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國主持的君主聚會不到一月,燕齊兩國再起爭端。約定好的清河郡五城,齊國動了點小心思。
齊國交還給燕國兩個真正的城池,另外三個則是把小鎮修築了土牆,當作城池還給燕國。
燕國不依,雙方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野外遭遇戰。燕國死傷五千,齊國死傷八千,齊國最終退去,但仍占據著一城,一口咬定是自己新奪得的。
燕國最終隻拿迴來四城,因為齊國占領的那一城在東流河的南岸,離齊國更近。齊國有罷兵的趨勢,燕國這一戰占了便宜,便就收手了。
相反,原本以為會扯皮的魏國和大夏,不僅沒有任何問題,大廈連同邯鄲城一起交給了魏國。
大夏可沒安什麽好心,將所有城池一劫而空,隻留下五個殘破的空城給魏國。
魏國得到了五個城池,但這五個城池卻成為了他們的負擔,所有的百姓都需要魏國朝廷的救助。
魏國本想和大乾來這麽一出,可輸掉的城池皆是魏國人,他們下不了這個手。
聽到這個消息,李傾城已經能夠想象得到接下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
這個短暫的和平聯盟,能堅持到今年過年就不錯了。
再迴想周池瑤從洛陽城反饋的信息來看,李傾城不得懷疑當初究竟是誰要暗殺自己,然後造成了夏螢的淒涼落幕。
唐家必定是參與了,唐家已滅,自然也不用再考慮。
李傾城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是他自己主動把那個宗師和齊國聯係起來,而不是那個宗師主動說出來的。那個宗師雖然有齊國口音,可並不代表他就是齊國派來的啊!
在齊國的時候,因為帶著葉知書,為了避免麻煩,所以才多次饒道迴歸未央。究竟是誰在追擊自己,自己根本不知道。
葉慎曾見到過那些人,可並未交過手。那些人也人人蒙麵,他離得遠,沒有聽到對方談話,無法從口音來判斷對方來自哪裏。
那個宗師說和李策有仇,李策殺了他兒子,那他兒子大概應該是和李策一個年代的。而這個仇,必定是在李策成為宗師之前,還是在外遊曆時結下的。
李策年輕時遊曆過齊魏楚三國,認識的人不少,結的仇也不少。
楚國就和宋家有怨,但李傾城前去隻是給他穿了小鞋,還算是以禮相待。那麽楚國的嫌疑就可以排除。
齊國接葉知書時,隻是打了一個紈絝子弟,普通士家子弟,完全接觸不到宗師的層次。並且,泰山公主當時和葉知書差不多的年紀,她那些話有沒有可能就是真的,而不代表其他意思。而自己的不安,則是因為對即將到來的事情一種天然性的警覺。
魏國最大,李策待的時間最久,認識的人最多,結的仇也最多。沒有直接打死過人,不代表別人不會因他而死。
想到這裏,李傾城似乎已經明白了真正的仇人來自哪裏。
洛王四處招攬人才,東王也是如此,還有些其他被淘汰的王同樣如此。
李策和這些王沒有仇,可他手下的人呢?
能調動宗師和大量的八九境強者,隻能是這兩位中的一位。
東王離齊國近,能招攬到來自齊國的宗師,理論上他的疑點更大。可洛王離齊國也不遠,同樣可能招攬到來自齊國的宗師,與東王半斤八兩。
李傾城無法判斷,究竟誰才是那個幕後黑手。
周池瑤笑道:“那你為什麽不想想,萬一是南陽王呢?他可是最終勝出者,這二人都是叛亂呢!”
李傾城猛拍腦袋:“這三兄弟可真不簡單,把好好的魏國一分為三。若是找不出來這個幕後黑手,那我可是要對所有人都不客氣了。”
周池瑤不以為意,道:“憑未央還真能幹掉魏國不成?代郡那十萬邊軍都沒法調開。”
“又不是非得打仗,方法多得很。”
“那你說說看。”周池瑤好奇。
李傾城捧著她的臉,笑道:“比如,你稱帝,然後邀請他們來未央城。”
“哈哈哈!”周池瑤大笑。
她自然明白了李傾城的意思,心中有鬼的人絕對不敢來未央城。
周池瑤思考了一會,說道:“這件事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考慮什麽?“
”魏皇誘殺楚國宗師,成功了一半。我們若是這樣做,或許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李傾城大驚:”我怎麽不知道魏國還順便誘殺了楚國宗師的事?“
”剛到的消息。“周池瑤說道:”我本來是打算和你說這事,你又一直在講你的想法,我一直沒機會說呢!“
李傾城歎道:”怪不得魏南陽會最終勝出,心思倒是不小。若洛王和東王不舉旗,怕是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李傾城還一直好奇,南陽王當上魏國皇帝為何還能容忍對自己皇位威脅最大的兩位繼續存在於世。不是他不想,而是最開始時他的聲望不夠,完全辦不到。
他一個二字王,從兩位聲望極高的王手中搶過皇位,本就是件令人震驚的事情。自己地位不穩的時候,如何敢對實力強勁的兩位兄弟動手。
洛王和東王同時反叛,想必是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不得不如此。否則,誰願意把好好的魏國搞得分崩離析。
洛王和東王同時建國,兩邊一直都沒有摩擦,不是因為所控製土地沒有接壤,而是南陽王比他們想象中要強得多。
李傾城知道自己的猜測不一定全對,但大乾一直與未央交好,甚至願意全麵放開口岸,把關稅降到最低,已經間接地說明了一些問題。
大乾雖是從魏國分裂而出,但起點比未央高太多。雙方通商什麽的,得利最大的是未央,大乾不過是順道發展而已。
李傾城也在大乾和九川見到了一些情況,那就是大乾開始的稅是很重的,和未央交好後才漸漸恢複到原來的水平。這就說明,洛王表麵輕鬆,其實壓力很大。
洛王和未央交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怕未央和他翻臉,他就沒有了馬匹來源。
沒有戰馬,軍隊實力會減弱許多。如果淪為全步兵軍隊,那大乾就堅持不下去。
大夏的馬匹來源隻有齊國一個通道,所以他不得不和齊國一道進攻燕國。
大夏進攻燕國,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自己打通一道購馬通道,不再受齊國威脅。
魏國設了一個局,哄騙了大夏,所以,在撤離邯鄲五城時,他們才做得那樣決絕。
李傾城再一次感歎:”真是妙啊!用兩個城收買大乾,然後讓大夏永遠受製於人!在讓城給大乾的時候,還做出一副於心不忍的樣子,讓人覺得大夏非常的不堪。“
齊國交還給燕國兩個真正的城池,另外三個則是把小鎮修築了土牆,當作城池還給燕國。
燕國不依,雙方爆發了一場慘烈的野外遭遇戰。燕國死傷五千,齊國死傷八千,齊國最終退去,但仍占據著一城,一口咬定是自己新奪得的。
燕國最終隻拿迴來四城,因為齊國占領的那一城在東流河的南岸,離齊國更近。齊國有罷兵的趨勢,燕國這一戰占了便宜,便就收手了。
相反,原本以為會扯皮的魏國和大夏,不僅沒有任何問題,大廈連同邯鄲城一起交給了魏國。
大夏可沒安什麽好心,將所有城池一劫而空,隻留下五個殘破的空城給魏國。
魏國得到了五個城池,但這五個城池卻成為了他們的負擔,所有的百姓都需要魏國朝廷的救助。
魏國本想和大乾來這麽一出,可輸掉的城池皆是魏國人,他們下不了這個手。
聽到這個消息,李傾城已經能夠想象得到接下來的局勢會如何發展。
這個短暫的和平聯盟,能堅持到今年過年就不錯了。
再迴想周池瑤從洛陽城反饋的信息來看,李傾城不得懷疑當初究竟是誰要暗殺自己,然後造成了夏螢的淒涼落幕。
唐家必定是參與了,唐家已滅,自然也不用再考慮。
李傾城突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是他自己主動把那個宗師和齊國聯係起來,而不是那個宗師主動說出來的。那個宗師雖然有齊國口音,可並不代表他就是齊國派來的啊!
在齊國的時候,因為帶著葉知書,為了避免麻煩,所以才多次饒道迴歸未央。究竟是誰在追擊自己,自己根本不知道。
葉慎曾見到過那些人,可並未交過手。那些人也人人蒙麵,他離得遠,沒有聽到對方談話,無法從口音來判斷對方來自哪裏。
那個宗師說和李策有仇,李策殺了他兒子,那他兒子大概應該是和李策一個年代的。而這個仇,必定是在李策成為宗師之前,還是在外遊曆時結下的。
李策年輕時遊曆過齊魏楚三國,認識的人不少,結的仇也不少。
楚國就和宋家有怨,但李傾城前去隻是給他穿了小鞋,還算是以禮相待。那麽楚國的嫌疑就可以排除。
齊國接葉知書時,隻是打了一個紈絝子弟,普通士家子弟,完全接觸不到宗師的層次。並且,泰山公主當時和葉知書差不多的年紀,她那些話有沒有可能就是真的,而不代表其他意思。而自己的不安,則是因為對即將到來的事情一種天然性的警覺。
魏國最大,李策待的時間最久,認識的人最多,結的仇也最多。沒有直接打死過人,不代表別人不會因他而死。
想到這裏,李傾城似乎已經明白了真正的仇人來自哪裏。
洛王四處招攬人才,東王也是如此,還有些其他被淘汰的王同樣如此。
李策和這些王沒有仇,可他手下的人呢?
能調動宗師和大量的八九境強者,隻能是這兩位中的一位。
東王離齊國近,能招攬到來自齊國的宗師,理論上他的疑點更大。可洛王離齊國也不遠,同樣可能招攬到來自齊國的宗師,與東王半斤八兩。
李傾城無法判斷,究竟誰才是那個幕後黑手。
周池瑤笑道:“那你為什麽不想想,萬一是南陽王呢?他可是最終勝出者,這二人都是叛亂呢!”
李傾城猛拍腦袋:“這三兄弟可真不簡單,把好好的魏國一分為三。若是找不出來這個幕後黑手,那我可是要對所有人都不客氣了。”
周池瑤不以為意,道:“憑未央還真能幹掉魏國不成?代郡那十萬邊軍都沒法調開。”
“又不是非得打仗,方法多得很。”
“那你說說看。”周池瑤好奇。
李傾城捧著她的臉,笑道:“比如,你稱帝,然後邀請他們來未央城。”
“哈哈哈!”周池瑤大笑。
她自然明白了李傾城的意思,心中有鬼的人絕對不敢來未央城。
周池瑤思考了一會,說道:“這件事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考慮什麽?“
”魏皇誘殺楚國宗師,成功了一半。我們若是這樣做,或許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李傾城大驚:”我怎麽不知道魏國還順便誘殺了楚國宗師的事?“
”剛到的消息。“周池瑤說道:”我本來是打算和你說這事,你又一直在講你的想法,我一直沒機會說呢!“
李傾城歎道:”怪不得魏南陽會最終勝出,心思倒是不小。若洛王和東王不舉旗,怕是墳頭草都三尺高了。“
李傾城還一直好奇,南陽王當上魏國皇帝為何還能容忍對自己皇位威脅最大的兩位繼續存在於世。不是他不想,而是最開始時他的聲望不夠,完全辦不到。
他一個二字王,從兩位聲望極高的王手中搶過皇位,本就是件令人震驚的事情。自己地位不穩的時候,如何敢對實力強勁的兩位兄弟動手。
洛王和東王同時反叛,想必是受到了極大的威脅,不得不如此。否則,誰願意把好好的魏國搞得分崩離析。
洛王和東王同時建國,兩邊一直都沒有摩擦,不是因為所控製土地沒有接壤,而是南陽王比他們想象中要強得多。
李傾城知道自己的猜測不一定全對,但大乾一直與未央交好,甚至願意全麵放開口岸,把關稅降到最低,已經間接地說明了一些問題。
大乾雖是從魏國分裂而出,但起點比未央高太多。雙方通商什麽的,得利最大的是未央,大乾不過是順道發展而已。
李傾城也在大乾和九川見到了一些情況,那就是大乾開始的稅是很重的,和未央交好後才漸漸恢複到原來的水平。這就說明,洛王表麵輕鬆,其實壓力很大。
洛王和未央交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怕未央和他翻臉,他就沒有了馬匹來源。
沒有戰馬,軍隊實力會減弱許多。如果淪為全步兵軍隊,那大乾就堅持不下去。
大夏的馬匹來源隻有齊國一個通道,所以他不得不和齊國一道進攻燕國。
大夏進攻燕國,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自己打通一道購馬通道,不再受齊國威脅。
魏國設了一個局,哄騙了大夏,所以,在撤離邯鄲五城時,他們才做得那樣決絕。
李傾城再一次感歎:”真是妙啊!用兩個城收買大乾,然後讓大夏永遠受製於人!在讓城給大乾的時候,還做出一副於心不忍的樣子,讓人覺得大夏非常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