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萬事民為先
大唐安史之亂我不想你亂 作者:壹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來到一個路邊的豬圈旁,張繼停了下來,因為張繼看見,在豬圈的圈牆上,披掛著很多海帶,張繼想著海帶也是一種不錯的吃食,都放在豬圈上,還說自己吃不飽,不由的看向顧大山。
見張繼看過海草有看向自己,顧大山連忙說:“大人,這些是海草,非常腥,海邊淺灘上長有很多,割來給豬吃,豬也不喜歡吃,除非餓急了才吃上兩口。”
張繼沒好氣地說:“那是你們不會做,暴殄天物,待會把這些海草送到顧月家,晚上我要用它們做菜!”
“那怎麽使得,顧家堡雖然貧窮,也不能讓大人吃豬食呀!”顧大山一邊說一邊著急的都要下跪了。
…………
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則筆記:
清河崔廣宗者,開元中為薊縣令。犯法,張守珪致之極刑。廣宗被梟首,而形體不死。家人舁歸。每饑,即畫地作饑字,家人遂屑食於頸孔中,飽即書止字。家人等有過犯,書令決之。如是三四歲,世情不替。更生一男。於一日書地雲:“後日當死,宜備兇具。”如其言也。
這個筆記,最早出自《廣古今五行記》。
講的是什麽呢?在唐朝開元年間,薊縣縣令崔廣宗因貪汙瀆職罪被下令斬首,行完刑之後家裏人把他的屍首弄迴了家,居然也還活著。
既然活著就得吃飯,每次餓了他都會在桌上用手比劃個“饑”字,然後他的家人就把流食從他的食道灌進去。灌得差不多飽了,他就在桌上寫個“止”字,家人也就明白了不再喂食。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四年,其間,他妻子竟然還跟他生了個兒子。
一天,崔廣宗忽然在地上寫,“後天要死了,你們準備葬具吧。”果然,後天便真的死了。
………………
世界上真有很多東西解釋不清楚,張繼卻想搞清楚這件事,在顧大山請示是否要通知薊縣縣令時,張繼同意了。
顧家堡拉網祭祀海龍王儀式,是在一個月圓之夜舉行的。
從顧大山,安排堡內年輕人去準備,用了一天時間。
年輕人去準備的時間內,顧大山徹底被張繼用豬食菜征服了,那些以前被族人當成豬食的海草,被張繼不管是涼拌還是用豬肉燉煮,都美味異常!
當天下午薊縣縣令王錦也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見到張繼就是一通跪拜,當時張繼正和顧大山,顧月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吃的是排骨燉海帶節。
為了省事,張繼把煮好的排骨海帶,裝在一個大木盆裏,放在桌子中間,誰吃誰自己動手盛。
王錦跪拜好了,看見桌子上那盆海帶排骨,和張繼碗中的海帶節,臉一下子綠了,一腳把扶自己起來的顧大山,踢倒在地,自己又趴倒不停地磕頭,一邊磕還一邊說:“大人恕罪呀,刁民用喂豬的海草,糊弄大人,下官來遲,未能及時製止,罪該萬死!”
“那是大人自己做的,下官已經告知了。”顧大山爬了起來,嘴裏嘟囔著說。
“什麽?”王錦不相信地發問,並且看向張繼。
張繼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個海帶節,端起碗把湯也喝掉後說:“好了,起來吧,確實是本官自己所為,不管顧叔的事。”
趁王錦發愣的功夫,又對顧月說:“王縣令,有心過來,一路辛苦,給他也盛一碗!”
顧大山又把王錦扶了起來,春蘭也盛好海帶排骨湯了,放在桌上邀請王錦入座食用。
王錦看了看張繼,又看了看顧大海夫婦正端著碗吃的香甜,也不知道腦子在想什麽,在張繼的注視下,木然地坐下。
看著麵前桌子上的海帶,也許是海帶排骨湯的香味,刺激到他的大腦,隻見他眼睛一亮,他飛快地用筷子夾起一個海帶節,放在嘴裏,咀嚼了起來,還沒有咽完嘴裏的海帶,又夾起一塊排骨,吃完排骨上的肉吐出骨頭,雙手把碗端了起來,一口氣把碗裏的湯喝完,碗也不放下就用筷子,把碗裏剩下的海帶節和排骨不停地往嘴裏扒……
一碗吃完,還在那裏吧唧嘴迴味,過會拿著空碗看著張繼說:“真乃無上美味也!大人能否再賞賜下官一碗?”
“想吃自己盛,好了,還有大半盆呢!”張繼對於王錦的誇張表現,很是無語。
王錦聽後,真的動手又盛了一大碗,並且端著碗,往嘴裏扒。
他的饞樣,惹的顧月不顧不知禮儀“咯咯”地笑了起來,她父母也是,接著顧大山也開始笑了,但是王錦毫不在意,在他們笑聲中把碗裏海帶排骨以及湯吃幹喝盡,打了一個飽嗝後,放下碗,胡子上的湯汁也不擦,跟著也“哈哈”大笑了起來。
笑罷,才用手捋了捋胡子嚴肅地說:“沒有想到以前豬都不吃的海草,竟然有如此的美味,海裏這種海草多的是,以後我們薊縣百姓再無饑饉之優哉!真乃是無上辛事,大快人心也。”
說完整理了一下官服,對著張繼又跪了下去說:“古人雲,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化萬民,大人之功,對薊縣百姓猶如神農於部眾,下官身為薊縣父母官,代表薊縣百姓叩謝大人教化之恩!”
張繼聽王錦說話,比較中聽,而且所做所做不像一般死板官員,心裏也是比較喜歡,於是親自上扶起王錦說:“難得你心係百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很好,隻要你心係百姓,就是好官,天生萬物皆可用,隻要你善於發現,發現發揮薊縣的優勢,建設好薊縣不是難事。”
“謝大人教導!下官定會把為百姓造福做為為官宗旨,不辜負大人的教導。”
……
見張繼看過海草有看向自己,顧大山連忙說:“大人,這些是海草,非常腥,海邊淺灘上長有很多,割來給豬吃,豬也不喜歡吃,除非餓急了才吃上兩口。”
張繼沒好氣地說:“那是你們不會做,暴殄天物,待會把這些海草送到顧月家,晚上我要用它們做菜!”
“那怎麽使得,顧家堡雖然貧窮,也不能讓大人吃豬食呀!”顧大山一邊說一邊著急的都要下跪了。
…………
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則筆記:
清河崔廣宗者,開元中為薊縣令。犯法,張守珪致之極刑。廣宗被梟首,而形體不死。家人舁歸。每饑,即畫地作饑字,家人遂屑食於頸孔中,飽即書止字。家人等有過犯,書令決之。如是三四歲,世情不替。更生一男。於一日書地雲:“後日當死,宜備兇具。”如其言也。
這個筆記,最早出自《廣古今五行記》。
講的是什麽呢?在唐朝開元年間,薊縣縣令崔廣宗因貪汙瀆職罪被下令斬首,行完刑之後家裏人把他的屍首弄迴了家,居然也還活著。
既然活著就得吃飯,每次餓了他都會在桌上用手比劃個“饑”字,然後他的家人就把流食從他的食道灌進去。灌得差不多飽了,他就在桌上寫個“止”字,家人也就明白了不再喂食。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四年,其間,他妻子竟然還跟他生了個兒子。
一天,崔廣宗忽然在地上寫,“後天要死了,你們準備葬具吧。”果然,後天便真的死了。
………………
世界上真有很多東西解釋不清楚,張繼卻想搞清楚這件事,在顧大山請示是否要通知薊縣縣令時,張繼同意了。
顧家堡拉網祭祀海龍王儀式,是在一個月圓之夜舉行的。
從顧大山,安排堡內年輕人去準備,用了一天時間。
年輕人去準備的時間內,顧大山徹底被張繼用豬食菜征服了,那些以前被族人當成豬食的海草,被張繼不管是涼拌還是用豬肉燉煮,都美味異常!
當天下午薊縣縣令王錦也風塵仆仆地趕來了,見到張繼就是一通跪拜,當時張繼正和顧大山,顧月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吃的是排骨燉海帶節。
為了省事,張繼把煮好的排骨海帶,裝在一個大木盆裏,放在桌子中間,誰吃誰自己動手盛。
王錦跪拜好了,看見桌子上那盆海帶排骨,和張繼碗中的海帶節,臉一下子綠了,一腳把扶自己起來的顧大山,踢倒在地,自己又趴倒不停地磕頭,一邊磕還一邊說:“大人恕罪呀,刁民用喂豬的海草,糊弄大人,下官來遲,未能及時製止,罪該萬死!”
“那是大人自己做的,下官已經告知了。”顧大山爬了起來,嘴裏嘟囔著說。
“什麽?”王錦不相信地發問,並且看向張繼。
張繼吃完碗裏的最後一個海帶節,端起碗把湯也喝掉後說:“好了,起來吧,確實是本官自己所為,不管顧叔的事。”
趁王錦發愣的功夫,又對顧月說:“王縣令,有心過來,一路辛苦,給他也盛一碗!”
顧大山又把王錦扶了起來,春蘭也盛好海帶排骨湯了,放在桌上邀請王錦入座食用。
王錦看了看張繼,又看了看顧大海夫婦正端著碗吃的香甜,也不知道腦子在想什麽,在張繼的注視下,木然地坐下。
看著麵前桌子上的海帶,也許是海帶排骨湯的香味,刺激到他的大腦,隻見他眼睛一亮,他飛快地用筷子夾起一個海帶節,放在嘴裏,咀嚼了起來,還沒有咽完嘴裏的海帶,又夾起一塊排骨,吃完排骨上的肉吐出骨頭,雙手把碗端了起來,一口氣把碗裏的湯喝完,碗也不放下就用筷子,把碗裏剩下的海帶節和排骨不停地往嘴裏扒……
一碗吃完,還在那裏吧唧嘴迴味,過會拿著空碗看著張繼說:“真乃無上美味也!大人能否再賞賜下官一碗?”
“想吃自己盛,好了,還有大半盆呢!”張繼對於王錦的誇張表現,很是無語。
王錦聽後,真的動手又盛了一大碗,並且端著碗,往嘴裏扒。
他的饞樣,惹的顧月不顧不知禮儀“咯咯”地笑了起來,她父母也是,接著顧大山也開始笑了,但是王錦毫不在意,在他們笑聲中把碗裏海帶排骨以及湯吃幹喝盡,打了一個飽嗝後,放下碗,胡子上的湯汁也不擦,跟著也“哈哈”大笑了起來。
笑罷,才用手捋了捋胡子嚴肅地說:“沒有想到以前豬都不吃的海草,竟然有如此的美味,海裏這種海草多的是,以後我們薊縣百姓再無饑饉之優哉!真乃是無上辛事,大快人心也。”
說完整理了一下官服,對著張繼又跪了下去說:“古人雲,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化萬民,大人之功,對薊縣百姓猶如神農於部眾,下官身為薊縣父母官,代表薊縣百姓叩謝大人教化之恩!”
張繼聽王錦說話,比較中聽,而且所做所做不像一般死板官員,心裏也是比較喜歡,於是親自上扶起王錦說:“難得你心係百姓,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很好,隻要你心係百姓,就是好官,天生萬物皆可用,隻要你善於發現,發現發揮薊縣的優勢,建設好薊縣不是難事。”
“謝大人教導!下官定會把為百姓造福做為為官宗旨,不辜負大人的教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