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秦國的國策調整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小三三,你有沒有什麽外掛可以幫古人快速提高糧食產量?”蕭盼盼躺在沙發裏,頗為無奈地問道。
“沒有,但如果我的能量足夠,就可以打開一個不大的量子隧道,連接某個朝代,這樣你就可以買一些糧食給他們送過去了。”
蕭盼盼搖頭,“杯水車薪。”她想了想,然後有了一個思路,“送一些種糧,然後提供一些先進的種植方法應該沒有問題。”
“這個我也能幫忙,特別是調整種糧基因適應性的問題,我能讓隔了幾千年的生物適應他們的時代環境。”
蕭盼盼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隨即還是歎了口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秦國能糾錯的窗口期不多了。如果不做點什麽,那就隻剩下用戰爭來消滅人口,然後化解社會危機這個唯一的方法了,但這實在是太殘酷了。”
小三三點了點自己圓潤的身子,表示了讚同,“看來我真是選對人了。”
蕭盼盼搓了搓臉,她不是聖母,她經曆過新時代的係統教育,她很清楚,有些戰爭是必須打的,不打不足以改變生產關係,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
她反感的是為了某個反動集團的私利而發動戰爭的瘋子。
這也是為什麽她會支持秦始皇的原因,相比於六國舊貴族,秦始皇代表的就是進步,哪怕他這個人本身占著獨夫的特質。至於劉邦,如果支持這個時候的漢高祖,那就隻能選擇用戰爭來解決社會危機的方法了,她不想這樣。
“大腦有點漿糊了,吃個午飯,再睡一覺,休息一下。”蕭盼盼坐了起來,“我們去買菜吧。”
“不吃外賣嗎?”小三三問道。
“都是預製菜,偶爾吃一次就得了,我現在又不是沒有時間做飯。”
鹹陽宮的大殿裏,秦始皇隻留下了自己的幾個心腹大臣和長子扶蘇。
軍方這邊的代表是王翦,蒙恬,王賁,尉繚,文臣這邊是王綰,李斯,馮去疾,馮劫幾人。另外,扶蘇直接坐到了始皇帝的身邊,蒙毅則繼續擔任著他秘書的職位,坐在了始皇帝的另一側下首的位置。
殿外的光幕正在播放著有些鬧騰的《武林外傳》,始皇帝命人關上了大殿的門窗,頃刻間整個大殿就安靜了下來,也昏暗了下來。無數的燭台被點亮,暖色的光暈在寬闊的殿宇中散開,落在了每個人的身上。
“朕決定郡縣與分封並行。”長久的沉默後,秦始皇開口道。
“陛下聖明!”王綰第一個表達了自己的讚同。
李斯在心中微微一歎,但終究還是支持了始皇帝的決定,他很清楚,自己已經沒有了主導未來秦國國政的機會了。
王翦沒有說話,他覺得自己現在不管怎麽說都有錯。
其餘的幾人也都起身行禮,恭敬的表達了自己願意支持的態度。
“這一統天下的大仗,你們父子兩居功至偉!”嬴政走到了王翦和王賁的身前,鄭重地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一門兩王,可喜可賀!”
“陛下!”王翦當即下跪,王賁見狀也跟著跪了下來,“臣榮寵已深,不敢再接受王爵的賞賜!”
“陛下,臣願追隨父親!”王賁梗著脖子說道。
“老將軍!”嬴政強勢地抓著王翦的臂膀,二話不說將他整個人拉了起來,“老將軍難道是沒有看這段時日的直播嗎?我大秦已經到了烈火烹油之時!國難在前,老將軍難道要棄朕而去?”
王翦神色為難,他是真的不想要這個王爵。在他看來這根本不是賞賜,而是實打實的催命符。還一門兩王,這四個字讀作一門兩王,寫作滿門抄斬!
嬴政見王翦這副表情,苦笑一聲道,“朕時常在想,自惠文王以來我大秦對功臣的苛刻和錯待。”
嬴政的語氣很沉痛,他環視著自己的大臣們,鄭重無比地說道,“所以朕自繼位以來就在心底立了個宏願,朕要讓大秦所有的功臣都得到善終!通過蕭姑娘的直播,大家也都知道了,朕沒有辜負諸位!”
“陛下的聖明,世所罕見!”蒙恬由衷地說道。
“臣,愧對陛下!”李斯又跪下了。
嬴政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讓他起來。“既然當下分封必行,那朕也不會失了這份氣量,難道朕還不如那個叫劉邦的小兒嗎?”
蕭盼盼要是知道在秦始皇的想象裏,劉邦隻是個20來歲的年輕人的話,她絕對會笑哭的。
“這次分封不僅是對你們功勞的答謝,更是要讓你們與朕一起整肅這個天下,開萬世太平。”秦始皇頓了頓,“至於未來,你們的子孫是否會倒戈相向,是否會與我大秦兵戎相見,那恐怕已經是後人的事了。”
王翦父子不安的對視了一眼。
“蕭姑娘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還請諸君隨朕同行!”
“陛下之命,老臣莫敢不從!”老淚縱橫的王翦鄭重地下跪,行禮。
王賁等人也一同下跪,眼中都是無限的感恩和激動。
“好了,都平身吧。”嬴政做了個深唿吸,“除了王翦,王賁外,朕屬意蒙武,楊端和,王綰五人封王。先別跪,聽朕繼續說。這幾人都是這次天下一統中功勞最大的,本來文臣裏,你李斯也該封個王的,但如今這個局勢給你封王,天下人不服。所以就封侯吧,你的兒子也封個伯,獨立出來。”
“臣謝陛下隆恩,臣這一世願隻為陛下效力!生死不離!”李斯再次行了個五體投地大禮,並做出了自己的承諾,是的,他願意為秦始皇殉葬,這也是他能保住自己家族的最優解。
“起來吧。”嬴政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異姓王之外,朕另有十三個皇子已經成年,朕打算效仿蕭姑娘所說的科舉,對他們進行一次考核,成績優異者便分封到地方去為朕牧首一方。所以朕希望你們盡快擬定出一個分封的方略來,特別是像齊國,楚國這樣的大國,該拆就拆了。”
“臣遵旨。”眾人齊聲說道。
“另一個就是戰略要地的軍區建設和老兵裁汰的問題。”嬴政看向了尉繚,“勞煩愛卿和蒙卿一起做一份方略出來。”
“遵旨。”尉繚平靜的迴答道。
“最後關於其餘功臣的封賞和爵位,交由王綰,李斯,馮去疾,馮劫你們四人一起去商議,給朕一個條陳,務必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諾!”四人異口同聲地迴答道。
嬴政最後將目光落在了扶蘇的身上,“你也要參加這次的皇子考核,但比起他們,你的任務更重,直道的修建才是你真正的考場,不要讓朕失望了。”
“請父皇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許。”扶蘇神情鄭重。
“好了,各位先去忙吧。”嬴政頓了頓,“扶蘇,李斯,蒙恬,蒙毅留下。”
剩下的人不敢怠慢,連交換眼神的舉動都沒有,行禮之後小步快走的退出了大殿。
又一次,令人不安的寂靜籠罩了所有人,被留下的幾人都在恭敬地等待著聆聽始皇帝的聖訓。
“諸位,大秦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宛如晴天霹靂,蒙恬,蒙毅,扶蘇,李斯瞬間都被始皇帝的這句話嚇得麵色蒼白。
因為哪怕到了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這份危機,特別是在了解了未來後,他們都相信自己和偉大的陛下有能力解決一切困難。
嬴政幽幽的一歎,將自己最擔心的問題,即如何安置,封賞天下兵卒的焦慮告訴了一眾人等。然後問道,“如之奈何?”
李斯聽罷,眼中閃過一抹狠決,“陛下,臣鬥膽,請陛下依舊征發五十萬軍民,南下百越!”
李斯此話一出,扶蘇瞬間就領悟了李斯想做什麽,“父皇,不可啊!這會寒了大秦子民的心的!”
嬴政目光渾濁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那你覺得該如何做?”
“兒臣,兒臣不知。”扶蘇慚愧地垂下了頭,雖然他追求儒家的仁德,但他不傻,他清楚的知道這種事仁德可管不了。
秦始皇並沒有因此感到什麽失望,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麽辦,自然也不會強求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兒子。
“陛下,這天下的仗還沒有打完。”蒙恬這時說道,“六國叛逆此時必然在相互奔走,聯絡。臣覺得,陛下可以推遲一下諸皇子和大臣分封的事宜,讓地方鬆動一下。”
秦始皇理解了蒙恬的思路,既然這一仗要打,那不如就早打,把人口打到合適的範圍最好。
至於自己會不會輸?他相信自己不會。不就是再把天下犁一遍而已,既然能做第一次,就自然能做第二次,他的雄心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消減。
“父皇,不妨再等等蕭姑娘,也許後世有辦法了?”扶蘇提議道。
秦始皇沉默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諸位迴去多想想,不急於一時。”
眾人離開後,嬴政獨自一人坐進了他的皇座裏,空蕩蕩的大殿如墳場般死寂。大門和窗戶被再次打開,半空中的光幕裏傳來了有些歎惋的話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聽見這樣的詩句,始皇帝愣怔了許久,他的心中莫名的升起了對後世的向往,一個能寫出這樣璀璨文字的後世,他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帝國能繼續走到這樣的後世去,哪怕是步履蹣跚。
“沒有,但如果我的能量足夠,就可以打開一個不大的量子隧道,連接某個朝代,這樣你就可以買一些糧食給他們送過去了。”
蕭盼盼搖頭,“杯水車薪。”她想了想,然後有了一個思路,“送一些種糧,然後提供一些先進的種植方法應該沒有問題。”
“這個我也能幫忙,特別是調整種糧基因適應性的問題,我能讓隔了幾千年的生物適應他們的時代環境。”
蕭盼盼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隨即還是歎了口氣,“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啊,秦國能糾錯的窗口期不多了。如果不做點什麽,那就隻剩下用戰爭來消滅人口,然後化解社會危機這個唯一的方法了,但這實在是太殘酷了。”
小三三點了點自己圓潤的身子,表示了讚同,“看來我真是選對人了。”
蕭盼盼搓了搓臉,她不是聖母,她經曆過新時代的係統教育,她很清楚,有些戰爭是必須打的,不打不足以改變生產關係,從而促進社會的整體進步。
她反感的是為了某個反動集團的私利而發動戰爭的瘋子。
這也是為什麽她會支持秦始皇的原因,相比於六國舊貴族,秦始皇代表的就是進步,哪怕他這個人本身占著獨夫的特質。至於劉邦,如果支持這個時候的漢高祖,那就隻能選擇用戰爭來解決社會危機的方法了,她不想這樣。
“大腦有點漿糊了,吃個午飯,再睡一覺,休息一下。”蕭盼盼坐了起來,“我們去買菜吧。”
“不吃外賣嗎?”小三三問道。
“都是預製菜,偶爾吃一次就得了,我現在又不是沒有時間做飯。”
鹹陽宮的大殿裏,秦始皇隻留下了自己的幾個心腹大臣和長子扶蘇。
軍方這邊的代表是王翦,蒙恬,王賁,尉繚,文臣這邊是王綰,李斯,馮去疾,馮劫幾人。另外,扶蘇直接坐到了始皇帝的身邊,蒙毅則繼續擔任著他秘書的職位,坐在了始皇帝的另一側下首的位置。
殿外的光幕正在播放著有些鬧騰的《武林外傳》,始皇帝命人關上了大殿的門窗,頃刻間整個大殿就安靜了下來,也昏暗了下來。無數的燭台被點亮,暖色的光暈在寬闊的殿宇中散開,落在了每個人的身上。
“朕決定郡縣與分封並行。”長久的沉默後,秦始皇開口道。
“陛下聖明!”王綰第一個表達了自己的讚同。
李斯在心中微微一歎,但終究還是支持了始皇帝的決定,他很清楚,自己已經沒有了主導未來秦國國政的機會了。
王翦沒有說話,他覺得自己現在不管怎麽說都有錯。
其餘的幾人也都起身行禮,恭敬的表達了自己願意支持的態度。
“這一統天下的大仗,你們父子兩居功至偉!”嬴政走到了王翦和王賁的身前,鄭重地拍了拍他們的肩膀,“一門兩王,可喜可賀!”
“陛下!”王翦當即下跪,王賁見狀也跟著跪了下來,“臣榮寵已深,不敢再接受王爵的賞賜!”
“陛下,臣願追隨父親!”王賁梗著脖子說道。
“老將軍!”嬴政強勢地抓著王翦的臂膀,二話不說將他整個人拉了起來,“老將軍難道是沒有看這段時日的直播嗎?我大秦已經到了烈火烹油之時!國難在前,老將軍難道要棄朕而去?”
王翦神色為難,他是真的不想要這個王爵。在他看來這根本不是賞賜,而是實打實的催命符。還一門兩王,這四個字讀作一門兩王,寫作滿門抄斬!
嬴政見王翦這副表情,苦笑一聲道,“朕時常在想,自惠文王以來我大秦對功臣的苛刻和錯待。”
嬴政的語氣很沉痛,他環視著自己的大臣們,鄭重無比地說道,“所以朕自繼位以來就在心底立了個宏願,朕要讓大秦所有的功臣都得到善終!通過蕭姑娘的直播,大家也都知道了,朕沒有辜負諸位!”
“陛下的聖明,世所罕見!”蒙恬由衷地說道。
“臣,愧對陛下!”李斯又跪下了。
嬴政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讓他起來。“既然當下分封必行,那朕也不會失了這份氣量,難道朕還不如那個叫劉邦的小兒嗎?”
蕭盼盼要是知道在秦始皇的想象裏,劉邦隻是個20來歲的年輕人的話,她絕對會笑哭的。
“這次分封不僅是對你們功勞的答謝,更是要讓你們與朕一起整肅這個天下,開萬世太平。”秦始皇頓了頓,“至於未來,你們的子孫是否會倒戈相向,是否會與我大秦兵戎相見,那恐怕已經是後人的事了。”
王翦父子不安的對視了一眼。
“蕭姑娘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還請諸君隨朕同行!”
“陛下之命,老臣莫敢不從!”老淚縱橫的王翦鄭重地下跪,行禮。
王賁等人也一同下跪,眼中都是無限的感恩和激動。
“好了,都平身吧。”嬴政做了個深唿吸,“除了王翦,王賁外,朕屬意蒙武,楊端和,王綰五人封王。先別跪,聽朕繼續說。這幾人都是這次天下一統中功勞最大的,本來文臣裏,你李斯也該封個王的,但如今這個局勢給你封王,天下人不服。所以就封侯吧,你的兒子也封個伯,獨立出來。”
“臣謝陛下隆恩,臣這一世願隻為陛下效力!生死不離!”李斯再次行了個五體投地大禮,並做出了自己的承諾,是的,他願意為秦始皇殉葬,這也是他能保住自己家族的最優解。
“起來吧。”嬴政滿意地點了點頭,繼續說道,“異姓王之外,朕另有十三個皇子已經成年,朕打算效仿蕭姑娘所說的科舉,對他們進行一次考核,成績優異者便分封到地方去為朕牧首一方。所以朕希望你們盡快擬定出一個分封的方略來,特別是像齊國,楚國這樣的大國,該拆就拆了。”
“臣遵旨。”眾人齊聲說道。
“另一個就是戰略要地的軍區建設和老兵裁汰的問題。”嬴政看向了尉繚,“勞煩愛卿和蒙卿一起做一份方略出來。”
“遵旨。”尉繚平靜的迴答道。
“最後關於其餘功臣的封賞和爵位,交由王綰,李斯,馮去疾,馮劫你們四人一起去商議,給朕一個條陳,務必不能寒了功臣的心。”
“諾!”四人異口同聲地迴答道。
嬴政最後將目光落在了扶蘇的身上,“你也要參加這次的皇子考核,但比起他們,你的任務更重,直道的修建才是你真正的考場,不要讓朕失望了。”
“請父皇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辜負父皇的期許。”扶蘇神情鄭重。
“好了,各位先去忙吧。”嬴政頓了頓,“扶蘇,李斯,蒙恬,蒙毅留下。”
剩下的人不敢怠慢,連交換眼神的舉動都沒有,行禮之後小步快走的退出了大殿。
又一次,令人不安的寂靜籠罩了所有人,被留下的幾人都在恭敬地等待著聆聽始皇帝的聖訓。
“諸位,大秦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宛如晴天霹靂,蒙恬,蒙毅,扶蘇,李斯瞬間都被始皇帝的這句話嚇得麵色蒼白。
因為哪怕到了目前為止,他們也沒有真切的感受到這份危機,特別是在了解了未來後,他們都相信自己和偉大的陛下有能力解決一切困難。
嬴政幽幽的一歎,將自己最擔心的問題,即如何安置,封賞天下兵卒的焦慮告訴了一眾人等。然後問道,“如之奈何?”
李斯聽罷,眼中閃過一抹狠決,“陛下,臣鬥膽,請陛下依舊征發五十萬軍民,南下百越!”
李斯此話一出,扶蘇瞬間就領悟了李斯想做什麽,“父皇,不可啊!這會寒了大秦子民的心的!”
嬴政目光渾濁的看著自己的兒子,“那你覺得該如何做?”
“兒臣,兒臣不知。”扶蘇慚愧地垂下了頭,雖然他追求儒家的仁德,但他不傻,他清楚的知道這種事仁德可管不了。
秦始皇並沒有因此感到什麽失望,他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麽辦,自然也不會強求一個才二十多歲的兒子。
“陛下,這天下的仗還沒有打完。”蒙恬這時說道,“六國叛逆此時必然在相互奔走,聯絡。臣覺得,陛下可以推遲一下諸皇子和大臣分封的事宜,讓地方鬆動一下。”
秦始皇理解了蒙恬的思路,既然這一仗要打,那不如就早打,把人口打到合適的範圍最好。
至於自己會不會輸?他相信自己不會。不就是再把天下犁一遍而已,既然能做第一次,就自然能做第二次,他的雄心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消減。
“父皇,不妨再等等蕭姑娘,也許後世有辦法了?”扶蘇提議道。
秦始皇沉默片刻,隨即點了點頭,“諸位迴去多想想,不急於一時。”
眾人離開後,嬴政獨自一人坐進了他的皇座裏,空蕩蕩的大殿如墳場般死寂。大門和窗戶被再次打開,半空中的光幕裏傳來了有些歎惋的話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聽見這樣的詩句,始皇帝愣怔了許久,他的心中莫名的升起了對後世的向往,一個能寫出這樣璀璨文字的後世,他真心的希望自己的帝國能繼續走到這樣的後世去,哪怕是步履蹣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