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書院繼承前製,認為好的學校不需要圍牆,所以雖然修沒有穿曹魏書院的製服,但還是順利進入了學校。
隻是與東漢書院稍有不同的是,曹魏書院的安保工作做的很好,到處都有巡邏的護衛隊,不過他們不會幹涉學生的任何正當活動。
畢竟盟主少帝被廢以後校園自治法形同虛設了,而且曹魏書院作為曹魏帝國麾下的直係學院,未來是為了給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曹操當然要保證學生們的安全。
而且為了避免像以前一樣再被被華雄、黃巾之流的人挑釁,現在學校的自衛隊都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還配備著曹魏帝國內部研製的最先進的武力銃,戰力直接拉滿了。
這種銃既可以充能攻擊,也可灌輸異能為子彈進行增幅,大大提升子彈的威力,在足夠的銃麵前,無論何等絕世高手,都得暫避鋒芒。
不僅如此,曹操為了防止有人大肆入侵曹魏書院,下了大本錢,購置了一批瘋波雷,對曹魏書院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隻要有人敢來入侵,必叫他有來無迴,而且瘋波雷隻傷人,不傷物,實在是攻城掠地的不二之選,唯一的缺陷就是貴了一些。
所以曹操也很眼熱瘋波雷的利潤,為了讓曹魏帝國也有屬於自己的大殺器,曹操提高了帝國科研所的研究經費,一時間多種支出之下,連財大氣粗的曹魏帝國都有些撐不住了。
不過好在最近幾個月周邊的烏桓、山越、匈奴等外族看著他們三方勢力打的火熱,想趁此機會來中原打秋風,他們這一搞惹了眾怒,孫曹劉三方選擇暫時停戰,合力圍剿周邊的少數民族。
這不打不要緊,一打三方全上頭了,都說這些外族的所在地勢偏遠,資源匱乏,匱乏個屁啊,分明就是他們空享寶山而不會挖掘。
不過沒關係,他們三方勢力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什麽資源挖不出來啊,三方合力,整個世界哪個地方不能打下來啊,以前被人入侵隻是因為內亂頻繁,天下諸雄並起,中原的力量被削弱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這麽多虎視眈眈的外族也被大家擋在了外麵,而現在三方幾乎兼並了中原的所有勢力,現在還選擇了聯手,中原的實力第一次完整的暴露在了世人麵前。
光打完外族還不夠,三國一路追,一路打,三個月內直接把整個歐亞大陸都殺穿了,所以現在三國的版圖直接覆蓋了整個歐亞大陸。
因為版圖的迅速擴張,資源的大量積累,把三國都給吃撐了,所以現在尷尬的是錢有了,地有了,但沒人啊,即使漢人很多多,但分散到整個歐亞大陸上去,連塞牙縫都不夠。
所以雖然三國還是互看不爽,但為了能更好的發展,三方還是默契的繼續選擇停戰,想要統一全國是好事,但不能傻啦吧唧的自己都被吃撐了,還要繼續吃吧,那真得撐死了。
所以讓修有些懵的事情來了,曹魏書院裏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很多外族人,這讓修都以為自己是來到鐵時空的大學呢,居然有這麽多的留學生。
能來到曹魏書院留學的都不是一般人,不是外族的王公貴族就是商賈大亨的後人,畢竟曹魏書院本就屬於貴族學校,身份地位低的人是進不來的。
而且曹操之所以同意這些外族人就讀,也是想讓他們在這裏當質子,隻要控製了他們,曹魏帝國境內所有的外族都不敢輕舉妄動,而如果再把他們給洗腦了,那麽他們迴去後就是忠實的大魏子民,那麽曹魏帝國的統治就萬世無憂了。
雖然外族的君王們都很無奈,但沒辦法啊,現在他們打不過三大帝國啊,無論從哪一方麵都落後他們,如果再不來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的話,那他們真沒辦法翻身了,所以這也是被逼無奈的啊。
雖然三國現在都不承認自己是漢的子民了,但他們還是認同著自己漢人的身份,三國官方語言也全是漢語,所以要留學還有一個先置條件,那就是會說漢語。
所以修看著這些長的五顏六色的外族學生漢語說的比自己還溜,眼睛都瞪大了,隻是不知道為什麽,怎麽看起來大家都萎靡不振的樣子。
大家也想振作起來啊,但實在是有心無力啊,這批留學生基本上都是三個月前第一批投降的外族派遣來的,三個月他們會說個屁的漢語啊。
三個月,知道這三個月他們是怎麽度過的嗎,每天不是學漢語就是學漢語的路上,睡著了都還要在夢中背三字經,他們都是富家公子,哪裏受過這種苦啊,但沒辦法,這次他們家裏的長輩都是鐵了心的一定要將他們送到中原來。
在家裏麵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每天有書童拿著鞭子監督他們學習,誰敢鬆懈就是一鞭子,要是書童不敢抽,那沒關係,他們親自動手,抽少爺一鞭,那書童就要抽兩鞭,少爺兩鞭,書童就四鞭,以此加倍遞增,直到抽死。
所以沒辦法了,這些書童再害怕也隻能硬著頭皮抽了,不抽的話被抽的就是他們了,當然這些王子公主,少爺小姐裏麵也不乏有硬骨頭,仗著父母疼愛,打死也不學。
好嘛,既然你骨頭硬,那就抽死你得了唄,父母下不去手,那就由家裏的武將出手,活生生抽死了好幾個王子公主,這一舉動差點把這一批留學的人都給嚇尿了。
說說而已,真的抽死啊,於是為了不被抽死,大家也隻能拚命了學,所以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在大家的細心嗬護,和耐心鼓舞下,這一批留學生都成功上岸了,因為沒上岸的都死了,也就做不得數了。
除了這些之外,曹魏書院內也沒什麽大的改動了,不,其實還是有一個的,那就是書院正中心立著一個雕塑,這個雕塑刻的既不是曹操,也不是曹操的父親曹嵩,而是東漢書院的校長王允。
其實進來的時候修也發現了,在曹魏書院的門牌的下麵就掛著一幅王允校長的畫像。
而在王允校長的雕塑下麵還刻著這樣一句話,
“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東漢王允
看著這句話,讓修有些失神了,片刻之後修會心的笑了笑,
“會長還是那個會長,沒有絲毫的改變啊,三國是三國,銀時空是銀時空,這樣的曹操注定會在銀時空的曆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隻是與東漢書院稍有不同的是,曹魏書院的安保工作做的很好,到處都有巡邏的護衛隊,不過他們不會幹涉學生的任何正當活動。
畢竟盟主少帝被廢以後校園自治法形同虛設了,而且曹魏書院作為曹魏帝國麾下的直係學院,未來是為了給帝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曹操當然要保證學生們的安全。
而且為了避免像以前一樣再被被華雄、黃巾之流的人挑釁,現在學校的自衛隊都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兵,還配備著曹魏帝國內部研製的最先進的武力銃,戰力直接拉滿了。
這種銃既可以充能攻擊,也可灌輸異能為子彈進行增幅,大大提升子彈的威力,在足夠的銃麵前,無論何等絕世高手,都得暫避鋒芒。
不僅如此,曹操為了防止有人大肆入侵曹魏書院,下了大本錢,購置了一批瘋波雷,對曹魏書院進行了一個全方位無死角的覆蓋,隻要有人敢來入侵,必叫他有來無迴,而且瘋波雷隻傷人,不傷物,實在是攻城掠地的不二之選,唯一的缺陷就是貴了一些。
所以曹操也很眼熱瘋波雷的利潤,為了讓曹魏帝國也有屬於自己的大殺器,曹操提高了帝國科研所的研究經費,一時間多種支出之下,連財大氣粗的曹魏帝國都有些撐不住了。
不過好在最近幾個月周邊的烏桓、山越、匈奴等外族看著他們三方勢力打的火熱,想趁此機會來中原打秋風,他們這一搞惹了眾怒,孫曹劉三方選擇暫時停戰,合力圍剿周邊的少數民族。
這不打不要緊,一打三方全上頭了,都說這些外族的所在地勢偏遠,資源匱乏,匱乏個屁啊,分明就是他們空享寶山而不會挖掘。
不過沒關係,他們三方勢力要人有人,要技術有技術,什麽資源挖不出來啊,三方合力,整個世界哪個地方不能打下來啊,以前被人入侵隻是因為內亂頻繁,天下諸雄並起,中原的力量被削弱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這麽多虎視眈眈的外族也被大家擋在了外麵,而現在三方幾乎兼並了中原的所有勢力,現在還選擇了聯手,中原的實力第一次完整的暴露在了世人麵前。
光打完外族還不夠,三國一路追,一路打,三個月內直接把整個歐亞大陸都殺穿了,所以現在三國的版圖直接覆蓋了整個歐亞大陸。
因為版圖的迅速擴張,資源的大量積累,把三國都給吃撐了,所以現在尷尬的是錢有了,地有了,但沒人啊,即使漢人很多多,但分散到整個歐亞大陸上去,連塞牙縫都不夠。
所以雖然三國還是互看不爽,但為了能更好的發展,三方還是默契的繼續選擇停戰,想要統一全國是好事,但不能傻啦吧唧的自己都被吃撐了,還要繼續吃吧,那真得撐死了。
所以讓修有些懵的事情來了,曹魏書院裏除了漢人之外,還有很多外族人,這讓修都以為自己是來到鐵時空的大學呢,居然有這麽多的留學生。
能來到曹魏書院留學的都不是一般人,不是外族的王公貴族就是商賈大亨的後人,畢竟曹魏書院本就屬於貴族學校,身份地位低的人是進不來的。
而且曹操之所以同意這些外族人就讀,也是想讓他們在這裏當質子,隻要控製了他們,曹魏帝國境內所有的外族都不敢輕舉妄動,而如果再把他們給洗腦了,那麽他們迴去後就是忠實的大魏子民,那麽曹魏帝國的統治就萬世無憂了。
雖然外族的君王們都很無奈,但沒辦法啊,現在他們打不過三大帝國啊,無論從哪一方麵都落後他們,如果再不來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先進思想的話,那他們真沒辦法翻身了,所以這也是被逼無奈的啊。
雖然三國現在都不承認自己是漢的子民了,但他們還是認同著自己漢人的身份,三國官方語言也全是漢語,所以要留學還有一個先置條件,那就是會說漢語。
所以修看著這些長的五顏六色的外族學生漢語說的比自己還溜,眼睛都瞪大了,隻是不知道為什麽,怎麽看起來大家都萎靡不振的樣子。
大家也想振作起來啊,但實在是有心無力啊,這批留學生基本上都是三個月前第一批投降的外族派遣來的,三個月他們會說個屁的漢語啊。
三個月,知道這三個月他們是怎麽度過的嗎,每天不是學漢語就是學漢語的路上,睡著了都還要在夢中背三字經,他們都是富家公子,哪裏受過這種苦啊,但沒辦法,這次他們家裏的長輩都是鐵了心的一定要將他們送到中原來。
在家裏麵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每天有書童拿著鞭子監督他們學習,誰敢鬆懈就是一鞭子,要是書童不敢抽,那沒關係,他們親自動手,抽少爺一鞭,那書童就要抽兩鞭,少爺兩鞭,書童就四鞭,以此加倍遞增,直到抽死。
所以沒辦法了,這些書童再害怕也隻能硬著頭皮抽了,不抽的話被抽的就是他們了,當然這些王子公主,少爺小姐裏麵也不乏有硬骨頭,仗著父母疼愛,打死也不學。
好嘛,既然你骨頭硬,那就抽死你得了唄,父母下不去手,那就由家裏的武將出手,活生生抽死了好幾個王子公主,這一舉動差點把這一批留學的人都給嚇尿了。
說說而已,真的抽死啊,於是為了不被抽死,大家也隻能拚命了學,所以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在大家的細心嗬護,和耐心鼓舞下,這一批留學生都成功上岸了,因為沒上岸的都死了,也就做不得數了。
除了這些之外,曹魏書院內也沒什麽大的改動了,不,其實還是有一個的,那就是書院正中心立著一個雕塑,這個雕塑刻的既不是曹操,也不是曹操的父親曹嵩,而是東漢書院的校長王允。
其實進來的時候修也發現了,在曹魏書院的門牌的下麵就掛著一幅王允校長的畫像。
而在王允校長的雕塑下麵還刻著這樣一句話,
“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東漢王允
看著這句話,讓修有些失神了,片刻之後修會心的笑了笑,
“會長還是那個會長,沒有絲毫的改變啊,三國是三國,銀時空是銀時空,這樣的曹操注定會在銀時空的曆史上留下濃厚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