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董卓惡行早已傳遍洛陽甚至司隸。
朝中公卿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又要維持忠臣義士的形象,又害怕董卓的利刃無情。
然,大漢養士近四百載,忠義死節之士何止萬千?
奈何虛偽君子身居高位,自己貪生怕死,貪權好財的無恥之行卻染黑了朝中真正豪傑義士的正義形象。
有義士名為伍孚,字德瑜,乃是當朝越騎校尉。
他見董卓不僅藐視禮法,擅行廢立,又殘暴至此,竟然擅殺百姓,搶掠錢財,心中憤恨不已,暗自謀劃除掉董卓,為國除奸,為民除害。
伍孚乃是武官,就想著憑借自身武力刺殺董卓。
如能趁其不備,身心懈怠之時,出手刺殺,定能成功。
因此,伍孚在寬大的朝服內穿上貼身小甲,在袖中藏著一柄鋒利的匕首,以木樁為董賊,時常練習刺殺。
一連幾次上朝,伍孚都沒有抓住機會,反而差點露出馬腳,被身邊的司徒王允幫忙掩護這才沒有發覺。
一日上朝,董卓獨行在前,兩側文武皆是低頭不敢冒犯,董卓目露高傲之色,心中喜不自勝,警惕之心已然鬆懈下來。
且此時那個虎狼之將呂布並未跟在身邊,正是出手的最佳時機。
說時遲那時快,伍孚自袖中抽出匕首直刺董卓後心,出其不意且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果然一擊中的。
隻是沒想到董卓朝服內也穿了一件寶甲,沒有刺穿。
董卓立馬轉身,一雙大手擒住伍孚,巨力之下伍孚竟然不是董卓的對手,被其逼退。
董卓也驚出一身冷汗,連忙後退數步,身側甲士連忙上前護衛。
伍孚見事情暴露,不甘束手就擒,奮力上前砍死幾個衝上來的幾個甲士,又向董卓刺去。
董卓作勢要躲開,隻見一隻大手直接握住伍孚持刀的手臂,像鐵箍一樣使其不得寸進。
卻是呂布閃身來到,一掌打在伍孚胸口,將之擊倒在地。
“董卓老賊!你該死啊!”伍孚跌坐在地,被護衛摁住,匕首被卸掉交給董卓手中,無奈絕望大吼。
董卓掂量著手中的匕首,漸漸冷靜下來,陰冷地笑道:“誰叫你刺殺老夫!
你敢謀反?”
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
你這狗賊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恨不得將你五馬分屍,讓你千刀萬剮!我恨不得生吞你肉以謝天下!”
董卓冷笑一聲,握緊伍孚帶來的匕首,猛地刺向伍孚胸膛,結果被伍孚內穿的小甲擋住。
嚇得眾大臣連忙向前衝,奈何被衛士攔住。
王允、曹操等人皆是雙目通紅,義憤填膺。
董卓露出訝然之色,打趣道:“還是個王八,來啊,他不是要五馬分屍老夫嗎?把他拉下去給我五馬分屍!”
“奸臣!逆賊!你必將遺臭萬年!”伍孚被押解下去,口中叫罵不斷。
城門外,伍孚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匹馬上,仍傳來咬牙切齒的罵聲,馬鞭揮出,五匹馬四散衝出,屍身分裂,赤血長殷。
有人作詩稱讚道:
漢末忠臣說伍孚,衝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一校尉將伍孚的頭顱撿起,放在托盤上呈給董卓。
董卓看著伍孚的首級,哈哈大笑:“匹夫!拿去喂狗。”
“遵命。”
眾大臣均麵露悲痛之色,唯有曹操眼中閃過莫名的光芒。
朝會散去後,司徒王允在宮門口邀請熟識的大臣好友到他府上參加他六十壽宴。
眾大臣紛紛恭賀,皆言必定準時到場。
曹操作為驍騎校尉,又與王允同是何進麾下心腹,自然在受邀之列。
華燈初上,司徒府上已然是人聲鼎沸,賓客接踵而至,禮物堆積如山。
宴會上舞樂齊奏,歌姬舞姿曼妙,樂曲空靈悅耳。
王允環視一圈,舉杯道:“今日乃我誕辰,在座的諸位皆是朝廷舊臣。”
這“舊臣”兩個字仿佛有什麽莫名的魔力,座中諸人神色瞬間暗淡下來。
王允聲音忽然哽咽,掩麵痛哭起來:“我……我……嗚嗚嗚嗚……”
眾人不禁一愣,這王司徒今日華誕之際,怎麽悲哭起來?
諸官驚問道:“司徒大人,值此貴誕何故悲傷呢?”
王允摸了摸眼淚,平複心情道:“實不相瞞,今日非我賤降之日。”
諸官更加好奇,座中的曹操更是目露輕蔑的眼神,心中暗罵老狐狸演技不行。
“司徒大人,不知大人這是?”曹操直接打開天窗,讓王司徒直接說亮話。
“老夫想與諸位一敘,又恐董卓懷疑,隻好托言慶壽,才敢邀請諸位。”王允哀歎,聲音悲慘。
眾大臣明白了,紛紛鬆了一口氣。
還以為要拉著我們跟董卓對著幹呢,嚇了一跳。
“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當年高祖誅秦滅楚,統一天下;誰想傳至今日,就要喪滅於董卓之手。”
王允說到悲傷處又掩麵哭泣起來。
諸官聞言,紛紛伏案痛哭,一時間哭嚎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滿堂皆忠臣也!
悲哭之中忽然傳來一聲不合時宜的大笑聲:“哈哈哈,哈哈哈!”
哭聲一片被衝散,滿堂朝官提起頭。
眾人抬頭一看,正是驍騎校尉曹操。
一人不解問道:“孟德何故發笑?”
曹操搖頭笑道:“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豈能哭死董卓?”
王允擦幹眼淚,惱怒道:“曹孟德!你家祖宗也食漢祿,如今不思報國反而在這嘲笑我等?”
曹操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環顧一周,見眾人目光都看向自己,正色道:“我不是笑其他什麽事,而是笑眾位朝廷重臣肱骨,竟無一計誅殺董卓。”
王允冷哼道:“你有何計謀?”
曹操朗聲道:“某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王允見曹操之言自信十足,連忙起身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示意這裏人多,機密之事怎能當眾相商。
王允連忙請曹操來到後花園中的一處密室,兩人仔細商議。
密室中,燭火陰暗。
王允取出一份密信,交給曹操一觀。
曹操湊在燭火前一看,原來是渤海太守袁紹寫來的。
信中道: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
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
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曹操看完,放在書信,笑道:“本初這封信寫得倒是慷慨激昂。
隻是……”
王允連忙傾身問道:“隻是什麽?”
“嗬嗬,他袁本初遠遠避禍於渤海,倒是攛掇別人在京起事,說得倒是輕巧……”
曹操雙眼一眯,寒光乍現!
朝中公卿大臣是敢怒不敢言,又要維持忠臣義士的形象,又害怕董卓的利刃無情。
然,大漢養士近四百載,忠義死節之士何止萬千?
奈何虛偽君子身居高位,自己貪生怕死,貪權好財的無恥之行卻染黑了朝中真正豪傑義士的正義形象。
有義士名為伍孚,字德瑜,乃是當朝越騎校尉。
他見董卓不僅藐視禮法,擅行廢立,又殘暴至此,竟然擅殺百姓,搶掠錢財,心中憤恨不已,暗自謀劃除掉董卓,為國除奸,為民除害。
伍孚乃是武官,就想著憑借自身武力刺殺董卓。
如能趁其不備,身心懈怠之時,出手刺殺,定能成功。
因此,伍孚在寬大的朝服內穿上貼身小甲,在袖中藏著一柄鋒利的匕首,以木樁為董賊,時常練習刺殺。
一連幾次上朝,伍孚都沒有抓住機會,反而差點露出馬腳,被身邊的司徒王允幫忙掩護這才沒有發覺。
一日上朝,董卓獨行在前,兩側文武皆是低頭不敢冒犯,董卓目露高傲之色,心中喜不自勝,警惕之心已然鬆懈下來。
且此時那個虎狼之將呂布並未跟在身邊,正是出手的最佳時機。
說時遲那時快,伍孚自袖中抽出匕首直刺董卓後心,出其不意且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果然一擊中的。
隻是沒想到董卓朝服內也穿了一件寶甲,沒有刺穿。
董卓立馬轉身,一雙大手擒住伍孚,巨力之下伍孚竟然不是董卓的對手,被其逼退。
董卓也驚出一身冷汗,連忙後退數步,身側甲士連忙上前護衛。
伍孚見事情暴露,不甘束手就擒,奮力上前砍死幾個衝上來的幾個甲士,又向董卓刺去。
董卓作勢要躲開,隻見一隻大手直接握住伍孚持刀的手臂,像鐵箍一樣使其不得寸進。
卻是呂布閃身來到,一掌打在伍孚胸口,將之擊倒在地。
“董卓老賊!你該死啊!”伍孚跌坐在地,被護衛摁住,匕首被卸掉交給董卓手中,無奈絕望大吼。
董卓掂量著手中的匕首,漸漸冷靜下來,陰冷地笑道:“誰叫你刺殺老夫!
你敢謀反?”
伍孚瞪目大喝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
你這狗賊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恨不得將你五馬分屍,讓你千刀萬剮!我恨不得生吞你肉以謝天下!”
董卓冷笑一聲,握緊伍孚帶來的匕首,猛地刺向伍孚胸膛,結果被伍孚內穿的小甲擋住。
嚇得眾大臣連忙向前衝,奈何被衛士攔住。
王允、曹操等人皆是雙目通紅,義憤填膺。
董卓露出訝然之色,打趣道:“還是個王八,來啊,他不是要五馬分屍老夫嗎?把他拉下去給我五馬分屍!”
“奸臣!逆賊!你必將遺臭萬年!”伍孚被押解下去,口中叫罵不斷。
城門外,伍孚的頭和四肢分別綁在五匹馬上,仍傳來咬牙切齒的罵聲,馬鞭揮出,五匹馬四散衝出,屍身分裂,赤血長殷。
有人作詩稱讚道:
漢末忠臣說伍孚,衝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一校尉將伍孚的頭顱撿起,放在托盤上呈給董卓。
董卓看著伍孚的首級,哈哈大笑:“匹夫!拿去喂狗。”
“遵命。”
眾大臣均麵露悲痛之色,唯有曹操眼中閃過莫名的光芒。
朝會散去後,司徒王允在宮門口邀請熟識的大臣好友到他府上參加他六十壽宴。
眾大臣紛紛恭賀,皆言必定準時到場。
曹操作為驍騎校尉,又與王允同是何進麾下心腹,自然在受邀之列。
華燈初上,司徒府上已然是人聲鼎沸,賓客接踵而至,禮物堆積如山。
宴會上舞樂齊奏,歌姬舞姿曼妙,樂曲空靈悅耳。
王允環視一圈,舉杯道:“今日乃我誕辰,在座的諸位皆是朝廷舊臣。”
這“舊臣”兩個字仿佛有什麽莫名的魔力,座中諸人神色瞬間暗淡下來。
王允聲音忽然哽咽,掩麵痛哭起來:“我……我……嗚嗚嗚嗚……”
眾人不禁一愣,這王司徒今日華誕之際,怎麽悲哭起來?
諸官驚問道:“司徒大人,值此貴誕何故悲傷呢?”
王允摸了摸眼淚,平複心情道:“實不相瞞,今日非我賤降之日。”
諸官更加好奇,座中的曹操更是目露輕蔑的眼神,心中暗罵老狐狸演技不行。
“司徒大人,不知大人這是?”曹操直接打開天窗,讓王司徒直接說亮話。
“老夫想與諸位一敘,又恐董卓懷疑,隻好托言慶壽,才敢邀請諸位。”王允哀歎,聲音悲慘。
眾大臣明白了,紛紛鬆了一口氣。
還以為要拉著我們跟董卓對著幹呢,嚇了一跳。
“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當年高祖誅秦滅楚,統一天下;誰想傳至今日,就要喪滅於董卓之手。”
王允說到悲傷處又掩麵哭泣起來。
諸官聞言,紛紛伏案痛哭,一時間哭嚎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滿堂皆忠臣也!
悲哭之中忽然傳來一聲不合時宜的大笑聲:“哈哈哈,哈哈哈!”
哭聲一片被衝散,滿堂朝官提起頭。
眾人抬頭一看,正是驍騎校尉曹操。
一人不解問道:“孟德何故發笑?”
曹操搖頭笑道:“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豈能哭死董卓?”
王允擦幹眼淚,惱怒道:“曹孟德!你家祖宗也食漢祿,如今不思報國反而在這嘲笑我等?”
曹操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環顧一周,見眾人目光都看向自己,正色道:“我不是笑其他什麽事,而是笑眾位朝廷重臣肱骨,竟無一計誅殺董卓。”
王允冷哼道:“你有何計謀?”
曹操朗聲道:“某雖不才,願即斷董卓頭,懸之都門,以謝天下。”
王允見曹操之言自信十足,連忙起身問道:“孟德有何高見?”
曹操示意這裏人多,機密之事怎能當眾相商。
王允連忙請曹操來到後花園中的一處密室,兩人仔細商議。
密室中,燭火陰暗。
王允取出一份密信,交給曹操一觀。
曹操湊在燭火前一看,原來是渤海太守袁紹寫來的。
信中道: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
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
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曹操看完,放在書信,笑道:“本初這封信寫得倒是慷慨激昂。
隻是……”
王允連忙傾身問道:“隻是什麽?”
“嗬嗬,他袁本初遠遠避禍於渤海,倒是攛掇別人在京起事,說得倒是輕巧……”
曹操雙眼一眯,寒光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