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凡和王雙在漆縣廝殺的這段時間裏,諸葛亮和曹真都有了大規模的調動。


    首先便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這段時間率領蜀軍步兵在臨涇迅速完成了戰前準備並開始沿著高凡進軍的道路進軍。


    而曹真在這段時間,則是等來了張合帶來的五萬新募河南新軍的增援。


    於是長安城和關中的防務總算有人可以負責,北軍精銳可以放開手集結準備和諸葛亮決一死戰。


    至於高凡和王雙的交手,則是打了個平手,不過對於這場大戰來說,其實倒不算什麽大事。


    不過高凡也由此見識到了魏軍的實力,魏軍精銳騎兵野戰的能力,絲毫不比蜀軍弱。不過高凡也不知道,王雙的這支騎兵已經能代表魏國水平最高的士兵之一了。


    “諸葛亮和高凡,他們合兵一處之後,蜀軍這下開始沿著渭水河穀一路向南行進,蜀軍在新平郡行進了一段路程後,終於走出了六盤山,這下,他們才正式進入了這次北伐的目標,關中平原。


    而在他們眼前的,便是扶風郡。就在扶風郡以西數百裏,趙雲和鄧芝正帶著兩萬蜀軍和陳倉城的郝昭相對峙,蜀軍也不進攻陳倉,陳倉守軍也不輕舉妄動進攻蜀軍。


    而諸葛亮進入扶風郡地界之後,第一件事便是開始四處派兵偵查魏軍大營所在地。


    不知為何,他也判斷按照曹真的用兵,曹真會選擇和自己主力麵對麵決戰。而在進入平原地區之後,雙方的位置也是很快可以偵查的到,蜀軍和魏軍雙方幾乎是同時確定了對方大軍的位置。


    “丞相,我軍斥候已經探查到,魏軍主力幾乎全部雲集於池陽,我軍如何作戰?”魏延開始問諸葛亮。


    “文長啊,我給你兩個選擇,要麽我軍現在向西,幫助趙雲將軍攻打陳倉。


    或者我軍前往池陽和魏軍決戰,一舉奪取關中。”諸葛亮給了魏延兩個選擇,其實諸葛亮在問魏延的時候,已經明確了自己的意思了。


    魏延心裏也這麽想,都從隴山道這麽殺過來了,如果還要打陳倉,那為什麽不直接從渭水河穀進軍。


    “丞相莫不是開玩笑,眼下這個局勢,我們不得不和魏軍在池陽決戰。“魏延對諸葛亮說。


    其實,想打大決戰的不止是曹真,還有諸葛亮。諸葛亮的想法和曹真其實有些相同之處,諸葛亮明白一個道理,隴右要防備魏國,至少大軍的規模要維持將近十萬。


    而十萬大軍的糧草,不論在涼州怎麽操作,那對於益州來說都是巨大的放血槽。因此,奪取關中支援涼州才是上策。


    而且另一個原因便是蜀漢特殊的國內局勢,自己由於要掌管前線,必須長期處於隴右,而自己長期不在益州,誰知道國內會有一些什麽事情在自己不在時發生。


    旁的不說,諸葛亮在得知黃皓在江原縣為非作歹侵占瞞報土地時,諸葛亮便十分的痛心,這不是說諸葛亮縱容,而是繁雜的國事全部壓在了這位大漢丞相的肩頭,他如果不能快速的打下長安,洛陽舊都,將來益州派萬一反彈後果不堪設想。


    畢竟在這個時代,距離就決定了掌控力。你天天和人家待一塊兒和通過下麵的文書來了解情況,那了解到的情況肯定是有偏差的,諸葛亮在遠程治理這個方麵,他已經盡力了。


    於是諸葛亮在扶風郡境內也沒有多做停留,而是直率大軍跨過了涇河,繼續順著涇河南岸東進,直接殺往了池陽,準備和曹真主力決戰。


    兩個都要抓緊時間和對方主力決戰的統帥,兩支幾乎在這個時代能代表最高作戰水準的軍隊,即將在長安城西北的這片平原爆發一場決戰。


    池陽,後世此地稱為涇陽,高凡當年在西京讀書時,在此地其實來過。古代地理命名方法裏,山南水北為陽,此地正是在涇河以北,長安西北百裏之處,自然叫做涇陽。


    蜀軍這次的作戰,與涇河有可以說就是一路在沿著沿著涇河作戰。蜀軍剛出隴山道,街亭的治所便叫做臨涇,漆縣之戰時,高凡選取的戰場就是涇河河邊,而這次決戰,還是在涇河河邊的涇陽。高凡都有點想把這場戰役叫做“涇河會戰”了。


    漢中太守府。


    李嚴現在坐在上位,這裏是曾經漢中臨時相府所在時諸葛亮的位置,而下麵坐著的,正是向氏叔侄,張嶷,傅僉四人。


    他們所率領的一萬南中兵馬,諸葛亮直接全權交給了李嚴,讓李嚴根據戰場的情況進行調動。


    “諸位,你們看我們在漢中如何幫丞相分擔些作戰的壓力?”李嚴鄭重的問幾人。


    李嚴不服諸葛亮是真的,不過在十幾萬大軍捉對廝殺時,他不想給諸葛亮添亂。畢竟這十幾萬大軍能組建的起來,他李嚴在其中付出的心血也不在少數。


    “都護,末將以為,我軍可以沿褒斜道出擊,進攻眉縣,牽製魏軍。”向寵對李嚴行了一禮說道。


    “那向將軍,宛城可還有魏國司馬懿的十幾萬駐軍,他們萬一趁漢中虛弱進攻漢中怎麽辦?”李嚴問向寵。


    “因此,末將以為都護可以給吳國荊州牧陸遜修書一封,讓他在荊州方向隻需練兵備戰,作勢北上即可。”向寵說道。


    “可你如何斷定吳國人會相助?”李嚴問向寵。


    “都護,我們兩國簽訂了盟約,此為其一。其二,孫權任命陸遜為荊州牧,陸遜其實在荊州有調度軍隊之權。


    況且此事他又不需要作戰,隻需要率軍作北上之事,足以牽製司馬懿。”向寵說道。


    “那如果司馬懿看破繼續進攻漢中如何?”李嚴問向寵。


    “繼續進攻又何妨,漢中至上庸一路,易守難攻,如果我軍拿下了長安,曹魏洛陽已經再我軍眼前,司馬懿何來心思繼續進攻漢中。


    我軍隻要按照原有計劃盡心守衛,縱使陸遜不幫忙,我軍也不懼。隻不過,如此作戰這些風險就要都護來冒。”


    李嚴聽著向寵的話,則是陷入了思考之中,這件事情有政治風險和軍事風險。


    政治風險是在於,自己作為托孤大臣私下與吳國眾臣聯係,這難免有通敵之嫌隙,不過對於李嚴來說李嚴反倒不害怕這件事,因為他明白以諸葛亮的人品不會再這件事上為難自己。


    軍事風險上則是他還是害怕,司馬懿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駐紮於宛城,漢中如果失守他可就是千古罪人了。


    不過李嚴最後還是想了想,隻是說了句:“取筆墨來,我要給江陵去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梨大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梨大工並收藏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