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朱元璋灰色的一麵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之前已經說過了,因為朱標的死,導致了您精心布置的朝局徹底崩塌,所以為了扶持孱弱的孫子上位,您開始大殺功臣,其中最大的一次就是洪武四大案中的藍玉案。”
正在常遇春軍中的藍玉猛地一驚。
蕭盼盼頓了頓,“這裏說明一下,您殺功臣的分水嶺是您六十歲以後的事了,在此之前,您隻殺了三個侯爵,一個伯爵。而且他們都可以說是自己找死,比如朱亮祖是驕橫不法,比如汪廣陽是屍位素餐。”
聽到自己的名字,這兩人瞬間就懵了。
“藍玉這個人軍事能力不用說,但的確有性格缺陷,囂張跋扈,無法無天,是軍頭的典範代表。對於這樣一個刺頭,您本能是不喜歡的,但您壓的住,藍玉是朱標的舅父,他大概率也壓的住。”
蕭盼盼微微一歎,“可朱標死了,而他藍玉又是朱允熥的舅老爺,您要立朱允炆就必然要殺他。所以在朱標死後的第二年,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您發動了藍玉案,因此被牽連,清洗掉的還有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定遠侯王弼,整個案件更是牽連了超過一點五萬人。”
這個數字不僅嚇到了朱元璋,連其餘時空的皇帝也被嚇到了。
“其實朱標的死亡對於整個明朝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它掀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之前我已經說過了。”蕭盼盼解釋道,“另外有一點要強調,在您長期的政局布局裏,皇室和勳貴還有文臣的聯姻是一直在推進的,而這一切都在或多或少的圍繞著朱標的繼位在建立。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最後朱標突然離世後,政局就迅速崩盤了,一切就都要推到重來。而在那時您已經沒有時間了,要知道,藍玉案五年後您就駕崩了。說白了,您隻有五年的時間給自己的那個傻孫子鋪路,為此您的所有動作都是最無情,最爆裂的。”
太子!此時此刻,整個洪武朝的武勳們在瞬間就不約而同的下定了一個決心,必須讓太子長命百歲!
“對了,說到功臣有個事差點忘了,就是常遇春。”
剛剛打下元大都的常遇春不安的抬頭望著光幕,此時的朱元璋也是心中一緊。
“按照您給我的時間線,常遇春會在明年七月份的時候突然暴斃。”
常遇春駭然,朱元璋也駭然,無數的功臣勳貴都本能的開始懷疑起了自己的老板。
“當然,他的死因不是什麽政治陰謀,大概的猜測是兩個,一個是卸甲風,二是食物中毒。”
蕭盼盼的大喘氣著實讓洪武年間的文武大臣們汗流浹背了,朱元璋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非常確定,自己想找個弩炮揍一下這個光幕。
“具體的說法是,常將軍在北伐迴軍的路上,正值盛夏,因為天氣太熱所以他直接脫掉了鎧甲,內外溫差的巨大變化導致中風的發生,最後他因此暴斃。第二個說法時,他可能吃了不潔的食物,引起了食物中毒最後死亡。”
常遇春也是扶額失笑,他覺得自己的這種死法,和徐達那吃燒鵝的死法真是有一拚啊,難道這就是後世人說的臥龍鳳雛?他突然對這個外號有了真切的領悟。
蕭盼盼攤手,“當然,後世有人懷疑是您弄的,但這完全就是抹黑,說白了,這個時期的您根本沒有殺功臣的必要。”
朱元璋麵對這個懷疑有些無語,不過他現在也不在意這些,而是讓蕭盼盼幫自己傳了聖旨。
“常遇春先生,剛剛收到您的皇帝給您發的口諭,讓您一定注意身體的保養,吃東西時要小心,不要貪涼,安安全全的給咱迴來。另外,其餘在外的將領也都要注意,都要給咱安安全全的迴來。”
一眾在外的武將們聽罷,紛紛乖巧地對著光幕和南京的方向跪拜叩謝。
得虧蕭盼盼看不見,要不然絕對要高喊,不準跪!然後被所有的封建帝王討厭。
“功臣屠殺之後,第二個分化的評價是雙標,就是雙重標準。”蕭盼盼繼續說道。
聽到這個評價,朱元璋很困惑。
“之前說過,您是一個非常關心百姓的帝王,這在曆代帝王裏是很難得的,但比起對百姓的關心,您對自己兒子的縱容也是實實在在的。比如你家的老二,秦王朱樉,這就是個活畜生!”
朱元璋和馬皇後不約而同的看向了自己家的這個傻兒子。
“他在自己的封地裏大興土木,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嗯,這些其實都還很平常,哪個達官貴人不這麽幹呢?他最畜生的是擄掠孕婦,搶奪幼女,幼男。還一次性閹割了一百五十多名男童!您自己都罵他蠢如禽獸!”
朱樉不安的望著自己神色不明的父母。
“麵對這樣的一個兒子,您不僅沒有好好管教,還默認了他的暴虐。另外,在整治腐敗上,您是從重從嚴的要求大明的官吏,但對於您的兒子們卻是姑息放縱。這樣不以身作則的反腐根本不會得到官員們的尊敬。”
朱元璋皺起了眉頭,他不喜歡這樣的提法。
“之前連接到諸葛丞相的時候說過,人丞相的最大人格魅力就是公平公正,這份公平公正包括了他自己,所以蜀地的百官才如此敬服。”蕭盼盼頓了頓,“當然,不是誰都能當聖人的,曆朝曆代和您有同樣做法的皇帝和達官貴人多了去了,隻是您的事跡格外突出而已。”
朱元璋不爽的哼了一聲,同時也聽出了蕭盼盼的話外音,於是提問道,“為什麽格外突出?”
“因為您得罪了整個以庶族地主為根基的文官集團。”蕭盼盼伸出了一根手指,”以文人士大夫們的視角來看,您首先搞了一個明承唐製,並沒有去恢複宋朝的那套,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國理念,這是他們的第一個不滿。”
蕭盼盼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個不滿在於,您沒有去遵循蒙元時期最受他們歡迎的包稅製,而是花大力氣清點了國家的土地,人口情況,盡可能的想把自己的手深入到基層治理去,然後還弄了一個魚鱗圖冊。這就讓當慣了土皇帝的他們很不舒服了。”
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最後就是您對他們的態度,怎麽說呢?過於苛刻,用典過重。外加上後來的滿清助推,你的形象就逐漸變成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屠夫。”
說到這,蕭盼盼讓小三三調出了朱元璋的兩張畫像對比圖。
一張是元末明初的畫家,趙原畫的那張圓臉威嚴的畫像,一張是他被抹黑後的鞋拔子臉畫像。與此同時,光幕裏還響起了那段民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看見這兩張畫像,聽見這段歌謠,朱元璋破防了。要不是馬皇後在一旁安慰,他真的會找個文人來殺一殺,出出氣。
“一個願意對老百姓好的皇帝,是必然要被文人士大夫抹黑的。”蕭盼盼定調到,“這幅抹黑的畫像和這首歌謠,都是滿清時期流傳出來的,也就是說,對您的抹黑從大明建立到滿清滅亡,甚至到今天都沒有停過,而抹黑的主力都是同一批人,漢奸文人集團。”
朱元璋強壓著自己的怒氣。
“關於歌謠的內容,當然也是假的。”蕭盼盼解釋道,”由於鳳陽是您的老家,在大明建立後那裏被定為了中都,為此您對那進行了免稅,免役和大移民,同時還推行了很多支持開荒的優良政策,促進了該地區的發展,百姓也實現了安居樂業。”
聽到蕭盼盼的話,一眾生活在鳳陽的老百姓們本來懸著的心,安定了下來。
“另外,您和文官,特別是南方文官結下的梁子還沒有完,這主要體現在您的治國方針當中,比如……”
“別說了!”朱元璋最快速度的給出了反饋。
蕭盼盼一愣,然後聯想到後來這位洪武皇帝的做法,她識趣的閉了嘴。畢竟她個人是讚同朱元璋的政策方向的。
“我們迴到雙標的問題上來。”
蕭盼盼的話鋒突轉,讓一眾明初的文武官僚們心中一顫,他們猜到了這是皇帝讓蕭盼盼停止了關於國策方麵的說明,頓時間巨大的不安占據了他們的全身,特別是被點了名的南方官僚們。
“您為什麽會有這樣分裂的做事方法呢,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本質上還在於您作為一個老農民的天然局限性。比起其他的帝王,您最大的特點在於,把自己的這種老農心態投射到了整個國家的治理層麵當中。”
“您比起任何其他的帝王都更深刻的認為,這個國家是您的私產。您首先要把這份私產傳給您的大兒子,接著要讓自己其餘的兒子,過上富貴榮華的生活。至於武勳和官僚,在您的眼裏大致就是家裏的護院和管家。”
“哼!”朱元璋重重的哼了一聲,他不覺得這樣想有什麽錯。
“所以,這就要說到您的另一個負麵評價,老農思想帶來的曆史局限。”蕭盼盼頓了頓,“糟糕的商稅政策,稀爛的貨幣政策,天真的戶籍政策,開曆史倒車的海禁政策,還有那個自以為是的皇明祖訓。”
朱元璋現在隻覺得額角直跳,這是在報菜名嗎?
“您是當世天下最聰慧的人,您擁有著整頓天下,複興天下的能力。但您的眼界,您的思維,您的文化底蘊都不足以讓您成為一個,能製定百年國家大政的哲學家。”
哲學家?朱元璋品味著這個稱號。
“您對社會發展的規律,和運作的底層邏輯認識並不清晰,所以您一廂情願的製定了一係列所謂的祖製,這些祖製最後都成為了掐死明王朝的腐爛巨手。”
聽見這種對朱元璋毫不客氣的評價,一些士大夫們總算是舒服了。
正在常遇春軍中的藍玉猛地一驚。
蕭盼盼頓了頓,“這裏說明一下,您殺功臣的分水嶺是您六十歲以後的事了,在此之前,您隻殺了三個侯爵,一個伯爵。而且他們都可以說是自己找死,比如朱亮祖是驕橫不法,比如汪廣陽是屍位素餐。”
聽到自己的名字,這兩人瞬間就懵了。
“藍玉這個人軍事能力不用說,但的確有性格缺陷,囂張跋扈,無法無天,是軍頭的典範代表。對於這樣一個刺頭,您本能是不喜歡的,但您壓的住,藍玉是朱標的舅父,他大概率也壓的住。”
蕭盼盼微微一歎,“可朱標死了,而他藍玉又是朱允熥的舅老爺,您要立朱允炆就必然要殺他。所以在朱標死後的第二年,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您發動了藍玉案,因此被牽連,清洗掉的還有穎國公傅友德,宋國公馮勝,定遠侯王弼,整個案件更是牽連了超過一點五萬人。”
這個數字不僅嚇到了朱元璋,連其餘時空的皇帝也被嚇到了。
“其實朱標的死亡對於整個明朝來說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它掀起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之前我已經說過了。”蕭盼盼解釋道,“另外有一點要強調,在您長期的政局布局裏,皇室和勳貴還有文臣的聯姻是一直在推進的,而這一切都在或多或少的圍繞著朱標的繼位在建立。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最後朱標突然離世後,政局就迅速崩盤了,一切就都要推到重來。而在那時您已經沒有時間了,要知道,藍玉案五年後您就駕崩了。說白了,您隻有五年的時間給自己的那個傻孫子鋪路,為此您的所有動作都是最無情,最爆裂的。”
太子!此時此刻,整個洪武朝的武勳們在瞬間就不約而同的下定了一個決心,必須讓太子長命百歲!
“對了,說到功臣有個事差點忘了,就是常遇春。”
剛剛打下元大都的常遇春不安的抬頭望著光幕,此時的朱元璋也是心中一緊。
“按照您給我的時間線,常遇春會在明年七月份的時候突然暴斃。”
常遇春駭然,朱元璋也駭然,無數的功臣勳貴都本能的開始懷疑起了自己的老板。
“當然,他的死因不是什麽政治陰謀,大概的猜測是兩個,一個是卸甲風,二是食物中毒。”
蕭盼盼的大喘氣著實讓洪武年間的文武大臣們汗流浹背了,朱元璋在鬆了一口氣的同時,非常確定,自己想找個弩炮揍一下這個光幕。
“具體的說法是,常將軍在北伐迴軍的路上,正值盛夏,因為天氣太熱所以他直接脫掉了鎧甲,內外溫差的巨大變化導致中風的發生,最後他因此暴斃。第二個說法時,他可能吃了不潔的食物,引起了食物中毒最後死亡。”
常遇春也是扶額失笑,他覺得自己的這種死法,和徐達那吃燒鵝的死法真是有一拚啊,難道這就是後世人說的臥龍鳳雛?他突然對這個外號有了真切的領悟。
蕭盼盼攤手,“當然,後世有人懷疑是您弄的,但這完全就是抹黑,說白了,這個時期的您根本沒有殺功臣的必要。”
朱元璋麵對這個懷疑有些無語,不過他現在也不在意這些,而是讓蕭盼盼幫自己傳了聖旨。
“常遇春先生,剛剛收到您的皇帝給您發的口諭,讓您一定注意身體的保養,吃東西時要小心,不要貪涼,安安全全的給咱迴來。另外,其餘在外的將領也都要注意,都要給咱安安全全的迴來。”
一眾在外的武將們聽罷,紛紛乖巧地對著光幕和南京的方向跪拜叩謝。
得虧蕭盼盼看不見,要不然絕對要高喊,不準跪!然後被所有的封建帝王討厭。
“功臣屠殺之後,第二個分化的評價是雙標,就是雙重標準。”蕭盼盼繼續說道。
聽到這個評價,朱元璋很困惑。
“之前說過,您是一個非常關心百姓的帝王,這在曆代帝王裏是很難得的,但比起對百姓的關心,您對自己兒子的縱容也是實實在在的。比如你家的老二,秦王朱樉,這就是個活畜生!”
朱元璋和馬皇後不約而同的看向了自己家的這個傻兒子。
“他在自己的封地裏大興土木,為非作歹,欺壓百姓,嗯,這些其實都還很平常,哪個達官貴人不這麽幹呢?他最畜生的是擄掠孕婦,搶奪幼女,幼男。還一次性閹割了一百五十多名男童!您自己都罵他蠢如禽獸!”
朱樉不安的望著自己神色不明的父母。
“麵對這樣的一個兒子,您不僅沒有好好管教,還默認了他的暴虐。另外,在整治腐敗上,您是從重從嚴的要求大明的官吏,但對於您的兒子們卻是姑息放縱。這樣不以身作則的反腐根本不會得到官員們的尊敬。”
朱元璋皺起了眉頭,他不喜歡這樣的提法。
“之前連接到諸葛丞相的時候說過,人丞相的最大人格魅力就是公平公正,這份公平公正包括了他自己,所以蜀地的百官才如此敬服。”蕭盼盼頓了頓,“當然,不是誰都能當聖人的,曆朝曆代和您有同樣做法的皇帝和達官貴人多了去了,隻是您的事跡格外突出而已。”
朱元璋不爽的哼了一聲,同時也聽出了蕭盼盼的話外音,於是提問道,“為什麽格外突出?”
“因為您得罪了整個以庶族地主為根基的文官集團。”蕭盼盼伸出了一根手指,”以文人士大夫們的視角來看,您首先搞了一個明承唐製,並沒有去恢複宋朝的那套,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治國理念,這是他們的第一個不滿。”
蕭盼盼伸出了第二根手指,“第二個不滿在於,您沒有去遵循蒙元時期最受他們歡迎的包稅製,而是花大力氣清點了國家的土地,人口情況,盡可能的想把自己的手深入到基層治理去,然後還弄了一個魚鱗圖冊。這就讓當慣了土皇帝的他們很不舒服了。”
朱元璋冷笑了一聲。
“最後就是您對他們的態度,怎麽說呢?過於苛刻,用典過重。外加上後來的滿清助推,你的形象就逐漸變成了一個喪心病狂的屠夫。”
說到這,蕭盼盼讓小三三調出了朱元璋的兩張畫像對比圖。
一張是元末明初的畫家,趙原畫的那張圓臉威嚴的畫像,一張是他被抹黑後的鞋拔子臉畫像。與此同時,光幕裏還響起了那段民謠,“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個好地方,自從出了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看見這兩張畫像,聽見這段歌謠,朱元璋破防了。要不是馬皇後在一旁安慰,他真的會找個文人來殺一殺,出出氣。
“一個願意對老百姓好的皇帝,是必然要被文人士大夫抹黑的。”蕭盼盼定調到,“這幅抹黑的畫像和這首歌謠,都是滿清時期流傳出來的,也就是說,對您的抹黑從大明建立到滿清滅亡,甚至到今天都沒有停過,而抹黑的主力都是同一批人,漢奸文人集團。”
朱元璋強壓著自己的怒氣。
“關於歌謠的內容,當然也是假的。”蕭盼盼解釋道,”由於鳳陽是您的老家,在大明建立後那裏被定為了中都,為此您對那進行了免稅,免役和大移民,同時還推行了很多支持開荒的優良政策,促進了該地區的發展,百姓也實現了安居樂業。”
聽到蕭盼盼的話,一眾生活在鳳陽的老百姓們本來懸著的心,安定了下來。
“另外,您和文官,特別是南方文官結下的梁子還沒有完,這主要體現在您的治國方針當中,比如……”
“別說了!”朱元璋最快速度的給出了反饋。
蕭盼盼一愣,然後聯想到後來這位洪武皇帝的做法,她識趣的閉了嘴。畢竟她個人是讚同朱元璋的政策方向的。
“我們迴到雙標的問題上來。”
蕭盼盼的話鋒突轉,讓一眾明初的文武官僚們心中一顫,他們猜到了這是皇帝讓蕭盼盼停止了關於國策方麵的說明,頓時間巨大的不安占據了他們的全身,特別是被點了名的南方官僚們。
“您為什麽會有這樣分裂的做事方法呢,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看來,本質上還在於您作為一個老農民的天然局限性。比起其他的帝王,您最大的特點在於,把自己的這種老農心態投射到了整個國家的治理層麵當中。”
“您比起任何其他的帝王都更深刻的認為,這個國家是您的私產。您首先要把這份私產傳給您的大兒子,接著要讓自己其餘的兒子,過上富貴榮華的生活。至於武勳和官僚,在您的眼裏大致就是家裏的護院和管家。”
“哼!”朱元璋重重的哼了一聲,他不覺得這樣想有什麽錯。
“所以,這就要說到您的另一個負麵評價,老農思想帶來的曆史局限。”蕭盼盼頓了頓,“糟糕的商稅政策,稀爛的貨幣政策,天真的戶籍政策,開曆史倒車的海禁政策,還有那個自以為是的皇明祖訓。”
朱元璋現在隻覺得額角直跳,這是在報菜名嗎?
“您是當世天下最聰慧的人,您擁有著整頓天下,複興天下的能力。但您的眼界,您的思維,您的文化底蘊都不足以讓您成為一個,能製定百年國家大政的哲學家。”
哲學家?朱元璋品味著這個稱號。
“您對社會發展的規律,和運作的底層邏輯認識並不清晰,所以您一廂情願的製定了一係列所謂的祖製,這些祖製最後都成為了掐死明王朝的腐爛巨手。”
聽見這種對朱元璋毫不客氣的評價,一些士大夫們總算是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