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孫權的野望
穿越三國,從七擒孟獲開始 作者:梨大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在高凡從隴右迴到成都的路程中。
東吳,荊州武昌。
武昌在三國時期便作為東吳的軍事政治重地存在,孫權長時間將武昌作為自己的首府。
此時東吳政權的大臣們則是在武昌的吳王王宮裏商量著一件大事。
“吳王陛下功高而德旺,臣以為如今漢室皇綱失統,吳王陛下威名遠布,近日又在石亭大破敵將曹休,使敵國聞風喪膽。
臣以為,按照陛下遠布的功德,陛下應當稱帝。”在一眾文武大臣中,一個文官出班奏道。
孫權看著出班的人,正是他親自任命的中書檢校郎呂壹。孫權的臉上露出十分滿意的笑容。
而大臣隊列中的許多人,暗自投過去鄙視的眼光。中書檢校郎這個官,和曹魏的校事官其實是一個性質,都是監察國內外的特務機關。
在吳國,由於世家大族的勢力相對於魏國和蜀國來說更加的雄厚,像現在的武官之首陸遜和文官之首張昭 ,都是江東本地大族,孫權自然要加以防範,而呂壹又由於會說話,許多事情能辦到孫權的心裏去,自然就成了監察百官的中書檢校郎。
在幾個月前,呂壹便向孫權奏報了幾個地方官文書中的措辭問題,孫權便給予了處罰,這也讓下麵的眾臣更加看不起呂壹,但也正是如此,才達到了孫權想要的效果。
而在王座上,自然坐著的是現在的大魏吳王,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權。
孫權頗有威嚴的麵龐上那雙有神的眼睛,緩緩掃視過了台下的眾人,有人臉上充滿了期待,有人的臉上充滿了憂慮,有人的臉上則是嫉妒的看向了呂壹。
畢竟這些人都是官場的老人了,他們一看孫權的表情便就知道孫權對呂壹的奏報很滿意,看來這勸進之功,又是呂壹的了。
“伯言(陸遜字伯言),你意下如何?”孫權把陸遜叫出來問話。
武官隊伍裏,一個身材中等,但從麵目上顯出一種穩重的東吳的人便是現任的大都督,軍中的頭號人物,荊州陸遜。
陸遜則是迴答道:
“陛下稱帝,臣以及荊州全體文武官員全力支持。”陸遜隻是簡短的說了一句。
其實陸遜肯定是支持的,畢竟陸遜早在五年之前便給孫權上書過稱帝的事,而在那時孫權由於對於形勢的考慮,沒有考慮稱帝。
五年之前便是公元223年,那時的蜀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劉備東征吳國大敗,不久後於白帝城駕崩,而陸遜在那時勸孫權稱帝,正是要出於蜀國虛弱的狀態稱帝,好讓蜀國不得不承認既定結果。
不過孫權倒是沒有答應,原因則是在於劉備帶著五萬兵馬東征一路勢如破竹的打到了夷陵,東吳險些滅國,孫權擔心過於冒險萬一蜀漢舉全國再和自己玩命,才沒有答應。
而現在自己擊潰了曹休十萬大軍,東吳也進入了軍事實力上比較輝煌的一個時間段。蜀國的主力又位於隴右,此時對於孫權來說正是個好時機。
而孫權叫陸遜出來,無非是要的他一個態度。
“好。”孫權一臉讚賞的點了點頭。
“子布(張昭字子布),你呢?”
“老臣恭賀陛下。”張昭趕緊起身迴答道。身為孫策臨死時托孤孫權的兩大重臣之一(另一個便是赫赫有名的周瑜),張昭自然能為自己看到所輔佐的孫權成為皇帝。
“哈哈哈,若是在曹操南下之時聽了你的話,那還能有今天呢。”孫權冷不丁的卻開了句玩笑。
對於孫權來說,這話就是句玩笑,不過對於張昭來說,這可就不是玩笑了。當年曹操帶著二十萬大軍南征時,孫權當時就問他的意見,他的建議便是投降。
如今孫權決定要稱帝了,把這件事拿出來說,顯然就是給他找不痛快。張昭聽到孫權的話,隻是趕緊跪在了地上,隨後一言不發。
而孫權心裏的想法倒是很簡單。
“哼,你張昭不是整日教育我說這說那的,眾人場合不給我個台階下,今天也讓你試試沒台階下的滋味兒。”孫權一邊想著,嘴裏卻說著:
“子布啊,那是也是情勢緊急,連我也失了方寸更何況你,何必如此。”孫權到底是給張昭給了個台階,畢竟張昭也算自己半個老師了。
“那其他眾位愛卿還有何想法嗎?”孫權朝著底下的人問去。
而武將之首陸遜和文臣之首張昭發了話,他們兩個人意見也基本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了,但孫權卻沒有說什麽,最後卻隻留下了句:
“茲事體大,容我三思。”
而台下的眾臣也自然是高唿“吳王萬歲。”畢竟稱帝這事,反正對台上的孫權和底下的官員都沒什麽壞處,大家夥都可以獲得晉升,何樂而不為。
而在一些其他的事情商議完之後,孫權便讓眾臣退了朝,單獨的把陸遜留了下來。
“伯言啊,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陛下要稱帝,臣榮幸之至。不過臣以為,應該及早派使者與蜀漢諸葛亮溝通。”陸遜對孫權說。
“可諸葛亮按道理說其忠於漢室,如果派人給他說他不同意如何應對?”孫權對陸遜說。
“諸葛亮不可能不同意。”
“哦,為何?”
“其一,諸葛亮現在舉國主力全部集中於隴右地區,而近來蜀國南方地區蠻人又再次發生動亂,他即使會有所不滿,也無法抽調出多餘的兵馬來對我們有所行動。
其二便是我國最近新勝曹休,士氣正旺,兵力正盛,諸葛亮不會像其先主劉備一樣貿然發兵東進。
其三,諸葛亮現在的軍事目標顯然是關中,他現在視曹魏為死敵,自然不會對我們有什麽想法。”
陸遜給孫權這麽說了三點,徹底解除了孫權的憂慮,孫權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魏國那邊?”孫權又問。
“依臣看來,魏國不僅不會加以阻攔,甚至會對我們加以恭賀。”
“可我們與曹魏這麽長時間以來多次互相攻伐啊。”
“正是如此,魏國反而不會加以阻攔。現在諸葛亮拿下隴右,而大軍現在又長期駐紮,顯然諸葛亮目標是曹魏的關中。
而曹魏裏麵的有識之士必然會意識到,若我國與蜀國合力攻擊,蜀國攻關中,我軍攻淮南,如此魏國便進入了一個危險的境地。而在那時,我國便是關鍵一環。
魏蜀兩國大戰之時,我國助蜀,則可進擊淮南,我國助魏,則可進軍益州二分天下。”
“你意思是如果蜀勝,助魏,魏勝,則助蜀。”
“陛下英明。”陸遜說道。
孫權剛剛在大殿上沒有正麵迴答群臣要求稱帝的要求,最擔心的一部分便是在這,陸遜這麽給一解說,孫權便也再沒有什麽憂慮。
“好,伯言所言,深得我心。今天你不迴去吃了,在王宮陪孤吃飯。”孫權高興的說。
東吳,荊州武昌。
武昌在三國時期便作為東吳的軍事政治重地存在,孫權長時間將武昌作為自己的首府。
此時東吳政權的大臣們則是在武昌的吳王王宮裏商量著一件大事。
“吳王陛下功高而德旺,臣以為如今漢室皇綱失統,吳王陛下威名遠布,近日又在石亭大破敵將曹休,使敵國聞風喪膽。
臣以為,按照陛下遠布的功德,陛下應當稱帝。”在一眾文武大臣中,一個文官出班奏道。
孫權看著出班的人,正是他親自任命的中書檢校郎呂壹。孫權的臉上露出十分滿意的笑容。
而大臣隊列中的許多人,暗自投過去鄙視的眼光。中書檢校郎這個官,和曹魏的校事官其實是一個性質,都是監察國內外的特務機關。
在吳國,由於世家大族的勢力相對於魏國和蜀國來說更加的雄厚,像現在的武官之首陸遜和文官之首張昭 ,都是江東本地大族,孫權自然要加以防範,而呂壹又由於會說話,許多事情能辦到孫權的心裏去,自然就成了監察百官的中書檢校郎。
在幾個月前,呂壹便向孫權奏報了幾個地方官文書中的措辭問題,孫權便給予了處罰,這也讓下麵的眾臣更加看不起呂壹,但也正是如此,才達到了孫權想要的效果。
而在王座上,自然坐著的是現在的大魏吳王,孫堅之子,孫策之弟孫權。
孫權頗有威嚴的麵龐上那雙有神的眼睛,緩緩掃視過了台下的眾人,有人臉上充滿了期待,有人的臉上充滿了憂慮,有人的臉上則是嫉妒的看向了呂壹。
畢竟這些人都是官場的老人了,他們一看孫權的表情便就知道孫權對呂壹的奏報很滿意,看來這勸進之功,又是呂壹的了。
“伯言(陸遜字伯言),你意下如何?”孫權把陸遜叫出來問話。
武官隊伍裏,一個身材中等,但從麵目上顯出一種穩重的東吳的人便是現任的大都督,軍中的頭號人物,荊州陸遜。
陸遜則是迴答道:
“陛下稱帝,臣以及荊州全體文武官員全力支持。”陸遜隻是簡短的說了一句。
其實陸遜肯定是支持的,畢竟陸遜早在五年之前便給孫權上書過稱帝的事,而在那時孫權由於對於形勢的考慮,沒有考慮稱帝。
五年之前便是公元223年,那時的蜀國發生了一件大事,便是劉備東征吳國大敗,不久後於白帝城駕崩,而陸遜在那時勸孫權稱帝,正是要出於蜀國虛弱的狀態稱帝,好讓蜀國不得不承認既定結果。
不過孫權倒是沒有答應,原因則是在於劉備帶著五萬兵馬東征一路勢如破竹的打到了夷陵,東吳險些滅國,孫權擔心過於冒險萬一蜀漢舉全國再和自己玩命,才沒有答應。
而現在自己擊潰了曹休十萬大軍,東吳也進入了軍事實力上比較輝煌的一個時間段。蜀國的主力又位於隴右,此時對於孫權來說正是個好時機。
而孫權叫陸遜出來,無非是要的他一個態度。
“好。”孫權一臉讚賞的點了點頭。
“子布(張昭字子布),你呢?”
“老臣恭賀陛下。”張昭趕緊起身迴答道。身為孫策臨死時托孤孫權的兩大重臣之一(另一個便是赫赫有名的周瑜),張昭自然能為自己看到所輔佐的孫權成為皇帝。
“哈哈哈,若是在曹操南下之時聽了你的話,那還能有今天呢。”孫權冷不丁的卻開了句玩笑。
對於孫權來說,這話就是句玩笑,不過對於張昭來說,這可就不是玩笑了。當年曹操帶著二十萬大軍南征時,孫權當時就問他的意見,他的建議便是投降。
如今孫權決定要稱帝了,把這件事拿出來說,顯然就是給他找不痛快。張昭聽到孫權的話,隻是趕緊跪在了地上,隨後一言不發。
而孫權心裏的想法倒是很簡單。
“哼,你張昭不是整日教育我說這說那的,眾人場合不給我個台階下,今天也讓你試試沒台階下的滋味兒。”孫權一邊想著,嘴裏卻說著:
“子布啊,那是也是情勢緊急,連我也失了方寸更何況你,何必如此。”孫權到底是給張昭給了個台階,畢竟張昭也算自己半個老師了。
“那其他眾位愛卿還有何想法嗎?”孫權朝著底下的人問去。
而武將之首陸遜和文臣之首張昭發了話,他們兩個人意見也基本能代表大多數人的意見了,但孫權卻沒有說什麽,最後卻隻留下了句:
“茲事體大,容我三思。”
而台下的眾臣也自然是高唿“吳王萬歲。”畢竟稱帝這事,反正對台上的孫權和底下的官員都沒什麽壞處,大家夥都可以獲得晉升,何樂而不為。
而在一些其他的事情商議完之後,孫權便讓眾臣退了朝,單獨的把陸遜留了下來。
“伯言啊,你還有什麽要說的嗎?”
“陛下要稱帝,臣榮幸之至。不過臣以為,應該及早派使者與蜀漢諸葛亮溝通。”陸遜對孫權說。
“可諸葛亮按道理說其忠於漢室,如果派人給他說他不同意如何應對?”孫權對陸遜說。
“諸葛亮不可能不同意。”
“哦,為何?”
“其一,諸葛亮現在舉國主力全部集中於隴右地區,而近來蜀國南方地區蠻人又再次發生動亂,他即使會有所不滿,也無法抽調出多餘的兵馬來對我們有所行動。
其二便是我國最近新勝曹休,士氣正旺,兵力正盛,諸葛亮不會像其先主劉備一樣貿然發兵東進。
其三,諸葛亮現在的軍事目標顯然是關中,他現在視曹魏為死敵,自然不會對我們有什麽想法。”
陸遜給孫權這麽說了三點,徹底解除了孫權的憂慮,孫權滿意的點了點頭。
“那魏國那邊?”孫權又問。
“依臣看來,魏國不僅不會加以阻攔,甚至會對我們加以恭賀。”
“可我們與曹魏這麽長時間以來多次互相攻伐啊。”
“正是如此,魏國反而不會加以阻攔。現在諸葛亮拿下隴右,而大軍現在又長期駐紮,顯然諸葛亮目標是曹魏的關中。
而曹魏裏麵的有識之士必然會意識到,若我國與蜀國合力攻擊,蜀國攻關中,我軍攻淮南,如此魏國便進入了一個危險的境地。而在那時,我國便是關鍵一環。
魏蜀兩國大戰之時,我國助蜀,則可進擊淮南,我國助魏,則可進軍益州二分天下。”
“你意思是如果蜀勝,助魏,魏勝,則助蜀。”
“陛下英明。”陸遜說道。
孫權剛剛在大殿上沒有正麵迴答群臣要求稱帝的要求,最擔心的一部分便是在這,陸遜這麽給一解說,孫權便也再沒有什麽憂慮。
“好,伯言所言,深得我心。今天你不迴去吃了,在王宮陪孤吃飯。”孫權高興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