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盼盼關於大唐地緣危機的解讀,引起了幾乎所有時空中,各個掌權者們的警惕。


    一眾大人物紛紛開始考慮起了自己時代的地緣環境,然後他們就陷入到了某種不確定中,因為在沒有未來視角指引的情況下,他們無法篤定自己的布置到底正確與否。


    而他們的這一認知也立刻得到了蕭盼盼的背書。


    “就地緣環境的發展來說,在不開天眼的情況下,在你們古代想做出正確判斷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其中的關鍵在於,中原王朝對於周邊部族或國家的認知往往是不夠深入的,這是對外情報體係缺失帶來的必然結果。”


    蕭盼盼想了想,搖頭說道:“但就吐蕃崛起這件事本身來說,除了情報缺失方麵帶來的信息錯誤之外,李治這個皇帝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此時的李治正沉浸在收迴皇權的暗爽當中。


    長孫無忌死了,大臣們都臣服於自己,心愛的姐姐也成為了自己正式的老婆。至於她以後會不會當皇帝,他現在並不是很擔心。


    畢竟已經知道了那個未來,他就覺得自己一定可以避免。


    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被蕭盼盼這麽一點,瞬間讓他覺得莫名其妙。


    他還記得蕭盼盼提過大非川之戰,對此他也有了一定的預案,所以和對自己的老婆一樣,他相信自己能解決好。


    “皇後,看來這個蕭盼盼要提到我們了。”


    還不叫武瞾的武媚娘淺淺的一笑,“嗯,也不知道後世是怎麽看我們的?”其實武媚娘內心真正想知道的是,這後世究竟是怎麽看我的。


    李隆基此時算是緩了口氣,心想道,總算沒有我的事了。


    蕭盼盼看了一下手邊的資料後,繼續說道:“為什麽說李治要負主要責任,根子在於他作為大唐的皇帝,對大唐的地緣關係認識是模糊的。”


    “在我們當下的曆史研究中,古代地緣大體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內地緣,即在我們當下中國的版圖內,不同時期以中華文化為主體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比如三國時期就是典型的內地緣。”


    意識到蕭盼盼又在講一些新的知識後,各時空的帝王將相們紛紛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


    “第二是次外地緣,即漢族和漢族以外的其他民族政權之間的關係;第三是外地緣,古代中國疆域之外又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家之間的關係。”


    “決定大唐地緣政治的特點及其變化的首要因素,自然是內地緣。”


    蕭盼盼頓了頓,“唐朝的地緣格局大體上呈現的特點,是以長安為都城,以都城所在的關中地區為王朝的核心腹地,並以其製衡山東,進而控製全國。”


    “這種局麵的形成,沿襲秦漢王朝的地緣政治特性,當然,就唐朝本身來說,沿襲的自然是隋朝的結果。”


    “而隋朝則繼承了北周,北周統轄整個北中國靠得就是我們當下曆史學家所刻畫出的“關隴貴族集團”。”


    雖然李治已經事實上成為了當下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言人,但他還是本能的有些不喜歡這個定性。


    作為皇帝的他,不喜歡自己的舅舅。


    “宇文泰掌控之下的西魏,想與勢力強於自己的東魏抗衡,就必須組建並凝結一個統治核心集團出來,並以特定的地區為統轄中心進行發展。於是,“關隴貴族集團”就誕生了,這是宇文泰起家並依靠的政治力量。”


    “西魏與取而代之的北周,就是在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和“關隴貴族集團”的基礎上,兼並北齊並統一北方的,之後,隋唐將這條命脈繼承了下來。”


    “由於北周起家的地區在關中,它統合北齊後所建構的政權模式,同樣秉承了秦漢的基礎,繼承北周的隋唐所選擇的全國性布局,也就延續了這個體係。”


    “在政治傳承之外,地理因素是唐朝地緣政治中對傳統的具體實現。即誰控製關中,誰就能控製中原;誰控製中原,誰就能控製中華帝國。”


    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古人的認同。


    “由此可見,關中本位對於大唐王朝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蕭盼盼感歎道,“而想要保證關中本位的繁榮和安定,絲綢之路是離不開的重要一環。”


    隨著蕭盼盼的話音落下,光幕裏展現出了大唐,吐蕃,還有吐穀渾在地圖中的位置。


    “被太宗皇帝平定下來的吐穀渾一直都是絲綢之路側翼的屏障,是大唐和吐蕃間的重要緩衝。”


    “在貞觀年間,吐蕃就打過吐穀渾的主意,但很顯然,太宗皇帝明白這裏的戰略意義,於是他派侯君集為當彌道行營大總管,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右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率步騎五萬揍了他們一頓。”


    “之後,鬆讚幹布退兵告罪。”蕭盼盼停頓了片刻,“接下來是關鍵,太宗皇帝是在西北穩定之後,才出兵去揍高句麗的。”


    “但李治,這位大唐的皇帝卻為了證明自己能達到父親的高度,把戰略重心徹底放到了高句麗的身上。”


    “當吐蕃以民間滲透的方式,勢如破竹的攻入青海湖的時候,吐穀渾也立刻向大唐朝廷發來了求援。可李治的迴答是,不救。他要把精力放在滅高句麗上。”


    蕭盼盼攤手,“高句麗的地緣位置重要嗎?重要,但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高句麗已經不是首要威脅了。先別說它已經被打殘了,就算它鼎盛時,也隻有自保能力而已。但吐蕃的危機是實實在在的,而且吐蕃滅吐穀渾帶來的後果,將會是徹底衝擊大唐關中本位的核心政策。”


    “麵對這樣的情況,李治作為大唐皇帝的選擇無疑是錯誤的,是典型的不顧全局,因小失大的曆史性敗筆。而且李治對此卻毫無察覺,歡樂的沉浸在群臣稱頌所帶來的飄飄然中。”


    “等吐蕃占領吐穀渾兩年後,李治討伐吐蕃的兵才出現,但這時已經晚了。”


    蕭盼盼無奈的說道,“之前提過,吐蕃是以民間滲透的方式攻入吐穀渾的,所以他們在當地是能很快站穩腳跟的。而大非川之戰失敗的另一個深層原因就在於,吐蕃在當地的根基已經堅固。”


    “時機過了,就沒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待日出的月亮並收藏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