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李積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李義府一樣,李積也是一個因為牽扯到了武女皇而被汙名化的曆史人物。”
蕭盼盼繼續說道,然後她覺得自己這話有漏洞,當即給出了補充,”事先說明一下,李義府是貪贓枉法的小人,李積是國家功臣,著名軍事家。在這一層上,二人是有天壤之別的。”
太宗朝的李世積自然明白這個李積大概率就是自己了,他一方麵暗暗高興自己的發展不錯,另一方麵也心中憋悶,畢竟被史書罵了。
“對於李積的一些定性,傳統史書都偏向於把他暗示為李治之後,第二個要為廢王立武事件承擔重要責任的人。”
蕭盼盼攤手,“其實這和之前說的套路是一致的,在《舊唐書》中對李積廢王立武的作用是隻字未提的,《新唐書》卻有了詳細記載。而李積的小人,奸臣定論也從此開始。”
“哼!這幫子腐儒!支持朕的就是小人了!”李治非常不爽。
“他們其實都是在罵妾身而已。”武媚娘柔聲安撫道。
李治無奈一歎,“你啊,又何必要去做那種事呢?”
“我現在又沒做。”武媚娘嬌嗔地白了自己丈夫一眼,“而且現在這情況,以後我就是想也不可能了。”
李治想了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於是說道:“這樣也好,何必弄出那麽多瑣事來呢!”
武媚娘表麵點頭,心裏沒有渴望是不可能的。不過她也清楚,這一次,自己應該沒有那種命了,至於以後的命運,恐怕也會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
“關於李積的選擇和立場,在我們當下的史學界有兩個比較受到廣泛討論的推測,第一是以社會和地域集團的角度去分析。”
這個提法倒是讓各時空的讀書人們頗感興趣。
“在這個角度中,李積被定性成了山東豪傑的領袖,太宗皇帝為了平衡關隴,山東兩大武力集團,故而以長孫無忌和李積共同輔佐仁弱的李治,這是一個必然的政治安排。”
“而當廢王立武發生後,關隴集團反對,山東出身的朝臣支持,在這種對峙下,自然需要李積這位山東豪傑領袖的一錘定音。所以從道德角度去評判李積的選擇,肯定是不能切中根本的。”
這樣的解讀,著實啟發了很多古人。
“在這樣的解讀中,秉持著的觀點依然是李積在支持武女皇,因為她也是山東人嘛(崤山以東,以免歧義說明一下)。
武曌覺得這個推測很有意思。
“第二種推測是認為,武女皇代表的是庶族地主階層,而關隴貴族是大貴族集團,這是兩個階級在曆史中的第一次正麵鬥爭。”
蕭盼盼聳了聳肩,“這兩種推測哪一個更符合真相我做不了評判,但就李積到底是在支持武女皇,還是在支持李治這一問題上,其實是有現成答案的。”
“那就是和之前提到的李義府一樣,李積本人和李治的關係究竟如何。”
李治滿意的點起了頭,因為他知道蕭盼盼要從哪個角度切入這個問題了。
這讓他頗有種押對考題的成就感,畢竟前麵兩個什麽地域說和階級說他都不能完全搞明白。
“太宗皇帝繼位時,李積被封為並州都督,而後李治被封為晉王,遙領並州大都督,李積也從此成為了李治都督府的長史,二人從編製上講已經是上下級關係了。”
聽到這的李世積也明白了,自己在未來不是支持什麽武女皇,自己支持的就是皇帝陛下。
“由於李積在玄武門之變時的態度,所以他和太宗皇帝是有一層隔閡的。在貞觀年間,這位戰將被丟到並州十六年,讓他防守大唐的北大門,在重用之外,是不是還有點別的意思呢?畢竟這時的大唐國防政策還是居重馭輕。”
“除了各種戰功之外,李積在仕途上的進步是要和李治掛鉤的。貞觀十七年,李治成為太子後,李積開始被太宗皇帝重視起來。比如轉李積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算是出將入相了。”
“在這個過程中,太宗皇帝也明確的講了,這樣安排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李積是李治的舊長史。而李積這時手上的權力可以說達到了東宮一把手的位置,除了保護太子的安全之外,還要管理東宮的政令和綱紀。這不僅代表太宗皇帝的重用,也代表李治對李積的信任。”
司馬光突然覺得,這後世的人讀史書這麽喜歡摳細節,真是一點也不可愛。
“在唐代,皇子是不能和朝臣有聯係的,但和王府官員聯係卻沒有問題。李治和李積,作為合法的上下級關係,二人之間存在著聯係是必然的,甚至這種聯係還讓他們結下了一定的情誼。”
“所以當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飛走以後,晉王的王府官員會沒有動向嗎?史書對此沒有記載,但在李治成為太子後,馬周,李積這些晉王府舊臣立刻就受到了重用。不管李治是怎麽想的,太宗皇帝肯定很清楚王府舊臣的政治價值。”
“而且長孫無忌還可以選擇支不支持李治,李積這些晉王舊臣可沒有選擇,支持李治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這段講述勾起了李治的一段迴憶,“在貞觀二十二年時,李積的太子詹事被解除了,改任為太常卿。”他對武媚娘說道。
“有人在削李積的權力,是誰?”武媚娘很敏銳,她知道這兩個職位掌握著的實權有著天壤之別。
李治頗為難受的搖了搖頭,“這個命令一出,朕就向先帝據理力爭,最後先帝聽進去了朕的話,不久就恢複了李積的太子詹事職位。”
“陛下的這次努力真是至關重要啊!”武媚娘滿眼欽佩的看著自己的丈夫。
這樣的目光讓李治很受用。
“太宗皇帝在臨死前對李積做了一次忠誠測驗,就是貶李積為疊州都督。史書的解釋是,太宗皇帝要讓李積以後感恩李治把他調迴來。但這段曆史的講述中還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李積要是得到命令就走,那就可以重用。如果徘徊不去,就殺了。”
李世民思考著自己到底會不會這樣做。
“麵對這項測試,李積交出了超越滿分的答卷,那就是連家都不迴,直接就開潤。這其實是不合情理的,所以史學家們就得出了一個結論,李積看出了太宗皇帝的用意,所以做出了最快的反應。你李世民跟我耍心眼子,我也跟你耍心眼子。”
“不過我們當代也有史學家認為,李積的反應如此之快的原因是,有人向他泄題了,而這個人自然就是李治。”
“至於為什麽李積會被太宗皇帝搞一出忠誠測試,根子大概還是那個之前針對李積的力量又有動作了。”
“這股力量可以說服太宗皇帝換掉李積的太子府詹事,自然也能在太宗皇帝最脆弱的時候,讓他懷疑李積。”
蕭盼盼無奈的搖頭,“這場測試對李積來說是絕對致命的。但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是這一邏輯,反而提前實現了太宗皇帝讓李治施恩於李積的想法。這可比什麽召迴朝廷的恩義大多了。畢竟要是這一題做不好,李積可是要跟著太宗皇帝一起走的。”
李世民和李治聽到這都有些哭笑不得,這屬於歪打正著?
“所以,當李治要換老婆的時候,李積該支持誰呢?”
“有權臣傾向的長孫無忌?還是大唐法理上的最高領導人,自己的老領導,太宗皇帝交待過要保護輔佐的對象,兼可能的救命恩人?或者,去支持他都沒見過幾麵的武女皇?”
蕭盼盼繼續說道,然後她覺得自己這話有漏洞,當即給出了補充,”事先說明一下,李義府是貪贓枉法的小人,李積是國家功臣,著名軍事家。在這一層上,二人是有天壤之別的。”
太宗朝的李世積自然明白這個李積大概率就是自己了,他一方麵暗暗高興自己的發展不錯,另一方麵也心中憋悶,畢竟被史書罵了。
“對於李積的一些定性,傳統史書都偏向於把他暗示為李治之後,第二個要為廢王立武事件承擔重要責任的人。”
蕭盼盼攤手,“其實這和之前說的套路是一致的,在《舊唐書》中對李積廢王立武的作用是隻字未提的,《新唐書》卻有了詳細記載。而李積的小人,奸臣定論也從此開始。”
“哼!這幫子腐儒!支持朕的就是小人了!”李治非常不爽。
“他們其實都是在罵妾身而已。”武媚娘柔聲安撫道。
李治無奈一歎,“你啊,又何必要去做那種事呢?”
“我現在又沒做。”武媚娘嬌嗔地白了自己丈夫一眼,“而且現在這情況,以後我就是想也不可能了。”
李治想了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於是說道:“這樣也好,何必弄出那麽多瑣事來呢!”
武媚娘表麵點頭,心裏沒有渴望是不可能的。不過她也清楚,這一次,自己應該沒有那種命了,至於以後的命運,恐怕也會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
“關於李積的選擇和立場,在我們當下的史學界有兩個比較受到廣泛討論的推測,第一是以社會和地域集團的角度去分析。”
這個提法倒是讓各時空的讀書人們頗感興趣。
“在這個角度中,李積被定性成了山東豪傑的領袖,太宗皇帝為了平衡關隴,山東兩大武力集團,故而以長孫無忌和李積共同輔佐仁弱的李治,這是一個必然的政治安排。”
“而當廢王立武發生後,關隴集團反對,山東出身的朝臣支持,在這種對峙下,自然需要李積這位山東豪傑領袖的一錘定音。所以從道德角度去評判李積的選擇,肯定是不能切中根本的。”
這樣的解讀,著實啟發了很多古人。
“在這樣的解讀中,秉持著的觀點依然是李積在支持武女皇,因為她也是山東人嘛(崤山以東,以免歧義說明一下)。
武曌覺得這個推測很有意思。
“第二種推測是認為,武女皇代表的是庶族地主階層,而關隴貴族是大貴族集團,這是兩個階級在曆史中的第一次正麵鬥爭。”
蕭盼盼聳了聳肩,“這兩種推測哪一個更符合真相我做不了評判,但就李積到底是在支持武女皇,還是在支持李治這一問題上,其實是有現成答案的。”
“那就是和之前提到的李義府一樣,李積本人和李治的關係究竟如何。”
李治滿意的點起了頭,因為他知道蕭盼盼要從哪個角度切入這個問題了。
這讓他頗有種押對考題的成就感,畢竟前麵兩個什麽地域說和階級說他都不能完全搞明白。
“太宗皇帝繼位時,李積被封為並州都督,而後李治被封為晉王,遙領並州大都督,李積也從此成為了李治都督府的長史,二人從編製上講已經是上下級關係了。”
聽到這的李世積也明白了,自己在未來不是支持什麽武女皇,自己支持的就是皇帝陛下。
“由於李積在玄武門之變時的態度,所以他和太宗皇帝是有一層隔閡的。在貞觀年間,這位戰將被丟到並州十六年,讓他防守大唐的北大門,在重用之外,是不是還有點別的意思呢?畢竟這時的大唐國防政策還是居重馭輕。”
“除了各種戰功之外,李積在仕途上的進步是要和李治掛鉤的。貞觀十七年,李治成為太子後,李積開始被太宗皇帝重視起來。比如轉李積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算是出將入相了。”
“在這個過程中,太宗皇帝也明確的講了,這樣安排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李積是李治的舊長史。而李積這時手上的權力可以說達到了東宮一把手的位置,除了保護太子的安全之外,還要管理東宮的政令和綱紀。這不僅代表太宗皇帝的重用,也代表李治對李積的信任。”
司馬光突然覺得,這後世的人讀史書這麽喜歡摳細節,真是一點也不可愛。
“在唐代,皇子是不能和朝臣有聯係的,但和王府官員聯係卻沒有問題。李治和李積,作為合法的上下級關係,二人之間存在著聯係是必然的,甚至這種聯係還讓他們結下了一定的情誼。”
“所以當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飛走以後,晉王的王府官員會沒有動向嗎?史書對此沒有記載,但在李治成為太子後,馬周,李積這些晉王府舊臣立刻就受到了重用。不管李治是怎麽想的,太宗皇帝肯定很清楚王府舊臣的政治價值。”
“而且長孫無忌還可以選擇支不支持李治,李積這些晉王舊臣可沒有選擇,支持李治是他們唯一的選擇。”
這段講述勾起了李治的一段迴憶,“在貞觀二十二年時,李積的太子詹事被解除了,改任為太常卿。”他對武媚娘說道。
“有人在削李積的權力,是誰?”武媚娘很敏銳,她知道這兩個職位掌握著的實權有著天壤之別。
李治頗為難受的搖了搖頭,“這個命令一出,朕就向先帝據理力爭,最後先帝聽進去了朕的話,不久就恢複了李積的太子詹事職位。”
“陛下的這次努力真是至關重要啊!”武媚娘滿眼欽佩的看著自己的丈夫。
這樣的目光讓李治很受用。
“太宗皇帝在臨死前對李積做了一次忠誠測驗,就是貶李積為疊州都督。史書的解釋是,太宗皇帝要讓李積以後感恩李治把他調迴來。但這段曆史的講述中還有兩個條件,第一是李積要是得到命令就走,那就可以重用。如果徘徊不去,就殺了。”
李世民思考著自己到底會不會這樣做。
“麵對這項測試,李積交出了超越滿分的答卷,那就是連家都不迴,直接就開潤。這其實是不合情理的,所以史學家們就得出了一個結論,李積看出了太宗皇帝的用意,所以做出了最快的反應。你李世民跟我耍心眼子,我也跟你耍心眼子。”
“不過我們當代也有史學家認為,李積的反應如此之快的原因是,有人向他泄題了,而這個人自然就是李治。”
“至於為什麽李積會被太宗皇帝搞一出忠誠測試,根子大概還是那個之前針對李積的力量又有動作了。”
“這股力量可以說服太宗皇帝換掉李積的太子府詹事,自然也能在太宗皇帝最脆弱的時候,讓他懷疑李積。”
蕭盼盼無奈的搖頭,“這場測試對李積來說是絕對致命的。但反過來說,如果真的是這一邏輯,反而提前實現了太宗皇帝讓李治施恩於李積的想法。這可比什麽召迴朝廷的恩義大多了。畢竟要是這一題做不好,李積可是要跟著太宗皇帝一起走的。”
李世民和李治聽到這都有些哭笑不得,這屬於歪打正著?
“所以,當李治要換老婆的時候,李積該支持誰呢?”
“有權臣傾向的長孫無忌?還是大唐法理上的最高領導人,自己的老領導,太宗皇帝交待過要保護輔佐的對象,兼可能的救命恩人?或者,去支持他都沒見過幾麵的武女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