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紛紛點頭,表示明白。


    王匡滿意地點頭,然後看向衛覬,笑道:“你對此事還有什麽疑問嗎?”


    衛覬搖了搖頭,道:“屬下明白了。”


    王匡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這次官路承包細則就由你來製定。”


    “文玉、子惠,你二人要多多指點伯覦,幫他快速適應郡中工作。”


    眾人齊聲應諾,隨後散去。


    王匡坐在座位上,沉思片刻後,起身走出書房,來到庭院裏。


    陽光明媚,微風拂麵,王匡深吸一口氣,心情格外舒暢。


    他相信自己的承包計劃一定能夠成功,不僅能讓商人獲利,也能促進民生發展,同時還能增強自己的實力和威望。


    這一舉三得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要是有水泥,就不要這麽麻煩了。”


    這句話在王匡腦中一閃而過,水泥兩個字就深深地烙印在其腦海中。


    “水泥?”


    王匡立即轉身迴到書房。


    揮筆寫下四個大字。石灰、水泥。


    有了石灰就能做出來水泥。


    “製作水泥應該不難吧。”


    當即找來府中管事老徐,問道:“老徐,府中可有石灰?”


    老徐一愣:“石灰?”


    “不知主人所謂石灰為何物?老奴定為主人尋來!”


    一聽此言,王匡還以為這時代還沒有石灰,沒想到他一把石灰的特征說出來,老徐忽然道:“遇水消解,發熱起煙?那不是白灰嗎?”


    “白灰?”王匡心中一動,命老徐去找來。


    老徐笑道:“這白灰由白石燒製,並不少見,我這就為主人找來。”


    不一會兒,老徐便帶著幾個家丁抱著幾罐白灰過來了。


    “這些都是我們府上的白灰,請主人過目。”


    王匡接過一看,裏麵裝的果然是石灰。


    頓時臉上露出喜色。


    老徐見王匡感興趣,在旁介紹道:“這白灰是由白石燒製,白石也叫焚石,燒製成灰後,能驅蟲防水。”


    “甚好!”


    他高興地對老徐說道:“好啊,這些石灰我都要了。另外,你再幫我找一些沙子和黏土來。”


    老徐有些疑惑,但還是點頭答應了。


    過了半個時辰,老徐把沙子和黏土也帶來了。


    在老徐的注視下,王匡將石灰、沙子和黏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並加入適量的水攪拌均勻。手上傳出來的滯澀感告訴王匡,這就是‘水泥’。


    王匡見手中水泥差不多了,隨手倒在地麵上。


    “好了,過段時間再來看看。”


    看著地上灰褐色的水泥,王匡嘖嘖讚歎。


    自從到漢末以來,王匡一直在努力讓自己融入古人的角色之中,但時間久了之後,連帶著思維也逐漸變得遲鈍起來,很多時候都開始按照古人的那一套行為方式來做事了。


    但此刻他卻突然意識到:為什麽一定要遵循古人的規則和習慣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自己這個現代靈魂又有何存在的意義呢?


    難道就隻能憑借對這段曆史的一知半解來生存下去嗎?


    想到這裏,王匡不禁搖了搖頭。


    王匡的思緒開始飄飛,原本有些迷茫的眼神也漸漸變得明亮起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在這一刻變得清晰可見,豁然開朗。


    他心想:“既然已經來到了這個時代,那麽我就要用自己的方式去改變它!所謂的匡扶天下,並不隻是單純地依靠武力去征服天下。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這個世界,讓百姓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才是真正的大業!”


    隨著這個想法的產生,王匡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變得豁然開朗起來,原本壓抑在心頭的各種煩惱也在一瞬間煙消雲散。


    腦海中的靈感接連湧現出來,猶如泉湧一般源源不斷。


    “華夏可是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其中蘊含著無數的智慧結晶,如果能夠將它們運用到這個時代中來,必然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想到這裏,王匡頓時興奮不已,忍不住拿起紙筆,開始奮筆疾書起來。


    雖然他並不清楚這些東西到底應該如何具體操作,但至少他能夠提供一個大致的思路或者方向,隻要有人能夠順著這個方向去研究,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於是,王匡運筆如飛,盡情地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將那些曾經隻停留在書本上的知識一一展現在紙上。


    比如曲轅犁、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這些都是華夏古代科技的傑出代表,如果能夠將它們推廣開來,必將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人們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還有蒸餾、提純、消毒等技術,以及勾三股四弦五、世界地圖等數學和地理方麵的知識,這些都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基石。


    雖然王匡並不知道這些東西具體該如何操作,但他相信,隻要有了這些知識作為參考,這個時代一定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著眼前密密麻麻的字跡,王匡心潮澎湃。


    提筆上移,在宣紙的最上方,緩緩寫下三個字‘天工院’。


    河內太守、安北將軍、王氏家主三大頭銜以及手底下五萬大軍,讓他有慢慢實驗的底氣。


    手指在尚未幹透的紙麵上徐徐劃過,選定三個項目作為‘天工院’的基礎。


    水泥。


    曲轅犁。


    蒸餾酒。


    本來王匡還想試試提純粗鹽。


    奈何天子雖然名存實亡,但是終究還在世。


    鹽,自古以來都是寶貴的政治資源。


    若是真搞出細鹽,以他現在的地位恐怕還守不住。


    至少袁紹那廝定要來咬上一口。


    穩紮穩打,知足常樂才能細水長流。


    天工院很快選址成功,在州縣城郊,沁水之側。


    州縣距離懷縣不遠,又在沁水之側,用水方便。


    等官道修建好,水泥再研製成功,交通運輸更加便利。


    院長之職位當然是被王匡自己霸占了。


    委托劉惠為天工院副院長,負責招募各類工匠、人手。


    僅僅數日,就招募到幾十人。


    當然其中最多的還是有修路經驗的工匠,其餘的諸如鐵匠、木匠、釀酒師也有不少。


    其中一人名為陸莊,據劉惠所說此人曾負責冀州部分官道修築。


    對修路一道頗有心得。


    此人給王匡寫了一封諫言。


    信中提到,修築堅固耐用的道路,一般以‘夯築’技術為核心,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秦修直道時塹山堙穀,以致後來通行無阻。


    同時陸莊給出了他心中修築一條合格道路的最佳方案:以大石為路基,以細石填充空隙,以熟土混合白灰修築路麵,最後以鐵夯將路麵層層砸實。


    這樣修出來的道路,不僅結實耐用,而且輕易不長草木。


    王匡當即采取他的方案,並找來衛覬與他共同製作官道修築細則。


    這就是日後檢驗質量的標準了。


    同時,鄒正向九縣官長發出會議通知,要求縣令(長),縣丞都要到場。


    主題隻有一個:官道承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