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偷雞不成蝕了命
大唐安史之亂我不想你亂 作者:壹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隆基命令還在路上,天下亂了!
張繼的大字報,在所有的主要城市,都張貼出來了。
包括郭子儀所在的塑方城,城門上也被貼了一張,郭子儀一早出城門要去接收,阿史那承慶敬獻的戰馬時,看到這樣一張大字報,都驚呆了!
……
塑方城外十裏,是阿史那承慶的營地,阿史那承慶懷裏揣著的是安祿山,給其的密信,約定三日後起事,讓他以獻馬為由,誘捕郭子儀,奪下塑方城,如果有可能盡量控製住郭子儀的兵馬,如果控製不了,就堅守塑方城,牽製住郭部兵力。
阿史那承慶現在心裏非常不安,雖然昨日自己冒險進入塑方城,誠意十足地拜會郭子儀,並且把從康國繳獲的“戰利品”,送給了郭子儀五箱,郭子儀也熱情招待了自己。
但是今天和郭子儀約好交接戰馬的時間已到,郭子儀卻遲遲沒有現身,自己利用地形埋伏的刀斧手都等急了,派出去的斥候,反饋塑方城那邊沒有任何動靜,就讓阿史那承慶很慌了。
還好的是,不大一會兒,部下帶來一人,阿史那承慶認識來人是郭子儀的三公子郭曦,隻見郭曦一進大帳就連連拱手笑著說道:“承慶將軍,久等了,實在抱歉,昨日家父和將軍飲酒後舊傷複發,現在軍醫正在醫治,緩一緩,很快就會過來。”
“哦!難怪,都是末將之罪,要不是皇命難違,都不需要勞郭帥大駕前來,那我們就稍作等待,如果今日郭帥不便,改日也行。”阿史那承慶聲音洪亮,臉上一副真誠地說道。
“不用,家父是舊傷,緩緩就好,但是勞將軍等待,心裏甚是過意不去,特命晚輩帶了幾車肉食和百壇酒水過來,一是賠罪,二是將士們征戰康國,勞苦功高,以示犒勞,還請承慶將軍笑納。”郭曦也是非常真誠地說。
阿史那承慶故作惶恐地說:“郭帥言重了,不怪罪末將,已是萬幸,豈有賠罪一說,尊者賜,不敢辭,肉食和酒水,末將就收下了,等到郭帥到來,交接完成,讓廚師烹飪,郭帥貴體抱恙,末將不敢強求,但是小將軍你可不要推辭,到時候我們一醉方休,可好!”
“正合吾意!平時在軍營家父管的嚴,不讓飲酒,這次能借承慶將軍之名,晚輩定當配舍命相陪!”郭曦雖然人隻有十六歲但是長得非常成熟,憨厚的臉上,滿是興奮之色,說這些話時,差點都手舞足蹈起來。
他的表現讓阿史那承慶,心裏的擔憂,減輕了不少,和郭曦兩個人在大帳內又閑聊了半個時辰左右,手下過來耳語,告訴他,郭帥已經出城,雖然是坐的馬車,但是,馬車窗戶沒有關,能清楚看見,裏麵坐的就是郭帥本人,隻是臉色不是太好,隨從也隻是帶來五十騎。
得到這個消息,阿史那承慶的擔憂算是徹底沒有了,看向正撅屁股在“戰利品”中挑揀的郭曦,眼神中閃過一絲鄙視和一絲殘忍,但是語氣中卻充滿和藹地說:“小將軍,不用麻煩,喜歡就裝兩箱迴去,以本帥和郭帥的交情,你以後成親,我也是要隨禮的,裝上兩箱就算是我的隨禮好了。”說完,“哈哈”大笑,一副長輩溺愛晚輩的模樣。
郭曦聽後也是一副,激動貪婪的模樣,嘴裏一邊說著,謝謝承慶將軍,手裏卻拿起了一把鑲嵌著很多寶石的小刀,拔出刀鞘,發現小刀鋒利異常,收起小刀後,嘴角也露出一絲邪魅的微笑。
當部下稟告,郭子儀已經到了軍營後,阿史那承慶笑著站起身準備前去迎接,就在此時,郭曦在其左邊,一個旋轉,手中的鋒利小刀,就插入了阿史那承慶的脖子中,阿史那承慶本來張著的嘴,是準備發笑的,現在變成了吃驚,但是吃驚卻也發不出聲音了。
郭曦用手扶著阿史那承慶的屍體,讓其輕輕又坐在了椅子上,用衣袖擋住,其插進阿史那承慶脖子的小刀,在其侍衛,聽到動靜進來時,隻見郭曦,一腳踢翻大帳內的油燈,牛皮帳篷,瞬間起火,濃煙四起。
郭曦拔出阿史那承慶的配劍,腳踩阿史那承慶麵前的桌案,借力撲出,等侍衛反應過來時,脖子上已經出現一個血洞。
很多阿史那承慶的部眾,看見大帳起火,紛紛向大帳奔來,就在此時,軍營外又傳來震天的喊殺聲。
部眾們,看見大帳起火,裏麵的阿史那承慶卻沒有出來,就知道肯定壞事了,這時又聽到軍營外殺聲四起,一時間竟然慌了陣腳,有想衝向大帳救阿史那承慶,有想往軍營外跑去抵抗進攻軍營的敵人,有的甚至想逃跑,一瞬間阿史那承慶兵馬亂成一團。
就在他們慌神的時候,一隊騎兵,衝殺而來,領頭的人是一位,騎著一匹棗紅色戰馬,滿副盔甲的壯漢,使用的兵器是天命戰戟,戰馬在飛奔,他把手中的戰戟向慌亂的人群,一伸,就挑起了一個軍官穿著的人,然後高舉後砸向其他逃跑的人群。
來人正是大唐名將郭子儀,此時他帶領這自己五十名親衛,殺入慌亂的人群中,如同狼入羊群,上千人中,如同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地收割人命,郭曦看見自己父親如約殺了進來,大喊一聲:“阿史那承慶已被誅殺,餘者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郭曦連喊三聲後,郭子儀,帶著他的親衛一邊砍殺,一邊也喊道:“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緊接著,在軍營外包圍的六萬郭子儀部官兵,也一邊進攻,一邊高喊,“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阿史那承慶的兵馬,本來興衝衝地設下伏兵,想撲殺郭子儀,沒有想到,情節反轉的如此之快,知情的人想著,肯定的是自己的計謀被泄露了,別人有了萬全準備,看聲勢,想要衝殺出去是不可能的了,現在阿史那承慶已死,隻要自己投降,把罪名推向阿史那承慶,也許還能有條生路。
所以率先跪地投降的都是阿史那承慶生前,最信任的部將。
張繼的大字報,在所有的主要城市,都張貼出來了。
包括郭子儀所在的塑方城,城門上也被貼了一張,郭子儀一早出城門要去接收,阿史那承慶敬獻的戰馬時,看到這樣一張大字報,都驚呆了!
……
塑方城外十裏,是阿史那承慶的營地,阿史那承慶懷裏揣著的是安祿山,給其的密信,約定三日後起事,讓他以獻馬為由,誘捕郭子儀,奪下塑方城,如果有可能盡量控製住郭子儀的兵馬,如果控製不了,就堅守塑方城,牽製住郭部兵力。
阿史那承慶現在心裏非常不安,雖然昨日自己冒險進入塑方城,誠意十足地拜會郭子儀,並且把從康國繳獲的“戰利品”,送給了郭子儀五箱,郭子儀也熱情招待了自己。
但是今天和郭子儀約好交接戰馬的時間已到,郭子儀卻遲遲沒有現身,自己利用地形埋伏的刀斧手都等急了,派出去的斥候,反饋塑方城那邊沒有任何動靜,就讓阿史那承慶很慌了。
還好的是,不大一會兒,部下帶來一人,阿史那承慶認識來人是郭子儀的三公子郭曦,隻見郭曦一進大帳就連連拱手笑著說道:“承慶將軍,久等了,實在抱歉,昨日家父和將軍飲酒後舊傷複發,現在軍醫正在醫治,緩一緩,很快就會過來。”
“哦!難怪,都是末將之罪,要不是皇命難違,都不需要勞郭帥大駕前來,那我們就稍作等待,如果今日郭帥不便,改日也行。”阿史那承慶聲音洪亮,臉上一副真誠地說道。
“不用,家父是舊傷,緩緩就好,但是勞將軍等待,心裏甚是過意不去,特命晚輩帶了幾車肉食和百壇酒水過來,一是賠罪,二是將士們征戰康國,勞苦功高,以示犒勞,還請承慶將軍笑納。”郭曦也是非常真誠地說。
阿史那承慶故作惶恐地說:“郭帥言重了,不怪罪末將,已是萬幸,豈有賠罪一說,尊者賜,不敢辭,肉食和酒水,末將就收下了,等到郭帥到來,交接完成,讓廚師烹飪,郭帥貴體抱恙,末將不敢強求,但是小將軍你可不要推辭,到時候我們一醉方休,可好!”
“正合吾意!平時在軍營家父管的嚴,不讓飲酒,這次能借承慶將軍之名,晚輩定當配舍命相陪!”郭曦雖然人隻有十六歲但是長得非常成熟,憨厚的臉上,滿是興奮之色,說這些話時,差點都手舞足蹈起來。
他的表現讓阿史那承慶,心裏的擔憂,減輕了不少,和郭曦兩個人在大帳內又閑聊了半個時辰左右,手下過來耳語,告訴他,郭帥已經出城,雖然是坐的馬車,但是,馬車窗戶沒有關,能清楚看見,裏麵坐的就是郭帥本人,隻是臉色不是太好,隨從也隻是帶來五十騎。
得到這個消息,阿史那承慶的擔憂算是徹底沒有了,看向正撅屁股在“戰利品”中挑揀的郭曦,眼神中閃過一絲鄙視和一絲殘忍,但是語氣中卻充滿和藹地說:“小將軍,不用麻煩,喜歡就裝兩箱迴去,以本帥和郭帥的交情,你以後成親,我也是要隨禮的,裝上兩箱就算是我的隨禮好了。”說完,“哈哈”大笑,一副長輩溺愛晚輩的模樣。
郭曦聽後也是一副,激動貪婪的模樣,嘴裏一邊說著,謝謝承慶將軍,手裏卻拿起了一把鑲嵌著很多寶石的小刀,拔出刀鞘,發現小刀鋒利異常,收起小刀後,嘴角也露出一絲邪魅的微笑。
當部下稟告,郭子儀已經到了軍營後,阿史那承慶笑著站起身準備前去迎接,就在此時,郭曦在其左邊,一個旋轉,手中的鋒利小刀,就插入了阿史那承慶的脖子中,阿史那承慶本來張著的嘴,是準備發笑的,現在變成了吃驚,但是吃驚卻也發不出聲音了。
郭曦用手扶著阿史那承慶的屍體,讓其輕輕又坐在了椅子上,用衣袖擋住,其插進阿史那承慶脖子的小刀,在其侍衛,聽到動靜進來時,隻見郭曦,一腳踢翻大帳內的油燈,牛皮帳篷,瞬間起火,濃煙四起。
郭曦拔出阿史那承慶的配劍,腳踩阿史那承慶麵前的桌案,借力撲出,等侍衛反應過來時,脖子上已經出現一個血洞。
很多阿史那承慶的部眾,看見大帳起火,紛紛向大帳奔來,就在此時,軍營外又傳來震天的喊殺聲。
部眾們,看見大帳起火,裏麵的阿史那承慶卻沒有出來,就知道肯定壞事了,這時又聽到軍營外殺聲四起,一時間竟然慌了陣腳,有想衝向大帳救阿史那承慶,有想往軍營外跑去抵抗進攻軍營的敵人,有的甚至想逃跑,一瞬間阿史那承慶兵馬亂成一團。
就在他們慌神的時候,一隊騎兵,衝殺而來,領頭的人是一位,騎著一匹棗紅色戰馬,滿副盔甲的壯漢,使用的兵器是天命戰戟,戰馬在飛奔,他把手中的戰戟向慌亂的人群,一伸,就挑起了一個軍官穿著的人,然後高舉後砸向其他逃跑的人群。
來人正是大唐名將郭子儀,此時他帶領這自己五十名親衛,殺入慌亂的人群中,如同狼入羊群,上千人中,如同無人之境,砍瓜切菜般地收割人命,郭曦看見自己父親如約殺了進來,大喊一聲:“阿史那承慶已被誅殺,餘者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郭曦連喊三聲後,郭子儀,帶著他的親衛一邊砍殺,一邊也喊道:“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緊接著,在軍營外包圍的六萬郭子儀部官兵,也一邊進攻,一邊高喊,“放下武器,可饒不死!”
阿史那承慶的兵馬,本來興衝衝地設下伏兵,想撲殺郭子儀,沒有想到,情節反轉的如此之快,知情的人想著,肯定的是自己的計謀被泄露了,別人有了萬全準備,看聲勢,想要衝殺出去是不可能的了,現在阿史那承慶已死,隻要自己投降,把罪名推向阿史那承慶,也許還能有條生路。
所以率先跪地投降的都是阿史那承慶生前,最信任的部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