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無愧父望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豐給高凡這下才具體的介紹起了諸葛喬。
諸葛亮早年跟隨劉備時一直忙於戰事,也沒有時間考慮後代的事,自打蜀漢建國,諸葛亮也沒有子嗣,而在東吳的諸葛瑾得知後,便將自己的二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當義子。
而諸葛亮對諸葛喬有很大的期望,在成都丞相府,相府內的許多接待事務以及文書都是諸葛喬在幫忙。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積極鼓勵諸葛喬學武術,還專門給負責宮廷禁衛的糜竺之子安漢將軍糜威做了交代。這才有了糜威帶著幾個小徒弟練武功的事。
而諸葛喬的身體一直很差,偶爾會感到頭昏。諸葛亮一直為他在找醫生,但卻沒有根治。
而在蜀漢有傳統便是將領的後代也要在軍中服役。李嚴能給李芸帶消息,也不光是在成都朝廷看戰報,更是多次在漢中和成都來往運送糧草得知的消息。
而諸葛喬也自然要按照政策應該服役,諸葛喬頭昏的毛病自己也沒怎麽重視,隻是頭昏了便睡一覺就好。十幾年來也沒什麽大礙。
結果上次運糧就是李豐和諸葛喬一起去漢中,那也是大軍最後一次需要從成都轉運糧草到漢中。結果諸葛喬在到了漢中和李嚴交接了糧草後,直接昏倒在了太守府外。
李嚴見狀也隻得在漢中找郎中給諸葛喬看病,可是諸葛喬的病一直沒好轉,李嚴卻沒有給諸葛亮報告。
因為李嚴也明白現在在戰事要緊之時給諸葛亮說這些事隻能徒增麻煩,也隻得先給成都的諸葛亮夫人黃月英傳信。
而黃夫人得知後也隻得先告訴劉禪,劉禪便立馬派了太醫由禁軍護送前往漢中。現在的諸葛喬隻是勉強的維持著病情,太醫們也隻得先把諸葛喬送迴成都。
而高凡之所以沒有見諸葛喬,是因為諸葛喬比他早出發了幾天,而李嚴也沒有給他提及這件事。
“我今天出門就是要買些東西去丞相府準備看諸葛喬,明天諸葛喬就要迴來了。”
“那把李芸一起帶上,我們今天出去買東西,明天就去相府。”高凡說道。
三人一齊上了街給諸葛喬買禮物,李芸和高凡並排走著,路過的許多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有認識高凡和李芸的小官吏,在遠處談論著:“我可是聽說哪兒來的閑話,說是個叫高凡的將軍要兩年封侯娶李嚴家的女兒啊。”
“誒,這次朝廷戰功裏麵不就封了個叫高凡的亭侯。”
“啊,就那個在街亭靠五千兵馬沿著大路頂了張合六天的高凡。”一個官吏說道。
“那個不是李芸和李豐嘛,那個李芸旁邊走那個武官模樣的,搞不好就是那個高將軍。”
“羨慕啊,如果是真的聽說那個高凡可才十八啊,趕得上武帝時的冠軍侯了。”一個官吏羨慕的說。
“就你啊,連劍都不知道怎麽用還戰功封侯,想什麽呢。”
第二天,諸葛亮相府門口。
說來高凡和李豐兄妹來相府的時間也很巧,竟然剛好碰上了前來探病的張遵和趙廣。張遵和趙廣也是多時不見高凡,大家互相行了禮寒暄兩句便一齊進了相府。
以往相府進來人都是諸葛喬在迎接,今天卻是黃月英黃夫人在親自迎接他們。高凡看著眼前的黃月英,從麵目和身材高凡能看出來黃月英在年輕時也是妥妥的美女一個。
可是高凡從眼角的皺紋,並不怎麽細膩的雙手也能看出來黃月英雖然貴為丞相夫人,又是荊州大戶黃姓的女兒,卻也是多年操勞早已經褪去了青春的痕跡。
黃月英臉上明顯充滿憂慮,但還是擠出笑容熱情的招唿了幾位年輕人。黃月英也知道他們來就是看望諸葛喬,也沒有多客套,便邀請他們進了後院。
“哥,你怎麽了,起來啊,我要你陪我玩。”一個臉圓嘟嘟的,十分可愛的小孩趴在諸葛喬旁邊哭喊著。
“瞻兒,不得胡鬧,不要打擾你喬哥哥休息。”高凡一聽黃月英這麽叫那孩子,便明白了這是諸葛亮後來與黃月英的親子,後來曆史上戰死綿竹的諸葛瞻。
而此時本來就比較瘦諸葛喬,已經病的沒了原有的身形,臉上一片慘白,顯然是病重的模樣。
“高凡,你來了。”諸葛喬被諸葛瞻這麽一哭喊,慢慢的緩迴來些精神,他說出的每句話都十分費勁。
“恭喜你啊,朝廷在街亭大勝,你又封了侯,能娶芸兒了。”諸葛喬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在說。
“你少說些話,多休息。”高凡也隻得勸諸葛喬。
“你們能來看我我就很開心了,我小時候在東吳那邊,那些張昭,朱然家的孩子都是本地大族,他們不喜歡和我玩。我在那邊每天孤孤單單的,在這邊,和你們,還有父親,糜叔大家夥像一家人。”
“真好啊。”諸葛喬感慨的說。
“喬兒,太醫說了,好好調理病能好的。”黃月英對諸葛瞻說,但眼裏已經流下兩行熱淚。
“母親,不用安慰我了,我這個身子我清楚,我一直在漢中強撐著,我要迴成都來,我沒辦法去隴右,隻能迴來給母親交待這些話。
母親,你有時候埋怨父親說給我交的活太多,可我能明白,父親是將來想培養我成大器。父親他嘴上有時候嚴厲,可是他不光是我的父親啊,沒有他朝廷怎麽辦,我不埋怨父親。
父親他嚴厲要求我,是不想讓我成為庸人,這次運糧我本可以不去,父親來信要求我得去,他不來信,我也會主動去。我自己覺得我對得起父親。母親,等父親迴來告訴他,就說喬兒沒給他丟臉。
不要給父親報喪,他在隴右忙,戰事剛完,事務繁多,他忙不過來,別給他添亂。
唉,就是不能看瞻兒長大了,我這個當大哥的不稱職啊。”諸葛喬緩緩的說了一大段,隨後便閉上了眼睛,眼裏流下兩行熱淚。
任黃月英如何唿喚,諸葛喬再沒有能說出一句話,鼻子裏也沒有了出氣。
“喬兒,孔明能有你這樣的兒子,是福氣啊。”黃月英邊哭邊說。而一旁的年輕人們聽著諸葛喬的遺言,也不禁動容。高凡迴頭看李芸時,李芸已經哭成了淚人。
“喬兄,你無愧諸葛丞相。”高凡對著剛剛去世的諸葛喬行了一禮。李豐,張遵和趙廣見狀,也是起身行了一禮,幾人便帶著李芸默默的退了出去。
在公元228年十月的秋風之中,諸葛喬永遠的閉上了他的雙眼。
諸葛亮早年跟隨劉備時一直忙於戰事,也沒有時間考慮後代的事,自打蜀漢建國,諸葛亮也沒有子嗣,而在東吳的諸葛瑾得知後,便將自己的二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諸葛亮當義子。
而諸葛亮對諸葛喬有很大的期望,在成都丞相府,相府內的許多接待事務以及文書都是諸葛喬在幫忙。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積極鼓勵諸葛喬學武術,還專門給負責宮廷禁衛的糜竺之子安漢將軍糜威做了交代。這才有了糜威帶著幾個小徒弟練武功的事。
而諸葛喬的身體一直很差,偶爾會感到頭昏。諸葛亮一直為他在找醫生,但卻沒有根治。
而在蜀漢有傳統便是將領的後代也要在軍中服役。李嚴能給李芸帶消息,也不光是在成都朝廷看戰報,更是多次在漢中和成都來往運送糧草得知的消息。
而諸葛喬也自然要按照政策應該服役,諸葛喬頭昏的毛病自己也沒怎麽重視,隻是頭昏了便睡一覺就好。十幾年來也沒什麽大礙。
結果上次運糧就是李豐和諸葛喬一起去漢中,那也是大軍最後一次需要從成都轉運糧草到漢中。結果諸葛喬在到了漢中和李嚴交接了糧草後,直接昏倒在了太守府外。
李嚴見狀也隻得在漢中找郎中給諸葛喬看病,可是諸葛喬的病一直沒好轉,李嚴卻沒有給諸葛亮報告。
因為李嚴也明白現在在戰事要緊之時給諸葛亮說這些事隻能徒增麻煩,也隻得先給成都的諸葛亮夫人黃月英傳信。
而黃夫人得知後也隻得先告訴劉禪,劉禪便立馬派了太醫由禁軍護送前往漢中。現在的諸葛喬隻是勉強的維持著病情,太醫們也隻得先把諸葛喬送迴成都。
而高凡之所以沒有見諸葛喬,是因為諸葛喬比他早出發了幾天,而李嚴也沒有給他提及這件事。
“我今天出門就是要買些東西去丞相府準備看諸葛喬,明天諸葛喬就要迴來了。”
“那把李芸一起帶上,我們今天出去買東西,明天就去相府。”高凡說道。
三人一齊上了街給諸葛喬買禮物,李芸和高凡並排走著,路過的許多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有認識高凡和李芸的小官吏,在遠處談論著:“我可是聽說哪兒來的閑話,說是個叫高凡的將軍要兩年封侯娶李嚴家的女兒啊。”
“誒,這次朝廷戰功裏麵不就封了個叫高凡的亭侯。”
“啊,就那個在街亭靠五千兵馬沿著大路頂了張合六天的高凡。”一個官吏說道。
“那個不是李芸和李豐嘛,那個李芸旁邊走那個武官模樣的,搞不好就是那個高將軍。”
“羨慕啊,如果是真的聽說那個高凡可才十八啊,趕得上武帝時的冠軍侯了。”一個官吏羨慕的說。
“就你啊,連劍都不知道怎麽用還戰功封侯,想什麽呢。”
第二天,諸葛亮相府門口。
說來高凡和李豐兄妹來相府的時間也很巧,竟然剛好碰上了前來探病的張遵和趙廣。張遵和趙廣也是多時不見高凡,大家互相行了禮寒暄兩句便一齊進了相府。
以往相府進來人都是諸葛喬在迎接,今天卻是黃月英黃夫人在親自迎接他們。高凡看著眼前的黃月英,從麵目和身材高凡能看出來黃月英在年輕時也是妥妥的美女一個。
可是高凡從眼角的皺紋,並不怎麽細膩的雙手也能看出來黃月英雖然貴為丞相夫人,又是荊州大戶黃姓的女兒,卻也是多年操勞早已經褪去了青春的痕跡。
黃月英臉上明顯充滿憂慮,但還是擠出笑容熱情的招唿了幾位年輕人。黃月英也知道他們來就是看望諸葛喬,也沒有多客套,便邀請他們進了後院。
“哥,你怎麽了,起來啊,我要你陪我玩。”一個臉圓嘟嘟的,十分可愛的小孩趴在諸葛喬旁邊哭喊著。
“瞻兒,不得胡鬧,不要打擾你喬哥哥休息。”高凡一聽黃月英這麽叫那孩子,便明白了這是諸葛亮後來與黃月英的親子,後來曆史上戰死綿竹的諸葛瞻。
而此時本來就比較瘦諸葛喬,已經病的沒了原有的身形,臉上一片慘白,顯然是病重的模樣。
“高凡,你來了。”諸葛喬被諸葛瞻這麽一哭喊,慢慢的緩迴來些精神,他說出的每句話都十分費勁。
“恭喜你啊,朝廷在街亭大勝,你又封了侯,能娶芸兒了。”諸葛喬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在說。
“你少說些話,多休息。”高凡也隻得勸諸葛喬。
“你們能來看我我就很開心了,我小時候在東吳那邊,那些張昭,朱然家的孩子都是本地大族,他們不喜歡和我玩。我在那邊每天孤孤單單的,在這邊,和你們,還有父親,糜叔大家夥像一家人。”
“真好啊。”諸葛喬感慨的說。
“喬兒,太醫說了,好好調理病能好的。”黃月英對諸葛瞻說,但眼裏已經流下兩行熱淚。
“母親,不用安慰我了,我這個身子我清楚,我一直在漢中強撐著,我要迴成都來,我沒辦法去隴右,隻能迴來給母親交待這些話。
母親,你有時候埋怨父親說給我交的活太多,可我能明白,父親是將來想培養我成大器。父親他嘴上有時候嚴厲,可是他不光是我的父親啊,沒有他朝廷怎麽辦,我不埋怨父親。
父親他嚴厲要求我,是不想讓我成為庸人,這次運糧我本可以不去,父親來信要求我得去,他不來信,我也會主動去。我自己覺得我對得起父親。母親,等父親迴來告訴他,就說喬兒沒給他丟臉。
不要給父親報喪,他在隴右忙,戰事剛完,事務繁多,他忙不過來,別給他添亂。
唉,就是不能看瞻兒長大了,我這個當大哥的不稱職啊。”諸葛喬緩緩的說了一大段,隨後便閉上了眼睛,眼裏流下兩行熱淚。
任黃月英如何唿喚,諸葛喬再沒有能說出一句話,鼻子裏也沒有了出氣。
“喬兒,孔明能有你這樣的兒子,是福氣啊。”黃月英邊哭邊說。而一旁的年輕人們聽著諸葛喬的遺言,也不禁動容。高凡迴頭看李芸時,李芸已經哭成了淚人。
“喬兄,你無愧諸葛丞相。”高凡對著剛剛去世的諸葛喬行了一禮。李豐,張遵和趙廣見狀,也是起身行了一禮,幾人便帶著李芸默默的退了出去。
在公元228年十月的秋風之中,諸葛喬永遠的閉上了他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