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自盤庚遷殷都以後,挾地理之利,西有太行與山西高地可倚,東及東南邊有古黃河之天塹可憑,遂有三百年中興。
“津”字金文的左半部分是表示水域,右半部分是一個人,手中拿著一根長長的木竿,腳下踏著一艘小船。可見,最初的津指能行渡船的地方。後演變成能架橋的地方。
從豫州北往並州,都必須由以孟津為中心的河段濟渡黃河,而自乾州南下通往兗、豫二州,則主要由靈昌至白馬間渡河。
這一時期,單單滑縣境內就有文石津、西津、延壽津、白馬津等數個黃河渡囗,其中白馬津渡口最大也是最重要的。
白馬津渡口之所以被我們熟知,是因為關羽關雲長。
東漢建安五年,關羽就是在這個渡口,萬軍之中斬顏良,成了袁紹、曹操官渡之戰的前奏。
這個世界隨著王莽侄子的王朝統治天下,沒了劉秀建立東漢,也就沒了三國時期,自然也就沒有了關羽關雲長的事跡。
這個時期的黃河是在安陽附近,河北岸是黎陽津,河南岸是白馬津。白馬津與黎陽津其實是一迴事,找到了黎陽津,也就找到了白馬津。
江毅粗略的算了一下這個世界的大致時間線,王莽的侄子王邑延續了王莽的朝代一百多年,繼而王朝又更替了四次,曆時近兩百年,再加上武朝統治至今二百九十多年。
若放在江毅前世的那個曆史,此時應該剛剛結束南北朝並立的局麵,進入隋唐時期,應該還沒到唐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時代吧。
說迴正題,博都哩孛幾一心要滅乾州,他選來選去選到了滑縣境內的渡口,北渡黃河,進入乾州。
白馬津渡口也就成了他運送物資與騎兵過河的主要渡口。
此時正值春汛時節,來自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是黃河春汛的主要原因,渾濁的黃河水裹挾著大量泥沙翻騰東流。
草原異族哪見過這樣的大河,而且還得踏著不斷上下左右顛簸搖擺的浮橋渡河,別說走過去了,腿軟的能站起來已是不易,更何況還要將大批車輛物資運到對岸。
博都哩孛幾也是鬱悶,看著這寬寬的黃河和翻騰的河水,他心裏也犯怵。遂向當地人打聽,有人告訴他黃河長年如此,隻是近期春汛,河水大了一點而已,他們都是這樣踩著浮橋過河的。
浮橋是一艘艘小船綁縛一起,鋪設厚木板而成,很是堅實,會隨著河水的漲跌升高或下落,可行車騎馬。
在博都哩孛幾的嗬斥與驅趕下,一隊步兵戰戰兢兢的走過浮橋到達了對岸,這才稍安了大軍的心。
於是博都哩孛幾便安排一隊數百名騎兵過河,以為大軍的先頭部隊,搶占對岸灘塗高地。
於是這數百名騎兵顫顫巍巍的踏上了浮橋,緩步慢行,在眾人的注視下抵達了對岸,剛要駕馬衝上對麵河床外沿的高地,卻見高地上突然出現了許多著綠色軍服的士兵。
個個張弓搭箭,對著幾百騎兵就是一通急射,還沒做出反應的數百騎兵瞬間紛紛落馬。
對岸的博都哩孛幾遠遠的看著自己的一支人馬瞬間被滅,頓時火冒三丈,急令騎兵快速過河,消滅掉對岸的伏兵。
靺鞨族騎兵大聲怪叫著騎馬踏上浮橋,向著對岸駛來,速度不是很快,但人數很多,浮橋上的騎兵如一條長龍。
十幾息時間,騎兵前端已經抵達對岸,迅速散開,向河床外圍的高地發起衝鋒。
城牆上的馮鐵山一看,這不就是大元帥經常說的“添油戰術”嗎?敵軍排成一隊而至,根本來不及展開,況且又是打馬仰攻,這就是排隊送死的節奏啊。遂,令旗揮舞,高坡上的人民軍弓箭手又是箭矢如蝗般射出。
一騎騎行下浮橋的靺鞨族騎兵,來不及打馬加速衝鋒,便被一支支神臂弩箭射中,慘叫墜馬。
浮橋上的騎兵在後騎的擁擠中,隻能一個個的上前送死。
博都哩孛幾一看這情形,也知陷入被動,及時傳令後騎停止,並後退,令浮橋上的騎兵退迴。
馮鐵山見狀,想退迴去?既然來了,就待這吧。
遂下令對浮橋上的敵騎發射兩弓木槍,兩架八牛弩“嗡嗡”響著,六支木槍朝著浮橋上的騎兵飛速射去。
浮橋上一隊擁擠的騎兵如何能躲避飛速射來的木槍,當即有幾名騎兵被木槍串在一起,這還不算完,但見木槍還絲絲冒著青煙,突然“轟隆”、“轟隆”六聲巨響。
伴隨著一陣陣耀眼的火光,火光附近的騎兵包括馬匹被炸的四處飛散,墜入翻騰的河水中,瞬間不見。
浮橋上立時大亂,戰馬受驚亂跳亂竄,相互碰撞著連人帶馬一個一個墜入河中,在翻騰的河水中一上一下的,然後消失不見。
博都哩孛幾聽著浮橋上的騎兵大聲嘶吼與哀唿聲,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墜入水中而後被水淹沒,先是一陣悲鳴,接著就是就是雷霆怒火。
嚴令全軍,馬上分開,從附近的四座浮橋同時發起強渡,一定要消滅對麵的乾州軍隊,並奪下黎陽城。
一連半天,五座浮橋同時發起強渡,均被人民軍射殺在北岸的浮橋一端,人民軍也不毀壞浮橋,隻是對沿浮橋過來的敵軍進行射殺。
半天下來,南岸敵軍損失了近三千兵馬,令博都哩孛幾火冒三丈,但也是無奈,士兵根本無法展開對敵作戰,就已經被射殺了。
對方的箭矢射的又遠又準,縱使己方全身具甲,再用大盾防護,乾州軍隊占據地理優勢,依舊令甲兵無法形成戰力,即被射殺。
博都哩孛幾現在是進退兩難,再揮兵南下,又要押運幾百輛大車的劫掠,從並州迴返,山道又無法行車。揮兵東進與東路軍匯合,又得東行穿過黃泛區的泥濘地,車輛亦是行進困難。
再說了,身後有一支乾州軍,不滅掉總是不令人放心。
江毅站在黎陽城頭,聽著馮鐵山的稟告,雖是阻擊勝利了,但終是對敵人沒有造成多大的傷損,心裏也是有點小失望。
料定對方不會就此罷休,遂傳令中路軍趕來增援,堵住孟津到滑縣一線的所有渡口,看博都哩孛幾下一步往哪撤退。
江毅的意思盡量吃掉他的這支隊伍,敢孤軍冒進,真當中原沒有可戰之兵了嗎?
一連幾天,博都哩孛幾又派出多路兵馬強渡黃河,均被人民軍牢牢堵了迴來,他又損失了好幾千兵馬,博都哩這時是又氣又急又無奈。
春季的天,雨水說下就下了,連續幾天,雖下的不大,但亦是泥濘不堪。
這對於困在黃河南岸的草原士兵來講是個災難,戰馬行進都是困難的,別說騎馬作戰了。
再加上攜帶的糧草已然不多,指望在豫州劫掠,實在困難。
更令博都哩孛幾頭痛的事情很快來了,異族大軍大肆劫掠京師後,攜帶大量錢財欲返迴草原,被乾州人民軍堵死在黃河南岸的消息如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到各地。
就近的亂軍、義軍聽說後,紛紛眼睛明亮。
去豫州雒陽勤王?別扯了,誰愛去誰去。
去豫州北黃河邊打外族,搶錢財,這是可以的,是必須可以的。
於是一支支義軍或亂軍如聞到血腥的野獸一樣,早已放下了搶地盤的紛爭,不分晝夜的往北方一路急趕,心裏對乾州人民軍萬分的期待:“我說你們乾州人民軍可千萬不要慫啊,一定要堵死他們過河的口子啊。”
就在黃河的南岸,就在淫雨霏霏的春季,一支支少則數千、多則十多萬的中原農民組成的隊伍,拿著五花八門的武器,開始對來自北方草原的異族,進行了強攻和拚死搏殺。
也許他們發起戰鬥的動機不是那麽純粹,但是,麵對異族,他們這些隻是剛放下鋤頭,就拎著大刀搏命的普通農民,依舊是民族大義。
各路義軍的傷亡也是慘痛的,但是他們仗著人多,仗著敢於拚命的勁頭,令草原的士兵膽怯了。
麵對越打越多的農民,博都哩孛幾也開始膽怵了。他的士兵在急劇的減少,盡管他們軍隊的戰力遠在農民軍之上,但猛虎架不住群狼,一群衣衫襤褸的老百姓拿著五花八門的兵器往你身上臉上不同的部位招唿,你不慌亂?你不死?
都說東方不敗武功高絕,你把他放在軍陣裏,到處是長矛,到處是盾牌、大刀,你看看他敗不敗,馬上變成東方完敗,身上到處是血窟窿。
好漢難抵四拳,餓虎架不住群狼。
江毅聽說了南岸發生的戰事,當下決定人民軍迅速出擊,全力擊潰這支敵軍,不管這批劫掠最終落在誰手中,就是不能讓博都哩孛幾帶走。
隨著號角和戰鼓的響起,黎陽城頭一架架等待多日的八牛弩發出了怒吼聲,一支支冒著青煙的木槍飛速穿越黃河射入了草原族的軍營中。
一聲聲劇烈的爆炸,似死神發出的召喚,草原蠻族的軍營頓火光閃亮,一具具魁梧的軀體被爆炸的氣浪掀起老高,又重重的落地。
草原兵驚呆了,這是什麽?沒見過啊,是長生天發怒了嗎?有跪地磕頭的,有東奔西躲的,騎兵的馬匹也在爆炸聲中炸營了,一匹匹驚馬在軍營裏橫衝直撞,不少士兵被撞飛或被踩踏。
在一支支木槍的飛速掠過頭頂,人民軍士兵開始分幾路踏上浮橋,向著對岸衝去。
隨著人民軍登上南岸,八牛弩也停止了怒吼。
開路的人民軍士兵在刀盾兵的掩護下,將一顆顆拉了弦的轟天雷扔入了敵陣,又是一聲聲爆炸,又是一陣陣慘嚎。
江毅也在護衛的保護下登上了南岸,他站在高處四處找尋敵將。
他沒見過博都哩孛幾,不過據襄國戰時抓的俘虜交代,他個頭挺高,愛穿金色的盔甲,二十七八歲的年紀,皮膚黝黑,胡須不長。
如今他的軍營一片混亂,連他的帥旗也被炸斷了,不會被炸死了吧?這孫子的運氣也太背了。
突然,混亂一片的東南方,一群人掩護著一個留有鼠尾的人,步行跑著往東南方突圍,他們正被一群農民軍圍著。
江毅也不管他是不是,反正見他穿金色盔甲,就幹他一槍吧。
取槍,推彈上膛,瞄準,扣動扳機,“啪”一聲子彈出膛。
對方在一眾護衛下,又是身體不停移動,不知能不能打中。
卻見穿金盔甲的人突然往前一趴,而後又慢慢直起身子,全身如定住了一樣一動不動,不久就慢慢癱軟了下來,身邊有兩個護衛架起他就往外衝。
江毅仔細看,沒有打到頭,應該是打入肩後背了,這樣更好,即便他能逃迴草原,他的後半輩子也是個殘廢,而且內傷還很嚴重。
戰爭隨著大批人民軍的加入,很快就一邊倒了,草原蠻族軍也拚命的向東南方向突圍,圍堵的農民軍雖然很是盡力圍堵了,但終沒能堵住。
隨著大批的草原軍突圍逃遁,沒能逃出的全部被農民軍毫不客氣的砍死,或用木棍打死。
至此,這場對外族的戰鬥終於結束了,可是新的一場爭奪錢財物資的戰鬥卻馬上就要打響了。
江毅見狀,馬上命傳令兵傳令各部各衛吹起集結號,整軍返迴河北,不跟這些農民軍爭搶任何東西。
隨著人民軍排著長長的隊伍整齊的踏上浮橋返迴河北岸,傻愣了半天的各路農民軍開始了你搶我奪的大戰來。
黃河南岸又傳來一陣陣的怒罵聲、打鬥聲和慘叫聲……
“津”字金文的左半部分是表示水域,右半部分是一個人,手中拿著一根長長的木竿,腳下踏著一艘小船。可見,最初的津指能行渡船的地方。後演變成能架橋的地方。
從豫州北往並州,都必須由以孟津為中心的河段濟渡黃河,而自乾州南下通往兗、豫二州,則主要由靈昌至白馬間渡河。
這一時期,單單滑縣境內就有文石津、西津、延壽津、白馬津等數個黃河渡囗,其中白馬津渡口最大也是最重要的。
白馬津渡口之所以被我們熟知,是因為關羽關雲長。
東漢建安五年,關羽就是在這個渡口,萬軍之中斬顏良,成了袁紹、曹操官渡之戰的前奏。
這個世界隨著王莽侄子的王朝統治天下,沒了劉秀建立東漢,也就沒了三國時期,自然也就沒有了關羽關雲長的事跡。
這個時期的黃河是在安陽附近,河北岸是黎陽津,河南岸是白馬津。白馬津與黎陽津其實是一迴事,找到了黎陽津,也就找到了白馬津。
江毅粗略的算了一下這個世界的大致時間線,王莽的侄子王邑延續了王莽的朝代一百多年,繼而王朝又更替了四次,曆時近兩百年,再加上武朝統治至今二百九十多年。
若放在江毅前世的那個曆史,此時應該剛剛結束南北朝並立的局麵,進入隋唐時期,應該還沒到唐朝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時代吧。
說迴正題,博都哩孛幾一心要滅乾州,他選來選去選到了滑縣境內的渡口,北渡黃河,進入乾州。
白馬津渡口也就成了他運送物資與騎兵過河的主要渡口。
此時正值春汛時節,來自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是黃河春汛的主要原因,渾濁的黃河水裹挾著大量泥沙翻騰東流。
草原異族哪見過這樣的大河,而且還得踏著不斷上下左右顛簸搖擺的浮橋渡河,別說走過去了,腿軟的能站起來已是不易,更何況還要將大批車輛物資運到對岸。
博都哩孛幾也是鬱悶,看著這寬寬的黃河和翻騰的河水,他心裏也犯怵。遂向當地人打聽,有人告訴他黃河長年如此,隻是近期春汛,河水大了一點而已,他們都是這樣踩著浮橋過河的。
浮橋是一艘艘小船綁縛一起,鋪設厚木板而成,很是堅實,會隨著河水的漲跌升高或下落,可行車騎馬。
在博都哩孛幾的嗬斥與驅趕下,一隊步兵戰戰兢兢的走過浮橋到達了對岸,這才稍安了大軍的心。
於是博都哩孛幾便安排一隊數百名騎兵過河,以為大軍的先頭部隊,搶占對岸灘塗高地。
於是這數百名騎兵顫顫巍巍的踏上了浮橋,緩步慢行,在眾人的注視下抵達了對岸,剛要駕馬衝上對麵河床外沿的高地,卻見高地上突然出現了許多著綠色軍服的士兵。
個個張弓搭箭,對著幾百騎兵就是一通急射,還沒做出反應的數百騎兵瞬間紛紛落馬。
對岸的博都哩孛幾遠遠的看著自己的一支人馬瞬間被滅,頓時火冒三丈,急令騎兵快速過河,消滅掉對岸的伏兵。
靺鞨族騎兵大聲怪叫著騎馬踏上浮橋,向著對岸駛來,速度不是很快,但人數很多,浮橋上的騎兵如一條長龍。
十幾息時間,騎兵前端已經抵達對岸,迅速散開,向河床外圍的高地發起衝鋒。
城牆上的馮鐵山一看,這不就是大元帥經常說的“添油戰術”嗎?敵軍排成一隊而至,根本來不及展開,況且又是打馬仰攻,這就是排隊送死的節奏啊。遂,令旗揮舞,高坡上的人民軍弓箭手又是箭矢如蝗般射出。
一騎騎行下浮橋的靺鞨族騎兵,來不及打馬加速衝鋒,便被一支支神臂弩箭射中,慘叫墜馬。
浮橋上的騎兵在後騎的擁擠中,隻能一個個的上前送死。
博都哩孛幾一看這情形,也知陷入被動,及時傳令後騎停止,並後退,令浮橋上的騎兵退迴。
馮鐵山見狀,想退迴去?既然來了,就待這吧。
遂下令對浮橋上的敵騎發射兩弓木槍,兩架八牛弩“嗡嗡”響著,六支木槍朝著浮橋上的騎兵飛速射去。
浮橋上一隊擁擠的騎兵如何能躲避飛速射來的木槍,當即有幾名騎兵被木槍串在一起,這還不算完,但見木槍還絲絲冒著青煙,突然“轟隆”、“轟隆”六聲巨響。
伴隨著一陣陣耀眼的火光,火光附近的騎兵包括馬匹被炸的四處飛散,墜入翻騰的河水中,瞬間不見。
浮橋上立時大亂,戰馬受驚亂跳亂竄,相互碰撞著連人帶馬一個一個墜入河中,在翻騰的河水中一上一下的,然後消失不見。
博都哩孛幾聽著浮橋上的騎兵大聲嘶吼與哀唿聲,看著他們一個一個的墜入水中而後被水淹沒,先是一陣悲鳴,接著就是就是雷霆怒火。
嚴令全軍,馬上分開,從附近的四座浮橋同時發起強渡,一定要消滅對麵的乾州軍隊,並奪下黎陽城。
一連半天,五座浮橋同時發起強渡,均被人民軍射殺在北岸的浮橋一端,人民軍也不毀壞浮橋,隻是對沿浮橋過來的敵軍進行射殺。
半天下來,南岸敵軍損失了近三千兵馬,令博都哩孛幾火冒三丈,但也是無奈,士兵根本無法展開對敵作戰,就已經被射殺了。
對方的箭矢射的又遠又準,縱使己方全身具甲,再用大盾防護,乾州軍隊占據地理優勢,依舊令甲兵無法形成戰力,即被射殺。
博都哩孛幾現在是進退兩難,再揮兵南下,又要押運幾百輛大車的劫掠,從並州迴返,山道又無法行車。揮兵東進與東路軍匯合,又得東行穿過黃泛區的泥濘地,車輛亦是行進困難。
再說了,身後有一支乾州軍,不滅掉總是不令人放心。
江毅站在黎陽城頭,聽著馮鐵山的稟告,雖是阻擊勝利了,但終是對敵人沒有造成多大的傷損,心裏也是有點小失望。
料定對方不會就此罷休,遂傳令中路軍趕來增援,堵住孟津到滑縣一線的所有渡口,看博都哩孛幾下一步往哪撤退。
江毅的意思盡量吃掉他的這支隊伍,敢孤軍冒進,真當中原沒有可戰之兵了嗎?
一連幾天,博都哩孛幾又派出多路兵馬強渡黃河,均被人民軍牢牢堵了迴來,他又損失了好幾千兵馬,博都哩這時是又氣又急又無奈。
春季的天,雨水說下就下了,連續幾天,雖下的不大,但亦是泥濘不堪。
這對於困在黃河南岸的草原士兵來講是個災難,戰馬行進都是困難的,別說騎馬作戰了。
再加上攜帶的糧草已然不多,指望在豫州劫掠,實在困難。
更令博都哩孛幾頭痛的事情很快來了,異族大軍大肆劫掠京師後,攜帶大量錢財欲返迴草原,被乾州人民軍堵死在黃河南岸的消息如長了翅膀一樣,很快傳到各地。
就近的亂軍、義軍聽說後,紛紛眼睛明亮。
去豫州雒陽勤王?別扯了,誰愛去誰去。
去豫州北黃河邊打外族,搶錢財,這是可以的,是必須可以的。
於是一支支義軍或亂軍如聞到血腥的野獸一樣,早已放下了搶地盤的紛爭,不分晝夜的往北方一路急趕,心裏對乾州人民軍萬分的期待:“我說你們乾州人民軍可千萬不要慫啊,一定要堵死他們過河的口子啊。”
就在黃河的南岸,就在淫雨霏霏的春季,一支支少則數千、多則十多萬的中原農民組成的隊伍,拿著五花八門的武器,開始對來自北方草原的異族,進行了強攻和拚死搏殺。
也許他們發起戰鬥的動機不是那麽純粹,但是,麵對異族,他們這些隻是剛放下鋤頭,就拎著大刀搏命的普通農民,依舊是民族大義。
各路義軍的傷亡也是慘痛的,但是他們仗著人多,仗著敢於拚命的勁頭,令草原的士兵膽怯了。
麵對越打越多的農民,博都哩孛幾也開始膽怵了。他的士兵在急劇的減少,盡管他們軍隊的戰力遠在農民軍之上,但猛虎架不住群狼,一群衣衫襤褸的老百姓拿著五花八門的兵器往你身上臉上不同的部位招唿,你不慌亂?你不死?
都說東方不敗武功高絕,你把他放在軍陣裏,到處是長矛,到處是盾牌、大刀,你看看他敗不敗,馬上變成東方完敗,身上到處是血窟窿。
好漢難抵四拳,餓虎架不住群狼。
江毅聽說了南岸發生的戰事,當下決定人民軍迅速出擊,全力擊潰這支敵軍,不管這批劫掠最終落在誰手中,就是不能讓博都哩孛幾帶走。
隨著號角和戰鼓的響起,黎陽城頭一架架等待多日的八牛弩發出了怒吼聲,一支支冒著青煙的木槍飛速穿越黃河射入了草原族的軍營中。
一聲聲劇烈的爆炸,似死神發出的召喚,草原蠻族的軍營頓火光閃亮,一具具魁梧的軀體被爆炸的氣浪掀起老高,又重重的落地。
草原兵驚呆了,這是什麽?沒見過啊,是長生天發怒了嗎?有跪地磕頭的,有東奔西躲的,騎兵的馬匹也在爆炸聲中炸營了,一匹匹驚馬在軍營裏橫衝直撞,不少士兵被撞飛或被踩踏。
在一支支木槍的飛速掠過頭頂,人民軍士兵開始分幾路踏上浮橋,向著對岸衝去。
隨著人民軍登上南岸,八牛弩也停止了怒吼。
開路的人民軍士兵在刀盾兵的掩護下,將一顆顆拉了弦的轟天雷扔入了敵陣,又是一聲聲爆炸,又是一陣陣慘嚎。
江毅也在護衛的保護下登上了南岸,他站在高處四處找尋敵將。
他沒見過博都哩孛幾,不過據襄國戰時抓的俘虜交代,他個頭挺高,愛穿金色的盔甲,二十七八歲的年紀,皮膚黝黑,胡須不長。
如今他的軍營一片混亂,連他的帥旗也被炸斷了,不會被炸死了吧?這孫子的運氣也太背了。
突然,混亂一片的東南方,一群人掩護著一個留有鼠尾的人,步行跑著往東南方突圍,他們正被一群農民軍圍著。
江毅也不管他是不是,反正見他穿金色盔甲,就幹他一槍吧。
取槍,推彈上膛,瞄準,扣動扳機,“啪”一聲子彈出膛。
對方在一眾護衛下,又是身體不停移動,不知能不能打中。
卻見穿金盔甲的人突然往前一趴,而後又慢慢直起身子,全身如定住了一樣一動不動,不久就慢慢癱軟了下來,身邊有兩個護衛架起他就往外衝。
江毅仔細看,沒有打到頭,應該是打入肩後背了,這樣更好,即便他能逃迴草原,他的後半輩子也是個殘廢,而且內傷還很嚴重。
戰爭隨著大批人民軍的加入,很快就一邊倒了,草原蠻族軍也拚命的向東南方向突圍,圍堵的農民軍雖然很是盡力圍堵了,但終沒能堵住。
隨著大批的草原軍突圍逃遁,沒能逃出的全部被農民軍毫不客氣的砍死,或用木棍打死。
至此,這場對外族的戰鬥終於結束了,可是新的一場爭奪錢財物資的戰鬥卻馬上就要打響了。
江毅見狀,馬上命傳令兵傳令各部各衛吹起集結號,整軍返迴河北,不跟這些農民軍爭搶任何東西。
隨著人民軍排著長長的隊伍整齊的踏上浮橋返迴河北岸,傻愣了半天的各路農民軍開始了你搶我奪的大戰來。
黃河南岸又傳來一陣陣的怒罵聲、打鬥聲和慘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