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命運的饋贈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重看自己早年的一些經曆,武曌的心中已經無法升起太多的波瀾了。
此刻的她很讚同蕭盼盼的評價,自己早已把一切都獻祭給了權力。
“曆史發展的一大定律是神秘性,這一點在武女皇身上真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蕭盼盼不免感歎道,“權力似乎總是在主動地向她靠攏,李治的風疾,讓她開始有了參與政治決策的機會。”
“但這個機會能落在她的身上,根子卻是在於李治對大臣的不信任,這是長孫無忌等人給他帶來的絕對心理陰影。”
李治聽罷不免苦笑。
“所謂人生三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嫖~”蕭盼盼咧嘴一笑,“總之,就這三件事,武女皇和李治絕對都經曆過。”
雖然不算同過窗,但肯定是同床的,而且持續了好久。至於一起嫖~的問題,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武女皇的姐姐和侄女……反正皇帝的快樂,她這個平民老百姓是想象不到的。
“就他們二人這樣的關係,武女皇以皇後的身份,成為李治的政治秘書,甚至私人顧問自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但實事求是的說,她在這個過程中,終究都隻是配角。”
“甚至還差點因為李治這個渣男在外麵玩母女花而被廢。”蕭盼盼搖頭。
武媚娘眯眼看向自己的丈夫。李治當即義正言辭的說道:“這種事,朕怎麽可能去做呢?肯定是那些野史亂寫的!這個丫頭還說先帝納了齊王妃了!”
“陛下是皇帝,想玩就玩了,小心被史書記上就成了。”武媚娘不陰不陽的說道。
“朕絕不是這樣的人!”說完這話,他自己都不信,畢竟麵前的這個女人,他是可以叫一聲小媽的。
“關於權柄向武女皇轉移的過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武女皇於上元元年上表的建言十二事。這是武女皇的一次公開的參政事件,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建言十二事的內容是以光速向全國推廣了出去。”
“這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皇帝李治是不是被武女皇搞了一個突然襲擊。”
各時空的帝王將相們都很清楚,這不可能是突然襲擊,如果是突然襲擊,建言十二事就不會被全國推廣了。
“就製度層麵來說,皇帝對奏表和文書是有留中不發權力的。如果建言十二事是武女皇攀登權力階梯的突然襲擊,實權皇帝的李治不會如此積極的推動。”
“也就是說,這次的公開上表,是他們兩口子在床上討論了很久以後布置出的一個政治作秀。這場秀的目的,除了是對國家政策提出一些完善的指導意見之外,更重要的是,李治需要借這件事將武女皇推到前台來。”
“因為在轉年的三月份,李治就拿出了讓武女皇正式攝政的提案。我們當代史學認為,將高宗時代的武女皇和李治對立起來的思路是錯誤的。”
聰明如武媚娘,自然知道這樣的局麵為什麽會發生,“你的風疾,以後恐怕是越來越嚴重了,這個蕭盼盼也不連接我們,他們的時代想必有藥的。”武媚娘對自己的丈夫無比關切的說道。
李治看著光幕,心中默默的祈禱哪一天自己能得到未來的眷顧。
“這份提案最終是被擱置了的,因為當時的宰相郝處俊提出了反對,大意是你皇帝身體不好,你還有孩子,皇後出來攝政算怎麽個事。”
蕭盼盼聳了聳肩,“大部分對此事的解讀關鍵點聚焦到了你們老李家的家庭關係上,畢竟你們家的父子關係一向比較父慈子孝。所以在這一點上李治自然更信任自己的老婆。”
這事是過不去了是吧。聽到這的李世民,在心裏吐槽道。
“就父子關係來說,李治,武女皇和李弘的關係是不錯的。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們三人之間有什麽矛盾,所以為什麽不讓李弘監國呢?因為史書也記載了太子多病,而且不止是多病,在太子結婚的四年中,太子更是無子。”
“但即便如此,李治還是遵循了郝處俊的意見,並且跟李弘溝通了這件事,但結果李弘卻提前死亡了。”
蕭盼盼的這番話,直接激打到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心坎上。
“在李弘於上元二年離世後,李治和武女皇的攝政計劃其實並沒有持續去推進,因為李賢成為了太子,並開始監國。但不過五年,李賢就因為私藏盔甲,謀殺大臣被廢。”
“這樣的政治動蕩是被李治和武女皇都看在眼裏的,所以當李顯成為太子後,李治和武女皇都是不滿,甚至擔憂的,證據是李治直接宣布了立皇太孫。”
“這個明顯的補丁,在側麵說明李治和武女皇對於接班人,和傳承問題可能出現的動蕩而擔憂。這種擔憂一直持續著,直到弘道元年,李治決定重啟自己最認可的那份計劃。”
“他以改元赦的方式,通告全國,正式表彰了武女皇的政治能力和常年以來的卓越貢獻。並用遺詔,以法理的形式規定了武女皇的攝政權力。”
李治感覺自己心中的某塊鬱結散開了,他本來以為自己的枕邊人是用什麽陰謀詭計在奪權了,沒想到,一切的發展都是那麽的,順理成章。
“從建言十二事開始,到最後的遺詔攝政,是武女皇走向古代皇權框架內權力巔峰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曲折不得不令人感歎曆史命運對武女皇的饋贈。”
“李弘病死,李賢被廢,還有李顯的傻缺,這一切都在讓李治把大唐傳承穩固的希望交托到自己妻子的身上。”
“這不是一個所謂的長期計劃和籌謀,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妥協的結果。隻是最後武女皇合法的臨朝稱製,卻成為了她登上女皇寶座的重要基礎,這個發展過程,恐怕武女皇自己都覺得始料未及吧。”
蕭盼盼沉默了片刻,然後頗為鄭重,又不無惋惜的說道:“這段曆史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作為開國皇帝的武女皇是不及格的。”
“確切的說,在天授元年,那萬人上書擁戴武女皇繼位的恢弘場麵,並不意味著武周代唐的合法性,哪怕這些人當中有睿宗李旦,有宰相百官,還有各界代表。”
“哪怕武女皇做足了輿論準備,玩出了無數的祥瑞,給自己加了無數的尊號,都改變不了,武女皇的權力根本上繼承自李治。”
“武女皇知道這一點,所以她各種作秀,大興酷吏。大唐的百官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可以擁戴身為李治妻子和李旦母親的武女皇,但他們會等待權力重新迴到李家的血脈之中,因為這是武女皇唯一的選擇。”
此刻的她很讚同蕭盼盼的評價,自己早已把一切都獻祭給了權力。
“曆史發展的一大定律是神秘性,這一點在武女皇身上真是展現得淋漓盡致。”蕭盼盼不免感歎道,“權力似乎總是在主動地向她靠攏,李治的風疾,讓她開始有了參與政治決策的機會。”
“但這個機會能落在她的身上,根子卻是在於李治對大臣的不信任,這是長孫無忌等人給他帶來的絕對心理陰影。”
李治聽罷不免苦笑。
“所謂人生三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同過窗,一起嫖~”蕭盼盼咧嘴一笑,“總之,就這三件事,武女皇和李治絕對都經曆過。”
雖然不算同過窗,但肯定是同床的,而且持續了好久。至於一起嫖~的問題,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武女皇的姐姐和侄女……反正皇帝的快樂,她這個平民老百姓是想象不到的。
“就他們二人這樣的關係,武女皇以皇後的身份,成為李治的政治秘書,甚至私人顧問自然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但實事求是的說,她在這個過程中,終究都隻是配角。”
“甚至還差點因為李治這個渣男在外麵玩母女花而被廢。”蕭盼盼搖頭。
武媚娘眯眼看向自己的丈夫。李治當即義正言辭的說道:“這種事,朕怎麽可能去做呢?肯定是那些野史亂寫的!這個丫頭還說先帝納了齊王妃了!”
“陛下是皇帝,想玩就玩了,小心被史書記上就成了。”武媚娘不陰不陽的說道。
“朕絕不是這樣的人!”說完這話,他自己都不信,畢竟麵前的這個女人,他是可以叫一聲小媽的。
“關於權柄向武女皇轉移的過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武女皇於上元元年上表的建言十二事。這是武女皇的一次公開的參政事件,最關鍵的地方在於,建言十二事的內容是以光速向全國推廣了出去。”
“這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皇帝李治是不是被武女皇搞了一個突然襲擊。”
各時空的帝王將相們都很清楚,這不可能是突然襲擊,如果是突然襲擊,建言十二事就不會被全國推廣了。
“就製度層麵來說,皇帝對奏表和文書是有留中不發權力的。如果建言十二事是武女皇攀登權力階梯的突然襲擊,實權皇帝的李治不會如此積極的推動。”
“也就是說,這次的公開上表,是他們兩口子在床上討論了很久以後布置出的一個政治作秀。這場秀的目的,除了是對國家政策提出一些完善的指導意見之外,更重要的是,李治需要借這件事將武女皇推到前台來。”
“因為在轉年的三月份,李治就拿出了讓武女皇正式攝政的提案。我們當代史學認為,將高宗時代的武女皇和李治對立起來的思路是錯誤的。”
聰明如武媚娘,自然知道這樣的局麵為什麽會發生,“你的風疾,以後恐怕是越來越嚴重了,這個蕭盼盼也不連接我們,他們的時代想必有藥的。”武媚娘對自己的丈夫無比關切的說道。
李治看著光幕,心中默默的祈禱哪一天自己能得到未來的眷顧。
“這份提案最終是被擱置了的,因為當時的宰相郝處俊提出了反對,大意是你皇帝身體不好,你還有孩子,皇後出來攝政算怎麽個事。”
蕭盼盼聳了聳肩,“大部分對此事的解讀關鍵點聚焦到了你們老李家的家庭關係上,畢竟你們家的父子關係一向比較父慈子孝。所以在這一點上李治自然更信任自己的老婆。”
這事是過不去了是吧。聽到這的李世民,在心裏吐槽道。
“就父子關係來說,李治,武女皇和李弘的關係是不錯的。史書上也沒有記載他們三人之間有什麽矛盾,所以為什麽不讓李弘監國呢?因為史書也記載了太子多病,而且不止是多病,在太子結婚的四年中,太子更是無子。”
“但即便如此,李治還是遵循了郝處俊的意見,並且跟李弘溝通了這件事,但結果李弘卻提前死亡了。”
蕭盼盼的這番話,直接激打到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心坎上。
“在李弘於上元二年離世後,李治和武女皇的攝政計劃其實並沒有持續去推進,因為李賢成為了太子,並開始監國。但不過五年,李賢就因為私藏盔甲,謀殺大臣被廢。”
“這樣的政治動蕩是被李治和武女皇都看在眼裏的,所以當李顯成為太子後,李治和武女皇都是不滿,甚至擔憂的,證據是李治直接宣布了立皇太孫。”
“這個明顯的補丁,在側麵說明李治和武女皇對於接班人,和傳承問題可能出現的動蕩而擔憂。這種擔憂一直持續著,直到弘道元年,李治決定重啟自己最認可的那份計劃。”
“他以改元赦的方式,通告全國,正式表彰了武女皇的政治能力和常年以來的卓越貢獻。並用遺詔,以法理的形式規定了武女皇的攝政權力。”
李治感覺自己心中的某塊鬱結散開了,他本來以為自己的枕邊人是用什麽陰謀詭計在奪權了,沒想到,一切的發展都是那麽的,順理成章。
“從建言十二事開始,到最後的遺詔攝政,是武女皇走向古代皇權框架內權力巔峰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曲折不得不令人感歎曆史命運對武女皇的饋贈。”
“李弘病死,李賢被廢,還有李顯的傻缺,這一切都在讓李治把大唐傳承穩固的希望交托到自己妻子的身上。”
“這不是一個所謂的長期計劃和籌謀,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妥協的結果。隻是最後武女皇合法的臨朝稱製,卻成為了她登上女皇寶座的重要基礎,這個發展過程,恐怕武女皇自己都覺得始料未及吧。”
蕭盼盼沉默了片刻,然後頗為鄭重,又不無惋惜的說道:“這段曆史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就是作為開國皇帝的武女皇是不及格的。”
“確切的說,在天授元年,那萬人上書擁戴武女皇繼位的恢弘場麵,並不意味著武周代唐的合法性,哪怕這些人當中有睿宗李旦,有宰相百官,還有各界代表。”
“哪怕武女皇做足了輿論準備,玩出了無數的祥瑞,給自己加了無數的尊號,都改變不了,武女皇的權力根本上繼承自李治。”
“武女皇知道這一點,所以她各種作秀,大興酷吏。大唐的百官們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可以擁戴身為李治妻子和李旦母親的武女皇,但他們會等待權力重新迴到李家的血脈之中,因為這是武女皇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