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夕陽西下,天邊被染成一片橙紅色。


    王匡和楊俊一同乘坐著一輛馬車,緩緩駛向州牧府。


    沿途,許多人都認出了坐在車中的兩人,他們紛紛議論道:“那不是王使君嗎?”


    “是啊,和王使君同乘一車的人是誰啊?”


    很快,人們得知了與州牧共乘一車的人正是楊俊,同時也了解到王匡求賢若渴,親自登門拜訪楊俊並邀請他出山相助。


    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太原,一時間,眾多士人心頭暗動。


    他們暗自思忖著:“州牧大人何時會登門請我出山呢?如果他不來,我是否應該主動登門自薦”


    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而去。


    當王匡迴到府中時,他立刻拜楊俊為從事,並請求他起草一份招賢令,準備張貼在各個縣城的城門處。


    此外,他還讓楊俊起草了另一份文書,名為舉賢令,將其貼在招賢令旁邊。


    這份舉賢令與招賢令有所不同,它是王匡腦中靈光一閃而想出的主意。


    根據舉賢令的規定,若是有人能夠為太守府推薦有才能的人,並且經過考察後被錄用,那麽推薦者將會得到一筆賞金作為獎勵。


    就像楊俊舉薦的二人:常林、司馬芝。


    先說常林,字伯槐,乃是河內溫縣人士。其家境貧寒,但自幼勤奮好學,聰慧過人,頗具才華。由於戰亂,他輾轉流離,最終落腳於並州。


    再看司馬芝,字子華,同樣來自河內溫縣。他年少時便博覽群書,知識淵博。後來,他遊曆荊州,廣泛結交才俊,交談間言辭文雅,氣質非凡,展現出不凡治政之資。


    當聽到“司馬”這個姓氏時,王匡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恍惚,立刻聯想到那位聲名顯赫的司馬懿。


    “季才,你可知道司馬懿?”


    楊俊沉思一陣道,那司馬懿如今尚年幼,僅有十三四歲而已。


    而他的兄長司馬朗早已成年,早年帶領家族逃避災禍,遷至冀州。至於如今他們身在何處,已無從知曉。


    得知司馬氏的消息,王匡陷入了沉思。


    司馬一族對後世的影響深遠,是否應該派遣朔風衛秘密鏟除他們呢?王匡在心中反複權衡,最終還是決定順應自然發展。


    畢竟有自己這個變數存在,司馬懿是否還能有機會登上輝煌的曆史舞台,實在難以預料。


    送走了楊俊後,王匡當即招來族弟王晨。


    自從來到並州後,他們兄弟二人便各自有了不同的發展方向。


    兄長王晨為人穩重,做事靠譜,所以王匡將他安排在了自己的親衛營中,並且任命他為什長。


    而弟弟王淩則性格堅毅,武藝出眾,因此王匡決定讓他跟隨張遼北上,收複定襄。


    盡管兩人都還很年輕,但隻要經過一兩年的磨練和成長,相信他們一定能夠成為獨當一麵的人才。


    王匡緊緊握著一封密信,對王晨說道:“公治,此信關乎到叔父一家人的生死存亡,務必請你親自送到叔父手上,並向他闡明其中的利害關係,萬萬不可耽誤!”


    說完,他鄭重地將密信遞給了王晨。


    “是,我這就去!”王晨聽聞此言,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立刻接過王匡遞過來的密信,毫不猶豫地轉身離去。


    望著王晨漸行漸遠的身影,王匡低聲自語道:“盡人事,聽天命。我所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定襄,善無縣郊外。


    一群甲士正摸黑前行。


    煙火劈裏啪啦。


    幾個鮮卑人圍坐在一起,約莫有八九個人。


    中間的火堆上炙烤著一隻羊羔,油脂滋滋作響。


    不遠處的枯樹下拴著數匹大馬。


    “沒想到這村裏還有漏網之魚,在院子裏挖了一個地窖躲藏,真是狡猾。”


    “就是就是,要不是這小羊羔子綿綿叫,差點就讓他躲過去了。”


    “別再談死人了,羊肉烤好了沒有,快嚐嚐。”


    “真香啊。”


    “好久沒吃到真好吃的小羊羔肉了!”


    就在幾人短刀分肉之時,一旁的戰馬忽然不安地踏地,低聲嘶叫。


    為首的鮮卑人嚼動的嘴巴一頓,揮手示意其他人安靜。


    瞬間隻剩下樹枝灼燒的劈啪聲和馬兒不安的驚叫。


    “不好,有敵人!”


    九個鮮卑人當即丟下手中鮮美的羊肉,飛奔向樹下的坐騎。


    “嗖!”


    “嗖!”


    “嗖!”


    “嗖!”


    一連串箭矢破風聲響起,樹林中忽然射出數十根弩箭。


    “啊!”


    一陣慘叫響起,隨後歸於寂靜。


    隻剩下樹枝灼燒的劈啪聲和馬兒不安的驚叫。


    晚風吹過,樹林中毫無動靜。


    過了片刻之後,才有甲士慢慢走出樹林。


    正是黑甲軍中的弓弩手。


    “速速清理散哨,包圍善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