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反常的安祿山
大唐安史之亂我不想你亂 作者:壹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祿山帶領他的親衛軍,根本就沒有想著帶張繼他們,雖然在長安附近他對看熱鬧的人群他是又迴應又互動,搞得跟明星出席活動似的。
但是一出長安縣,他就命令自己的近衛軍,快馬加鞭,連夜趕路,等張繼他們的隊伍趕到距離長安城十公裏的新豐鎮時,斥候迴報說安祿山一路縱馬飛奔已經過了渭水河,距離新豐鎮有三十公裏,按照斥候推斷如果他們不紮營,按照他們的行軍速度,現在距離我們應該有六十裏開外,可能都到了涇水!
“麻蛋!這安祿山,是死了老子娘了,怎麽跑的跟奔喪似的?”空空兒和精精兒被張繼以謀士身份留在了軍營,現在聽到斥候的匯報和推斷,空空兒不由的發聲。
李元芳對於安祿山的行為也十分不理解,按說安祿山不會這麽拚命的行軍的,康國位於祁連山以北的昭武城(今甘肅省臨澤縣)人口將近三萬,在昭武九姓建立的移民聚落中僅次於米國的存在,米國有五萬人。
就憑他那兩千人,就想把康國三萬人殺的雞犬不留這應該有些難度吧,再說安祿山什麽時候這麽勇過?
前兩年,也就是天寶十年,安祿山征契丹,一戰損失6萬大軍,安祿山隻帶著20個騎兵逃走了。
平盧兵馬使史定方率領2000精騎救援安祿山,契丹才退兵,安祿山把戰敗的責任推給了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殺了這兩人,後來契丹再次來攻,安祿山派從前線逃迴來的史思明率軍打退了契丹。
因為當時安祿山是主將,而且最終打退了契丹的軍隊,在昏庸的李老三看來既然是打勝了,不但沒有怪罪安祿山損兵之責,還對他給予了嘉獎,你說這到哪說理去?
這事還因為之前怛羅斯之戰和唐朝兩征南詔戰役的失敗,被唐朝官方大肆宣揚,安祿山為此還撈了很多好處。
現在康國的國王是744年(天寶三載)李老三親自冊封咄曷欽化王,康國距離安祿山的地盤河東鎮也要將近千裏,他安祿山不應該慢慢行軍,先派人去搬兵,等匯合後再進攻康國嗎?這不科學呀!
鑒於安祿山這種怪異的行為,張繼意見是讓大家先觀察,最好是先開會研究一下,於是命令隊伍在新豐鎮北邊紮營。
等大家都安頓好了,把郭旰和高超喊到中軍大帳,目前這支隊伍的所有領導,也就四個人加上空空兒和精精兒這兩個“謀士”,六個人坐在了一塊。郭旰和高超把他們各自提名的三位連長名單遞了上來,張繼接過,簡單看了一下,六個人中隻有一個人是張繼認識的,那就是漢中王李瑀的兒子李琿,是高超提上來的,張繼意味深長地看了高超一眼。
高超麵不改色地看了一眼李元芳,李元芳見狀,從懷裏掏出一遝“寶鈔”遞給張繼說:“今天四個人的一到校場,就交了罰金,按照指導員昨日所說,交齊罰金,就可以既往不咎,以李琿之能確實可以勝任連長之職!”
張繼把“寶鈔”塞到懷裏,沒有說話,笑了笑,示意這事翻篇,讓李元芳繼續下一個話題。
李元芳先把安祿山異常舉動介紹了一下,讓大家關於這個問題踴躍發言。
郭旰認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隻不過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安祿山早就知道自己要去滅康國,之前就派人到自己地盤上搬過兵,可能那些軍士已經快到康國了,安祿山之所以快速行軍,就是想和他們盡快匯合。
第二種情況就是,安祿山如此縱馬疾行,就是不想帶我們玩,想獨攬覆國之功,可能他一邊派人去搬救兵,一邊快速行軍找個地方貓著,甩開我們。
所以郭旰建議:我們也要疾行軍,直指康國,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我們參與進去還能喝點湯,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他會聯係他父親派兵,我們自己把康國滅了,讓安祿山吃屁。
聽了郭旰的建議,高超點頭讚成,李元芳一言不發,坐在那玩手指,兩個“謀士”大眼瞪小眼,想說話又不知道從哪裏說。
張繼假裝低頭思考了一會問:“你們知道聖上這次讓我帶著你們這幫人,跟著安祿山是何意?”
問題一出,大家都在搖頭,隻有李元芳一臉不屑,心想不是你在長生殿死皮賴臉要來的嗎?自己在殿外可是聽的一清二楚,但是這卻不能說。
沒有理會李元芳,張繼繼續說道:“前段時間,震驚東都的康國屠戮劉氏莊案,本來是牽扯到安祿山的,但是安祿山卻巧言令色狡辯自己不是康國人,聖上為了讓他自證清白,才派他去,剿滅康國的,但是聖上還是不放心,讓我帶著你們去監督他,看他是否真有異心,你們現在明白了嗎?”
張繼假假真真地把這次自己和玩一樣的帶他們出來的原因解釋了一下。
想著,給這些人,一個神聖的使命,看看能不能順利的讓這些人為自己所用?更好管理一些,後世那些傳銷組織統一的套路張繼還是知道一些的。
大家聽了張繼上麵的話,都很震驚,特別是李元芳感覺張繼所說非常合理,本來他還以為這次出來就是胡鬧,是張繼閑的蛋疼,沒事找事,這裏麵竟然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想著皇帝說過要收張繼為義子,李元芳現在看著張繼,想,這小子真的會裝,他肯定就是皇帝夾袋裏的人,不然怎麽會突然就被重用,而且出現的也很突然,李元芳現在嚴重懷疑自己可能也是他監視的對象,就是因為自己的這個天賦。
所幸自己聽到的一些宮廷秘帷,沒有到處亂說。
有了這樣的想法再看張繼,是越看越感覺自己分析的合理,因為張繼才二十來歲,什麽時候都能表現的從容不迫,沒有封官之前見到我這大統領,也是不卑不亢,甚至他看的出他有點看不起自己,如果他隻是一個普通人這不合邏輯呀!
這是一個念頭在李元芳腦海閃現,這小子該不會是皇帝私生子吧!
聽空空兒說,他在長樂宮大喊大叫,不但沒有被宿國給趕出去,還留著他們在內宅住了一夜,更有甚者他那個傻子一樣的跟班,還被宿國認作了幹親,如果他不是有皇家身份這可能嗎?
現在李元芳心中的唯一念頭就是保護好張繼,想著如果他出事了,自己肯定也就完蛋了。
於是說:“屬下認為,我們不宜和安祿山接觸太多,隻要多派斥候監視即可,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們這千把人,如果安祿山真有異心,光他的近衛軍,半柱香的時間就能給我們一鍋端了!”
但是一出長安縣,他就命令自己的近衛軍,快馬加鞭,連夜趕路,等張繼他們的隊伍趕到距離長安城十公裏的新豐鎮時,斥候迴報說安祿山一路縱馬飛奔已經過了渭水河,距離新豐鎮有三十公裏,按照斥候推斷如果他們不紮營,按照他們的行軍速度,現在距離我們應該有六十裏開外,可能都到了涇水!
“麻蛋!這安祿山,是死了老子娘了,怎麽跑的跟奔喪似的?”空空兒和精精兒被張繼以謀士身份留在了軍營,現在聽到斥候的匯報和推斷,空空兒不由的發聲。
李元芳對於安祿山的行為也十分不理解,按說安祿山不會這麽拚命的行軍的,康國位於祁連山以北的昭武城(今甘肅省臨澤縣)人口將近三萬,在昭武九姓建立的移民聚落中僅次於米國的存在,米國有五萬人。
就憑他那兩千人,就想把康國三萬人殺的雞犬不留這應該有些難度吧,再說安祿山什麽時候這麽勇過?
前兩年,也就是天寶十年,安祿山征契丹,一戰損失6萬大軍,安祿山隻帶著20個騎兵逃走了。
平盧兵馬使史定方率領2000精騎救援安祿山,契丹才退兵,安祿山把戰敗的責任推給了左賢王哥解和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殺了這兩人,後來契丹再次來攻,安祿山派從前線逃迴來的史思明率軍打退了契丹。
因為當時安祿山是主將,而且最終打退了契丹的軍隊,在昏庸的李老三看來既然是打勝了,不但沒有怪罪安祿山損兵之責,還對他給予了嘉獎,你說這到哪說理去?
這事還因為之前怛羅斯之戰和唐朝兩征南詔戰役的失敗,被唐朝官方大肆宣揚,安祿山為此還撈了很多好處。
現在康國的國王是744年(天寶三載)李老三親自冊封咄曷欽化王,康國距離安祿山的地盤河東鎮也要將近千裏,他安祿山不應該慢慢行軍,先派人去搬兵,等匯合後再進攻康國嗎?這不科學呀!
鑒於安祿山這種怪異的行為,張繼意見是讓大家先觀察,最好是先開會研究一下,於是命令隊伍在新豐鎮北邊紮營。
等大家都安頓好了,把郭旰和高超喊到中軍大帳,目前這支隊伍的所有領導,也就四個人加上空空兒和精精兒這兩個“謀士”,六個人坐在了一塊。郭旰和高超把他們各自提名的三位連長名單遞了上來,張繼接過,簡單看了一下,六個人中隻有一個人是張繼認識的,那就是漢中王李瑀的兒子李琿,是高超提上來的,張繼意味深長地看了高超一眼。
高超麵不改色地看了一眼李元芳,李元芳見狀,從懷裏掏出一遝“寶鈔”遞給張繼說:“今天四個人的一到校場,就交了罰金,按照指導員昨日所說,交齊罰金,就可以既往不咎,以李琿之能確實可以勝任連長之職!”
張繼把“寶鈔”塞到懷裏,沒有說話,笑了笑,示意這事翻篇,讓李元芳繼續下一個話題。
李元芳先把安祿山異常舉動介紹了一下,讓大家關於這個問題踴躍發言。
郭旰認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隻不過有兩種情況,第一種就是安祿山早就知道自己要去滅康國,之前就派人到自己地盤上搬過兵,可能那些軍士已經快到康國了,安祿山之所以快速行軍,就是想和他們盡快匯合。
第二種情況就是,安祿山如此縱馬疾行,就是不想帶我們玩,想獨攬覆國之功,可能他一邊派人去搬救兵,一邊快速行軍找個地方貓著,甩開我們。
所以郭旰建議:我們也要疾行軍,直指康國,如果是第一種情況,我們參與進去還能喝點湯,如果是第二種情況,他會聯係他父親派兵,我們自己把康國滅了,讓安祿山吃屁。
聽了郭旰的建議,高超點頭讚成,李元芳一言不發,坐在那玩手指,兩個“謀士”大眼瞪小眼,想說話又不知道從哪裏說。
張繼假裝低頭思考了一會問:“你們知道聖上這次讓我帶著你們這幫人,跟著安祿山是何意?”
問題一出,大家都在搖頭,隻有李元芳一臉不屑,心想不是你在長生殿死皮賴臉要來的嗎?自己在殿外可是聽的一清二楚,但是這卻不能說。
沒有理會李元芳,張繼繼續說道:“前段時間,震驚東都的康國屠戮劉氏莊案,本來是牽扯到安祿山的,但是安祿山卻巧言令色狡辯自己不是康國人,聖上為了讓他自證清白,才派他去,剿滅康國的,但是聖上還是不放心,讓我帶著你們去監督他,看他是否真有異心,你們現在明白了嗎?”
張繼假假真真地把這次自己和玩一樣的帶他們出來的原因解釋了一下。
想著,給這些人,一個神聖的使命,看看能不能順利的讓這些人為自己所用?更好管理一些,後世那些傳銷組織統一的套路張繼還是知道一些的。
大家聽了張繼上麵的話,都很震驚,特別是李元芳感覺張繼所說非常合理,本來他還以為這次出來就是胡鬧,是張繼閑的蛋疼,沒事找事,這裏麵竟然還有自己不知道的原因!
想著皇帝說過要收張繼為義子,李元芳現在看著張繼,想,這小子真的會裝,他肯定就是皇帝夾袋裏的人,不然怎麽會突然就被重用,而且出現的也很突然,李元芳現在嚴重懷疑自己可能也是他監視的對象,就是因為自己的這個天賦。
所幸自己聽到的一些宮廷秘帷,沒有到處亂說。
有了這樣的想法再看張繼,是越看越感覺自己分析的合理,因為張繼才二十來歲,什麽時候都能表現的從容不迫,沒有封官之前見到我這大統領,也是不卑不亢,甚至他看的出他有點看不起自己,如果他隻是一個普通人這不合邏輯呀!
這是一個念頭在李元芳腦海閃現,這小子該不會是皇帝私生子吧!
聽空空兒說,他在長樂宮大喊大叫,不但沒有被宿國給趕出去,還留著他們在內宅住了一夜,更有甚者他那個傻子一樣的跟班,還被宿國認作了幹親,如果他不是有皇家身份這可能嗎?
現在李元芳心中的唯一念頭就是保護好張繼,想著如果他出事了,自己肯定也就完蛋了。
於是說:“屬下認為,我們不宜和安祿山接觸太多,隻要多派斥候監視即可,說句不中聽的話,我們這千把人,如果安祿山真有異心,光他的近衛軍,半柱香的時間就能給我們一鍋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