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蕭盼盼的這一段闡述,孔子心中的失落情緒也累積到了最高點。


    他並沒有試圖去反駁蕭盼盼的說法,因為他已經知道了未來的曆史,同時他也更加清醒的認識到了周禮在社會組織和管理方麵的缺失。


    孔子能產生這樣的領悟,是因為他真正意義上經曆過了這個時代的洗禮,哪怕他個人情感上依然對周禮十分向往,但他渴望周禮的本質,還是希望社會迴歸到一個穩定安然的局麵當中去,隻是過去的他堅定的認為要達成這一目的的唯一道路隻有周禮而已。


    已經曆盡滄桑的孔子可以擺脫心中的內耗,繼續自己的思辨。但其餘時代的部分文人們卻陷入到了深深的自我懷疑當中。


    畢竟濾鏡破碎了,肅穆,莊嚴,平和的周王朝,被蕭盼盼毫不留情地扒下了褲衩子,光著屁股赤條條的站在了無數人的麵前,所有渴望被掩蓋的東西都被展現了出來。


    而且蕭盼盼的扒褲衩的舉動並沒有結束。


    “之前說的一堆什麽生產力,生產關係的話,就是在闡述社會層麵的變革對周禮的拋棄。”蕭盼盼停頓了片刻後,繼續說道,“這裏統一的解釋一次什麽是生產力,它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產資料就是勞動者進行生產時所需要使用的資源或工具,其中鐵農具就是生產資料的一種。”


    孔子和各時代的文人們紛紛記下了這一段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定義。


    “鐵農具的推廣意味著生產工具得到了升級,生產力也相應的提高,其表現形式就是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這些無主的土地是自然不歸周王室管轄的,所以他們變成了私田。”


    蕭盼盼攤手,“誰掌握的私田多,誰就能獲得更多的糧食,從而養活更多的人,組建更多的軍隊,然後去搶更多的土地,種更多的糧食,周而複始,於是戰國開始了。這麽多諸侯王,必須有一個國家搶到所有的土地,才有可能結束戰亂。”


    嬴政挺起了腰背。


    “也就是說,整個社會層麵的變革在這一刻徹底的拋棄了周王朝,而在下一段文明競爭中,誰先將自己的執政模式調教到符合這一社會變革的基礎要求,誰就能脫穎而出,成為下一個真正的天下共主。”


    “在這一輪調整中,國家必須考慮到如何去激發自己治下百姓的生產積極性,必須考慮到怎樣去加強整個國家的組織能力,更必須知道怎麽去聚合自己能用到的所有力量。”


    蕭盼盼頓了頓,“這一次的調整比起黃帝,比起大禹,比起渴望改變的周天子們經曆過的所有調整都要難。它需要對權力運作的模式進行一次徹底的改革,這牽扯到權力和資源的重組與分配,沒有大魄力,大智慧,大勇氣的人是做不到的。”


    聽到這的孔子先是一歎,接著又不免覺得好笑。


    因為蕭盼盼的直播,讓他第一次清晰的看見了社會運作背後的邏輯,所以他幾乎一瞬間就想到了這次的變革該從哪裏入手,就是那些不被納入國家管理體係的庶人。


    這些人能迸發出多大的能量,此刻的他已經完全明白了。按照蕭盼盼講述的國家治理邏輯,接下來誰能將這些人更高效的組織起來,誰就能成為下一任的天下共主。


    但這麽清晰明白的道理,最後卻隻有秦國實踐成功了,這無疑讓他感到了一種荒誕的幽默。


    這時朱元璋發來了問題,“周朝實際控製國政的時間隻有275年,算不算周期律?”


    蕭盼盼思考了一下後,先公布了朱元璋的問題,然後迴答道,“周王朝出現的政治危機並不是周期律造成的,是其自身的政策的先天缺陷和管理失能帶來的,和周期律爆發的原因完全不是一迴事。”


    “那周期律和商鞅變法有關係嗎?”孔子繼續追問。


    “這個問題有些複雜,我們先從比較傳統的觀點說起。”


    無數的古人開始洗耳恭聽。


    “大家應該都知道了,人口增長的速度是幾何級的,就是翻番式的增長。而生存資源的增長是算數級的,就是累加形式的。”光幕裏出現了兩者的增長對比圖,看著那快速增長的人口數量和平緩的糧食產量,無數人的心裏本能的感到了發慌。


    “在這樣的增長對比麵前,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比如戰爭,瘟疫,饑荒。人口的數量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社會總是要讓人口數量和農業生產率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況。”


    冷血到極致的說明,但又是如此直接明晰,這樣的理論闡述著實驚到了無數的古人,特別是平民老百姓。


    “為什麽一個王朝的初期發展大部分時候都很平穩,這是因為在客觀上,上一次的亂世讓新王朝的人地矛盾並不尖銳,甚至沒有。”


    “到了王朝中期,這些問題開始凸顯,而且是雙向的。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腐化,執政能力的衰減導致其無法應對人地矛盾,最後整個王朝一起爆炸。”


    “所謂的中興改革隻有三種,第一是通過開疆拓土一邊給失業人口找生存空間,一邊消耗失業人口,即漢武帝的做法。”


    劉徹有些無語,有必要說的這麽明白嗎?


    “第二是實現了土地的再分配,讓失業人口變成有產小地主,即秦國的做法。當然,它還將此跟軍功綁定了,所以秦國迸發出了巨大的戰鬥力。”


    蕭盼盼思考了一會兒補充道,“但秦國能成功變法是有時代原因加成的,這個國家本質上並不是在應對人地矛盾和周期律。這也是後世想效仿她的改革者無疑都會暴斃的根源。”


    蕭盼盼完全沒意識到,自己這一句話擊碎了多少政治家的心。


    “第三種,通過改革財稅繳納方式,增加皇權的稅收能力和行政能力,從而起到加強國家統治能力,壓製社會矛盾的效果,這種做法的典型代表就是張居正和雍正。”


    萬曆朝的張居正聽到這,心裏不免有些失落,他原本以為自己的改革應該會更宏大一些。


    孔子思考著蕭盼盼的話,總覺得哪裏不對,於是他提問道,“難道周朝後續爆發的混亂之中,就沒有人地矛盾的影子嗎?”


    蕭盼盼由衷讚歎的鼓掌,“不愧是一代大師,這麽快就看到了問題的關鍵。我剛剛說過了,秦國重新分配土地的原因並不是在應對人地矛盾,並不是在應對周期律。因為把周期律帶到華夏文明中的,正是商鞅變法本身。”


    蕭盼盼沒有等孔子追問,直接公布了答案,“周期律能發生的必要條件是土地私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等待日出的月亮並收藏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