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一個古老的劇本,大明收服草原的最好機會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幕裏展現出了瓦剌這個部落在整個大明邊境之外的勢力,和主要控製範圍。
看著這一幕,朱棣那不斷在運轉的大腦出現了遲滯,這幫玩意兒是怎麽變成這樣的,他們怎麽能發展成這樣?他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於是他連忙問道:
“朕的五征漠北是擺設嗎?”
蕭盼盼也不理解朱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問題,“怎麽會是擺設呢?五征漠北可是獲得了巨大成功的。”
“那為什麽瓦剌會發展成這樣?”朱棣繼續追問。
蕭盼盼看了看小三三給展現出的勢力控製圖,注意到了瓦剌占據的版圖,幾乎達到了鐵木真剛統一蒙古帝國時的狀況後,瞬間就明白了朱棣為什麽會陷入自我懷疑。
於是她解釋道:“您高估了您的好大兒和好聖孫了,特別是朱瞻基。”
蕭盼盼停頓了一下,思考了幾秒,“這麽說吧,明宣宗時期是明朝徹底控製蒙古的最好機會,這個機會是您用五征漠北打出來的。”
朱棣聽到這,有些慌張的心算是平定了下來,他其實十分擔憂後人對他的評價是好大喜功。
蕭盼盼如果知道了朱棣的擔憂,必然告訴他,您的擔憂是對的,後世的確有人這麽汙蔑您。
“您在人生的最後三年,一年一征,試圖一勞永逸的把阿魯台問題解決掉,但無奈您的身體已經熬不住了,所以並沒有等到徹底控製草原的機會。”
蕭盼盼搖頭哀歎。
“但您的好聖孫看到了。宣德六年,阿魯台被瓦剌爆錘,放棄了唿倫貝爾大草原,灰溜溜的往大明方向跑。”
“在這個時候,他都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基本盤,永謝布十營了。可以說,連跑都跑不動了。”
朱棣聽到這,當即明白了這個機會是什麽,這是曆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事。
“西漢時,南匈奴被北匈奴全麵追殺,漢朝的宣帝招降了唿韓邪單於,從此南匈奴成為了漢朝北方的門戶。”
“唐朝時,頡利被各部落孤立,排擠,不得不駐守漠南,然後就被李靖玩了閃電戰,唐軍一戰奠定草原霸主地位。”
“到了後來滿清時也出現了同樣的劇本,外喀爾喀三部因為被葛爾丹部攻伐,所以不得不南下歸附滿清,於是人康熙就白撿了一個漠北。”
蕭盼盼皺眉,“這已經是一個老戲碼了,上演過無數次了。一匹野狼,被另一匹野狼追殺,走投無路。”
“於是這匹野狼隻能吃下中原王朝丟給它的蛋黃派,成為中原王朝控製草原的工具人。”
“就這樣的局麵,您的好聖孫遇見了。”蕭盼盼很困惑,“這個朱瞻基啊,你說他笨吧,他知道用宦官去跟文官互撕,知道北京是大明的命根子,沒有被忽悠著遷都。你說他不笨吧,麵對這樣的機會,他仿佛被他爹附身,玩起了仁義。”
朱棣莫名的覺得,是不是老大這一脈都有問題。
“當時已經有大臣建議,趁機出兵,降伏韃靼的永謝布十營。但您的好聖孫非常義正言辭地說道,乘人之危而擊之,豈仁義之師?”
“接著派遣使者告訴阿魯台,我們大明不會打你的,還令大同總兵不準出兵。”
蕭盼盼聳肩攤手,“就很難評。他爹被文官教傻了,他好歹是您教出來的吧,怎麽大腦也突然抽抽了。”
這下子,朱棣對自己這位好聖孫的好感度開始驟降。
“更關鍵的問題是,朱瞻基就算不準備收服韃靼,至少該扶持一下韃靼,遏製一下瓦剌對吧。”
“但他在幹什麽,整個仁宣時期,他們這對父子就眼睜睜的看著瓦剌脫歡暗殺太平,把禿孛羅,然後整合瓦剌三部,擊敗阿魯台,吞並韃靼,擄走哈密王,控製關西七位,收服兀良哈三衛,侵略西海女真。”
“什麽叫關起門來睡大覺,這就叫關起門來睡大覺。”
“哈哈哈哈哈!”朱高煦笑的非常開心,原本鬱悶的心情現在全都沒有了。他一口酒一口肉的看著光幕,是真覺得這直播下飯啊。
“蕭盼盼,你應該和本王連線的,別的不說,一次十萬的打賞本王也出得起!”
蕭盼盼並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發財的機會,“如果說放棄安南是因為那裏真的已經成為了一個出血點,爛攤子。”
“那麵對這個關係到整個北部國防安全的大問題時,他朱瞻基卻裝瞎了十年。”
聽完蕭盼盼說完這一段,朱棣此時心裏真的是堵得慌。
他看了眼老大,這孩子現在很自責,也許因為直播能改,但這孩子短命。他又看了眼老三,因為蕭盼盼的一句陰謀家的評語,他怎麽看這個兒子,怎麽覺得他賊眉鼠眼的。最後他腦海裏浮現了老二那張臉。
“莽夫!”朱棣本能的罵了一句,而且罵出聲了。
這麽突然冒出一句來,弄得周圍的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他擺了擺手,提問道,“朕的五征漠北沒有問題嗎?”
蕭盼盼搖頭,“我們時代有很多曆史學者做了考證,您的五征漠北完全沒有問題。不管您有沒有預見到最後阿魯台的結局,您都在客觀上幫朱瞻基打出了一個可以最大程度控製草原的機會。”
朱棣點了點頭,“給朕說說。”
“關於五征漠北的第一個要點是棄地問題,即大寧和東勝。”蕭盼盼一邊翻查著資料,一邊說道,“我們當代有學者的論文深刻的闡述過這個問題。這兩個地方與其說是棄地,不如說是因為根本守不住而選擇的戰略收縮。”
朱棣對這兩個地方再熟悉不過了,都不用看光幕裏展現的地圖,他的大腦裏自然就浮現出了塞外所有的山山水水。
“您父親洪武皇帝設置大寧衛時,光是糧草就耗費了123萬石。要知道,您耗費最多的第一次北征也才花費了95萬石,其餘幾次也不過四十萬石而已。”
“在我們當代學者的考證研究中,大寧帶來的後勤壓力太大了,連食鹽開中法都無法滿足需求。”
“而到了您繼位時,您將被動防禦變成了主動出擊,所以才有了南撤大寧,集中資源的戰略調整。注意,隻是戰略調整。”
“您說過,今滅此殘虜,惟守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則邊境可永無事矣。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您是準備在消滅掉韃靼以後,恢複大寧的,隻是您的身體沒有抗住。”
“我們當代學者的定義是,您廣設羈縻衛所,和主動出擊的方式,以戰術上的主動彌補了戰略上的被動,隻是由於後代君主缺少您的雄才大略,所以才導致明中後期的邊地出現了重大危機。”
看著這一幕,朱棣那不斷在運轉的大腦出現了遲滯,這幫玩意兒是怎麽變成這樣的,他們怎麽能發展成這樣?他不理解,真的不理解。
於是他連忙問道:
“朕的五征漠北是擺設嗎?”
蕭盼盼也不理解朱棣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問題,“怎麽會是擺設呢?五征漠北可是獲得了巨大成功的。”
“那為什麽瓦剌會發展成這樣?”朱棣繼續追問。
蕭盼盼看了看小三三給展現出的勢力控製圖,注意到了瓦剌占據的版圖,幾乎達到了鐵木真剛統一蒙古帝國時的狀況後,瞬間就明白了朱棣為什麽會陷入自我懷疑。
於是她解釋道:“您高估了您的好大兒和好聖孫了,特別是朱瞻基。”
蕭盼盼停頓了一下,思考了幾秒,“這麽說吧,明宣宗時期是明朝徹底控製蒙古的最好機會,這個機會是您用五征漠北打出來的。”
朱棣聽到這,有些慌張的心算是平定了下來,他其實十分擔憂後人對他的評價是好大喜功。
蕭盼盼如果知道了朱棣的擔憂,必然告訴他,您的擔憂是對的,後世的確有人這麽汙蔑您。
“您在人生的最後三年,一年一征,試圖一勞永逸的把阿魯台問題解決掉,但無奈您的身體已經熬不住了,所以並沒有等到徹底控製草原的機會。”
蕭盼盼搖頭哀歎。
“但您的好聖孫看到了。宣德六年,阿魯台被瓦剌爆錘,放棄了唿倫貝爾大草原,灰溜溜的往大明方向跑。”
“在這個時候,他都已經控製不住自己的基本盤,永謝布十營了。可以說,連跑都跑不動了。”
朱棣聽到這,當即明白了這個機會是什麽,這是曆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事。
“西漢時,南匈奴被北匈奴全麵追殺,漢朝的宣帝招降了唿韓邪單於,從此南匈奴成為了漢朝北方的門戶。”
“唐朝時,頡利被各部落孤立,排擠,不得不駐守漠南,然後就被李靖玩了閃電戰,唐軍一戰奠定草原霸主地位。”
“到了後來滿清時也出現了同樣的劇本,外喀爾喀三部因為被葛爾丹部攻伐,所以不得不南下歸附滿清,於是人康熙就白撿了一個漠北。”
蕭盼盼皺眉,“這已經是一個老戲碼了,上演過無數次了。一匹野狼,被另一匹野狼追殺,走投無路。”
“於是這匹野狼隻能吃下中原王朝丟給它的蛋黃派,成為中原王朝控製草原的工具人。”
“就這樣的局麵,您的好聖孫遇見了。”蕭盼盼很困惑,“這個朱瞻基啊,你說他笨吧,他知道用宦官去跟文官互撕,知道北京是大明的命根子,沒有被忽悠著遷都。你說他不笨吧,麵對這樣的機會,他仿佛被他爹附身,玩起了仁義。”
朱棣莫名的覺得,是不是老大這一脈都有問題。
“當時已經有大臣建議,趁機出兵,降伏韃靼的永謝布十營。但您的好聖孫非常義正言辭地說道,乘人之危而擊之,豈仁義之師?”
“接著派遣使者告訴阿魯台,我們大明不會打你的,還令大同總兵不準出兵。”
蕭盼盼聳肩攤手,“就很難評。他爹被文官教傻了,他好歹是您教出來的吧,怎麽大腦也突然抽抽了。”
這下子,朱棣對自己這位好聖孫的好感度開始驟降。
“更關鍵的問題是,朱瞻基就算不準備收服韃靼,至少該扶持一下韃靼,遏製一下瓦剌對吧。”
“但他在幹什麽,整個仁宣時期,他們這對父子就眼睜睜的看著瓦剌脫歡暗殺太平,把禿孛羅,然後整合瓦剌三部,擊敗阿魯台,吞並韃靼,擄走哈密王,控製關西七位,收服兀良哈三衛,侵略西海女真。”
“什麽叫關起門來睡大覺,這就叫關起門來睡大覺。”
“哈哈哈哈哈!”朱高煦笑的非常開心,原本鬱悶的心情現在全都沒有了。他一口酒一口肉的看著光幕,是真覺得這直播下飯啊。
“蕭盼盼,你應該和本王連線的,別的不說,一次十萬的打賞本王也出得起!”
蕭盼盼並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發財的機會,“如果說放棄安南是因為那裏真的已經成為了一個出血點,爛攤子。”
“那麵對這個關係到整個北部國防安全的大問題時,他朱瞻基卻裝瞎了十年。”
聽完蕭盼盼說完這一段,朱棣此時心裏真的是堵得慌。
他看了眼老大,這孩子現在很自責,也許因為直播能改,但這孩子短命。他又看了眼老三,因為蕭盼盼的一句陰謀家的評語,他怎麽看這個兒子,怎麽覺得他賊眉鼠眼的。最後他腦海裏浮現了老二那張臉。
“莽夫!”朱棣本能的罵了一句,而且罵出聲了。
這麽突然冒出一句來,弄得周圍的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他擺了擺手,提問道,“朕的五征漠北沒有問題嗎?”
蕭盼盼搖頭,“我們時代有很多曆史學者做了考證,您的五征漠北完全沒有問題。不管您有沒有預見到最後阿魯台的結局,您都在客觀上幫朱瞻基打出了一個可以最大程度控製草原的機會。”
朱棣點了點頭,“給朕說說。”
“關於五征漠北的第一個要點是棄地問題,即大寧和東勝。”蕭盼盼一邊翻查著資料,一邊說道,“我們當代有學者的論文深刻的闡述過這個問題。這兩個地方與其說是棄地,不如說是因為根本守不住而選擇的戰略收縮。”
朱棣對這兩個地方再熟悉不過了,都不用看光幕裏展現的地圖,他的大腦裏自然就浮現出了塞外所有的山山水水。
“您父親洪武皇帝設置大寧衛時,光是糧草就耗費了123萬石。要知道,您耗費最多的第一次北征也才花費了95萬石,其餘幾次也不過四十萬石而已。”
“在我們當代學者的考證研究中,大寧帶來的後勤壓力太大了,連食鹽開中法都無法滿足需求。”
“而到了您繼位時,您將被動防禦變成了主動出擊,所以才有了南撤大寧,集中資源的戰略調整。注意,隻是戰略調整。”
“您說過,今滅此殘虜,惟守開平,興和,寧夏,甘肅,大寧,遼東,則邊境可永無事矣。這話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您是準備在消滅掉韃靼以後,恢複大寧的,隻是您的身體沒有抗住。”
“我們當代學者的定義是,您廣設羈縻衛所,和主動出擊的方式,以戰術上的主動彌補了戰略上的被動,隻是由於後代君主缺少您的雄才大略,所以才導致明中後期的邊地出現了重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