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過渡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活在曆史裏的嚴嵩覺得,自己會不會去毀堤淹田這件事可以另說,但如果自己的門下真的出現了這種背著自己去捅窟窿的舉動,那他一定會讓這個人生不如死。
比如畫麵裏這個正在解釋事情經過的叫羅文龍,他很難理解,這樣的人是怎麽混到通政使這個位置上去的。
什麽怕閣老擔心,不去請示,不淹是改,淹了也是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不體諒朝廷的難處,這種話是能說的嗎?
事情傳到了嘉靖皇帝那,自然就是要招人問話。
接著,各時代的掌權者們見證了用太監的美妙,因為楊金水真的將一手信息交待給了那個故作神秘的皇帝。
而通過劇情的對比,很多皇帝一致覺得,太監真比兒子還管用。
當那位小閣老直言不諱的表態,嚴府跟他胡宗憲無私可言時,各時空的古人都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位小閣老的剛愎自用。至於那句傷你媽的頭,莫名的讓人覺得有些好笑。
朱厚熜覺得,這個小閣老真是有派頭。他看向嚴嵩,笑嘻嘻地問道:“你們家現在也是你兒子當家?”
嚴嵩賠笑道,“臣還是能管事的。”
“能管事最好,眼瞎耳聾的後果就是這樣了。”
看著畫麵裏的嚴嵩如此的期待著胡宗憲的到來,但嚴世蕃卻一個勁的要把胡宗憲定性成叛徒,這樣的局麵著實讓這幾位看著直播的“當事人”們心裏發悶。
特別是嚴世蕃,他現在真是有火都找不到地方發,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後人的眼裏就是個純傻子,一個小醜。
而這個電視劇裏的這位跋扈的小閣老居然還私下去見了胡宗憲。
嚴世蕃現在真是想罵街,什麽叫大明朝兩京一十三都在我肩上擔著,我tm擔不了一點!更讓他無語的是,當那個電視劇裏的嚴世蕃說出這句台詞時,在場的其他人都笑了,雖然在盡力地憋著,但他看得出來,他們都在笑。
朱厚熜倒是不用憋著,他是非常直接的大笑了起來,好像是自己的老婆真的剛生了一個孩子一樣開心的大笑。
至於電視劇裏二人的那點爭論,他們倒是沒什麽好在意的,最後所有的心緒都集中在黨爭這個概念上。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他們真的理解為什麽蕭盼盼看不上他們,這裏麵的所有人,幾乎沒有一個人去關心老百姓的死活,所有人的焦點都在怎麽弄死對方上。
皇帝與大臣的對話充滿了玄談的氛圍,在飯還是要分鍋吃的思想指導下,胡宗憲沒有能辭職,至於毀堤淹田的事也自然被這位玄妙的皇帝給蓋了過去。
不過最令在場眾人意外的是,各方勢力的複盤會上,張居正居然鄭重地說出了一句,幹脆,讓浙江亂起來。
這對於朱厚熜,對於其餘時代的大明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小小的衝擊。因為蕭盼盼這個未來人認可張居正,因為在這部電視劇裏,張居正的形象是那麽的正派。這種雙重的認定,讓很多人會天然的認為這個劇裏的張居正是如諸葛武侯一樣的人物。
特別是按照朱厚熜悟出的那種邏輯,很多人已經基本判斷張居正恐怕會是這段故事裏那個力挽狂瀾的角色。
萬曆朝的張居正看見這一幕也是感到愕然無比。他思考著,如果自己真的遇見了這樣的情況,自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答案是不確定,因為這是黨爭,黨爭已經是對人不對事了,他自己憑什麽免俗呢?
好在峰迴路轉,那位李太後出現了,將事情講到了根子上,皇儲該爭,也是要爭一爭民心的。
這樣的見識,讓很多人都感到了自愧不如。也讓萬曆朝的李太後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在後人的眼中應該也是個不錯的太後了。
與此同時,各時空的古人們也對那個所謂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法都感到了嗤之以鼻。
這簡直就是玩笑一般的說法。
倒是劇裏胡宗憲對那位天真的高翰文的分析卻也是值得讚賞,這真是一個知道實際事物的大臣才會說出來的言語,沒有任何書本裏的大義凜然,全是土地裏,平頭老百姓眼前能看見的實在東西。
“高翰文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把自己泡在書裏太久了,沒有到社會上去曆練過。”蕭盼盼鄭重地解釋道,“對社會運作的現狀隻存在於自己的想象當中。他以為買田的人和賣田的人都隻是一個代名詞而已。”
“其實以前看到這時,我是很震驚的,我也不知道你們各個時代,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沒糧的老百姓必然會賤賣土地,而所謂的富商豪紳們卻不會壓低田價,而法律,衙門會站在所謂公理國法的一邊。”
朱厚熜和各時空的皇帝們也都在感歎,這高翰文的確是把自己放到了兩難的位置上去。用胡宗憲的話說,嗷嗷待哺的災民和有官府照應的大戶,他哪個都不能對付。
到了這樣的境地,的確也就真的到了亡國的邊緣了。
“高翰文這樣的人能成為所謂的探花郎,本質上就反應了你們古代教育在知識結構上已經出現了錯誤,如果不改,以後自己的朝堂上必然就隻剩下一幫隻會清談之人。”蕭盼盼頓了頓,“而你們這些掌權者,最應該擔心的地方就在於那些真正能做實事的人,被逼到了你們的對立麵。”
聽到這的李隆基莫名的覺得,這是在說自己。
接下來的時間,各時空的古人們,快速的意識到了電視劇裏這個大明王朝的墮落和腐朽有多麽的深刻。
沈一石的結局,讓各代的帝王將相們看見了一個王朝從內部糜爛後的模樣。巡鹽後的分賬比例上,更是讓大明各代的皇帝們體會到了一把什麽叫財政枯竭。
至於那位嘉靖皇帝咆哮的那就朕的錢,更是讓無數的古人感到了可笑和可悲。這天下早就爛透了,這點錢已經沒有意義了。
最後,海瑞的那封奏疏的確是振聾發聵,但對於各時代的統治者來說,這實在是太讓他們難以接受了。
分割線————————
又被停止推薦了,這次是因為用了大量大明王朝裏的台詞,和小說版相似度太高了,被判定為抄襲。總的來說,這是我自己想偷懶以後造成的結果,畢竟這樣寫的確輕鬆,都不怎麽過腦子,連查資料都省了。
也不知道這一關能不能過得去。
如果能過,這本書我也準備再加速度結束了,感覺好多雷啊。而且通過這次事件,我才發現,西紅柿居然可以追迴發出去的稿費,這是真的牛。
還是之前的規矩,在結果出來之前,我還是每天隻更一章。
結果出來之後,如果過關,繼續寫。如果沒有過關,嗯,新書可能也沒有了。因為會被認定是抄襲嘛,西紅柿這邊我大概也就混不下去了。
總之,就這麽個事,望大家理解一下。
比如畫麵裏這個正在解釋事情經過的叫羅文龍,他很難理解,這樣的人是怎麽混到通政使這個位置上去的。
什麽怕閣老擔心,不去請示,不淹是改,淹了也是改。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不體諒朝廷的難處,這種話是能說的嗎?
事情傳到了嘉靖皇帝那,自然就是要招人問話。
接著,各時代的掌權者們見證了用太監的美妙,因為楊金水真的將一手信息交待給了那個故作神秘的皇帝。
而通過劇情的對比,很多皇帝一致覺得,太監真比兒子還管用。
當那位小閣老直言不諱的表態,嚴府跟他胡宗憲無私可言時,各時空的古人都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位小閣老的剛愎自用。至於那句傷你媽的頭,莫名的讓人覺得有些好笑。
朱厚熜覺得,這個小閣老真是有派頭。他看向嚴嵩,笑嘻嘻地問道:“你們家現在也是你兒子當家?”
嚴嵩賠笑道,“臣還是能管事的。”
“能管事最好,眼瞎耳聾的後果就是這樣了。”
看著畫麵裏的嚴嵩如此的期待著胡宗憲的到來,但嚴世蕃卻一個勁的要把胡宗憲定性成叛徒,這樣的局麵著實讓這幾位看著直播的“當事人”們心裏發悶。
特別是嚴世蕃,他現在真是有火都找不到地方發,他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後人的眼裏就是個純傻子,一個小醜。
而這個電視劇裏的這位跋扈的小閣老居然還私下去見了胡宗憲。
嚴世蕃現在真是想罵街,什麽叫大明朝兩京一十三都在我肩上擔著,我tm擔不了一點!更讓他無語的是,當那個電視劇裏的嚴世蕃說出這句台詞時,在場的其他人都笑了,雖然在盡力地憋著,但他看得出來,他們都在笑。
朱厚熜倒是不用憋著,他是非常直接的大笑了起來,好像是自己的老婆真的剛生了一個孩子一樣開心的大笑。
至於電視劇裏二人的那點爭論,他們倒是沒什麽好在意的,最後所有的心緒都集中在黨爭這個概念上。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他們真的理解為什麽蕭盼盼看不上他們,這裏麵的所有人,幾乎沒有一個人去關心老百姓的死活,所有人的焦點都在怎麽弄死對方上。
皇帝與大臣的對話充滿了玄談的氛圍,在飯還是要分鍋吃的思想指導下,胡宗憲沒有能辭職,至於毀堤淹田的事也自然被這位玄妙的皇帝給蓋了過去。
不過最令在場眾人意外的是,各方勢力的複盤會上,張居正居然鄭重地說出了一句,幹脆,讓浙江亂起來。
這對於朱厚熜,對於其餘時代的大明皇帝來說,無疑是一個小小的衝擊。因為蕭盼盼這個未來人認可張居正,因為在這部電視劇裏,張居正的形象是那麽的正派。這種雙重的認定,讓很多人會天然的認為這個劇裏的張居正是如諸葛武侯一樣的人物。
特別是按照朱厚熜悟出的那種邏輯,很多人已經基本判斷張居正恐怕會是這段故事裏那個力挽狂瀾的角色。
萬曆朝的張居正看見這一幕也是感到愕然無比。他思考著,如果自己真的遇見了這樣的情況,自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嗎?
答案是不確定,因為這是黨爭,黨爭已經是對人不對事了,他自己憑什麽免俗呢?
好在峰迴路轉,那位李太後出現了,將事情講到了根子上,皇儲該爭,也是要爭一爭民心的。
這樣的見識,讓很多人都感到了自愧不如。也讓萬曆朝的李太後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在後人的眼中應該也是個不錯的太後了。
與此同時,各時空的古人們也對那個所謂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法都感到了嗤之以鼻。
這簡直就是玩笑一般的說法。
倒是劇裏胡宗憲對那位天真的高翰文的分析卻也是值得讚賞,這真是一個知道實際事物的大臣才會說出來的言語,沒有任何書本裏的大義凜然,全是土地裏,平頭老百姓眼前能看見的實在東西。
“高翰文這種人就是典型的把自己泡在書裏太久了,沒有到社會上去曆練過。”蕭盼盼鄭重地解釋道,“對社會運作的現狀隻存在於自己的想象當中。他以為買田的人和賣田的人都隻是一個代名詞而已。”
“其實以前看到這時,我是很震驚的,我也不知道你們各個時代,是不是真的有這樣的人,完全沒有意識到,沒糧的老百姓必然會賤賣土地,而所謂的富商豪紳們卻不會壓低田價,而法律,衙門會站在所謂公理國法的一邊。”
朱厚熜和各時空的皇帝們也都在感歎,這高翰文的確是把自己放到了兩難的位置上去。用胡宗憲的話說,嗷嗷待哺的災民和有官府照應的大戶,他哪個都不能對付。
到了這樣的境地,的確也就真的到了亡國的邊緣了。
“高翰文這樣的人能成為所謂的探花郎,本質上就反應了你們古代教育在知識結構上已經出現了錯誤,如果不改,以後自己的朝堂上必然就隻剩下一幫隻會清談之人。”蕭盼盼頓了頓,“而你們這些掌權者,最應該擔心的地方就在於那些真正能做實事的人,被逼到了你們的對立麵。”
聽到這的李隆基莫名的覺得,這是在說自己。
接下來的時間,各時空的古人們,快速的意識到了電視劇裏這個大明王朝的墮落和腐朽有多麽的深刻。
沈一石的結局,讓各代的帝王將相們看見了一個王朝從內部糜爛後的模樣。巡鹽後的分賬比例上,更是讓大明各代的皇帝們體會到了一把什麽叫財政枯竭。
至於那位嘉靖皇帝咆哮的那就朕的錢,更是讓無數的古人感到了可笑和可悲。這天下早就爛透了,這點錢已經沒有意義了。
最後,海瑞的那封奏疏的確是振聾發聵,但對於各時代的統治者來說,這實在是太讓他們難以接受了。
分割線————————
又被停止推薦了,這次是因為用了大量大明王朝裏的台詞,和小說版相似度太高了,被判定為抄襲。總的來說,這是我自己想偷懶以後造成的結果,畢竟這樣寫的確輕鬆,都不怎麽過腦子,連查資料都省了。
也不知道這一關能不能過得去。
如果能過,這本書我也準備再加速度結束了,感覺好多雷啊。而且通過這次事件,我才發現,西紅柿居然可以追迴發出去的稿費,這是真的牛。
還是之前的規矩,在結果出來之前,我還是每天隻更一章。
結果出來之後,如果過關,繼續寫。如果沒有過關,嗯,新書可能也沒有了。因為會被認定是抄襲嘛,西紅柿這邊我大概也就混不下去了。
總之,就這麽個事,望大家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