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魏國備戰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魏國新都,鄴城。
在宛城之戰結束後不久,魏國也完成了遷都的事項。曹叡現在覺得他遷都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宛城丟失,漢軍現在直接東進就能攻擊許昌,中原腹地已經在諸葛亮的刀刃下麵了,如果自己這個時候才遷都,恐怕會引起河南民心的動蕩。
現在,魏國原有的宛城,雍涼兩個防區都被諸葛亮拿下,魏國這下已經要直接麵對諸葛亮的威脅。而司馬懿之前請求辭去自己的驃騎大將軍,曹叡自然沒有同意,隻是象征性的下聖旨申飭了兩句。
畢竟,司馬懿能力如何曹叡心裏清楚。
不過這幾年以來,魏國在對於蜀漢的作戰上,竟然沒能取得一次勝利。這幾年,魏國最大的勝利反而是在自己親自督戰之下曹爽拿下了遼東。
曹叡一想到這些,就感覺氣不打一處來。自己即位之後,幾乎沒能立下什麽大功,還丟掉了十幾個郡的地盤。每日,他都為這些事情感到鬱悶。
今天,曹叡召集了曹爽,司馬懿,張合,陳群四人來宮中議事,而商議的內容也正是這些。
“諸位都是我大魏的重臣,現在國家危難之際,西部屢戰屢敗,各位此時有何策略對付諸葛亮?”曹叡直接點出了話題。
“陛下,臣以為應當練兵備戰,準備三年,待遼東恢複之地能夠供應兵員,主動出擊與諸葛亮決戰。”這次,率先說話的是陳群。
曹叡稍微咳嗽了兩聲,陳群以為曹叡有什麽話要講,曹叡揮了揮手,示意陳群不要管他,繼續說下去,不過表情上有些不耐煩。
司馬懿一邊聽著陳群說話,一邊看著曹叡的表情,他隻是默默的思索著,考慮著目前的形勢。
他和漢軍,這應該是第一次交手。通過作戰來看,漢軍的訓練水平其實和魏軍相差不大,還不存在說漢軍一個能打倆魏軍的情況。
而且,漢軍幾次戰役取勝,似乎都是取巧,並沒有大規模的殲滅過魏軍,也可見漢軍的戰力還沒有達到頂峰。
“陛下,臣以為候不得了。”張合等著陳群說完,開始講了起來。
“現在,蜀軍已經拿下了雍涼,荊北,其治下民眾較之在益州,已經翻了將近兩番,上次關中之戰,蜀軍已經能夠動用兵員達到十萬人,現在如果放任其壯大,我國恐怕再要打擊蜀軍就會更加困難。”張合的說法,則是主戰。
曹叡聽了張合的話,倒是來了些精神。迴了張合一句。
“如果要開戰,張老將軍以為從哪個方向出擊為好?”
“臣以為,我大魏兵多將廣,這次應當集結全國可用之兵力糧草,從關中,荊北兩個方向出擊,蜀軍必然隻能應對一個方向,同時可繼續請求孫權出兵。最好三個方向做出計劃。”張合說了起來。
“昭伯(曹爽字昭伯),你怎麽看?”待到張合說完,曹叡問起了曹爽的看法。
“張老將軍之氣魄,臣不勝欽佩,臣有決心要為我父報池陽一戰之仇,與那諸葛亮決一死戰。”曹爽表示了支持。
“司馬將軍,你呢?”曹叡聽了曹爽的建議,點了點頭,轉過頭問起了司馬懿。
“臣以為,若要戰,現在就要積蓄糧草,同時派遣使臣讓孫權出兵,如果孫權答應,我大魏甚至可以抽調淮南之兵進攻荊北。
而且,在這段時間,要多派出探子,打探蜀國情況,待到其內部有大的變動,全麵出擊。”司馬懿說道。
“變故,什麽變故?”曹叡有些不解。
“臣在校事府查看情報時,得知是蜀國內部最近人事調動很頻繁,尤其是有些官員從長安調迴了成都。”
“將軍意思是?”曹叡不解。
“蜀國由諸葛亮掌權,近年以來諸葛亮長期居於長安,蜀國之官員自然也以長安為中心,突然大量官員調動,諸葛亮可能活不久了。”
聽著司馬懿的講解,在場的人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仲達何出此言?”陳群也是不明白。
“陛下,臣對諸葛亮此人做了了解,在高陵和諸葛亮作戰之時,從抓到的一些蜀軍俘虜口中得知蜀軍中大小事務諸葛亮一手包辦。
而且有一些消息,據說諸葛亮已經大病過幾次,這不是長久之兆。”
“那如果趁著諸葛亮病重或者亡命之際,進攻蜀國,其內部混亂我軍定能有斬獲。”張合聽了司馬懿的話,也是激動了起來。
“行,傳旨意,讓全國各地州郡,加強征兵,並且由張老將軍和曹爽將軍編練新軍二十萬。
校事府事務由司馬懿統管,加強人手,著重偵查蜀國動向。陳群調運全國糧草,囤積府庫,準備大戰。
淮南方向,讓滿寵作為全權代表和孫權和談,爭取吳軍能夠出兵配合。”曹叡迅速的安頓下來了各項事務,魏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備戰。
其實,司馬懿能推斷出來諸葛亮命不久矣的消息,也不難怪。
諸葛亮最近的人事調動,可不光是把高凡調到了成都擔任司隸校尉,就在高凡之後,許多官員也都被調往了成都。
此外,雍涼最近的人事安排也變化的很多,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司馬懿自然也能探出些風聲。
在這段時間,三國之間進入了一個和平的階段,但,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在宛城之戰結束後不久,魏國也完成了遷都的事項。曹叡現在覺得他遷都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宛城丟失,漢軍現在直接東進就能攻擊許昌,中原腹地已經在諸葛亮的刀刃下麵了,如果自己這個時候才遷都,恐怕會引起河南民心的動蕩。
現在,魏國原有的宛城,雍涼兩個防區都被諸葛亮拿下,魏國這下已經要直接麵對諸葛亮的威脅。而司馬懿之前請求辭去自己的驃騎大將軍,曹叡自然沒有同意,隻是象征性的下聖旨申飭了兩句。
畢竟,司馬懿能力如何曹叡心裏清楚。
不過這幾年以來,魏國在對於蜀漢的作戰上,竟然沒能取得一次勝利。這幾年,魏國最大的勝利反而是在自己親自督戰之下曹爽拿下了遼東。
曹叡一想到這些,就感覺氣不打一處來。自己即位之後,幾乎沒能立下什麽大功,還丟掉了十幾個郡的地盤。每日,他都為這些事情感到鬱悶。
今天,曹叡召集了曹爽,司馬懿,張合,陳群四人來宮中議事,而商議的內容也正是這些。
“諸位都是我大魏的重臣,現在國家危難之際,西部屢戰屢敗,各位此時有何策略對付諸葛亮?”曹叡直接點出了話題。
“陛下,臣以為應當練兵備戰,準備三年,待遼東恢複之地能夠供應兵員,主動出擊與諸葛亮決戰。”這次,率先說話的是陳群。
曹叡稍微咳嗽了兩聲,陳群以為曹叡有什麽話要講,曹叡揮了揮手,示意陳群不要管他,繼續說下去,不過表情上有些不耐煩。
司馬懿一邊聽著陳群說話,一邊看著曹叡的表情,他隻是默默的思索著,考慮著目前的形勢。
他和漢軍,這應該是第一次交手。通過作戰來看,漢軍的訓練水平其實和魏軍相差不大,還不存在說漢軍一個能打倆魏軍的情況。
而且,漢軍幾次戰役取勝,似乎都是取巧,並沒有大規模的殲滅過魏軍,也可見漢軍的戰力還沒有達到頂峰。
“陛下,臣以為候不得了。”張合等著陳群說完,開始講了起來。
“現在,蜀軍已經拿下了雍涼,荊北,其治下民眾較之在益州,已經翻了將近兩番,上次關中之戰,蜀軍已經能夠動用兵員達到十萬人,現在如果放任其壯大,我國恐怕再要打擊蜀軍就會更加困難。”張合的說法,則是主戰。
曹叡聽了張合的話,倒是來了些精神。迴了張合一句。
“如果要開戰,張老將軍以為從哪個方向出擊為好?”
“臣以為,我大魏兵多將廣,這次應當集結全國可用之兵力糧草,從關中,荊北兩個方向出擊,蜀軍必然隻能應對一個方向,同時可繼續請求孫權出兵。最好三個方向做出計劃。”張合說了起來。
“昭伯(曹爽字昭伯),你怎麽看?”待到張合說完,曹叡問起了曹爽的看法。
“張老將軍之氣魄,臣不勝欽佩,臣有決心要為我父報池陽一戰之仇,與那諸葛亮決一死戰。”曹爽表示了支持。
“司馬將軍,你呢?”曹叡聽了曹爽的建議,點了點頭,轉過頭問起了司馬懿。
“臣以為,若要戰,現在就要積蓄糧草,同時派遣使臣讓孫權出兵,如果孫權答應,我大魏甚至可以抽調淮南之兵進攻荊北。
而且,在這段時間,要多派出探子,打探蜀國情況,待到其內部有大的變動,全麵出擊。”司馬懿說道。
“變故,什麽變故?”曹叡有些不解。
“臣在校事府查看情報時,得知是蜀國內部最近人事調動很頻繁,尤其是有些官員從長安調迴了成都。”
“將軍意思是?”曹叡不解。
“蜀國由諸葛亮掌權,近年以來諸葛亮長期居於長安,蜀國之官員自然也以長安為中心,突然大量官員調動,諸葛亮可能活不久了。”
聽著司馬懿的講解,在場的人都露出了震驚的表情。
“仲達何出此言?”陳群也是不明白。
“陛下,臣對諸葛亮此人做了了解,在高陵和諸葛亮作戰之時,從抓到的一些蜀軍俘虜口中得知蜀軍中大小事務諸葛亮一手包辦。
而且有一些消息,據說諸葛亮已經大病過幾次,這不是長久之兆。”
“那如果趁著諸葛亮病重或者亡命之際,進攻蜀國,其內部混亂我軍定能有斬獲。”張合聽了司馬懿的話,也是激動了起來。
“行,傳旨意,讓全國各地州郡,加強征兵,並且由張老將軍和曹爽將軍編練新軍二十萬。
校事府事務由司馬懿統管,加強人手,著重偵查蜀國動向。陳群調運全國糧草,囤積府庫,準備大戰。
淮南方向,讓滿寵作為全權代表和孫權和談,爭取吳軍能夠出兵配合。”曹叡迅速的安頓下來了各項事務,魏國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備戰。
其實,司馬懿能推斷出來諸葛亮命不久矣的消息,也不難怪。
諸葛亮最近的人事調動,可不光是把高凡調到了成都擔任司隸校尉,就在高凡之後,許多官員也都被調往了成都。
此外,雍涼最近的人事安排也變化的很多,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司馬懿自然也能探出些風聲。
在這段時間,三國之間進入了一個和平的階段,但,這隻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