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嶽飛到來
諸天:我在萬界成為傳說 作者:寸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麵的安排都是按照李長寧心中的計劃實施,鐵甲重騎、輕甲弓騎、陌刀軍、炮軍、火槍軍、威遠水軍、遠征軍、近衛軍、特戰隊狼牙都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個也可以說不屬於梁山的軍隊,屬於李長寧自己的私有軍隊,但是由梁山養著。
梁山馬軍、梁山步軍、梁山水軍這三支軍隊屬於梁山,但是三支軍隊都統也必須是自己的親信。
小智給的任務很簡單,穩定梁山隻需要這三支軍隊就足夠了,自己獨領的九支軍隊是以後爭霸天下的資本。
李長寧給這些士卒的糧餉和福利也是很好的,大宋朝廷禁軍按照兵種分類,是五百文到一千文。
梁山三支軍隊糧餉每月是統一是一千文,作戰期間加半,也就是作戰期間一千五百文一個月,有戰功有貢獻另獎。
李長寧獨領的九支軍隊糧餉每月也都是一千文,但是平時每月額外補貼五百文,作戰時候同樣增加五百文,有戰功有貢獻另算。
說白了就是李長寧給自己的部隊開了個小灶,說是開小灶但是加入的門檻也高,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進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精兵強將加入。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口被梁山的福利待遇吸引,其中有不少的青壯年,現在如果全力準備的話拉起一支三萬人的隊伍肯定是沒有問題。
湯隆和淩振這邊也有了突破,高爐煉鐵正式啟用,已經打造出不少合格兵器,這些兵器可比以前這些兵器強的多。
同樣製式的兩把刀,新打造的樸刀兩三下就劈斷以前的樸刀,這個在戰場上可是製敵關鍵。
你想想雙方同等武力下,兵器對上兩三下對方武器就斷了,那對方不就任你宰割了。
淩振這邊因為有造轟天炮的經驗,所以高爐煉鐵實驗成功後首先打造了新炮筒,沒想到一炮成功。
以前炮筒因為工藝的問題導致炮筒穩定性不好,容易炸膛,新打造的連續打上十炮也隻是炮筒發燙。
因為炮筒的改良,再加上李長寧給了九二式步兵炮的結構全圖,現在射程都比以前遠的多。
相信在不遠的以後,九二式步兵炮和彈藥的火藥配比讓淩振研究透徹,屬於滅國一號的榮譽就能到來。
一炮下去,打出兩公裏到三公裏的距離,車弩投石機都遠遠打不了這麽遠,方圓二三十米人甲不存。
連續十台擺在那,東京城的城牆又如何?就在那轟,破城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二十台五十台擺在那呢?
這才叫滅國一號,一器滅一國。
後麵打造熟練了,山寨除了靠山的一麵不需要配置,其他三麵都打造好炮台,把滅國者放上,誰來誰死。
日後打造的大船或戰艦都可以配備,就現在這個年代哪怕往後數一二百年,都無所畏懼。
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以內,不是空話。
這還僅僅是初代大炮,僅僅能滿足現在征戰所用,李長寧這邊還有更大口徑的重炮沒拿出來,一炮破城門,兩炮塌城牆。
在偷襲金軍之前,破軍一號手榴彈再研究出來就更嗨了,遠程發射有滅國一號,近程有破軍一號,直接給你炸迷糊了。
行動之後還得大量招收懂火藥懂煉鐵的高手,哪怕出再多錢也得讓他們加入,炮有了,手榴彈有了,豈能沒有槍。
炮軍和火槍軍需要的炮、手榴彈、槍是最麻煩的,鐵甲重騎、輕甲弓騎、陌刀軍三軍的武器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
造鎧甲的方法我有,造陌刀的方法我也有,造騎槍和斬馬刀的方法我還有,不僅有還更先進,這就很舒服了。
話題繼續迴到梁山。
眾人也都服氣,尤其王寅、林衝、杜壆、孫安、卞祥這些人,誰敢不服。
上午那場戰鬥所有人都在,那種級別的打鬥那是他們能參與的嗎?
整個水滸世界除了朝廷以外的江湖豪俠們,幾乎讓李長寧給招攬個遍。
等到後麵把盧俊義、史文恭這兩位高手再收攬過來,剩下就是朝廷這些高手。
小李廣花榮、雙鞭唿延灼、大刀關勝、沒羽箭張青、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項元鎮、王煥、韓存保、周昂、邱嶽,還有那徐破敵,都是自己眼紅的人才。
現在梁山雖然高手如雲但是軍隊分支較多,李長寧要保證正都統和副都統都是有名的高手,現在把楊春、鄧飛這種安排成副手也是沒辦法。
劉唐、阮氏三兄弟、公孫勝現在已經是服了李長寧,文采武藝天下第一不說,就連山寨建設和後續規劃都做的超前。
在他們的認知裏,晁蓋雖然是一位好大哥,但是遠遠不是一位好首領,更別提和李長寧對比。
晁蓋這邊也是認了,自己隻是略有些薄命還有把子力氣,但武藝這一塊確實一般,帶兵打仗也隻能帶頭衝鋒。
要是帶頭衝鋒那自己可比卞祥、王寅、杜壆這些人差遠了,李長寧能給安排個行走江湖也不錯。
吃著梁山的喝著梁山的,自己又愛廣交天下好友,打著梁山名義在江湖行走誰敢不給麵子?這反倒是個美差。
吳用就有點不服了,他認為自己是個人才,能做軍師,哪知隻給自己安排了個書信文筆的閑職,起草、記錄、編寫都是自己的活,哪有發揮才能的地方?
白日鼠白勝更倒黴,來到就是個夥夫,後來還因為自己貪杯耽擱了後廚上菜被責罰一番。
本想一走了之又因為自己是重犯不敢隨便出去,再者就是晁蓋吳用勸說,說是後續會安排職務。
沒想到啊沒想到,直接把自己給忽視了,這說明什麽?自己以後肯定是個小兵了,最多就止步在大隊長。
其實他想多了,就白勝這種人,李長寧都不會安排他當隊長級別以上的,他若是隊長了絕對戰場上帶頭投降。
……
如此連續幾日,梁山一切步入正軌各司其職,整個梁山也熱火朝天行動起來,訓練的訓練,建設的建設。
所有人都把梁山當做自己的家,畢竟你去哪生活能有這麽好的待遇條件和居住環境。
這裏沒有人會歧視你更不會有人克扣你的糧餉和福利,上麵李長寧總管一切,下麵鐵麵孔目裴宣也把軍法隊伍組建起來,日夜在梁山巡邏。
各位首領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以前活的渾渾噩噩現在總算有了盼頭,白天練兵學習李長寧傳授的行兵布陣方法,晚上一起切磋武藝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簡直不要太快活。
士兵們也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宋朝的生活雖說還可以,但是吃肉吃白麵也是富戶才能享受的,平日裏能吃飽就算是大宋溫飽家庭了。
現在到了梁山可好,一人參軍全家不餓,不僅如此,還給分配良田耕牛,訓練期間還能吃上肉。
這他們以前可不敢想,尤其這些頭領除了在訓練時候嚴格,私下裏大家都很和諧,就是李長寧都會時不時來親自訓練巡查營地問候大家,每天都活的很自在。
另一邊,梁山大量的空地荒地都被開發出來了,即便已是全力開發了還有大量的地等待開發,看著一座座獨院建起來一畝畝良田分出去,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四周的百姓越來越多,尤其南方發生旱災,一波接一波湧來又有四五萬人,這些人有口飯吃就願意留下來,現在不僅有飯吃還有活幹能拿糧餉,這誰還走啊。
還有這些匠人們,不管是鐵匠、木匠還是石匠等等,聽聞淩振說服的這些人在梁山呆的多麽開心自在,紛紛辭工往梁山趕。
後麵朝廷有所發覺已經是晚了,已經走了十之七八了,剩下的還是顧及自己名聲,不願意走,不願走也不強求。
但是有一個人能來投奔梁山是李長寧萬萬沒有想到的,那就是抗金名將忠君愛國的千古典範,嶽飛未來的嶽元帥。
當李長寧聽到前寨匯報說是一個叫嶽飛的前來投奔,他還懵逼了,以為是同名同姓的人呢。
結果,把人帶到會客廳一問,我去,還真是。
但是,不能對他表現的太好。
畢竟他現在還不是以後的元帥,現在隻是一個容易感情用事的十七八歲小夥子。
李長寧也是打算好好培養嶽飛,嶽飛的潛力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在軍中摸爬滾打,培養出三支百戰之師,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
尤其那背嵬軍,若是給曆史中所有軍隊按戰力排名,背嵬軍絕對在前五。
在朱仙鎮,嶽飛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慨。
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嶽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
頂峰時期的嶽家軍有十萬人,打的金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潰敗丟城,是古代大兵團作戰最優秀的作戰統帥之一。
現在的嶽飛年齡還不大,正是需要繼續磨練和學習的時候,李長寧決定把他放在身邊培養,就想到認嶽飛為弟子。
嶽飛有兩個師傅,一個是宗澤一個是周同,此時的他早已經出師,也學了一身本領,但是在李長寧看來遠遠不夠。
嶽飛來到梁山看到李長寧後也是很激動,尤其聽到李長寧願意收他做弟子,更是激動萬分。
一個長得帥又有錢又有地位又文采武藝天下第一的人做自己師傅,自己還有什麽不滿意的,自己睡著都能笑醒。
嶽飛的到來也提醒了李長寧,趕忙派人下山尋找張憲、高寵、陸文龍、牛皋、楊再興、王貴、姚震、吉青、徐慶、曹榮、嚴成方、何元慶、狄雷這些人,這些人大多數是狠人。
能招來一個是一個,像那陸文龍那種父親是朝中將領的就沒必要邀請了,梁山在不轉型之前,還是擺脫不了土匪的性質。
這個也可以說不屬於梁山的軍隊,屬於李長寧自己的私有軍隊,但是由梁山養著。
梁山馬軍、梁山步軍、梁山水軍這三支軍隊屬於梁山,但是三支軍隊都統也必須是自己的親信。
小智給的任務很簡單,穩定梁山隻需要這三支軍隊就足夠了,自己獨領的九支軍隊是以後爭霸天下的資本。
李長寧給這些士卒的糧餉和福利也是很好的,大宋朝廷禁軍按照兵種分類,是五百文到一千文。
梁山三支軍隊糧餉每月是統一是一千文,作戰期間加半,也就是作戰期間一千五百文一個月,有戰功有貢獻另獎。
李長寧獨領的九支軍隊糧餉每月也都是一千文,但是平時每月額外補貼五百文,作戰時候同樣增加五百文,有戰功有貢獻另算。
說白了就是李長寧給自己的部隊開了個小灶,說是開小灶但是加入的門檻也高,不是誰都能隨隨便便進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吸引精兵強將加入。
這段時間大量的人口被梁山的福利待遇吸引,其中有不少的青壯年,現在如果全力準備的話拉起一支三萬人的隊伍肯定是沒有問題。
湯隆和淩振這邊也有了突破,高爐煉鐵正式啟用,已經打造出不少合格兵器,這些兵器可比以前這些兵器強的多。
同樣製式的兩把刀,新打造的樸刀兩三下就劈斷以前的樸刀,這個在戰場上可是製敵關鍵。
你想想雙方同等武力下,兵器對上兩三下對方武器就斷了,那對方不就任你宰割了。
淩振這邊因為有造轟天炮的經驗,所以高爐煉鐵實驗成功後首先打造了新炮筒,沒想到一炮成功。
以前炮筒因為工藝的問題導致炮筒穩定性不好,容易炸膛,新打造的連續打上十炮也隻是炮筒發燙。
因為炮筒的改良,再加上李長寧給了九二式步兵炮的結構全圖,現在射程都比以前遠的多。
相信在不遠的以後,九二式步兵炮和彈藥的火藥配比讓淩振研究透徹,屬於滅國一號的榮譽就能到來。
一炮下去,打出兩公裏到三公裏的距離,車弩投石機都遠遠打不了這麽遠,方圓二三十米人甲不存。
連續十台擺在那,東京城的城牆又如何?就在那轟,破城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二十台五十台擺在那呢?
這才叫滅國一號,一器滅一國。
後麵打造熟練了,山寨除了靠山的一麵不需要配置,其他三麵都打造好炮台,把滅國者放上,誰來誰死。
日後打造的大船或戰艦都可以配備,就現在這個年代哪怕往後數一二百年,都無所畏懼。
真理隻在大炮射程以內,不是空話。
這還僅僅是初代大炮,僅僅能滿足現在征戰所用,李長寧這邊還有更大口徑的重炮沒拿出來,一炮破城門,兩炮塌城牆。
在偷襲金軍之前,破軍一號手榴彈再研究出來就更嗨了,遠程發射有滅國一號,近程有破軍一號,直接給你炸迷糊了。
行動之後還得大量招收懂火藥懂煉鐵的高手,哪怕出再多錢也得讓他們加入,炮有了,手榴彈有了,豈能沒有槍。
炮軍和火槍軍需要的炮、手榴彈、槍是最麻煩的,鐵甲重騎、輕甲弓騎、陌刀軍三軍的武器相對來說就簡單多了。
造鎧甲的方法我有,造陌刀的方法我也有,造騎槍和斬馬刀的方法我還有,不僅有還更先進,這就很舒服了。
話題繼續迴到梁山。
眾人也都服氣,尤其王寅、林衝、杜壆、孫安、卞祥這些人,誰敢不服。
上午那場戰鬥所有人都在,那種級別的打鬥那是他們能參與的嗎?
整個水滸世界除了朝廷以外的江湖豪俠們,幾乎讓李長寧給招攬個遍。
等到後麵把盧俊義、史文恭這兩位高手再收攬過來,剩下就是朝廷這些高手。
小李廣花榮、雙鞭唿延灼、大刀關勝、沒羽箭張青、雙槍將董平、急先鋒索超、項元鎮、王煥、韓存保、周昂、邱嶽,還有那徐破敵,都是自己眼紅的人才。
現在梁山雖然高手如雲但是軍隊分支較多,李長寧要保證正都統和副都統都是有名的高手,現在把楊春、鄧飛這種安排成副手也是沒辦法。
劉唐、阮氏三兄弟、公孫勝現在已經是服了李長寧,文采武藝天下第一不說,就連山寨建設和後續規劃都做的超前。
在他們的認知裏,晁蓋雖然是一位好大哥,但是遠遠不是一位好首領,更別提和李長寧對比。
晁蓋這邊也是認了,自己隻是略有些薄命還有把子力氣,但武藝這一塊確實一般,帶兵打仗也隻能帶頭衝鋒。
要是帶頭衝鋒那自己可比卞祥、王寅、杜壆這些人差遠了,李長寧能給安排個行走江湖也不錯。
吃著梁山的喝著梁山的,自己又愛廣交天下好友,打著梁山名義在江湖行走誰敢不給麵子?這反倒是個美差。
吳用就有點不服了,他認為自己是個人才,能做軍師,哪知隻給自己安排了個書信文筆的閑職,起草、記錄、編寫都是自己的活,哪有發揮才能的地方?
白日鼠白勝更倒黴,來到就是個夥夫,後來還因為自己貪杯耽擱了後廚上菜被責罰一番。
本想一走了之又因為自己是重犯不敢隨便出去,再者就是晁蓋吳用勸說,說是後續會安排職務。
沒想到啊沒想到,直接把自己給忽視了,這說明什麽?自己以後肯定是個小兵了,最多就止步在大隊長。
其實他想多了,就白勝這種人,李長寧都不會安排他當隊長級別以上的,他若是隊長了絕對戰場上帶頭投降。
……
如此連續幾日,梁山一切步入正軌各司其職,整個梁山也熱火朝天行動起來,訓練的訓練,建設的建設。
所有人都把梁山當做自己的家,畢竟你去哪生活能有這麽好的待遇條件和居住環境。
這裏沒有人會歧視你更不會有人克扣你的糧餉和福利,上麵李長寧總管一切,下麵鐵麵孔目裴宣也把軍法隊伍組建起來,日夜在梁山巡邏。
各位首領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以前活的渾渾噩噩現在總算有了盼頭,白天練兵學習李長寧傳授的行兵布陣方法,晚上一起切磋武藝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簡直不要太快活。
士兵們也非常珍惜現在的生活,宋朝的生活雖說還可以,但是吃肉吃白麵也是富戶才能享受的,平日裏能吃飽就算是大宋溫飽家庭了。
現在到了梁山可好,一人參軍全家不餓,不僅如此,還給分配良田耕牛,訓練期間還能吃上肉。
這他們以前可不敢想,尤其這些頭領除了在訓練時候嚴格,私下裏大家都很和諧,就是李長寧都會時不時來親自訓練巡查營地問候大家,每天都活的很自在。
另一邊,梁山大量的空地荒地都被開發出來了,即便已是全力開發了還有大量的地等待開發,看著一座座獨院建起來一畝畝良田分出去,生活越來越有盼頭。
四周的百姓越來越多,尤其南方發生旱災,一波接一波湧來又有四五萬人,這些人有口飯吃就願意留下來,現在不僅有飯吃還有活幹能拿糧餉,這誰還走啊。
還有這些匠人們,不管是鐵匠、木匠還是石匠等等,聽聞淩振說服的這些人在梁山呆的多麽開心自在,紛紛辭工往梁山趕。
後麵朝廷有所發覺已經是晚了,已經走了十之七八了,剩下的還是顧及自己名聲,不願意走,不願走也不強求。
但是有一個人能來投奔梁山是李長寧萬萬沒有想到的,那就是抗金名將忠君愛國的千古典範,嶽飛未來的嶽元帥。
當李長寧聽到前寨匯報說是一個叫嶽飛的前來投奔,他還懵逼了,以為是同名同姓的人呢。
結果,把人帶到會客廳一問,我去,還真是。
但是,不能對他表現的太好。
畢竟他現在還不是以後的元帥,現在隻是一個容易感情用事的十七八歲小夥子。
李長寧也是打算好好培養嶽飛,嶽飛的潛力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在軍中摸爬滾打,培養出三支百戰之師,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
尤其那背嵬軍,若是給曆史中所有軍隊按戰力排名,背嵬軍絕對在前五。
在朱仙鎮,嶽飛以500背嵬精兵大破十餘萬金軍。
難怪金人發出“撼山易,撼嶽家軍難”的感慨。
當時宋軍的戰鬥力已經大幅度提升,與金軍作戰並不吃虧,而嶽飛的背嵬軍更是開創“步兵在平原擊潰金人精銳騎兵”的經典先例。
頂峰時期的嶽家軍有十萬人,打的金軍一而再再而三的潰敗丟城,是古代大兵團作戰最優秀的作戰統帥之一。
現在的嶽飛年齡還不大,正是需要繼續磨練和學習的時候,李長寧決定把他放在身邊培養,就想到認嶽飛為弟子。
嶽飛有兩個師傅,一個是宗澤一個是周同,此時的他早已經出師,也學了一身本領,但是在李長寧看來遠遠不夠。
嶽飛來到梁山看到李長寧後也是很激動,尤其聽到李長寧願意收他做弟子,更是激動萬分。
一個長得帥又有錢又有地位又文采武藝天下第一的人做自己師傅,自己還有什麽不滿意的,自己睡著都能笑醒。
嶽飛的到來也提醒了李長寧,趕忙派人下山尋找張憲、高寵、陸文龍、牛皋、楊再興、王貴、姚震、吉青、徐慶、曹榮、嚴成方、何元慶、狄雷這些人,這些人大多數是狠人。
能招來一個是一個,像那陸文龍那種父親是朝中將領的就沒必要邀請了,梁山在不轉型之前,還是擺脫不了土匪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