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出發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盼盼這段對組織運作機製平平無奇的講述,猶如夜晚的驚雷一般震撼了無數的古人,原來政治決策還能以如此的形態表現出來。
隻是這樣的形式本能的和皇權對立,一時間也是讓各時空的皇帝們感到了無比的難受和擔憂。
而一些文人士大夫,特別是明代的士大夫群體,則陷入到了無限的向往之中,甚至有些人還躍躍欲試,思考起了怎麽在自己的手上實踐一下。
好在蕭盼盼當即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也算是側麵保住了各時代皇帝的合法性。
“你們的時代推行不了這樣的運作機製。”蕭盼盼提醒道。
“為什麽?”諸葛亮問道,他倒不是想嚐試一下,他隻是單純的好奇。
“因為你們時代的讀書人,無論是門閥還是庶族地主,其代表都是落後生產力。”蕭盼盼停頓了片刻,“你們各時代的讀書人肯定有時候會想,我直播時講述了很多傻缺皇帝的曆史,為什麽卻又支持皇權。”
這還真戳中了無數士大夫的心。
“因為比起一些還有野心,渴望功業的皇帝來說,你們這些文人士大夫是更保守,更落後的。特別是庶族地主出生的文人,如果沒有一個皇帝把你們糾合在一起,你們能把這片土地變成徹底的碎片。”
“你們當中也許會出現一些優秀的,超越時代的人物,但我不喜歡賭個別現象,我相信你們這個群體的整體表現。”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皇帝不可或缺。而你們也取代不了皇帝的生態位,確切的說,你們取代了皇帝的生態位,隻會讓這個世道變得更糟,因為那將徹底的退化到奴隸製去。”
本來還興高采烈的文人士大夫們一瞬間就心態爆炸了,倒是各時代的皇帝們這時舒服了很多。
“好了,迴到之前的話題上來。”蕭盼盼將直播的主題拉了迴來。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已經沒有了指揮權的“他”主張的是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準備反攻,待機破敵。”
“在閔變爆發時,主力部隊突破到蘇浙的無堡壘地區,將戰略防禦,轉化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人的根本重地,與獨立的十九軍形成唿應。”
“閔變被平定後,這一設想便無法實現了,於是“他”主張主力進入湘南地區,以圍魏救趙的戰術調動敵人至湖南消滅之。”
“之後取宜章,南雄,從而打破敵人的包圍圈。此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便也徹底破滅了,於是隻剩下了長征。”
看著光幕裏的態勢圖,各時代的將領們心中也是無比的感慨,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這次的轉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混亂,臨時上層除了一個北上抗日的大方向之外,並沒有明確的計劃,路線,和目標。”
“根據形式的變化,當時的目標也在變化,一開始是湘西,後來發現路線被封鎖於是決定去川黔,然後因為敵人的包圍網逼近於是選擇去往雲貴川邊界,之後又定位川西,最後又進軍到川陝甘地區希望在此建立根據地。”
“這時一方麵軍在知道陝北地區的26,27軍在發展的較好,於是便選擇繼續北上與其會師。”
光幕裏展現出的一個個目的地,讓每一個時空的帝王將相都感到了驚駭,這樣的行軍轉移怎麽可能實現,而且這不是單純的行軍,這就是在逃命,後麵是有追兵的。
任何一個帶過兵的人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行軍能成功,他們自己更不敢嚐試這樣的行軍,因為其結果不是潰散,就是嘩變。
但嬴政,諸葛亮,李世民這些雄才大略的人卻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出了這次的行軍會成功。
這份判斷並沒有依賴蕭盼盼存在的未來曆史,而是依靠著她之前說的那些話,這些話讓他們已經確定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軍隊,外加上,還有一個能實現超常規指揮的人。
“在後續的追擊中,敵人的方略是,將這支軍隊趕到兩廣地區,讓其和那裏的軍閥廝殺,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他凱申好漁翁得利,所以他也隻給一方麵軍留下了通往廣東的道路。”蕭盼盼攤手,“這就是名義統一的表現。”
諸葛亮聽到這也是不由搖頭,這個口子真是白送的。
“組織早就洞悉了凱申的想法,於是派人和廣東軍閥達成了協議,就地停戰,互相借道,解除封鎖,互通情報。”
“廣東軍閥開了先例,廣西軍閥自然也跟進了,玩了出禮送出境。”
各時代的古人們對此也是頗為無語,他們很好奇那位凱申在得知這件事後會有多暴跳如雷。
“在主力開始轉移時,臨時上層留下了24師和1.6萬地方部隊,在贛南堅持遊擊,後來凱申以五十萬大軍對其進行清剿,最終這支部隊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物資耗盡,吃野菜,燒馬蜂窩是常態,沒有吃的時候隻能忍耐。”
“另外,“他”的長子此時不到兩歲,所以也留了下來托付給了自己的弟弟撫養,他的弟弟犧牲後,這個孩子也下落不明。”
蕭盼盼做了個深唿吸。
“留守的部隊在這裏忍耐堅守了三年,到最後被重新整編時隻保留了450人左右。”
這的確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古人已經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這樣的一支部隊了。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這是陳老總,陳元帥在此地堅守時寫下的《梅嶺三章》。”
果然是大詩人啊!各時空的文人們還記得之前蕭盼盼提過的,這位陳老總是個大詩人。
“總之這次的離開,等下一次真正的迴來便是十五年之後了。”蕭盼盼的腦海裏迴想起了十送紅軍這首歌,一時間聲音有些哽咽。
隻是這樣的形式本能的和皇權對立,一時間也是讓各時空的皇帝們感到了無比的難受和擔憂。
而一些文人士大夫,特別是明代的士大夫群體,則陷入到了無限的向往之中,甚至有些人還躍躍欲試,思考起了怎麽在自己的手上實踐一下。
好在蕭盼盼當即打破了他們的幻想,也算是側麵保住了各時代皇帝的合法性。
“你們的時代推行不了這樣的運作機製。”蕭盼盼提醒道。
“為什麽?”諸葛亮問道,他倒不是想嚐試一下,他隻是單純的好奇。
“因為你們時代的讀書人,無論是門閥還是庶族地主,其代表都是落後生產力。”蕭盼盼停頓了片刻,“你們各時代的讀書人肯定有時候會想,我直播時講述了很多傻缺皇帝的曆史,為什麽卻又支持皇權。”
這還真戳中了無數士大夫的心。
“因為比起一些還有野心,渴望功業的皇帝來說,你們這些文人士大夫是更保守,更落後的。特別是庶族地主出生的文人,如果沒有一個皇帝把你們糾合在一起,你們能把這片土地變成徹底的碎片。”
“你們當中也許會出現一些優秀的,超越時代的人物,但我不喜歡賭個別現象,我相信你們這個群體的整體表現。”
“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皇帝不可或缺。而你們也取代不了皇帝的生態位,確切的說,你們取代了皇帝的生態位,隻會讓這個世道變得更糟,因為那將徹底的退化到奴隸製去。”
本來還興高采烈的文人士大夫們一瞬間就心態爆炸了,倒是各時代的皇帝們這時舒服了很多。
“好了,迴到之前的話題上來。”蕭盼盼將直播的主題拉了迴來。
“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已經沒有了指揮權的“他”主張的是戰略退卻,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準備反攻,待機破敵。”
“在閔變爆發時,主力部隊突破到蘇浙的無堡壘地區,將戰略防禦,轉化為戰略進攻,威脅敵人的根本重地,與獨立的十九軍形成唿應。”
“閔變被平定後,這一設想便無法實現了,於是“他”主張主力進入湘南地區,以圍魏救趙的戰術調動敵人至湖南消滅之。”
“之後取宜章,南雄,從而打破敵人的包圍圈。此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便也徹底破滅了,於是隻剩下了長征。”
看著光幕裏的態勢圖,各時代的將領們心中也是無比的感慨,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這次的轉移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混亂,臨時上層除了一個北上抗日的大方向之外,並沒有明確的計劃,路線,和目標。”
“根據形式的變化,當時的目標也在變化,一開始是湘西,後來發現路線被封鎖於是決定去川黔,然後因為敵人的包圍網逼近於是選擇去往雲貴川邊界,之後又定位川西,最後又進軍到川陝甘地區希望在此建立根據地。”
“這時一方麵軍在知道陝北地區的26,27軍在發展的較好,於是便選擇繼續北上與其會師。”
光幕裏展現出的一個個目的地,讓每一個時空的帝王將相都感到了驚駭,這樣的行軍轉移怎麽可能實現,而且這不是單純的行軍,這就是在逃命,後麵是有追兵的。
任何一個帶過兵的人都不會相信這樣的行軍能成功,他們自己更不敢嚐試這樣的行軍,因為其結果不是潰散,就是嘩變。
但嬴政,諸葛亮,李世民這些雄才大略的人卻通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出了這次的行軍會成功。
這份判斷並沒有依賴蕭盼盼存在的未來曆史,而是依靠著她之前說的那些話,這些話讓他們已經確定了這不是一支普通的軍隊,外加上,還有一個能實現超常規指揮的人。
“在後續的追擊中,敵人的方略是,將這支軍隊趕到兩廣地區,讓其和那裏的軍閥廝殺,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麵,他凱申好漁翁得利,所以他也隻給一方麵軍留下了通往廣東的道路。”蕭盼盼攤手,“這就是名義統一的表現。”
諸葛亮聽到這也是不由搖頭,這個口子真是白送的。
“組織早就洞悉了凱申的想法,於是派人和廣東軍閥達成了協議,就地停戰,互相借道,解除封鎖,互通情報。”
“廣東軍閥開了先例,廣西軍閥自然也跟進了,玩了出禮送出境。”
各時代的古人們對此也是頗為無語,他們很好奇那位凱申在得知這件事後會有多暴跳如雷。
“在主力開始轉移時,臨時上層留下了24師和1.6萬地方部隊,在贛南堅持遊擊,後來凱申以五十萬大軍對其進行清剿,最終這支部隊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物資耗盡,吃野菜,燒馬蜂窩是常態,沒有吃的時候隻能忍耐。”
“另外,“他”的長子此時不到兩歲,所以也留了下來托付給了自己的弟弟撫養,他的弟弟犧牲後,這個孩子也下落不明。”
蕭盼盼做了個深唿吸。
“留守的部隊在這裏忍耐堅守了三年,到最後被重新整編時隻保留了450人左右。”
這的確不是一支普通的部隊,古人已經找不到形容詞來形容這樣的一支部隊了。
“斷頭今日意如何?創業艱難百戰多。此去泉台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應有涯。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這是陳老總,陳元帥在此地堅守時寫下的《梅嶺三章》。”
果然是大詩人啊!各時空的文人們還記得之前蕭盼盼提過的,這位陳老總是個大詩人。
“總之這次的離開,等下一次真正的迴來便是十五年之後了。”蕭盼盼的腦海裏迴想起了十送紅軍這首歌,一時間聲音有些哽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