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枯竭的政治資源
跨時空直播後,我成了時代導師 作者:等待日出的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個關鍵問題的出現,引起了無數人的心神震動。
李斯坐直了身子,一直半閉著雙眼的王翦也緩緩睜開了雙眸。嬴政做了個深唿吸,調整了一下心中有些激蕩的情緒,讓自己迴到了平靜如水的狀態。
“之前已經說過了,中央集權對於你們那個時代來說是一種新興產物。”蕭盼盼開始侃侃而談,“很多人對這一製度是不理解,甚至是抵觸的。但這一製度絕對是最先進的,也是符合華夏文明發展最大利益的。”
蕭盼盼頓了頓,“但我們也要實事求是的看到,在古代實踐這一製度的困難性。”
“請詳細說明。”嬴政迴複道。
“第一,曆史潮流的反複。”蕭盼盼邊看自己的筆記,邊說道,“分封製度經曆了近三千年,它是有曆史慣性的,強力的去終結必然會遭受強力的反撲。這也是在原來的曆史時間線上,六國會快速複辟的根源。”
“而這種曆史慣性並不隻是某種概念,它擁有具體的事物作為依托。之前已經說過了,地方官吏,豪強因為秦國的統一出現了一次實打實的階級滑落,你覺得他們會這麽心甘情願的接受嗎?”
“不止是他們,還有地方的普通百姓更會麵臨大規模的失業。比如原來在各個諸侯國的王宮裏當差的宮人,士兵,還有仰賴他們的奢侈生活來生存的普通民眾。”
嬴政開始思考這段話背後的含義。
“舉個例子,一盞黃金宮燈,如果被某地的諸侯王使用,那它的背後就會有一條製造,販賣這個宮燈的生產線出現,這條生產線上會依附著成百上千的匠人,這些匠人又有自己的家庭需要撫養。”
“好了,現在諸侯王沒了。而郡守是沒資格大規模使用這種宮燈的,所以這條生產線就會被廢棄,大量匠人失業,接著就是他們的家庭失去了生活來源,最後他們還要被您拉到工地上服徭役,於是該有的某個結果就會出現。您看,這一切從來都不隻是某個虛幻的概念。”
項梁興奮的記錄著蕭盼盼的話,對於蕭盼盼偏幫嬴政這件事他雖然不滿,但他也知道曆史機遇就在眼前。
“第二,立下開國大功的文臣武將們渴望分封。”
嬴政的目光敏銳的掃過自己玉階下的每一個大臣。一眾帝國柱石們此時又是害怕,又是興奮,總之頗有些矛盾。
因為他們也聽出來了,蕭盼盼對分封是持支持態度的,至少是支持部分分封。
“這並不是說他們想造反。”蕭盼盼指出,“在我看來,他們的這種訴求是無可厚非的,還是那句話,曆史是有慣性的。在後來實權分封之所以被強烈反對,是因為這一製度經曆了劉邦時期的異姓王造反,漢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司馬家的八王之亂等等巨大變亂事件後,才得到了一個不能實行分封的社會共識,但這種共識在您的時代並不存在。”
“如此,我該分封嗎?”嬴政問。
“曆史的發展是有邏輯的,想要達成未來不實權分封的社會共識,就必然要經受一次或者多次的藩王之亂。”蕭盼盼無奈的一歎,“您現在不分,很多功臣會不甘,這是現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但既然分了,那所有的異姓王就請做好被滅族的準備。”
此話一出,秦國朝堂上下都感到了一陣寒意。
“這也是曆史,不以你們的意誌為轉移。”蕭盼盼語氣染上了冷意。
始皇帝仰頭做了個深唿吸,“沒有更好的辦法嗎?”他迴複道,他著實不願意看見這樣的局麵出現。
“劉邦弄了一個白馬盟誓,非劉姓不可稱王,您可以試一試。不過他是在滅了造反的異姓諸侯王後才做出的這一政治決策。也就是說,他在此之前已經兌現了自己的政治承諾,是這些諸侯王造反後,他不得不出兵平定,所以他的做法符合一定的政治邏輯。
“秦國可沒有這方麵的環境基礎,雖然您並沒有承諾過給誰分封,但還是那句話,很多人對此都很期待。”蕭盼盼思考了一下後,繼續說道,“我個人的觀點,還是該分封,特別是對於如王翦這種有滅國大功的人。”
聽到這話,王翦一下就從自己的位置上蹦了起來,然後拖著有些不便的腿腳,一瘸一拐地走到玉階下,叩頭說道,“臣已老邁,隻求在鹹陽安度晚年!”
秦始皇強壓著嘴角,他覺得自己不能笑,但這老小子的演技真是太差了,他覺得自己會忍不住,“王老將軍,還請先安坐,等蕭姑娘把話說完後,朕自有決斷。”
“諾!”王翦顫顫巍巍的起身,緩步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整個過程,沒有多看任何人一眼,包括自己那個有些心有不甘的兒子。
“功臣的分封是要和皇子的分封統一考慮的。”
蕭盼盼繼續闡述著自己的觀點,“之前已經說過了,中央集權的實踐在你們的時代是具有實際困難的,其中一點就是幅員遼闊,中央王朝的權力難以抵達偏遠地區,這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央對地方事務決策的反應不及,甚至管理失能。所以我認為劉邦定下的郡縣和分封並存的製度是當下您的最優解,以皇子出陣地方其實是勢在必行的。”
一眾秦國的皇子們此時都無比興奮,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到了某個階段,孩子都會想著出去看看,特別是被禁錮住的孩子們。
“這個政策的關鍵點有兩個,第一,保證中央擁有足夠掀桌子的實力。比如關中地區自然不能被分封出去,還有三韓地區。第二,藩王間的相互製衡,比如燕地,齊地,楚地就可以重新劃分成多過個諸侯國,相互牽製,監督。”
“這期間再分封幾位功勞最大的異姓王,自然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他們未來可能的造反。而一旦這些諸侯王到了地方,就能大範圍的解決掉之前說的那些人口失業的問題,從內部消解掉複辟勢力的一些力量。”
嬴政看向了李斯和王綰,二人都讚同的點了點頭。
“第三就是功臣封賞的問題。除了幾個能分封的頂級功臣之外,您還應該盡快落實其餘功臣爵位封賞。形成一個梯隊效應,還是那句話,天下不可能真的被一家一姓,甚至一個人獨占,隻有把權利合理的豐潤出去,您的國家才能真正穩定。”
一眾朝臣聽到這裏,在心中都頗為感慨,後人真是實識大體啊,特別是他們在注意到了秦始皇對這項政策的反應並沒有多麽抗拒的時候。這代表著什麽,代表自己未來不僅是名垂青史!大概率還會名利兼收!
不過秦始皇雖然不抗拒,但卻因此無比頭疼,不是他不舍得分享利益,而是這利益根本不夠分!
要知道這些爵位都會配給相應的土地,奴隸。那麽多有功的人,不止是這些可以封侯的人,還有大量的士兵也在等待著國家的封賞,而這天下的土地根本不夠分!
也是在這一刻,嬴政充分意識到了所謂的耕戰政策的反噬究竟是什麽。他的大腦裏一瞬間就想到了如果自己的封賞不兌現會造成什麽結果,那將會是所有老秦人的憤怒。
“原來如此!”他低聲感歎道,“為什麽原時空的我會不顧民生直接發動兩場大戰,根源之一是在這裏,我無法兌現戰功封賞的政治承諾。”
沒有人能聽到他的呢喃,而這位威名赫赫的祖龍也是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政治資源的枯竭。
李斯坐直了身子,一直半閉著雙眼的王翦也緩緩睜開了雙眸。嬴政做了個深唿吸,調整了一下心中有些激蕩的情緒,讓自己迴到了平靜如水的狀態。
“之前已經說過了,中央集權對於你們那個時代來說是一種新興產物。”蕭盼盼開始侃侃而談,“很多人對這一製度是不理解,甚至是抵觸的。但這一製度絕對是最先進的,也是符合華夏文明發展最大利益的。”
蕭盼盼頓了頓,“但我們也要實事求是的看到,在古代實踐這一製度的困難性。”
“請詳細說明。”嬴政迴複道。
“第一,曆史潮流的反複。”蕭盼盼邊看自己的筆記,邊說道,“分封製度經曆了近三千年,它是有曆史慣性的,強力的去終結必然會遭受強力的反撲。這也是在原來的曆史時間線上,六國會快速複辟的根源。”
“而這種曆史慣性並不隻是某種概念,它擁有具體的事物作為依托。之前已經說過了,地方官吏,豪強因為秦國的統一出現了一次實打實的階級滑落,你覺得他們會這麽心甘情願的接受嗎?”
“不止是他們,還有地方的普通百姓更會麵臨大規模的失業。比如原來在各個諸侯國的王宮裏當差的宮人,士兵,還有仰賴他們的奢侈生活來生存的普通民眾。”
嬴政開始思考這段話背後的含義。
“舉個例子,一盞黃金宮燈,如果被某地的諸侯王使用,那它的背後就會有一條製造,販賣這個宮燈的生產線出現,這條生產線上會依附著成百上千的匠人,這些匠人又有自己的家庭需要撫養。”
“好了,現在諸侯王沒了。而郡守是沒資格大規模使用這種宮燈的,所以這條生產線就會被廢棄,大量匠人失業,接著就是他們的家庭失去了生活來源,最後他們還要被您拉到工地上服徭役,於是該有的某個結果就會出現。您看,這一切從來都不隻是某個虛幻的概念。”
項梁興奮的記錄著蕭盼盼的話,對於蕭盼盼偏幫嬴政這件事他雖然不滿,但他也知道曆史機遇就在眼前。
“第二,立下開國大功的文臣武將們渴望分封。”
嬴政的目光敏銳的掃過自己玉階下的每一個大臣。一眾帝國柱石們此時又是害怕,又是興奮,總之頗有些矛盾。
因為他們也聽出來了,蕭盼盼對分封是持支持態度的,至少是支持部分分封。
“這並不是說他們想造反。”蕭盼盼指出,“在我看來,他們的這種訴求是無可厚非的,還是那句話,曆史是有慣性的。在後來實權分封之所以被強烈反對,是因為這一製度經曆了劉邦時期的異姓王造反,漢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西晉司馬家的八王之亂等等巨大變亂事件後,才得到了一個不能實行分封的社會共識,但這種共識在您的時代並不存在。”
“如此,我該分封嗎?”嬴政問。
“曆史的發展是有邏輯的,想要達成未來不實權分封的社會共識,就必然要經受一次或者多次的藩王之亂。”蕭盼盼無奈的一歎,“您現在不分,很多功臣會不甘,這是現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但既然分了,那所有的異姓王就請做好被滅族的準備。”
此話一出,秦國朝堂上下都感到了一陣寒意。
“這也是曆史,不以你們的意誌為轉移。”蕭盼盼語氣染上了冷意。
始皇帝仰頭做了個深唿吸,“沒有更好的辦法嗎?”他迴複道,他著實不願意看見這樣的局麵出現。
“劉邦弄了一個白馬盟誓,非劉姓不可稱王,您可以試一試。不過他是在滅了造反的異姓諸侯王後才做出的這一政治決策。也就是說,他在此之前已經兌現了自己的政治承諾,是這些諸侯王造反後,他不得不出兵平定,所以他的做法符合一定的政治邏輯。
“秦國可沒有這方麵的環境基礎,雖然您並沒有承諾過給誰分封,但還是那句話,很多人對此都很期待。”蕭盼盼思考了一下後,繼續說道,“我個人的觀點,還是該分封,特別是對於如王翦這種有滅國大功的人。”
聽到這話,王翦一下就從自己的位置上蹦了起來,然後拖著有些不便的腿腳,一瘸一拐地走到玉階下,叩頭說道,“臣已老邁,隻求在鹹陽安度晚年!”
秦始皇強壓著嘴角,他覺得自己不能笑,但這老小子的演技真是太差了,他覺得自己會忍不住,“王老將軍,還請先安坐,等蕭姑娘把話說完後,朕自有決斷。”
“諾!”王翦顫顫巍巍的起身,緩步迴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整個過程,沒有多看任何人一眼,包括自己那個有些心有不甘的兒子。
“功臣的分封是要和皇子的分封統一考慮的。”
蕭盼盼繼續闡述著自己的觀點,“之前已經說過了,中央集權的實踐在你們的時代是具有實際困難的,其中一點就是幅員遼闊,中央王朝的權力難以抵達偏遠地區,這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中央對地方事務決策的反應不及,甚至管理失能。所以我認為劉邦定下的郡縣和分封並存的製度是當下您的最優解,以皇子出陣地方其實是勢在必行的。”
一眾秦國的皇子們此時都無比興奮,也許這就是所謂的成長吧,到了某個階段,孩子都會想著出去看看,特別是被禁錮住的孩子們。
“這個政策的關鍵點有兩個,第一,保證中央擁有足夠掀桌子的實力。比如關中地區自然不能被分封出去,還有三韓地區。第二,藩王間的相互製衡,比如燕地,齊地,楚地就可以重新劃分成多過個諸侯國,相互牽製,監督。”
“這期間再分封幾位功勞最大的異姓王,自然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他們未來可能的造反。而一旦這些諸侯王到了地方,就能大範圍的解決掉之前說的那些人口失業的問題,從內部消解掉複辟勢力的一些力量。”
嬴政看向了李斯和王綰,二人都讚同的點了點頭。
“第三就是功臣封賞的問題。除了幾個能分封的頂級功臣之外,您還應該盡快落實其餘功臣爵位封賞。形成一個梯隊效應,還是那句話,天下不可能真的被一家一姓,甚至一個人獨占,隻有把權利合理的豐潤出去,您的國家才能真正穩定。”
一眾朝臣聽到這裏,在心中都頗為感慨,後人真是實識大體啊,特別是他們在注意到了秦始皇對這項政策的反應並沒有多麽抗拒的時候。這代表著什麽,代表自己未來不僅是名垂青史!大概率還會名利兼收!
不過秦始皇雖然不抗拒,但卻因此無比頭疼,不是他不舍得分享利益,而是這利益根本不夠分!
要知道這些爵位都會配給相應的土地,奴隸。那麽多有功的人,不止是這些可以封侯的人,還有大量的士兵也在等待著國家的封賞,而這天下的土地根本不夠分!
也是在這一刻,嬴政充分意識到了所謂的耕戰政策的反噬究竟是什麽。他的大腦裏一瞬間就想到了如果自己的封賞不兌現會造成什麽結果,那將會是所有老秦人的憤怒。
“原來如此!”他低聲感歎道,“為什麽原時空的我會不顧民生直接發動兩場大戰,根源之一是在這裏,我無法兌現戰功封賞的政治承諾。”
沒有人能聽到他的呢喃,而這位威名赫赫的祖龍也是第一次體會到了什麽叫政治資源的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