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論佛道雙修
開局手變異,我能加速植物生長 作者:G上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日後,長凡才緩緩睜眼,於此同時並將目光放在了最後一牆書櫃上。
長凡走近後,隨手挑出了兩本書籍,看著那杏黃色的封麵上赫然寫著《金剛經》《法華經》。
長凡將《金剛經》展開,隻是翻了數頁,便覺得並不是什麽深奧恐怖的東西,開頭一大篇,講的是佛家的一些小典故,頗具靈慧,通俗易懂,而在當中,中間是須菩提與佛陀的對話,就像是《黃帝內經》中的軒轅黃帝與岐伯的對話。
雖說全是古文,不過長凡也能讀的明白,而且之前還有幾個佛教的小段子作為引子,倒也讓他看的很入迷。
但作為一個修行之人,他對修行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再加上他看過《真言密宗大掌印》,裏麵記載著許多佛經的理論,再加上他修煉過大手印,心中也有了一些明悟。
長凡本來就天資聰慧,再加上之前看完那三麵書牆,心中又有所悟,此刻再看這些佛經,頓時感覺腦子裏好像有一條線被觸動了,似乎明白了什麽,卻還是想不通,於是便一直往下讀。
月寶聽到房間裏的聲音,打開門,隻見凡盤膝坐在客廳之中,手中拿著一本經書,看得津津有味,而在他的旁邊,則是一本《法華經》。
這時,張天藐也走了進來,見長凡這般動作,便示意月寶不要出聲,然後帶著她悄然離開。
月寶有些生氣的問道:“臭道士,主人他修習的不是道家之術麽,為什麽看起佛家的典籍來了?這還有完沒完了。”
張天藐卻神情了然道:“他大概是想佛道雙修吧。”
“佛道還能雙修?”
月寶疑惑道:
張天藐有些傲然道:
“從古至今,佛道兼修,無數修行之人都曾試圖去嚐試,可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也就隻有柳華陽、伍守陽兩個,其餘的,都是一群不學無術,隻會走偏鋒的蠢貨罷了。”
張天藐雖然看不起佛道,但也有幾分道理,因為佛門從東漢開始,就進入了中國,與道門之間,也是爭鬥不休。
這兩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佛門弟子想要學習道家的功法,也不知道有多少道家修士想要學習佛門的秘法,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佛、道兩家本來就有很大的差距,想要雙修哪有這麽簡單?這是近兩千年以來,僅有寥寥幾人能辦到的事情,長凡能辦到麽?
張天藐雖然嘴上這麽說,但對長凡還是有些看好的,畢竟長凡凝聚出一尊藥師佛,從這來看還是有些機緣的。
月寶一聽,立刻緊張起來:
“那主人這是什麽情況?”
張天藐卻是一臉的輕鬆。
“無妨,就算是修道之人,也可以多看一些佛經,畢竟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再說了,佛道兩家也是相通的,看看也無妨,這一次西藏之行,可謂是走了萬裏路,實力大漲,眼界大開,正是讀書之時”
兩個人在門外竊竊私語,長凡已經將《金剛經》中須菩提與佛論眾生空、法空的內容看完了。
看完後,長凡怔怔地坐在那裏,腦海裏不斷迴放著那本《金剛經》,他感覺自己已經明白了,但具體要怎麽說,卻又說不出口。
就像是隔著一層麵紗,讓人看不真切。
長凡想了想,也就不想那麽多了,放下經書,拿起第二卷《法華經》看了起來。
長凡並沒有意識到,他這樣做,正符合道家逍遙自在的修行理念,也符合佛門舍得無礙修行道理。
換做其他人,可能會死咬著不放,非要搞明白不可。
但是這種做法,如同入魔一般,長凡暫時還沒有參透,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如果硬要這麽做,恐怕就如同一個凡人,拿著一百公斤的東西,非但拿不動,反而會受傷。
長凡將這兩部佛經看完,又將《楞嚴經》與《宗鏡錄》拿出來,繼續觀看。
這次雖然隻有一麵牆,但長凡也是足足看了十日之久,直到出關時,張天藐見長凡已然消瘦了一圈,但精氣神卻依然十足,似乎收獲不小。
張天藐風輕雲淡的問道:“看了一個月的書,怎麽樣了?”
長凡淡然笑道:“還可以,怎麽?為什麽突然這麽問?”
張天藐見狀於是裝作有意無意的,隨口說道:“什麽是色香味觸法?”
長凡也隨口就接道:“此外六塵也!”
張天藐再次問道:“何謂樂阿蘭那行?”
長凡連忙道:“言而無爭,樂而靜!”
見簡單的問題問不倒長凡,張天藐於是神色嚴肅的問道:
“什麽是修行?”
長凡聽道這麽一問,頓時心頭一震。
“佛說,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避,這個增益與離避的過程,就是修行!”
“何為修道?”張天藐又問。
李雲東說道:“我見真武見真,我旨在求得真我,去偽存真,此謂修真!”
張天藐聞言,微微點頭,目中有欣賞之意一閃而過:
“可以呀,這些日子我看你佛道雜讀,頗有些擔心你走火入魔,修佛不分了。”
長凡輕笑一聲,如果是幾天前,他肯定會被這些問題弄糊塗,肯定把修行和修真當成了一迴事,但如今,他遍閱佛道典籍,自能分辨。
長凡淡然道:
“至於嗎?依我之見,佛家講修行,道家講修真,雖然一個講的是行,一個講的是真,其實本質上還是在一個‘修’字上!”
聽到長凡似乎有所領悟,張天藐饒有興致地問道:
“是嗎?此話怎講?”
他說道:“修行的修和修真的修一樣,都是一種方法,隻不過修行更注重的是感悟,而修真的目的,就是為了去偽存真。”
張天藐看了長凡一眼道:
“說的不錯,你接著說。”
長凡再次又說道:
“在我看來,修真和修行其實也不必如此涇渭分明。
而張天藐則不以為然道:
“佛門與道門,本就是水火不容,怎麽能混為一談?”
長凡走近後,隨手挑出了兩本書籍,看著那杏黃色的封麵上赫然寫著《金剛經》《法華經》。
長凡將《金剛經》展開,隻是翻了數頁,便覺得並不是什麽深奧恐怖的東西,開頭一大篇,講的是佛家的一些小典故,頗具靈慧,通俗易懂,而在當中,中間是須菩提與佛陀的對話,就像是《黃帝內經》中的軒轅黃帝與岐伯的對話。
雖說全是古文,不過長凡也能讀的明白,而且之前還有幾個佛教的小段子作為引子,倒也讓他看的很入迷。
但作為一個修行之人,他對修行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再加上他看過《真言密宗大掌印》,裏麵記載著許多佛經的理論,再加上他修煉過大手印,心中也有了一些明悟。
長凡本來就天資聰慧,再加上之前看完那三麵書牆,心中又有所悟,此刻再看這些佛經,頓時感覺腦子裏好像有一條線被觸動了,似乎明白了什麽,卻還是想不通,於是便一直往下讀。
月寶聽到房間裏的聲音,打開門,隻見凡盤膝坐在客廳之中,手中拿著一本經書,看得津津有味,而在他的旁邊,則是一本《法華經》。
這時,張天藐也走了進來,見長凡這般動作,便示意月寶不要出聲,然後帶著她悄然離開。
月寶有些生氣的問道:“臭道士,主人他修習的不是道家之術麽,為什麽看起佛家的典籍來了?這還有完沒完了。”
張天藐卻神情了然道:“他大概是想佛道雙修吧。”
“佛道還能雙修?”
月寶疑惑道:
張天藐有些傲然道:
“從古至今,佛道兼修,無數修行之人都曾試圖去嚐試,可能夠達到這種境界的,也就隻有柳華陽、伍守陽兩個,其餘的,都是一群不學無術,隻會走偏鋒的蠢貨罷了。”
張天藐雖然看不起佛道,但也有幾分道理,因為佛門從東漢開始,就進入了中國,與道門之間,也是爭鬥不休。
這兩千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佛門弟子想要學習道家的功法,也不知道有多少道家修士想要學習佛門的秘法,但絕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
佛、道兩家本來就有很大的差距,想要雙修哪有這麽簡單?這是近兩千年以來,僅有寥寥幾人能辦到的事情,長凡能辦到麽?
張天藐雖然嘴上這麽說,但對長凡還是有些看好的,畢竟長凡凝聚出一尊藥師佛,從這來看還是有些機緣的。
月寶一聽,立刻緊張起來:
“那主人這是什麽情況?”
張天藐卻是一臉的輕鬆。
“無妨,就算是修道之人,也可以多看一些佛經,畢竟博覽群書,博采眾家之長,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再說了,佛道兩家也是相通的,看看也無妨,這一次西藏之行,可謂是走了萬裏路,實力大漲,眼界大開,正是讀書之時”
兩個人在門外竊竊私語,長凡已經將《金剛經》中須菩提與佛論眾生空、法空的內容看完了。
看完後,長凡怔怔地坐在那裏,腦海裏不斷迴放著那本《金剛經》,他感覺自己已經明白了,但具體要怎麽說,卻又說不出口。
就像是隔著一層麵紗,讓人看不真切。
長凡想了想,也就不想那麽多了,放下經書,拿起第二卷《法華經》看了起來。
長凡並沒有意識到,他這樣做,正符合道家逍遙自在的修行理念,也符合佛門舍得無礙修行道理。
換做其他人,可能會死咬著不放,非要搞明白不可。
但是這種做法,如同入魔一般,長凡暫時還沒有參透,也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如果硬要這麽做,恐怕就如同一個凡人,拿著一百公斤的東西,非但拿不動,反而會受傷。
長凡將這兩部佛經看完,又將《楞嚴經》與《宗鏡錄》拿出來,繼續觀看。
這次雖然隻有一麵牆,但長凡也是足足看了十日之久,直到出關時,張天藐見長凡已然消瘦了一圈,但精氣神卻依然十足,似乎收獲不小。
張天藐風輕雲淡的問道:“看了一個月的書,怎麽樣了?”
長凡淡然笑道:“還可以,怎麽?為什麽突然這麽問?”
張天藐見狀於是裝作有意無意的,隨口說道:“什麽是色香味觸法?”
長凡也隨口就接道:“此外六塵也!”
張天藐再次問道:“何謂樂阿蘭那行?”
長凡連忙道:“言而無爭,樂而靜!”
見簡單的問題問不倒長凡,張天藐於是神色嚴肅的問道:
“什麽是修行?”
長凡聽道這麽一問,頓時心頭一震。
“佛說,修行,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避,這個增益與離避的過程,就是修行!”
“何為修道?”張天藐又問。
李雲東說道:“我見真武見真,我旨在求得真我,去偽存真,此謂修真!”
張天藐聞言,微微點頭,目中有欣賞之意一閃而過:
“可以呀,這些日子我看你佛道雜讀,頗有些擔心你走火入魔,修佛不分了。”
長凡輕笑一聲,如果是幾天前,他肯定會被這些問題弄糊塗,肯定把修行和修真當成了一迴事,但如今,他遍閱佛道典籍,自能分辨。
長凡淡然道:
“至於嗎?依我之見,佛家講修行,道家講修真,雖然一個講的是行,一個講的是真,其實本質上還是在一個‘修’字上!”
聽到長凡似乎有所領悟,張天藐饒有興致地問道:
“是嗎?此話怎講?”
他說道:“修行的修和修真的修一樣,都是一種方法,隻不過修行更注重的是感悟,而修真的目的,就是為了去偽存真。”
張天藐看了長凡一眼道:
“說的不錯,你接著說。”
長凡再次又說道:
“在我看來,修真和修行其實也不必如此涇渭分明。
而張天藐則不以為然道:
“佛門與道門,本就是水火不容,怎麽能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