條這種吃食,一經推出,定然能夠大受歡迎。”
飯後,他開始教授楊氏母女製作油條。
隻見他熟練地將醒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揉勻排氣,雙手將麵團按壓攤成長條,再用擀麵杖擀薄,切成小長條。他的動作流暢而有力,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舞蹈。
接著,他點火開灶,鍋中放入白色的豬油。
隨著大火不斷加熱,鍋中的白色豬油逐漸變成了液體狀,油溫開始冒煙了。
柳鶴取兩塊麵片疊加在一起,用筷子壓一下,然後兩手捏製兩頭,在手中抖動,讓其拉長。
最後,他雙手拿起油條胚的兩端,輕輕地放入鍋中。
鍋中火熱的豬油遇到清冷的油條胚,立刻膨脹了起來,炸製金黃色後用筷子翻麵炸至兩麵金黃色。
站在一旁的楊氏母女二人看得目瞪口呆。
她們無法相信這麽小的麵條,竟然在頃刻之間,變成這麽大的一根油條。
柳鶴折了一小段油條嚐了嚐,味道不錯,跟後世的油條差不多。
他示意母女二人也品嚐一下,鍋中散發出來的香味,楊碧月早就垂涎欲滴了。
她連忙折了一小段油條,放在嘴裏吃了起來,外酥裏嫩,又鬆又脆,油而不膩,實在是太美味了。
“柳大哥,這油條也好太吃了,大家肯定會喜歡的。”
她太後悔了,剛剛自己吃得太飽了,這油條可比街上買的油餅好吃多了。
柳鶴笑著說道:“沒錯,這油條以後就是咱們店裏的主打吃食,整個杭州城隻有我們一家店有。肯定會風靡整個杭州的,油條配一碗熱豆漿,再來兩個包子,這樣的早餐才是最完美的。”
接下來,柳鶴讓楊碧月負責炸油條,他在一旁觀看。
一斤麵粉炸出了十五根油條,麵粉五文錢一斤,豬油白糖等成本要五文錢,一根油條算下來成本最高一文錢。
成本一文錢的油條,柳鶴打算跟羊肉包子一樣,賣五文錢一根。
賺取五倍之利,畢竟這是新鮮吃食,那些學子們根本不差錢,隻要好吃,十文錢一根估計都會趨之若鶩。
柳鶴留了三根油條明天早上吃,剩下的讓母女二人都帶迴家去了。
……
楊碧月除了擺攤賣包子之外,剩下的時間都在和娘親二人練習製作油條。
柳鶴則開始在街邊找尋店鋪,剛好王嬸的包子店隔壁有家麵館轉讓,柳鶴便接了下來。
店鋪接下來之後便是考慮購入各種做早餐要用的設備了。
黃豆在宋朝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吃法了,比如豆漿、豆腦花等都有,柳鶴去街上買了一個石磨迴來,有買了一些其他的常用物品。
經過這些天的調養,楊碧月娘親彭氏的身體好了很多,可以長時間在店內幫忙了,柳鶴讓其負責收錢和幫忙顧客點餐。
柳鶴準備明天先試營業,招牌先不掛起來,畢竟母女二人也沒開過店,還是謹慎一點,慢慢來,三個人在店裏仔細地將衛生打掃了一遍。
晚上,楊碧月興奮得睡不著,一夜翻來覆去卻毫無睡意,天未亮便點著油燈,叫醒娘親,二人來到店裏做準備工作了。
這家店柳公子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上麵,母女二人不敢有所怠慢,寧願早點起來做準備工作。
古代沒有電燈,二人隻能點著油燈在昏暗的光線下操作。
第二天早上柳鶴一大早來到店內時,母女二人已經忙活一個多時辰了。
“你們這也太早了吧?”
柳鶴大吃一驚。
“柳公子,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你店鋪我們一定會好好經營的。”
彭氏望著柳鶴,眼神中皆是感激之色。
有了柳鶴的加入幫忙,早餐店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柳鶴力氣大,負責磨豆漿,豆漿磨好之後要放入鍋中煮開,鍋裏的豆漿煮開之後用布把豆漿過濾,把豆渣去掉。
豆漿過濾之後則裝在瓦罐裏麵,足足裝了兩大瓦罐,再把瓦罐放在土灶後麵的兩個燒開水的小鍋裏保溫。
楊碧月負責製作麵子,油條,包子和油條一樣,都可以提前做好胚子,等待客人來了,在開始蒸包子,炸油條,現做的吃食才美味。
彭氏則負責燒火,打下手。
從門店的大廳裏麵是看不到廚房裏麵的,柳鶴特意把廚房和客人就坐的大廳隔了一堵牆。從大廳到廚房的門框上沒有做門,但是掛了一片布,上麵用毛筆寫了四個大字“廚房重地”。
油條的做法其實跟包子很像,主要的區別一個是蒸一個是炸,現在的大酒樓裏麵也有少量的油炸菜品,隻要被有心人看到炸油條了,那麽油條很快就能被別人模仿過去。
柳鶴可不希望這家店鋪還沒經營兩個月,油條就被競爭對手給學去了。
天越來越亮,店裏的第一籠包子也出鍋了,柳鶴在店鋪門口擺了一張桌子,蒸好的包子連同蒸籠一起放在桌子上,頓時蒸籠裏的蒸汽就騰騰升起,充滿了早餐店的煙火氣。
路過的學子們,看到充滿煙火氣的早餐店,便知道這裏是吃早餐的地方,一會兒陸陸續續就有人過來買包子了。
包子油條豆漿組合在一起,那才是早餐的絕佳組合,對學院附近的早餐店那可謂是降維打擊。
然而,柳鶴要去學院上學,沒有辦法親自運營店鋪。
他思慮再三,決定把油條的製作方法教給楊碧月母女二人。
他相信,她們能夠勝任這個任務,將早餐店運營得有聲有色。
那日,傍晚的夕陽灑在柳鶴的小院子裏,一片溫馨而寧靜。
柳鶴再次邀請楊氏母女來家裏吃飯,就餐席間柳鶴提出了要將她們母女二人做油條的想法。
“柳大哥,油條是何物?”
楊碧月和娘親皆是一臉疑惑,從未聽說過“油條”二字。
“哈哈,那是我家鄉的一種吃食,美味至極,咱們想要開店,自然是需要特色美食,食客們才能夠記住我們店鋪,而油條便是最適合的吃食,我觀察了一下,這杭州城如今可沒有油條這種吃食,一經推出,定然能夠大受歡迎。”
飯後,他開始教授楊氏母女製作油條。
隻見他熟練地將醒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揉勻排氣,雙手將麵團按壓攤成長條,再用擀麵杖擀薄,切成小長條。他的動作流暢而有力,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舞蹈。
接著,他點火開灶,鍋中放入白色的豬油。
隨著大火不斷加熱,鍋中的白色豬油逐漸變成了液體狀,油溫開始冒煙了。
柳鶴取兩塊麵片疊加在一起,用筷子壓一下,然後兩手捏製兩頭,在手中抖動,讓其拉長。
最後,他雙手拿起油條胚的兩端,輕輕地放入鍋中。
鍋中火熱的豬油遇到清冷的油條胚,立刻膨脹了起來,炸製金黃色後用筷子翻麵炸至兩麵金黃色。
站在一旁的楊氏母女二人看得目瞪口呆。
她們無法相信這麽小的麵條,竟然在頃刻之間,變成這麽大的一根油條。
柳鶴折了一小段油條嚐了嚐,味道不錯,跟後世的油條差不多。
他示意母女二人也品嚐一下,鍋中散發出來的香味,楊碧月早就垂涎欲滴了。
她連忙折了一小段油條,放在嘴裏吃了起來,外酥裏嫩,又鬆又脆,油而不膩,實在是太美味了。
“柳大哥,這油條也好太吃了,大家肯定會喜歡的。”
她太後悔了,剛剛自己吃得太飽了,這油條可比街上買的油餅好吃多了。
柳鶴笑著說道:“沒錯,這油條以後就是咱們店裏的主打吃食,整個杭州城隻有我們一家店有。肯定會風靡整個杭州的,油條配一碗熱豆漿,再來兩個包子,這樣的早餐才是最完美的。”
接下來,柳鶴讓楊碧月負責炸油條,他在一旁觀看。
一斤麵粉炸出了十五根油條,麵粉五文錢一斤,豬油白糖等成本要五文錢,一根油條算下來成本最高一文錢。
成本一文錢的油條,柳鶴打算跟羊肉包子一樣,賣五文錢一根。
賺取五倍之利,畢竟這是新鮮吃食,那些學子們根本不差錢,隻要好吃,十文錢一根估計都會趨之若鶩。
柳鶴留了三根油條明天早上吃,剩下的讓母女二人都帶迴家去了。
……
楊碧月除了擺攤賣包子之外,剩下的時間都在和娘親二人練習製作油條。
柳鶴則開始在街邊找尋店鋪,剛好王嬸的包子店隔壁有家麵館轉讓,柳鶴便接了下來。
店鋪接下來之後便是考慮購入各種做早餐要用的設備了。
黃豆在宋朝已經有各種各樣的吃法了,比如豆漿、豆腦花等都有,柳鶴去街上買了一個石磨迴來,有買了一些其他的常用物品。
經過這些天的調養,楊碧月娘親彭氏的身體好了很多,可以長時間在店內幫忙了,柳鶴讓其負責收錢和幫忙顧客點餐。
柳鶴準備明天先試營業,招牌先不掛起來,畢竟母女二人也沒開過店,還是謹慎一點,慢慢來,三個人在店裏仔細地將衛生打掃了一遍。
晚上,楊碧月興奮得睡不著,一夜翻來覆去卻毫無睡意,天未亮便點著油燈,叫醒娘親,二人來到店裏做準備工作了。
這家店柳公子傾注了很多的心血在上麵,母女二人不敢有所怠慢,寧願早點起來做準備工作。
古代沒有電燈,二人隻能點著油燈在昏暗的光線下操作。
第二天早上柳鶴一大早來到店內時,母女二人已經忙活一個多時辰了。
“你們這也太早了吧?”
柳鶴大吃一驚。
“柳公子,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你的事情就是我們的事情,你店鋪我們一定會好好經營的。”
彭氏望著柳鶴,眼神中皆是感激之色。
有了柳鶴的加入幫忙,早餐店的準備工作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柳鶴力氣大,負責磨豆漿,豆漿磨好之後要放入鍋中煮開,鍋裏的豆漿煮開之後用布把豆漿過濾,把豆渣去掉。
豆漿過濾之後則裝在瓦罐裏麵,足足裝了兩大瓦罐,再把瓦罐放在土灶後麵的兩個燒開水的小鍋裏保溫。
楊碧月負責製作麵子,油條,包子和油條一樣,都可以提前做好胚子,等待客人來了,在開始蒸包子,炸油條,現做的吃食才美味。
彭氏則負責燒火,打下手。
從門店的大廳裏麵是看不到廚房裏麵的,柳鶴特意把廚房和客人就坐的大廳隔了一堵牆。從大廳到廚房的門框上沒有做門,但是掛了一片布,上麵用毛筆寫了四個大字“廚房重地”。
油條的做法其實跟包子很像,主要的區別一個是蒸一個是炸,現在的大酒樓裏麵也有少量的油炸菜品,隻要被有心人看到炸油條了,那麽油條很快就能被別人模仿過去。
柳鶴可不希望這家店鋪還沒經營兩個月,油條就被競爭對手給學去了。
天越來越亮,店裏的第一籠包子也出鍋了,柳鶴在店鋪門口擺了一張桌子,蒸好的包子連同蒸籠一起放在桌子上,頓時蒸籠裏的蒸汽就騰騰升起,充滿了早餐店的煙火氣。
路過的學子們,看到充滿煙火氣的早餐店,便知道這裏是吃早餐的地方,一會兒陸陸續續就有人過來買包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