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曹爽加入戰場之後,漢軍的攻勢總算被擋了下來,這下才讓司馬懿避免了被殺的全麵潰退的惡果。


    而諸葛亮也能看得清戰場的形勢,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吃掉司馬懿,甚至都沒想著打疼司馬懿,隻要能趕走,就已經是突出戰果了。


    況且,根據前沿追擊的吳懿帶迴來的消息,魏軍是向著東北河東郡方向撤退的,並沒有反攻潼關。


    這也就是說,漢軍現在完全可以趁機拿下潼關。隻不過,動作要快,畢竟,薑維還在陝縣,不然就會有全軍覆沒的下場。


    “給魏延和吳懿傳令,讓吳懿追擊魏軍適當距離後停止追擊,不得戀戰,就地防衛,分兵三成給魏延,讓他帶兵進攻潼關。”


    諸葛亮聽著前線傳迴來的戰報,開始安排起來了下一步的行動。


    事實證明,鄧芝的擔心是完全多餘的,諸葛亮早在魏軍戰法變化時便覺察到了魏軍可能斷糧,這都能看出來,又怎麽能看不出來是誰給魏軍斷的糧。


    也正是因此,諸葛亮決定不繼續擴大戰果,而是讓魏延趁著司馬懿在撤退時順勢奪取潼關,接應薑維撤退。


    理由也很簡單,給大漢留下薑維鄧芝兩個人才,可比殲滅幾千魏軍值當的多。


    魏延接到命令後,正在追擊的他有些不理解,不過也就是說了幾句怨言之後便開始帶兵向著潼關挺進。


    而陝縣的薑維似乎是和諸葛亮心有靈犀一般,在頑強的抵抗了將近六日後,魏延所部漢軍開始進攻潼關,薑維下令全軍從陝縣撤退。


    張合的洛陽援軍總算是和曹爽的河東援軍合兵一處打進了陝縣,繼續向關中挺進。


    隻是當他們到達潼關時,潼關已經被魏延從長安一側攻破,關城上掛上了漢家旗幟。


    魏軍在進攻幾輪無果後,選擇放棄了進攻,開始屯兵陝縣,函穀關。


    而司馬懿的將近十萬大軍在撤向河東郡後,開始接受從並州方麵送來的給養。


    不過畢竟魏國沒有料到戰局會如此走勢,即使在並州全力接應之下,魏軍也無力反攻。兩軍開始在黃河東岸的平原上繼續開始對峙。


    而這一切,隨著高凡從宛城方向派來的援軍加入戰場後,在司馬懿的命令下,魏軍將近十萬人馬從蒲阪津等幾個黃河渡口東渡黃河,撤迴河東郡。


    而司馬懿本人,則是在安頓好兵馬後親自前往鄴城向曹叡謝罪。而和他一同前往的,則是這次立下了大功的曹爽。


    在魏軍東渡黃河後,吳懿所部漢軍也是不再追擊,在各處鞏固好防禦之後,便開始匯總戰果。


    戰後半個月。長安,雍州刺史府。


    在漢軍諸將的印象裏,諸葛亮很少擺酒設宴,這次算是難得的一次。


    諸葛亮在這次也是花銷大了一次,基本上按著朝廷頂格宴席的標準宴請諸將。


    理由也很簡單,在這次的進攻中,高凡所部直接拿下了宛城,襄樊兩處重鎮。


    而在薑維的巧妙用兵之下,漢軍順勢擊退了司馬懿十萬大軍,並且順勢奪取了潼關。


    不過這次漢軍損失也是不小,向寵所部一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而魏延,吳懿所部在防守反擊的作戰中也是傷亡巨大,就從石苞所編練的一百騎射手來看,戰後僅剩餘不到三十人。


    諸葛亮最近幾年費心練下的騎兵,竟然有將近一半失去了戰鬥能力。


    而從結果上來看,司馬懿甚至都沒有傷筋動骨,隻是在戰略上壓製住了司馬懿。


    煮諸葛亮感受到了這個對手的可怕,在漢魏兩邊的將軍來看,似乎是曹爽的一萬騎兵攻過來救了司馬懿。


    可根據諸葛亮的判斷來看,司馬懿在最後撤退時仍然很有章法,也就是說,魏軍其實就沒有敗,隻不過是丟掉了潼關。


    而就為了潼關,薑維所部一萬五千兵馬在戰後陣亡三成,其餘士兵中有四成無法再參與戰鬥。


    “這杯酒,我想先敬給陛下,這次能勝利,托陛下福氣。”諸葛亮可不是曹操,雖說自己這個丞相當的和皇帝也幾乎沒什麽區別。


    但作為這個時代的人,忠君思想是刻在他的骨子裏麵的,而且,他同劉珊說實話,也確實情同父子,也因此先敬這一杯。


    諸葛亮端起酒杯,眾將也是一同端起,向著成都方向跪拜後喝了下去。


    “這第二杯,我敬給向寵將軍,敬給在這次作戰犧牲的眾將士。”諸葛亮端著酒,眼裏已經熱淚盈眶。


    畢竟向寵是自己當年親自在出師表中提過的人,先帝舊將,一心為國,這種年輕人才正是大漢的後備力量,如今這麽陣亡,何嚐不是巨大的損失。


    “第三杯,我敬給你們諸位,這次我大漢在荊北收地數郡,已經有了東出中原的本錢,下一步,我軍更是要休養生息,恢複中原,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諸葛亮慷慨激昂的說著,雖說由於長期操持戰事,諸葛亮在聲音上已經不如原來那麽有力。在動作上,也不如原來那麽幹脆。


    可下麵這些戰場上殺人不眨眼的大將,卻被這位老者的氣勢所震撼。畢竟,他們眼前的可是大漢最具有威勢的丞相。


    而在這次戰後,諸葛亮自然也得為眾將請功。


    向寵,在諸葛亮意見下,直接追授為宛縣侯,食一千五百石,表彰他在宛城作戰中所立下的功勞。


    高凡和薑維二人,由於在戰場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分別進行了升遷。高凡升為鎮南將軍,薑維升為鎮東將軍。


    並且分別授為鄉侯,食七百石。


    其餘將領也各有升遷,吳懿被提為右車騎將軍,魏延則是提為驃騎將軍,兩人已經是縣侯,於是各增加了封邑三百戶。


    而在成都得知戰勝的消息後,劉禪也是果斷下令給諸葛亮封為長安縣侯,食邑一千五百戶。


    而且,劉禪這次態度很堅決,特地在聖旨中寫明,不得抗旨,不接受諸葛亮的辭讓。


    諸葛亮看著劉禪在聖旨中所說的原話,也是哭笑不得,於是受下了這份賞賜。


    在漢軍勝利的喜悅中,時間來到了公元235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梨大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梨大工並收藏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