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興辦教育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亮送走了兩人,這下才開始考慮起來一些問題。
諸葛亮對於高凡說的一句話很讚同,便是如果後繼者不能像他一樣如此用心做事,恐怕天下一統的大業就要無望。
這是個現實問題,從心底來說,自己雖然和陛下感情深,可現實問題也很嚴重,陛下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
這麽一來,朝中萬一出現保守的傾向,一統江山就是困難。
他對於高凡提出來的三省六部這個想法還是很讚同的,在大漢實行了多年來的三公九卿,已經有些問題了,九卿裏麵,郎中令,奉常,衛尉,太仆全是位高權重。
而尚書五曹的職能,恰好與高凡所提出的六部職能能對的上號,反而權限較低,受限製較大。高凡上次清查土地人口,受的限製便十分的大。
既然如此,幹脆讓支持伐魏的官員組成個團體,他們一起來操心朝廷的事。
但這個事情,要開始做,第一件事是要找人。而且,他對於高凡提出的十一級官製也很讚賞。
全國實行十一級官製,官員的管理就會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大量官員數量的增加,行政人員就要大量增加。
要處理這個問題,就得大量招募人才。這麽做,就要興教育,還有,便是考試。
而諸葛亮覺得,高凡待在長安當個京兆尹,也是屈才了,他決定,這件事情,就交給高凡和薑維去幹。
於是,諸葛亮心裏想著,手上的筆便已經寫下了一道命令,給發了過去。
“什麽,辦學,考試?”已經當了高幕僚楊緒看著高凡遞過來的文書,也是感到不可思議。
“是啊,丞相說現在治理的地方躲了起來,要招募人才啊。”高凡也是說。
“我看楊兄這一身本事可以用得上了。”高凡對著楊緒說。
“啊,為何?”楊緒不解的問。
“楊兄不是弘農楊氏出身,想必頗為博學吧,這次長安要辦學,還要楊兄出力啊。”高凡說了起來。
“這事我應該做的,不是大漢,我現在還不知道在軍中怎麽混著呢。”楊緒激動了起來。
畢竟,按照諸葛亮給出的方針,這次長安官學中教出來的學生,將會通過考試直接被選為基層官員。
這樣的話,自己可就是桃李滿天下了。
“那這學生怎麽招?”楊緒問了起來。
“這簡單,軍中烈士遺屬優先。這些孩子們在學堂,也能吃幾頓飽飯給家裏減輕些負擔。”高凡說道。其實高凡還有些用意,便是要通過這種手段來遏製士族。
於是二人熬了個大夜,第二天定下來了一個大概的章程。不過高凡決定,要先考再辦。
沒錯,高凡也打算有棗沒棗打三杆子。他打算,先在長安辦一場大考,網羅人才。
這批官員,他打算直接先安頓在京兆尹府下,然後再慢慢向諸葛亮推薦,這麽一看,高凡倒有些培養自己小團體的意思了。
不過,高凡明白,自己應該有一批自己的班底了,不然,將來如何掌控權力,興複漢室呢。
於是,長安的官學,也就這麽開張了。
高凡這次辦官學,首先便是在軍中進行了宣傳,軍中烈屬優先入學,免費在學堂吃住。而至於軍中子弟,則是其次,再次則是百姓子弟。
凡是入學者,將來能夠優先參加長安即將舉行的第一次選官考試。
這個方針,也得到了諸葛亮的大力支持,大量的文官被諸葛亮調了過來,而高凡也是將楊緒,趙爽二人調入學校中開始負責教學工作。
高凡的思想下,首先便要教識字,這個時代,人均識字率不高,不過,高凡不想將來把這幫學生教成隻會背文章的複讀機。
他首先自己編了一本數學教材,這件事倒是難壞了高凡,畢竟自己雖然懂得後世的數學,但他要編成一本書就有些難。
不過高凡最終還是想出了辦法,便是找自己的媳婦解決問題。
畢竟自己的媳婦可是尚書令李嚴的女兒,哪能不懂文墨呢,反正她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與其繡花,不如編編書。
其實,他甚至想動員一批懂文化的女性參與進教學之中,隻不過這畢竟是封建社會,有些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高凡初步的設想,則是以文學,數學,為基礎,對於年齡稍大的學生,可以加入工程學。
其實這個工程學,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包括了初步的物理,化學,建築學,這些東西都要慢慢的初步形成教材。這就是很龐大的工作量了。
其實他挺想找諸葛亮幫忙編寫教材,但諸葛亮現在的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況且他也有所耳聞,據說諸葛亮已經開始在部分地方試行一些他之前提到的製度。
高凡突然覺得壓力特別大,他不知道諸葛亮是怎麽扛住的,畢竟辦一所學校,就能讓他千頭萬緒,更何況是管好一個國家呢。
而慢慢的,不光是學校 紙張的需求也是急速增大,於是高凡又是在長安開辦造紙工廠,高凡的俸祿,賞賜也幾乎全部都砸在了這些事情上麵。
不過幸虧諸葛亮全力支持,高凡能夠維持的下去。
而且,更重要的是,三國時代,在這時迎來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魏國丟掉了關中,荊北後,戰爭的動員能力開始下降,再者剛剛遷都,朝局還在穩定階段,要再次發動攻勢,將會有困難。
其實這時候讓高凡在軍中,反而發揮不了本事,倒不如來辦學校。
但現在最發愁的問題是,教師的缺額實在太大,經曆亂世之後,連活人都不好找,還不要說是有文化能教書的人。
至於士族,魏軍每次作戰,幾乎都會選擇強行遷移當地的豪門士族,而當地的豪門士族往往也會主動跟著魏軍跑。
理由也很簡單,自打魏國實行九平中正製後,根據出身,門品定官職,自然士族跟著曹魏混更有空間。
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一個辦法,利用寒族。
諸葛亮對於高凡說的一句話很讚同,便是如果後繼者不能像他一樣如此用心做事,恐怕天下一統的大業就要無望。
這是個現實問題,從心底來說,自己雖然和陛下感情深,可現實問題也很嚴重,陛下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
這麽一來,朝中萬一出現保守的傾向,一統江山就是困難。
他對於高凡提出來的三省六部這個想法還是很讚同的,在大漢實行了多年來的三公九卿,已經有些問題了,九卿裏麵,郎中令,奉常,衛尉,太仆全是位高權重。
而尚書五曹的職能,恰好與高凡所提出的六部職能能對的上號,反而權限較低,受限製較大。高凡上次清查土地人口,受的限製便十分的大。
既然如此,幹脆讓支持伐魏的官員組成個團體,他們一起來操心朝廷的事。
但這個事情,要開始做,第一件事是要找人。而且,他對於高凡提出的十一級官製也很讚賞。
全國實行十一級官製,官員的管理就會極大的便利。但同時,大量官員數量的增加,行政人員就要大量增加。
要處理這個問題,就得大量招募人才。這麽做,就要興教育,還有,便是考試。
而諸葛亮覺得,高凡待在長安當個京兆尹,也是屈才了,他決定,這件事情,就交給高凡和薑維去幹。
於是,諸葛亮心裏想著,手上的筆便已經寫下了一道命令,給發了過去。
“什麽,辦學,考試?”已經當了高幕僚楊緒看著高凡遞過來的文書,也是感到不可思議。
“是啊,丞相說現在治理的地方躲了起來,要招募人才啊。”高凡也是說。
“我看楊兄這一身本事可以用得上了。”高凡對著楊緒說。
“啊,為何?”楊緒不解的問。
“楊兄不是弘農楊氏出身,想必頗為博學吧,這次長安要辦學,還要楊兄出力啊。”高凡說了起來。
“這事我應該做的,不是大漢,我現在還不知道在軍中怎麽混著呢。”楊緒激動了起來。
畢竟,按照諸葛亮給出的方針,這次長安官學中教出來的學生,將會通過考試直接被選為基層官員。
這樣的話,自己可就是桃李滿天下了。
“那這學生怎麽招?”楊緒問了起來。
“這簡單,軍中烈士遺屬優先。這些孩子們在學堂,也能吃幾頓飽飯給家裏減輕些負擔。”高凡說道。其實高凡還有些用意,便是要通過這種手段來遏製士族。
於是二人熬了個大夜,第二天定下來了一個大概的章程。不過高凡決定,要先考再辦。
沒錯,高凡也打算有棗沒棗打三杆子。他打算,先在長安辦一場大考,網羅人才。
這批官員,他打算直接先安頓在京兆尹府下,然後再慢慢向諸葛亮推薦,這麽一看,高凡倒有些培養自己小團體的意思了。
不過,高凡明白,自己應該有一批自己的班底了,不然,將來如何掌控權力,興複漢室呢。
於是,長安的官學,也就這麽開張了。
高凡這次辦官學,首先便是在軍中進行了宣傳,軍中烈屬優先入學,免費在學堂吃住。而至於軍中子弟,則是其次,再次則是百姓子弟。
凡是入學者,將來能夠優先參加長安即將舉行的第一次選官考試。
這個方針,也得到了諸葛亮的大力支持,大量的文官被諸葛亮調了過來,而高凡也是將楊緒,趙爽二人調入學校中開始負責教學工作。
高凡的思想下,首先便要教識字,這個時代,人均識字率不高,不過,高凡不想將來把這幫學生教成隻會背文章的複讀機。
他首先自己編了一本數學教材,這件事倒是難壞了高凡,畢竟自己雖然懂得後世的數學,但他要編成一本書就有些難。
不過高凡最終還是想出了辦法,便是找自己的媳婦解決問題。
畢竟自己的媳婦可是尚書令李嚴的女兒,哪能不懂文墨呢,反正她在家閑著也是閑著,與其繡花,不如編編書。
其實,他甚至想動員一批懂文化的女性參與進教學之中,隻不過這畢竟是封建社會,有些事情要一步一步做。
高凡初步的設想,則是以文學,數學,為基礎,對於年齡稍大的學生,可以加入工程學。
其實這個工程學,涵蓋的範圍非常廣,包括了初步的物理,化學,建築學,這些東西都要慢慢的初步形成教材。這就是很龐大的工作量了。
其實他挺想找諸葛亮幫忙編寫教材,但諸葛亮現在的身體情況也不容樂觀,況且他也有所耳聞,據說諸葛亮已經開始在部分地方試行一些他之前提到的製度。
高凡突然覺得壓力特別大,他不知道諸葛亮是怎麽扛住的,畢竟辦一所學校,就能讓他千頭萬緒,更何況是管好一個國家呢。
而慢慢的,不光是學校 紙張的需求也是急速增大,於是高凡又是在長安開辦造紙工廠,高凡的俸祿,賞賜也幾乎全部都砸在了這些事情上麵。
不過幸虧諸葛亮全力支持,高凡能夠維持的下去。
而且,更重要的是,三國時代,在這時迎來了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
魏國丟掉了關中,荊北後,戰爭的動員能力開始下降,再者剛剛遷都,朝局還在穩定階段,要再次發動攻勢,將會有困難。
其實這時候讓高凡在軍中,反而發揮不了本事,倒不如來辦學校。
但現在最發愁的問題是,教師的缺額實在太大,經曆亂世之後,連活人都不好找,還不要說是有文化能教書的人。
至於士族,魏軍每次作戰,幾乎都會選擇強行遷移當地的豪門士族,而當地的豪門士族往往也會主動跟著魏軍跑。
理由也很簡單,自打魏國實行九平中正製後,根據出身,門品定官職,自然士族跟著曹魏混更有空間。
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一個辦法,利用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