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新造的人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盼盼的一句不可複刻,讓無數的皇帝們開始仔細的審視起了李世民的這一特殊性,和五胡亂華的曆史帶來的必然性。
但此時的李世民卻突然對天可汗這一稱號沒了多少興趣,因為他已經確定這樣的威望不可能持久。那個未來嚴峻的國防形勢讓他難以高枕無憂,那個在最後,一人掌握了三鎮兵權的安祿山,更讓他如鯁在喉。
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李世民在心裏確定道。
“蕭姑娘,給朕好好說一說羊毛產業究竟該如何發展?”
這個問題倒是難住了蕭盼盼,這種事除了給相應的教學資料和科教視頻之外,她真沒有多少能說的。但很快,她就意識到了李世民提出這個問題背後的含義,落筆的重點,終究還是在如何應對遊牧部族上。
“具體的操作流程,以後你們照著我給的資料教程來做就行了。”蕭盼盼說道,“不過我這裏可以給各個時代希望發展這一產業的大人物們一個參考思路,那就是羊毛產業發展起來後的這口湯,該由誰來喝?”
李世民端正了坐姿,其餘時代大部分帝王也無不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對於這些認知清醒的皇帝來說,羊毛產業能帶來的收益反而是次要的,以此為抓手,控製草原才是他們最迫切想要實現的目標。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蕭盼盼再次說出了這句至理名言。
盡管不喜歡革命這兩個字,但各時代的帝王將相們還是不得不認可這句話的精辟。
“之前已經說過了,遊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根源在於其生存方式的脆弱性。在這樣的現實麵前,遊牧部族才會出現各種中原王朝看來匪夷所思的習俗,比如收繼婚製,就是子娶母,弟娶嫂。”
“因為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下一代的繁衍,這是生物本能。同時他們也形成了以最大資源去養活青壯年的社會發展模式,整個部落,甚至整個草原都在靠極限壓榨一大群人來養活一個小群體的方式,讓這一族群活下去。”
“正常情況下來說,這種模式是不可能長久運行的。因為被壓榨的人必然會反抗,但草原不是正常情況,這個地方有一種野蠻的公平,每一個南下搶掠的青壯年都能靠自己的野蠻獲得好處,也許不多,但卻足夠他們維持一個本就支離破碎的家。”
“於是整個社會便徹底圍繞著這一模式生存和發展了下來,不管中原王朝滅他們多少次,不管你們這些皇帝們是不是每天都派士兵到塞外去燒荒,殺人,他們永遠都會一茬一茬的冒出來,無窮無盡。”
一眾皇帝們莫名感到頭疼。
“現在有了羊毛產業就可以改變這一切嗎?”蕭盼盼搖頭,“不可能,羊毛產業隻是一個抓手而已,它要達到的效果是將這些遊牧部族從野蠻中拯救出來。記住,是拯救。”
各時代的文人們聽到這個提法,紛紛舒服了,這不就是王道教化嗎?然後他們就被蕭盼盼打臉了。
“這種事光靠幾個老學究去那教什麽四書五經是不起作用的,飯都吃不飽,誰聽你念經啊。”
老學究們的臉黑了。
但很多聰明的人已經猜到了蕭盼盼想說什麽。李世民提問道,“你是指分化他們?”
“是的,發展羊毛產業的第一步就是圈地。”蕭盼盼指出,“將能拿到的草場都拿到手裏,然後將這些草場分割成適合的大小,承包給願意歸順的牧民。當然,這其中關係到的草場輪牧,可持續發展什麽的,國家統一調度就行了。”
“牧民?不給部落首領?”李世民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蕭盼盼堅決地搖頭,“他們這些人都是在野蠻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大概率接受不了社會變革帶來的衝擊,隻會成為穩態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將他們和自己的部落分割開來,讓他們迎接自己的宿命,把他們送上戰場,成為驕傲的填線寶寶吧。”
戰場和填線兩個詞語的並排使用,讓無數的古人輕鬆的理解了蕭盼盼想表達的意思。但為什麽會有寶寶兩個字呢?另外你一個姑娘家家的,心怎麽有點黑啊。
“圈地運動完成後,就是產業鏈的布局。”蕭盼盼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剛剛說出了多麽恐怖的話,依舊一臉淡然地直播著,“整個羊毛產業鏈的上遊產業和中遊產業,都可以直接布置在塞外,即養殖,飼料,獸醫,然後是羊毛線的製作等。
“下遊的精細紡織和成衣製作自然就放到長城內。”蕭盼盼頓了頓,“羊毛產業能帶來的塞外就業是有限的,但洗羊毛是需要白土的。這種土具有特殊的吸附性,可以將羊毛上的油脂,汗液,腥味吸走。
“常年以來,羊毛製品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沒有經過這道工序的清洗,使得羊毛成品膻味很重。所以它雖然能保暖,但也很難成為中原王朝的消費品。另外,白土還可以用在製藥,造紙,土地改良這些事當中,生活中所需的香皂,食用油也離不開它。”
聽到這,李世民和一眾聰慧的古人自然明白了,產白土的地方必須握在朝廷的手裏。
而光幕裏,蕭盼盼又開始了惡魔低語,“挖這些白土的人應該是誰呢?”
“把那些草原上青壯拉去當奴隸挖礦,他們會造反的。”李世民提醒道。
“他們怎麽能是奴隸呢?”蕭盼盼不解地說,“他們是大秦,大漢,大唐,還有大明的百姓啊。”
趙匡胤覺得自己的胸口遭到了一記重拳。在這一瞬間,他體會到了大魏吳老二的快樂。
“羊毛產業是抓手,抓的點就在這。所有進入羊毛產業鏈的牧民們,給於他們國民的身份,讓他們的生活優越於沒有進入該產業的人,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樣板和楷模,對其他牧民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在這一點上我給始皇帝說過,叫民族認同。”
蕭盼盼頓了頓,認真的分析道,“我們可以把遊牧部族分成三類人,第一類出門搶劫的青壯,第二類等待長大後出門搶劫的青壯,第三類在食物鏈最底下,隨時都活不下去的人。”
“具體的操作如下,首先將那些被征服了的悍勇青壯從自己的草原裏分割出來,其次把他們的妻子兒女納入到了羊毛產業鏈中,成為產業工人,讓這些人沒有後顧之憂。注意是工人,是要給工資,給飯吃的,不是奴隸!要讓他們獨立起來,擺脫掉以前部族首領的控製。”
“接著,對這些青壯進行進一步的精簡,比如超過二十五歲的普通士兵進入礦廠工作,注意依舊是工人,不是奴隸。剩下的可以繼續編成軍隊使用,然後讓他們去當填線寶寶。戰場我都幫您選好了,就是吐蕃和遼東。”
李世民的眼皮忍不住直跳,這丫頭的心比自己都黑。
“用對外戰爭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消耗掉這些在野蠻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用工廠製度,家屬安置,還有工廠內的移風易俗,讓他們的妻子和後代成為工廠秩序下成長起來的,新造的人。”
“最後,不出五十年,所有新造的人都會成為新秩序下的漢家子民,那種靠搶掠過活的日子將不複存在。當羊毛產業蓬勃發展,當煤鋼聯合體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後,他們便不可能再迴到曾經那種風雨飄搖,刀口舔血的日子去了,遊牧和農耕的區別帶來的矛盾也將成為曆史。”
蕭盼盼攤手,“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善事啊。”
但此時的李世民卻突然對天可汗這一稱號沒了多少興趣,因為他已經確定這樣的威望不可能持久。那個未來嚴峻的國防形勢讓他難以高枕無憂,那個在最後,一人掌握了三鎮兵權的安祿山,更讓他如鯁在喉。
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李世民在心裏確定道。
“蕭姑娘,給朕好好說一說羊毛產業究竟該如何發展?”
這個問題倒是難住了蕭盼盼,這種事除了給相應的教學資料和科教視頻之外,她真沒有多少能說的。但很快,她就意識到了李世民提出這個問題背後的含義,落筆的重點,終究還是在如何應對遊牧部族上。
“具體的操作流程,以後你們照著我給的資料教程來做就行了。”蕭盼盼說道,“不過我這裏可以給各個時代希望發展這一產業的大人物們一個參考思路,那就是羊毛產業發展起來後的這口湯,該由誰來喝?”
李世民端正了坐姿,其餘時代大部分帝王也無不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對於這些認知清醒的皇帝來說,羊毛產業能帶來的收益反而是次要的,以此為抓手,控製草原才是他們最迫切想要實現的目標。
“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蕭盼盼再次說出了這句至理名言。
盡管不喜歡革命這兩個字,但各時代的帝王將相們還是不得不認可這句話的精辟。
“之前已經說過了,遊牧民族南下劫掠的根源在於其生存方式的脆弱性。在這樣的現實麵前,遊牧部族才會出現各種中原王朝看來匪夷所思的習俗,比如收繼婚製,就是子娶母,弟娶嫂。”
“因為他們需要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下一代的繁衍,這是生物本能。同時他們也形成了以最大資源去養活青壯年的社會發展模式,整個部落,甚至整個草原都在靠極限壓榨一大群人來養活一個小群體的方式,讓這一族群活下去。”
“正常情況下來說,這種模式是不可能長久運行的。因為被壓榨的人必然會反抗,但草原不是正常情況,這個地方有一種野蠻的公平,每一個南下搶掠的青壯年都能靠自己的野蠻獲得好處,也許不多,但卻足夠他們維持一個本就支離破碎的家。”
“於是整個社會便徹底圍繞著這一模式生存和發展了下來,不管中原王朝滅他們多少次,不管你們這些皇帝們是不是每天都派士兵到塞外去燒荒,殺人,他們永遠都會一茬一茬的冒出來,無窮無盡。”
一眾皇帝們莫名感到頭疼。
“現在有了羊毛產業就可以改變這一切嗎?”蕭盼盼搖頭,“不可能,羊毛產業隻是一個抓手而已,它要達到的效果是將這些遊牧部族從野蠻中拯救出來。記住,是拯救。”
各時代的文人們聽到這個提法,紛紛舒服了,這不就是王道教化嗎?然後他們就被蕭盼盼打臉了。
“這種事光靠幾個老學究去那教什麽四書五經是不起作用的,飯都吃不飽,誰聽你念經啊。”
老學究們的臉黑了。
但很多聰明的人已經猜到了蕭盼盼想說什麽。李世民提問道,“你是指分化他們?”
“是的,發展羊毛產業的第一步就是圈地。”蕭盼盼指出,“將能拿到的草場都拿到手裏,然後將這些草場分割成適合的大小,承包給願意歸順的牧民。當然,這其中關係到的草場輪牧,可持續發展什麽的,國家統一調度就行了。”
“牧民?不給部落首領?”李世民敏銳的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蕭盼盼堅決地搖頭,“他們這些人都是在野蠻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大概率接受不了社會變革帶來的衝擊,隻會成為穩態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將他們和自己的部落分割開來,讓他們迎接自己的宿命,把他們送上戰場,成為驕傲的填線寶寶吧。”
戰場和填線兩個詞語的並排使用,讓無數的古人輕鬆的理解了蕭盼盼想表達的意思。但為什麽會有寶寶兩個字呢?另外你一個姑娘家家的,心怎麽有點黑啊。
“圈地運動完成後,就是產業鏈的布局。”蕭盼盼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剛剛說出了多麽恐怖的話,依舊一臉淡然地直播著,“整個羊毛產業鏈的上遊產業和中遊產業,都可以直接布置在塞外,即養殖,飼料,獸醫,然後是羊毛線的製作等。
“下遊的精細紡織和成衣製作自然就放到長城內。”蕭盼盼頓了頓,“羊毛產業能帶來的塞外就業是有限的,但洗羊毛是需要白土的。這種土具有特殊的吸附性,可以將羊毛上的油脂,汗液,腥味吸走。
“常年以來,羊毛製品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沒有經過這道工序的清洗,使得羊毛成品膻味很重。所以它雖然能保暖,但也很難成為中原王朝的消費品。另外,白土還可以用在製藥,造紙,土地改良這些事當中,生活中所需的香皂,食用油也離不開它。”
聽到這,李世民和一眾聰慧的古人自然明白了,產白土的地方必須握在朝廷的手裏。
而光幕裏,蕭盼盼又開始了惡魔低語,“挖這些白土的人應該是誰呢?”
“把那些草原上青壯拉去當奴隸挖礦,他們會造反的。”李世民提醒道。
“他們怎麽能是奴隸呢?”蕭盼盼不解地說,“他們是大秦,大漢,大唐,還有大明的百姓啊。”
趙匡胤覺得自己的胸口遭到了一記重拳。在這一瞬間,他體會到了大魏吳老二的快樂。
“羊毛產業是抓手,抓的點就在這。所有進入羊毛產業鏈的牧民們,給於他們國民的身份,讓他們的生活優越於沒有進入該產業的人,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樣板和楷模,對其他牧民起到一個示範作用。在這一點上我給始皇帝說過,叫民族認同。”
蕭盼盼頓了頓,認真的分析道,“我們可以把遊牧部族分成三類人,第一類出門搶劫的青壯,第二類等待長大後出門搶劫的青壯,第三類在食物鏈最底下,隨時都活不下去的人。”
“具體的操作如下,首先將那些被征服了的悍勇青壯從自己的草原裏分割出來,其次把他們的妻子兒女納入到了羊毛產業鏈中,成為產業工人,讓這些人沒有後顧之憂。注意是工人,是要給工資,給飯吃的,不是奴隸!要讓他們獨立起來,擺脫掉以前部族首領的控製。”
“接著,對這些青壯進行進一步的精簡,比如超過二十五歲的普通士兵進入礦廠工作,注意依舊是工人,不是奴隸。剩下的可以繼續編成軍隊使用,然後讓他們去當填線寶寶。戰場我都幫您選好了,就是吐蕃和遼東。”
李世民的眼皮忍不住直跳,這丫頭的心比自己都黑。
“用對外戰爭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消耗掉這些在野蠻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用工廠製度,家屬安置,還有工廠內的移風易俗,讓他們的妻子和後代成為工廠秩序下成長起來的,新造的人。”
“最後,不出五十年,所有新造的人都會成為新秩序下的漢家子民,那種靠搶掠過活的日子將不複存在。當羊毛產業蓬勃發展,當煤鋼聯合體成為一個國家的支柱後,他們便不可能再迴到曾經那種風雨飄搖,刀口舔血的日子去了,遊牧和農耕的區別帶來的矛盾也將成為曆史。”
蕭盼盼攤手,“這是功德無量的大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