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文彥博的陳述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盼盼的直播結束了,不一會兒光幕裏和往常一樣播放起了農業紀錄片。
各時空的文人們和以前一樣開始跟著光幕裏畫麵的流轉認真的做起了相關記錄,但和以前不同的是,這些人此時的心中是動蕩的,蕭盼盼的最後一段話帶給他們的衝擊力太大了。
隨著直播時間的增長,他們發現自己真的被後世的各種觀念所影響了。
自私的皇權和大臣,吃人的曆史,掃清烏雲的雷霆,這些觀念讓他們中的很多人,既恐懼又向往。
比起文人們心裏的動蕩,各時代的皇帝們則大多陷入到了憤怒和無助當中,因為蕭盼盼的話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這些人不管有沒有真的做到唯我獨尊,他們都不喜歡有人能隨意威脅自己,特別還是一個普通女子,要不是有時空的隔絕,蕭盼盼已經被淩遲不知道多少次了。
宋代的皇帝和他們的官僚們尤其想這樣做。
他們此時真的很恨蕭盼盼,明明已經做好了決定,明明已經達成了默契,就這樣什麽都不管,安穩的把日子過下去。但現在偏偏出了個光幕來搗亂,這不是純粹讓人活不下嗎?
不過很快,一些皇帝和大臣也看開了,這雷霆是你想降下來就能降下來的嗎?
隻是眼前的危機還是要解決。
“官家,這天下恐怕要亂。”文彥博向趙頊說道,“河北亂民恐怕隨時會聚眾風起,官家應做好調兵前往鎮壓的準備。”
“這時候還鎮壓?”王安石難以置信的看著文彥博。
“不鎮壓又如何?”文彥博不鹹不淡地說道,“受到這未來女子的蠱惑,那些刁民必然會因為慶曆年間黃河決堤之事而鬧起來。”
“那朝廷修河不就行了。”王安石嚴正地說道。
“怎麽修?”文彥博反問。
王安石呆住了。是啊,怎麽修,如果不用堵北口的辦法,那就需要站在全國級別的高度去看待黃河,也是在這一刻他認識到了統一的意義。
“上一次六塔河決堤,是愛卿提的意見吧。”趙頊突然冒了一句話出來。
文彥博登時間身形一晃,但很快就穩住了心神,他瞬間挺直了腰背,昂首挺胸的看著自己的官家。“官家欲殺臣換河北太平?”
此話一出,其餘在場的大臣也都是心中一驚,特別是司馬光和蘇軾。
經過蕭盼盼對北宋問題的闡述和解讀,二人此時對改革與否其實已經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在聽見文彥博這般直接的對奏後,心中立刻知道大事要不好了。
特別是蘇軾,他很確定黨爭之事絕不能開。
首位上,趙頊眯著眼看著這位三朝老臣,突然間他覺得自己有些不認識這個人了。
“官家,請恕臣直言,這天下之法,太祖可以變,太宗不可變,太宗之後的任何官家都不可變。”文彥博毫不客氣地說道,“陛下身邊並無真正支持變法之力量。”
“你大膽!”王安石怒斥道。
“沒有你大膽。”文彥博的臉上風輕雲淡,“你不知道你的變法已經失敗了嗎?”
“那是我考慮不周,如今已有未來的指引又何嚐不能改變,至於支持變法的力量,一旦煤鋼聯合體做成,何嚐沒有力量可以支持陛下,現在開封城裏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
文彥博轉頭看向王安石,眼裏全是不屑,“你想把他們組織起來?”
王安石又是一怔,下意識的就瞄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官家。
“這就是了,你也怕不是嗎?”文彥博笑了,“好,就算你不怕。那把這些人組織起來,誰來養?錢從哪出?裁撤禁軍嗎?你敢裁嗎?禁軍裏有多少人在吃空餉你知道嗎?”
文彥博頓了頓,“裁撤官吏?這天下靠誰來運轉?她蕭盼盼有一句話我非常讚同,大宋就是建立在三冗之上的。裁掉哪一個大宋會步入危機!”
在場的國家重臣們自覺不自覺的都點了點頭,因為文彥博說的是事實。
“這就是臣說太祖可變,太宗之後都不可變的原因,因為太祖可壓製禁軍,可指揮禁軍,而我等隻能收買禁軍!”
王安石愣在了當場,無言以對。
“文公,別說了。”蘇軾站了出來,準備結束這場可能失控的對話。但他的想法沒有實現。
“依愛卿之意,朕就該眼看著這天下糜爛下去?”趙頊神色晦暗不明的注視著文彥博。
文彥博恭敬的行了一禮,不卑不亢的說道,“所謂煤鋼聯合體本質就是蕭盼盼嘴裏的手工業,工業。它們一旦與農業剝離,結果就會改變過往的生產模式。”
“這些從業者隻能高待遇雇傭,不能如往常一般的對待。如此一來,過往的君君臣臣,綱常倫理也自然都要被拋棄。”
“臣敢問陛下,沒有了這些倫理教化,陛下如何麵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世道。”
文彥博不等趙頊迴應,繼續說道:“而所謂的工業,手工業在其能獲取利益之前,要靠誰來養?無非是我大宋無數的鄉紳賢達而已。陛下可曾想過,如若他們不願意出這錢又如何?”
趙頊沉默著。
“官家竟可以弄一個什麽國稅局去收這些稅,但官家能放心這樣一支可以深入到鄉間,又能隨意出入京師的軍隊出現嗎?”
“而所謂的軍校,陛下又能親自去教嗎?這未來女子所說的事都是這天下難得的大道理,但她所有道理的立足點隻有一個,就是她口中的那位教員。”
文彥博目光真誠地看著趙頊,“那是個什麽樣的人物,不用臣多說,他能打造一個嶄新的時代,何嚐不是他控製住了一支強軍呢?他給這支強軍注入的傳統便是尊重他們的國家,尊重他們的百姓。”
“這在未來必然成為了一種不能違背的共識,如同我們當下的倫理綱常般。那是他們三千未有之大變局下創造出來的,而官家所處的時代是什麽共識?”
趙頊神色顫動。
“官家,臣看了這些天的直播,心中也是有所得,所謂變法之根本就在於打通官家和底層庶民的連接通道,這樣才能提升所謂的組織力。但官家似乎忘了,大宋的這一渠道早已閉塞了。於士大夫共天下並非士大夫的要挾,而是大宋朝立國後自己的選擇。”
趙頊藏在袖中的拳頭捏緊了。
“臣敢預言,若變法一開,依王大人之法條必然造成的是上層激進施政,下層陽奉陰違,本來還算可以過得下去的朝廷隻會陷入更大的混亂。因為王大人也打通不了這一閉塞。”
沉默片刻後,趙頊看向了王安石,“愛卿可有何說法?”
“文大人之言雖有道理,但卻也是大謬。官家變法是不得不變,就算不能也得去變!”王安石鄭重的下跪行禮,“留給大宋的時間不多了。167年的國祚,官家,大宋還剩下多少年?”
此數字一出,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隻覺得頭皮發麻。
“臣願為官家,願為大宋拚死一搏!”
各時空的文人們和以前一樣開始跟著光幕裏畫麵的流轉認真的做起了相關記錄,但和以前不同的是,這些人此時的心中是動蕩的,蕭盼盼的最後一段話帶給他們的衝擊力太大了。
隨著直播時間的增長,他們發現自己真的被後世的各種觀念所影響了。
自私的皇權和大臣,吃人的曆史,掃清烏雲的雷霆,這些觀念讓他們中的很多人,既恐懼又向往。
比起文人們心裏的動蕩,各時代的皇帝們則大多陷入到了憤怒和無助當中,因為蕭盼盼的話就是赤裸裸的威脅。
這些人不管有沒有真的做到唯我獨尊,他們都不喜歡有人能隨意威脅自己,特別還是一個普通女子,要不是有時空的隔絕,蕭盼盼已經被淩遲不知道多少次了。
宋代的皇帝和他們的官僚們尤其想這樣做。
他們此時真的很恨蕭盼盼,明明已經做好了決定,明明已經達成了默契,就這樣什麽都不管,安穩的把日子過下去。但現在偏偏出了個光幕來搗亂,這不是純粹讓人活不下嗎?
不過很快,一些皇帝和大臣也看開了,這雷霆是你想降下來就能降下來的嗎?
隻是眼前的危機還是要解決。
“官家,這天下恐怕要亂。”文彥博向趙頊說道,“河北亂民恐怕隨時會聚眾風起,官家應做好調兵前往鎮壓的準備。”
“這時候還鎮壓?”王安石難以置信的看著文彥博。
“不鎮壓又如何?”文彥博不鹹不淡地說道,“受到這未來女子的蠱惑,那些刁民必然會因為慶曆年間黃河決堤之事而鬧起來。”
“那朝廷修河不就行了。”王安石嚴正地說道。
“怎麽修?”文彥博反問。
王安石呆住了。是啊,怎麽修,如果不用堵北口的辦法,那就需要站在全國級別的高度去看待黃河,也是在這一刻他認識到了統一的意義。
“上一次六塔河決堤,是愛卿提的意見吧。”趙頊突然冒了一句話出來。
文彥博登時間身形一晃,但很快就穩住了心神,他瞬間挺直了腰背,昂首挺胸的看著自己的官家。“官家欲殺臣換河北太平?”
此話一出,其餘在場的大臣也都是心中一驚,特別是司馬光和蘇軾。
經過蕭盼盼對北宋問題的闡述和解讀,二人此時對改革與否其實已經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所以在聽見文彥博這般直接的對奏後,心中立刻知道大事要不好了。
特別是蘇軾,他很確定黨爭之事絕不能開。
首位上,趙頊眯著眼看著這位三朝老臣,突然間他覺得自己有些不認識這個人了。
“官家,請恕臣直言,這天下之法,太祖可以變,太宗不可變,太宗之後的任何官家都不可變。”文彥博毫不客氣地說道,“陛下身邊並無真正支持變法之力量。”
“你大膽!”王安石怒斥道。
“沒有你大膽。”文彥博的臉上風輕雲淡,“你不知道你的變法已經失敗了嗎?”
“那是我考慮不周,如今已有未來的指引又何嚐不能改變,至於支持變法的力量,一旦煤鋼聯合體做成,何嚐沒有力量可以支持陛下,現在開封城裏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
文彥博轉頭看向王安石,眼裏全是不屑,“你想把他們組織起來?”
王安石又是一怔,下意識的就瞄了一眼坐在上首的官家。
“這就是了,你也怕不是嗎?”文彥博笑了,“好,就算你不怕。那把這些人組織起來,誰來養?錢從哪出?裁撤禁軍嗎?你敢裁嗎?禁軍裏有多少人在吃空餉你知道嗎?”
文彥博頓了頓,“裁撤官吏?這天下靠誰來運轉?她蕭盼盼有一句話我非常讚同,大宋就是建立在三冗之上的。裁掉哪一個大宋會步入危機!”
在場的國家重臣們自覺不自覺的都點了點頭,因為文彥博說的是事實。
“這就是臣說太祖可變,太宗之後都不可變的原因,因為太祖可壓製禁軍,可指揮禁軍,而我等隻能收買禁軍!”
王安石愣在了當場,無言以對。
“文公,別說了。”蘇軾站了出來,準備結束這場可能失控的對話。但他的想法沒有實現。
“依愛卿之意,朕就該眼看著這天下糜爛下去?”趙頊神色晦暗不明的注視著文彥博。
文彥博恭敬的行了一禮,不卑不亢的說道,“所謂煤鋼聯合體本質就是蕭盼盼嘴裏的手工業,工業。它們一旦與農業剝離,結果就會改變過往的生產模式。”
“這些從業者隻能高待遇雇傭,不能如往常一般的對待。如此一來,過往的君君臣臣,綱常倫理也自然都要被拋棄。”
“臣敢問陛下,沒有了這些倫理教化,陛下如何麵對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世道。”
文彥博不等趙頊迴應,繼續說道:“而所謂的工業,手工業在其能獲取利益之前,要靠誰來養?無非是我大宋無數的鄉紳賢達而已。陛下可曾想過,如若他們不願意出這錢又如何?”
趙頊沉默著。
“官家竟可以弄一個什麽國稅局去收這些稅,但官家能放心這樣一支可以深入到鄉間,又能隨意出入京師的軍隊出現嗎?”
“而所謂的軍校,陛下又能親自去教嗎?這未來女子所說的事都是這天下難得的大道理,但她所有道理的立足點隻有一個,就是她口中的那位教員。”
文彥博目光真誠地看著趙頊,“那是個什麽樣的人物,不用臣多說,他能打造一個嶄新的時代,何嚐不是他控製住了一支強軍呢?他給這支強軍注入的傳統便是尊重他們的國家,尊重他們的百姓。”
“這在未來必然成為了一種不能違背的共識,如同我們當下的倫理綱常般。那是他們三千未有之大變局下創造出來的,而官家所處的時代是什麽共識?”
趙頊神色顫動。
“官家,臣看了這些天的直播,心中也是有所得,所謂變法之根本就在於打通官家和底層庶民的連接通道,這樣才能提升所謂的組織力。但官家似乎忘了,大宋的這一渠道早已閉塞了。於士大夫共天下並非士大夫的要挾,而是大宋朝立國後自己的選擇。”
趙頊藏在袖中的拳頭捏緊了。
“臣敢預言,若變法一開,依王大人之法條必然造成的是上層激進施政,下層陽奉陰違,本來還算可以過得下去的朝廷隻會陷入更大的混亂。因為王大人也打通不了這一閉塞。”
沉默片刻後,趙頊看向了王安石,“愛卿可有何說法?”
“文大人之言雖有道理,但卻也是大謬。官家變法是不得不變,就算不能也得去變!”王安石鄭重的下跪行禮,“留給大宋的時間不多了。167年的國祚,官家,大宋還剩下多少年?”
此數字一出,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都隻覺得頭皮發麻。
“臣願為官家,願為大宋拚死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