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一鳴驚人,顧驍起殺心
魂穿太子,開局代娶七房妻妾 作者:冰淇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有禦前公公帶路,眾人很順利就來到禦書房,左腳邁步跨入禦書房,顧驍清楚感受到了一道道炙熱的目光。
粗略掃視一眼,赫然發現待在禦書房內的皆是朝中大臣,其中多是顧驍名義上的嶽父,剩下的就是明德皇帝信賴的大臣。
“兒臣參見父皇。”
明德皇帝正襟危坐,眼神交流。
身為百官之首的宰相蘇軒,起身先向顧驍參拜,旋即才問道:“敢問太子殿下,這推恩令當真是你所想的?”
“宰相是懷疑本宮冒名頂替嗎?”顧驍語氣不善,眼神銳利。
語出驚人。
幾名大臣心一凜,互相眉來眼去。
其實在他們心裏,他們寧願相信顧驍身邊有能人異士出謀劃策,也不敢相信這就是顧驍自己想出來的。
畢竟相差懸殊,讓人太難以置信。
“非也。”宰相蘇軒果斷否決,畢竟是見多了大風大浪的人,怎麽可能被顧驍一個眼神就給嚇退。
“宰相有話不妨直說。”
隻聽宰相蘇軒語重心長解釋道:“推恩令帶來的好處,想必諸位心裏都清楚,隻是施行之後,各地藩王以及世子必定會鬧事,敢問太子殿下,屆時當如何處置?”
“少數人的利益,怎麽比得過大多數人的利益。”顧驍信誓旦旦的解釋著:“那些藩王和世子總有手足兄弟,當他們知道自己也有資格,獲得父親資產的情況之下,必會不留餘地與其爭奪。”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父皇和朝廷隻需靜觀其變,用不了多久,各地藩王的封地和兵士就會被手足瓜分,藩王之亂迎刃而解。”
顧驍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這些幾位大臣心裏都能猜到,隻是覺得從顧驍口中說出來,問題就變得更加不堪一擊了。
兵部尚書方誌騫出言詢問:“太子殿下可知,欲推行推恩令,需當獲得朝廷百官的認可,倘若絕大多數官員否定的話,推恩令之事是無法施行地。”
顧驍不慌不忙,如實告知:“朝廷最大的人脈掌握在太師手裏,本宮正在謀劃獲得太師的諒解,等這事水到渠成,父皇再推行也不遲。”
事實正是如此。
太師是當世大儒,門生無數。
多半門生學成以後金榜題名,入朝為國效力。隻有太子仗著皇帝和皇後的寵愛,不計後果將太師氣迴家,這是滿朝文武眾所皆知之事。
現太師一把年紀了,十分好麵子。
想獲得太師的原諒,並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
“如何求得諒解?”吏部尚書沈金宏追問道。
“側妃許嘉柔乃是太師的孫女,據本宮所知,在其未出嫁之前,太師就對其百般寵愛,有她出麵幫本宮說話,這事自然不難。”顧驍實話實說。
明德皇帝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才是,他給顧驍選側妃的目的。
臭小子,果然沒有辜負朕的一番苦心!
語驚四座,幾位大臣麵麵相覷。
個個震驚的目瞪口呆,如鯁在喉。
起初他們以為,隻要將顧驍叫到禦書房當麵對峙,到時他們自然有辦法逼迫顧驍原形畢露。
萬萬沒想到,麵對幾位大臣的刻意刁難,顧驍不僅能夠對答如流,甚至是遊刃有餘。
即便他們再不敢相信,也信了。
麵對被群臣質疑的局麵,其實顧驍心中早就料到了。隻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
跟隻知道鬥蛐蛐和享樂的廢物太子相比,自己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確實讓別人難以信服。
與其今後一直被群臣猜忌,不如趁著今日這大好契機,一次性說個清楚,想來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黑的說成白的,也不是什麽難題。
想到這裏。
顧驍故作高深,說道:“本宮知道諸位心中有猜疑。”
心虛的幾位大臣,不敢貿然說話。
胸有成竹的顧驍,從容解釋道:“早在本宮懵懂記事之時,本宮就發現身邊的人不對勁,奈何這些人狡猾成性,藏的極深。”
“本宮迫不得已才裝作紈絝荒廢的模樣,最終目的,是為了揪出背後搗鬼的牛鬼蛇神,不想這些年的布局,倒是讓文武百官真覺得,本宮真的是個廢物了。”
語如雷貫。
待在禦書房的眾臣,徹底傻眼了。
誰能想到身為太子的顧驍,能不惜名聲以身入局,與奸人鬥智鬥勇,處處轉圜。為的是拔除身邊的隱患,以安大慶江山社稷。
可他們卻無時無刻都在猜忌太子,懷疑他的能力是真是假,與之相比,實在是太讓人心寒了。
後知後覺的幾位大臣如夢初醒,不約而同跪下請罪:“臣等不知太子殿下心中謀劃,以致使被假象迷惑了雙眼,臣等罪該萬死,請太子殿下降罪!”
心悅誠服,才方便日後行事。
顧驍露出耐人尋味的笑容。
老謀深算的明德皇帝,同樣別有深意注視著麵前的幾個老家夥,看他們個個心服口服的模樣,明德皇帝是發自內心為顧驍感到高興。
怎麽說,都是自己名義上的嶽父。
顧驍自知今後還有用得上他們的地方,絕不能惡意刁難給得罪了,故而便說道:“不知者無罪。”
幾位大臣謝恩之後,相繼起身。
再次看向顧驍的眼神,變得欽佩。
“諸卿迴去吧。”明德皇帝發話了。
幾位大臣異口同聲迴了聲遵旨,井然有序的退出了禦書房。
明德皇帝不急不緩起身,從寶座上走到顧驍麵前,說道:“方才蒙騙群臣的話,說的倒是有模有樣的。”
顧驍心中一驚,張口欲言:“父皇…兒臣…”
薑不如老的辣。
終究是被明德皇帝發現端倪了!
明德皇帝喃喃說道:“從小到大,朕和皇後都太寵你,以至於將你養成紈絝子弟的模樣,你幼年時候發生的事情至今曆曆在目,朕終身都不會忘記。”
顧驍聞言眼神一變,神經緊繃。
“老祖宗曾說,不管是誰遇到致命危機,逃此一難後都會心性大變,朕幼年得先帝庇護始終順風順水,故而認為這話是無稽之談,直到這事真真切切發生在驍兒身上,朕才相信了那句話。”
話音未落。
顧驍緊繃的神經,頓時鬆懈了。
不瞞你說。
就明德皇帝第一段話說完開始,顧驍為了保命就已經想好了,要跟明德皇帝魚死網破,甚至將明德皇帝殺了埋哪裏,都已經想好了。
偏偏峰迴路轉,鬧出烏龍。
粗略掃視一眼,赫然發現待在禦書房內的皆是朝中大臣,其中多是顧驍名義上的嶽父,剩下的就是明德皇帝信賴的大臣。
“兒臣參見父皇。”
明德皇帝正襟危坐,眼神交流。
身為百官之首的宰相蘇軒,起身先向顧驍參拜,旋即才問道:“敢問太子殿下,這推恩令當真是你所想的?”
“宰相是懷疑本宮冒名頂替嗎?”顧驍語氣不善,眼神銳利。
語出驚人。
幾名大臣心一凜,互相眉來眼去。
其實在他們心裏,他們寧願相信顧驍身邊有能人異士出謀劃策,也不敢相信這就是顧驍自己想出來的。
畢竟相差懸殊,讓人太難以置信。
“非也。”宰相蘇軒果斷否決,畢竟是見多了大風大浪的人,怎麽可能被顧驍一個眼神就給嚇退。
“宰相有話不妨直說。”
隻聽宰相蘇軒語重心長解釋道:“推恩令帶來的好處,想必諸位心裏都清楚,隻是施行之後,各地藩王以及世子必定會鬧事,敢問太子殿下,屆時當如何處置?”
“少數人的利益,怎麽比得過大多數人的利益。”顧驍信誓旦旦的解釋著:“那些藩王和世子總有手足兄弟,當他們知道自己也有資格,獲得父親資產的情況之下,必會不留餘地與其爭奪。”
“正所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父皇和朝廷隻需靜觀其變,用不了多久,各地藩王的封地和兵士就會被手足瓜分,藩王之亂迎刃而解。”
顧驍說的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這些幾位大臣心裏都能猜到,隻是覺得從顧驍口中說出來,問題就變得更加不堪一擊了。
兵部尚書方誌騫出言詢問:“太子殿下可知,欲推行推恩令,需當獲得朝廷百官的認可,倘若絕大多數官員否定的話,推恩令之事是無法施行地。”
顧驍不慌不忙,如實告知:“朝廷最大的人脈掌握在太師手裏,本宮正在謀劃獲得太師的諒解,等這事水到渠成,父皇再推行也不遲。”
事實正是如此。
太師是當世大儒,門生無數。
多半門生學成以後金榜題名,入朝為國效力。隻有太子仗著皇帝和皇後的寵愛,不計後果將太師氣迴家,這是滿朝文武眾所皆知之事。
現太師一把年紀了,十分好麵子。
想獲得太師的原諒,並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
“如何求得諒解?”吏部尚書沈金宏追問道。
“側妃許嘉柔乃是太師的孫女,據本宮所知,在其未出嫁之前,太師就對其百般寵愛,有她出麵幫本宮說話,這事自然不難。”顧驍實話實說。
明德皇帝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才是,他給顧驍選側妃的目的。
臭小子,果然沒有辜負朕的一番苦心!
語驚四座,幾位大臣麵麵相覷。
個個震驚的目瞪口呆,如鯁在喉。
起初他們以為,隻要將顧驍叫到禦書房當麵對峙,到時他們自然有辦法逼迫顧驍原形畢露。
萬萬沒想到,麵對幾位大臣的刻意刁難,顧驍不僅能夠對答如流,甚至是遊刃有餘。
即便他們再不敢相信,也信了。
麵對被群臣質疑的局麵,其實顧驍心中早就料到了。隻是沒想到,這一天會來的這麽快。
跟隻知道鬥蛐蛐和享樂的廢物太子相比,自己所展現出來的一切,確實讓別人難以信服。
與其今後一直被群臣猜忌,不如趁著今日這大好契機,一次性說個清楚,想來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黑的說成白的,也不是什麽難題。
想到這裏。
顧驍故作高深,說道:“本宮知道諸位心中有猜疑。”
心虛的幾位大臣,不敢貿然說話。
胸有成竹的顧驍,從容解釋道:“早在本宮懵懂記事之時,本宮就發現身邊的人不對勁,奈何這些人狡猾成性,藏的極深。”
“本宮迫不得已才裝作紈絝荒廢的模樣,最終目的,是為了揪出背後搗鬼的牛鬼蛇神,不想這些年的布局,倒是讓文武百官真覺得,本宮真的是個廢物了。”
語如雷貫。
待在禦書房的眾臣,徹底傻眼了。
誰能想到身為太子的顧驍,能不惜名聲以身入局,與奸人鬥智鬥勇,處處轉圜。為的是拔除身邊的隱患,以安大慶江山社稷。
可他們卻無時無刻都在猜忌太子,懷疑他的能力是真是假,與之相比,實在是太讓人心寒了。
後知後覺的幾位大臣如夢初醒,不約而同跪下請罪:“臣等不知太子殿下心中謀劃,以致使被假象迷惑了雙眼,臣等罪該萬死,請太子殿下降罪!”
心悅誠服,才方便日後行事。
顧驍露出耐人尋味的笑容。
老謀深算的明德皇帝,同樣別有深意注視著麵前的幾個老家夥,看他們個個心服口服的模樣,明德皇帝是發自內心為顧驍感到高興。
怎麽說,都是自己名義上的嶽父。
顧驍自知今後還有用得上他們的地方,絕不能惡意刁難給得罪了,故而便說道:“不知者無罪。”
幾位大臣謝恩之後,相繼起身。
再次看向顧驍的眼神,變得欽佩。
“諸卿迴去吧。”明德皇帝發話了。
幾位大臣異口同聲迴了聲遵旨,井然有序的退出了禦書房。
明德皇帝不急不緩起身,從寶座上走到顧驍麵前,說道:“方才蒙騙群臣的話,說的倒是有模有樣的。”
顧驍心中一驚,張口欲言:“父皇…兒臣…”
薑不如老的辣。
終究是被明德皇帝發現端倪了!
明德皇帝喃喃說道:“從小到大,朕和皇後都太寵你,以至於將你養成紈絝子弟的模樣,你幼年時候發生的事情至今曆曆在目,朕終身都不會忘記。”
顧驍聞言眼神一變,神經緊繃。
“老祖宗曾說,不管是誰遇到致命危機,逃此一難後都會心性大變,朕幼年得先帝庇護始終順風順水,故而認為這話是無稽之談,直到這事真真切切發生在驍兒身上,朕才相信了那句話。”
話音未落。
顧驍緊繃的神經,頓時鬆懈了。
不瞞你說。
就明德皇帝第一段話說完開始,顧驍為了保命就已經想好了,要跟明德皇帝魚死網破,甚至將明德皇帝殺了埋哪裏,都已經想好了。
偏偏峰迴路轉,鬧出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