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蟬鳴陣陣。
王匡悠然醒來,翻個個坐起身來。忽然詩興大發,想到那句十分應景,搖頭晃腦道: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房外侍者聽聞動靜,敲門道:“王府君,既醒來,還請洗漱,州牧請您過去一見。”
“知道了。”
王匡淡淡答了一聲。
“客堂覺睡足,窗外日遲遲。”
…………
等王匡見到袁紹,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
袁紹臉上還是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隻是王匡總感覺什麽不對,隻是躬身行禮。
“王匡拜見使君,不知使君召見王匡有何要事?”
袁紹揮手道:“公節請坐。”
王匡拱了手,自尋個座兒坐下。
“我有一子,名熙字顯奕,如今正是弱冠之年,欲拜你為師,同你在河內學習文武之道,你意下如何?”
袁紹盯著王匡,淡淡道。
王匡聞言,心中一沉。
怎的突然提起這個?
莫不是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麽他不記得的事?
王匡腰背挺直,拱手道:“熙公子想在我身邊學習,我自然是歡迎的。
隻是文武之道非是我之擅長。文才我不如逢元圖、沮公與,武藝我不如顏良、文醜兩員上將。
恐怕耽誤熙公子啊。”
袁紹聞言,遲疑了一下。
他不想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子送走,可昨日一向不對付的逢紀、田豐兩人齊齊提出要求,請公子袁尚入河內。
兩人認為王匡是諸侯中少有的有才幹者,將來恐對冀州有威脅,於是想出一策:
送袁熙去河內任職,待二三年後,向天子請一旨,征王匡在冀州或他地另任。
一能消減王匡實力,除去冀州一大隱患。
二能摘了王匡在河內用功數年之果。
三能為袁尚積攢功勞。
若隻有這一箭三雕還不足以讓袁紹把他的寶貝兒子送到他人地盤,那個叫沮授的謀劃才叫他下定決心。
當夜三謀士齊齊登門,說有要事稟報主公。
兩人都說了見解,隻有沮授沒有開口。
袁紹拱手一拜,問道:“如今奸臣作亂,朝廷遷移。袁氏曆代蒙受漢室恩寵,誌竭力命,興複漢室。桓公無管仲不可成就霸業,勾踐少範蠡不可保存越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計將安出?請先生教我。”
沮授這才開口道:“正如那王匡所言,主公身出世家,少年成名。後於朝堂之上嗬斥董賊,孤身一人奔馬出城,董卓也感到害怕。任渤海太守之位,以安主公之心。
可見主公雄武。又領十八路諸侯討逆,名聲冠絕天下。如今主公手握富庶之地,有可披甲執銳者百萬,當是所向無敵。
先舉師向東,可掃除青州黃巾餘孽。
積澱兩年揮師西進,可殲滅黑山軍,威服並州。
積聚冀、青、並三州之力,鎮殺公孫瓚,震懾三郡鮮卑,則河北定矣!
集合河北冀州、青州、並州、幽州四州之力,網羅天下英才,征召百萬雄師,西至長安迎迴天子,重建宗廟,號令天下,誰敢不從?不從則兵鋒壓境,抄家滅族,流血百裏,誰能敵之?如從此策,主公所求得矣。”
座中人都驚訝不已,沒想到這沮授一直不說話,一開口就是這天下策!
袁紹也是一臉驚奇與震驚。
如此大才就被我收得了?
如此亂世大局就點明了?
“哈哈哈!好好好,今袁紹能遇公與,實在是天之恩賜!”袁紹哈哈大笑,一把握住沮授手臂,誠懇道:
“公與,我拜你為冀州監軍,奮武將軍,監護冀州內外,節製諸將!”
沮授也是在韓馥那裏吃了太多拒絕,終於有明主采納他的策略!
一時間感動不已,拜道:“沮授拜謝主公信任!必然不負主公所托!”
密室內主公謀士同心協力,仿佛霸業已成。
袁紹接著道:“那你看王匡此人如何?”
沮授斟酌了一下,開口道:“
“王匡其人文治武功名聲在外,月前大勝牛輔更是聲威無兩。讓公子跟他學習到也合適。關於那王匡……主公若是有信心控製住此人,助他先行拿下並州,再遣一員心腹之人取而代之。或可省去主公不少心思。”
“不過,若主公覺得小公子年幼,或可請年紀稍長一些的二公子拜師王匡……”
袁紹聞言若有所思,緩緩點頭。
他偏愛小兒子,實在不舍袁尚離開自己。
於是下定決心,才有此一幕。
“哈哈,公節不可妄自菲薄。天下人皆稱你文治武功是一流,怎的在我麵前謙虛?”袁紹道。
王匡知道這袁紹八成是得了指點,心裏打定主意要把袁熙送去河內了。
“承蒙使君高看,熙公子拜師這件事我就答應了。”
王匡想到自己來鄴城的目的,就不再拒絕,爽快答應下來,不過提出三點要求。
“第一,熙公子跟我去河內,請使君派一隊親衛護佑他的安全。”
“第二,王匡實在不是武藝高強之輩,請使君遣一武藝高強的武將跟隨,在傳授熙公子武藝時還能護佑他左右。”
“第三,我要一份拜師禮。”
三個條件接連說完,王匡打量袁紹的反映。
隻見他毫不在乎,大手一揮就答應了:“公節考慮仔細,袁紹佩服。
隻是這拜師禮可有甚要求?”
王匡笑道:“一營軍械。”
袁紹聞言,臉色僵住。
一營兩千人,甲衣、軍械。
你王匡來打劫的吧。
袁紹扯動僵住的嘴角,道:“一營太多,半營我可答應你。”
王匡聞言,幹脆利落地拱手道:“多謝使君。”
本求八百皮甲,如今還多出不少,誰能不滿意呢?
“何時能見我那徒兒?”
王匡悠然醒來,翻個個坐起身來。忽然詩興大發,想到那句十分應景,搖頭晃腦道: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房外侍者聽聞動靜,敲門道:“王府君,既醒來,還請洗漱,州牧請您過去一見。”
“知道了。”
王匡淡淡答了一聲。
“客堂覺睡足,窗外日遲遲。”
…………
等王匡見到袁紹,已經是半個時辰之後。
袁紹臉上還是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
隻是王匡總感覺什麽不對,隻是躬身行禮。
“王匡拜見使君,不知使君召見王匡有何要事?”
袁紹揮手道:“公節請坐。”
王匡拱了手,自尋個座兒坐下。
“我有一子,名熙字顯奕,如今正是弱冠之年,欲拜你為師,同你在河內學習文武之道,你意下如何?”
袁紹盯著王匡,淡淡道。
王匡聞言,心中一沉。
怎的突然提起這個?
莫不是昨天晚上發生了什麽他不記得的事?
王匡腰背挺直,拱手道:“熙公子想在我身邊學習,我自然是歡迎的。
隻是文武之道非是我之擅長。文才我不如逢元圖、沮公與,武藝我不如顏良、文醜兩員上將。
恐怕耽誤熙公子啊。”
袁紹聞言,遲疑了一下。
他不想把自己最疼愛的小子送走,可昨日一向不對付的逢紀、田豐兩人齊齊提出要求,請公子袁尚入河內。
兩人認為王匡是諸侯中少有的有才幹者,將來恐對冀州有威脅,於是想出一策:
送袁熙去河內任職,待二三年後,向天子請一旨,征王匡在冀州或他地另任。
一能消減王匡實力,除去冀州一大隱患。
二能摘了王匡在河內用功數年之果。
三能為袁尚積攢功勞。
若隻有這一箭三雕還不足以讓袁紹把他的寶貝兒子送到他人地盤,那個叫沮授的謀劃才叫他下定決心。
當夜三謀士齊齊登門,說有要事稟報主公。
兩人都說了見解,隻有沮授沒有開口。
袁紹拱手一拜,問道:“如今奸臣作亂,朝廷遷移。袁氏曆代蒙受漢室恩寵,誌竭力命,興複漢室。桓公無管仲不可成就霸業,勾踐少範蠡不可保存越國。今欲與卿戮力同心,共安社稷,計將安出?請先生教我。”
沮授這才開口道:“正如那王匡所言,主公身出世家,少年成名。後於朝堂之上嗬斥董賊,孤身一人奔馬出城,董卓也感到害怕。任渤海太守之位,以安主公之心。
可見主公雄武。又領十八路諸侯討逆,名聲冠絕天下。如今主公手握富庶之地,有可披甲執銳者百萬,當是所向無敵。
先舉師向東,可掃除青州黃巾餘孽。
積澱兩年揮師西進,可殲滅黑山軍,威服並州。
積聚冀、青、並三州之力,鎮殺公孫瓚,震懾三郡鮮卑,則河北定矣!
集合河北冀州、青州、並州、幽州四州之力,網羅天下英才,征召百萬雄師,西至長安迎迴天子,重建宗廟,號令天下,誰敢不從?不從則兵鋒壓境,抄家滅族,流血百裏,誰能敵之?如從此策,主公所求得矣。”
座中人都驚訝不已,沒想到這沮授一直不說話,一開口就是這天下策!
袁紹也是一臉驚奇與震驚。
如此大才就被我收得了?
如此亂世大局就點明了?
“哈哈哈!好好好,今袁紹能遇公與,實在是天之恩賜!”袁紹哈哈大笑,一把握住沮授手臂,誠懇道:
“公與,我拜你為冀州監軍,奮武將軍,監護冀州內外,節製諸將!”
沮授也是在韓馥那裏吃了太多拒絕,終於有明主采納他的策略!
一時間感動不已,拜道:“沮授拜謝主公信任!必然不負主公所托!”
密室內主公謀士同心協力,仿佛霸業已成。
袁紹接著道:“那你看王匡此人如何?”
沮授斟酌了一下,開口道:“
“王匡其人文治武功名聲在外,月前大勝牛輔更是聲威無兩。讓公子跟他學習到也合適。關於那王匡……主公若是有信心控製住此人,助他先行拿下並州,再遣一員心腹之人取而代之。或可省去主公不少心思。”
“不過,若主公覺得小公子年幼,或可請年紀稍長一些的二公子拜師王匡……”
袁紹聞言若有所思,緩緩點頭。
他偏愛小兒子,實在不舍袁尚離開自己。
於是下定決心,才有此一幕。
“哈哈,公節不可妄自菲薄。天下人皆稱你文治武功是一流,怎的在我麵前謙虛?”袁紹道。
王匡知道這袁紹八成是得了指點,心裏打定主意要把袁熙送去河內了。
“承蒙使君高看,熙公子拜師這件事我就答應了。”
王匡想到自己來鄴城的目的,就不再拒絕,爽快答應下來,不過提出三點要求。
“第一,熙公子跟我去河內,請使君派一隊親衛護佑他的安全。”
“第二,王匡實在不是武藝高強之輩,請使君遣一武藝高強的武將跟隨,在傳授熙公子武藝時還能護佑他左右。”
“第三,我要一份拜師禮。”
三個條件接連說完,王匡打量袁紹的反映。
隻見他毫不在乎,大手一揮就答應了:“公節考慮仔細,袁紹佩服。
隻是這拜師禮可有甚要求?”
王匡笑道:“一營軍械。”
袁紹聞言,臉色僵住。
一營兩千人,甲衣、軍械。
你王匡來打劫的吧。
袁紹扯動僵住的嘴角,道:“一營太多,半營我可答應你。”
王匡聞言,幹脆利落地拱手道:“多謝使君。”
本求八百皮甲,如今還多出不少,誰能不滿意呢?
“何時能見我那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