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規劃開辦學校
大唐安史之亂我不想你亂 作者:壹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繼卻拿著自己寫的,施政綱要,直接來到顏杲卿的辦公府衙,見顏杲卿,正站在辦公桌前,發脾氣,他前麵還站著有七八位文官模樣的人,一人好像在和其爭論著什麽。
張繼進入府衙大廳,大家紛紛抱拳見禮,隻有那個和顏杲卿爭論的人,見大家見完禮,撲通一下,就跪在了張繼麵前說:“張大人,您可要給下官做主呀!”
張繼看了看下跪之人,又看了看顏杲卿,顏杲卿顯然還在生氣。
“何事?起來迴話!”
隻見下跪之人,慢慢爬起身從懷裏掏出一個冊子說:“迴大人話,下官姓曹名原,本就是範陽戶籍的主官,這本是範陽田地所屬的登記簿,下官與顏大人爭執,主要是因為現在範陽附近的百姓都被安慶緒叛軍夾攜而走,導致現在田地荒蕪無人耕種,下官建議,派人向叛軍傳達消息,隻要他們能迴來,田地依然歸其所有。”
張繼一聽這曹原建議不錯啊,自己現在就是在為人口太少發愁,如果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過去,肯定會有人心動,保不準會有很多士兵迴來。
顏杲卿見張繼有些心動,連忙說:“不可,雖然說迴來可以把他們原有土地給他們,但是不能作為條件,因為他們能迴來不追究他們的過失,已經是天大恩賜,如果再給他們許諾條件,就會造成他們貪心不足,實在是非明智之舉!我們需要的是真心迴歸之人,不是首尾兩端之徒!”
聽了一下顏杲卿說的也有道理,看來這幫文官,已經在考慮範陽人口和農業生產問題了。
張繼笑了笑說:“二位所說都有道理,但是政治是講究妥協的,可以派之前迴來的人前去傳達,公文上就寫,迴來的人既往不咎,公文上不用寫歸還田地,但是私下可以說嘛,農業生產要盡快恢複,隻要人能迴來,可以慢慢教育,今天我過來,就是有兩件事要拜托各位……”
說完把自己寫的施政綱要交到了顏杲卿的手裏。
顏杲卿對於其他幾條沒有異議,唯獨對於開辦學校,有點不解,說:“開辦書院,聖上於開元五年(717年),在東都洛陽乾元殿東廊寫四部書,因號乾元院。聖上在京師長安也設立了麗正書院。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移至明福門外,名麗正書院;開元十三年,改稱集賢殿書院,但是這些書院都是負責修書,或者講學之用,那些書院家弟清臣都有參與,但是掃除文盲,下官不知是為何意?”
“掃除文盲就是,讓所有人都識字,四十歲以下不識字的人,都需要進行教育,讓他們最起碼要會簡單的讀寫!”
張繼話音剛落,七八位文官包括顏昊卿,都愣了,隨即便展開了討論,片刻後,一位官員說:“僅僅是教授識字,簡單,在坐的各位都能勝任,隻是目前民眾不識字的居多,做起來,還是有點難度。”
“慢慢來,不著急,做總比不做強,成人識字班,可以逐步推進,但是兒童的教育需要盡快辦起來,這個書院,教授的內容,不局限於四書五經,還應該培養專業人才,就是我們需要什麽人才,就培養什麽樣的人才,比如種地,築城,修路,經商,記賬,大夫,當官等等”
“這些要教授嗎?”一位年齡比較大官員很不解地問。
張繼耐心給這些文官解釋,教育的真正意義,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懂,但是對於辦學他們還是比較積極的,都特別好為人師,紛紛出謀劃策,顏杲卿推薦其弟弟清臣來做院長,說其弟弟現在是平原郡太守,其他文官也都表示讚成。
開始張繼還不知道,清臣就是顏真卿的字,當張繼知道了後,也是舉雙手讚成,因為張繼知道,顏真卿在曆史上咖位比其兄長顏杲卿還要大。
顏真卿給一般人的印象是他字寫的好看,可是實際上他在其他方麵也是牛人一個。
其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士第,曆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河北義軍對抗叛軍,被推為盟主,一度光複河北。
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能做盟主說明其是有能力,而且有人格魅力的,做校長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隻是此時的顏真卿,正在平原郡做太守正經的四品大員,人家能否願意來範陽做這個不知所謂的院長?”張繼雖然是讚成了顏杲卿的提議,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顏杲卿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說:“家弟,雖然有一身才華,但是並不是十分樂意為官,對於做學問,卻十分用心,聖上辦的幾個書院,他都有出力,但是我們顏家做為修史世家,有家訓不會苟且,和很多大家族的相處並不好,總是受到排擠。
早期聖上看中其能力和性格,讓其做監察禦史,因揭露楊國忠的不法行為,才被貶為平原郡太守,做官對其是一種煎熬,教書育人才是其心之所願,下官修書一封,其定會前來!”
看顏杲卿如此有信心,張繼也就放心了說:“隻要清臣願意前來,任何條件都可以提,諸位如果有親朋故友,喜歡做學問的,也都可以招來,範陽如今是百廢待興之時,機會很多,俸祿待遇方麵不用擔心,錢糧方麵我會解決。”
大家聽張繼這樣一說,紛紛表示,一定會去努力,但是實際想法就不知道了,這些家夥們,本來和安慶緒一起逃離大宋,雖然迴來了,但是做為官員,有了這樣履曆,就相當於一個汙點,在以後仕途上肯定會有影響,在範陽就沒有了這樣的顧慮。
對於他們張繼也沒有畫餅,隻是告訴他們下個月就會提高俸祿待遇,隻要大家努力把範陽建設好,該有的都會有!
這幫官場老油子,也都是人精,不需要張繼多說,都紛紛表忠心.
馬屁的話張繼想聽,勉勵他們幾句,就離開了府衙。
張繼進入府衙大廳,大家紛紛抱拳見禮,隻有那個和顏杲卿爭論的人,見大家見完禮,撲通一下,就跪在了張繼麵前說:“張大人,您可要給下官做主呀!”
張繼看了看下跪之人,又看了看顏杲卿,顏杲卿顯然還在生氣。
“何事?起來迴話!”
隻見下跪之人,慢慢爬起身從懷裏掏出一個冊子說:“迴大人話,下官姓曹名原,本就是範陽戶籍的主官,這本是範陽田地所屬的登記簿,下官與顏大人爭執,主要是因為現在範陽附近的百姓都被安慶緒叛軍夾攜而走,導致現在田地荒蕪無人耕種,下官建議,派人向叛軍傳達消息,隻要他們能迴來,田地依然歸其所有。”
張繼一聽這曹原建議不錯啊,自己現在就是在為人口太少發愁,如果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過去,肯定會有人心動,保不準會有很多士兵迴來。
顏杲卿見張繼有些心動,連忙說:“不可,雖然說迴來可以把他們原有土地給他們,但是不能作為條件,因為他們能迴來不追究他們的過失,已經是天大恩賜,如果再給他們許諾條件,就會造成他們貪心不足,實在是非明智之舉!我們需要的是真心迴歸之人,不是首尾兩端之徒!”
聽了一下顏杲卿說的也有道理,看來這幫文官,已經在考慮範陽人口和農業生產問題了。
張繼笑了笑說:“二位所說都有道理,但是政治是講究妥協的,可以派之前迴來的人前去傳達,公文上就寫,迴來的人既往不咎,公文上不用寫歸還田地,但是私下可以說嘛,農業生產要盡快恢複,隻要人能迴來,可以慢慢教育,今天我過來,就是有兩件事要拜托各位……”
說完把自己寫的施政綱要交到了顏杲卿的手裏。
顏杲卿對於其他幾條沒有異議,唯獨對於開辦學校,有點不解,說:“開辦書院,聖上於開元五年(717年),在東都洛陽乾元殿東廊寫四部書,因號乾元院。聖上在京師長安也設立了麗正書院。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移至明福門外,名麗正書院;開元十三年,改稱集賢殿書院,但是這些書院都是負責修書,或者講學之用,那些書院家弟清臣都有參與,但是掃除文盲,下官不知是為何意?”
“掃除文盲就是,讓所有人都識字,四十歲以下不識字的人,都需要進行教育,讓他們最起碼要會簡單的讀寫!”
張繼話音剛落,七八位文官包括顏昊卿,都愣了,隨即便展開了討論,片刻後,一位官員說:“僅僅是教授識字,簡單,在坐的各位都能勝任,隻是目前民眾不識字的居多,做起來,還是有點難度。”
“慢慢來,不著急,做總比不做強,成人識字班,可以逐步推進,但是兒童的教育需要盡快辦起來,這個書院,教授的內容,不局限於四書五經,還應該培養專業人才,就是我們需要什麽人才,就培養什麽樣的人才,比如種地,築城,修路,經商,記賬,大夫,當官等等”
“這些要教授嗎?”一位年齡比較大官員很不解地問。
張繼耐心給這些文官解釋,教育的真正意義,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聽懂,但是對於辦學他們還是比較積極的,都特別好為人師,紛紛出謀劃策,顏杲卿推薦其弟弟清臣來做院長,說其弟弟現在是平原郡太守,其他文官也都表示讚成。
開始張繼還不知道,清臣就是顏真卿的字,當張繼知道了後,也是舉雙手讚成,因為張繼知道,顏真卿在曆史上咖位比其兄長顏杲卿還要大。
顏真卿給一般人的印象是他字寫的好看,可是實際上他在其他方麵也是牛人一個。
其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登進士第,曆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河北義軍對抗叛軍,被推為盟主,一度光複河北。
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
能做盟主說明其是有能力,而且有人格魅力的,做校長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隻是此時的顏真卿,正在平原郡做太守正經的四品大員,人家能否願意來範陽做這個不知所謂的院長?”張繼雖然是讚成了顏杲卿的提議,但是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顏杲卿捋了捋自己的胡子說:“家弟,雖然有一身才華,但是並不是十分樂意為官,對於做學問,卻十分用心,聖上辦的幾個書院,他都有出力,但是我們顏家做為修史世家,有家訓不會苟且,和很多大家族的相處並不好,總是受到排擠。
早期聖上看中其能力和性格,讓其做監察禦史,因揭露楊國忠的不法行為,才被貶為平原郡太守,做官對其是一種煎熬,教書育人才是其心之所願,下官修書一封,其定會前來!”
看顏杲卿如此有信心,張繼也就放心了說:“隻要清臣願意前來,任何條件都可以提,諸位如果有親朋故友,喜歡做學問的,也都可以招來,範陽如今是百廢待興之時,機會很多,俸祿待遇方麵不用擔心,錢糧方麵我會解決。”
大家聽張繼這樣一說,紛紛表示,一定會去努力,但是實際想法就不知道了,這些家夥們,本來和安慶緒一起逃離大宋,雖然迴來了,但是做為官員,有了這樣履曆,就相當於一個汙點,在以後仕途上肯定會有影響,在範陽就沒有了這樣的顧慮。
對於他們張繼也沒有畫餅,隻是告訴他們下個月就會提高俸祿待遇,隻要大家努力把範陽建設好,該有的都會有!
這幫官場老油子,也都是人精,不需要張繼多說,都紛紛表忠心.
馬屁的話張繼想聽,勉勵他們幾句,就離開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