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複始,萬象更新。


    王匡召開了河內郡第二次領導幹部會議。


    除了郡中各部骨幹,各縣令長、縣丞,縣尉,各軍將軍都參加了此次會議。


    相比去年第一次會議,這次會議多出了不少新麵孔。


    如趙雲、張益、程昱等人。


    元月初十,雨水。


    眾將官齊聚懷縣太守府。


    會議流程已經固定下來:


    先是地方官員述職,報告取得的成績。


    再由郡丞鄒正作總結報告,分派新一年的任務。


    最後,王匡出麵對各縣各部的工作進行點評、表彰。


    如野王、朝歌、修武等縣超額完成墾田、扒河與建湖的任務。


    汲縣、蕩陰的剿匪任務完成的最好。


    野王、沁水生產的糧食最多,光是糧稅就超過十萬石。


    有了上一次會議的教訓在前,這次會議召開的非常順利。


    兩天後就圓滿結束了。


    除了朝歌、林慮、蕩陰三縣官員之外,其他官員一般都迴返各自治地,風風火火開展新一輪生產建設。


    隨著眾官員離開,會議上敲定的各種政策也以布告的形式張貼在各處城門處。


    百姓們也早早守在這裏,熱切地期盼利己的政策。


    “老劉家老六,你是識字的,給老頭子說說這布告寫的什麽啊?”


    一個蒼發老叟拉著一個書生模樣的少年,請他給自己說一說布告的內容。


    這個老劉家的老六讀過幾年書,讀起布告也不吃力。


    “潘爺爺,布告上說了三件事。”


    第一件:驚蟄日,舉辦河內第二屆武道大會。規則獎勵一如往屆,第一名還是就任軍司馬,第二、第三則為軍侯。


    第二件:修建一條五百裏官道,招募民夫。這條官道寬五丈,可容四架馬車並行。東起蕩陰,西到沁水。經過朝歌、汲縣、獲嘉、修武、懷縣、州縣、野王等九個縣。各縣承包各縣域內道路,高標準嚴要求,三年之內務必完成修建,否則太守府將追責。


    第三件:以各鄉鎮為單位,修建鄉學,授業先生從河內書院學成的學子中聘任,任期不得少於兩年,計入學子考核成績,不合格者不得錄用為官。


    各鄉鎮從十至十四歲的孩童中選拔五十人入鄉學讀書,三年完成學業後,參加縣府考核,考核合格者可入書院繼續深造。


    此三令一出,河內又是一片沸騰。


    修建五百裏的超長超寬官道,少說也招募五萬以上的民夫,如此一來無業流氓隻要肯吃苦也能養活一家。


    武道大會再開,懷縣再次熱鬧起來,又現盛武之風。


    林柳也請來高順坐鎮協助,防止江湖武人動手傷人,造成惡劣影響。


    好在能來河內參加武道大會的,都有求仕之望,不敢隨意造次,倒也相安無事。


    至於第三條,王匡也是頂著些許壓力才通告實行,是一條為普通百姓謀來的一條晉身之道。


    選拔規則依舊是軍屬優先,其後才是普通人家。


    至於世家、豪門,他們的子嗣不會送到鄉學,自有的私塾比鄉學更好。


    當然,王匡也給了他們參加縣府考核的權利,做出了一些讓步。


    當然,一切以個人才學作為選拔的基本。


    這個政策一出,實際上形成了鄉、縣、郡三級九年教育體係,分別為河內培養基層、中層和高層人才。


    當然,不是學校一開人才就能立即生成。畢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河內書院的學生學成,在到鄉學去任教兩年,形成教育閉環。


    要在兩到四年之後,河內或者說王匡將不再為郡縣一級人才而發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