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一日早,王匡召集謁者親衛,把昨夜的詔令火速送出。


    考慮到各處駐軍東西南北皆有,往來傳信不能同時到達,便把會麵定在三日之後。


    這三日中,王匡帶著鄒正、魯肅、林柳巡視懷縣南北的流民營。


    據林柳介紹,如今懷縣的流民營人口已經超過五萬人,比一些縣城人數更多。


    南麵的流民營建立的已經有一年了,人員基本穩定,兩萬三千人左右,這裏漸漸形成了一片集市。


    四條長街橫豎縱橫,一街一亭,也就選出四位聲望較高的亭長,還配備了一個市掾來管理長街。


    林柳早早召集此處流民營的四個亭長,為王匡引路。


    長街兩側是懷縣縣府出資修建的店鋪,出租給周遭郡縣的商人。街上多是經營糧食,布匹,牙行的商家,另外鐵匠鋪也有好幾家,承接縣府、百姓打造農具、兵器的活計。


    王匡巡視一圈,頗為滿意。


    百姓安居樂業,每日開荒整地,換取土地和工錢,不少人已經有了房屋和土地,勤快些的已經娶到了婆娘,在這一片沃土之上紮根立業。


    北邊的營地剛剛建起不到一個月,多是草木房屋。


    好在這裏都是黃巾青壯年,在河內府衙戶曹的規劃下全力修建新的房屋,力求在寒冬來臨之前完工。


    钜平之戰中得了八萬青壯,其中三萬人安居在懷縣,其餘五萬人分散在其餘各縣,野王作為第二大縣承接兩萬人,這裏還包括新撥給韓浩的八千屯田兵。朝歌作為河內東方防禦南北的重鎮也新增了一萬人口。其餘縣則是分到幾千上百人口不等。


    王匡看著忙碌不停的青壯們,欣慰不已。


    期望一朝一日,大漢子民都能在各自的家園上自在地生活,活得好,活的有尊嚴。


    “文玉啊,不僅是懷縣的院舍,還有其他各縣的院舍也要跟上建設,過冬用的糧食、柴火要提前安排好。”


    王匡轉頭向鄒正道:“文玉,我的底線是絕不讓一個百姓凍死,也絕不允許一個百姓餓死,你明白嗎?”


    鄒正聞言,麵色肅然道:“主公放心,屬下必定盡心竭力,就算我凍死餓死也不讓百姓出事!”


    王匡看他認真的樣子,不禁笑罵道:“你餓死了也是沒完成任務,我也要治你的罪!”


    “哈哈哈!”


    “鄒大人看來不能餓死、凍死自己了!”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氣氛融洽。


    如今河內有民三十萬戶,人口超過八十萬人,足以養得起五萬大軍。


    再加上濩澤、端氏兩地,王匡治下總人口將近百萬。


    可以稱得上是難得的興盛時期,百姓們都感覺到了身邊巨大的變化:


    縣裏的房舍越來越多,商人也越來越多,城外的荒地變成耕地,糧倉漸滿,荷包越來越鼓,日子越來越好。


    縱馬西行,王匡一行人來到田野之中。


    放眼望去,一片枯黃。


    枝幹枯萎,供養果實磊磊。


    翻身下馬,來到一位正在收割糧食的農夫麵前,微微彎腰問道:“老丈,敢問家中有多少田地啊?”


    老農夫站起身來看了一眼,手中糧食還沒有放下,眼裏充滿警惕地打量著眼前身著華服的王匡,沒有答話。


    林柳急忙道:“這是我們河內太守,你盡管迴答。”


    老農一聽眼前貴人是太守親臨,連忙放好手中糧食,農具。


    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高喊道:“草民拜見太守。”


    王匡見此連忙上前,將老農扶了起來。


    “老丈這不是折煞我嗎?快快請起。今年收成如何?”


    老農不再猶豫,比出三根手指,臉上笑容綻開:“都是太守的恩澤,家裏一共九畝三分良田。我那兒子現在跟著韓校尉去開荒了,今年開出二十畝耕地,給家裏賺了兩畝良田呢。”


    “太守來了河內,一向是風調雨順,這九畝多地少說能收三十石糧食呢!”


    王匡看著老農開心的笑容,也笑著地點點頭,道:“那是收的不少,怎麽沒有看到你兒子來幫你呢?”


    老農連忙擺擺手,生怕王匡誤會他有個不孝的兒子,急忙道:“官府說了,開墾出十畝荒地就能領取一畝良田,不僅包吃兩頓飯,還有工錢拿,離冬天還有三個月,能多賺些就多賺些嘛。”


    王匡明白他的意思,認可地點點頭:“你兒子還是個勤快的人,勤勞能致富,祝老丈生活越來越好,長命百歲啊。”


    老農一聽王匡恭祝他,嚇得又要跪倒,口中連忙道:“府君尊上吉祥如意,長命百歲,千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