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不愧是當世前十的世家大族。
累年積累豐厚至此。
不待王匡感歎,就聽得王鶴叮囑道:“這是王家的全部家底了,萬萬不能一下花光百年積蓄。”
隨後掏出一卷竹簡,接著道:“這是王氏如今能用得上的人脈,皆在於此,你要熟練掌握,好生保管。”
王匡恭敬接過,點頭稱是。
“好了,琅琊王氏上下的將來,就係你王公節一身了。
拜托了。”王鶴躬身拱手給王匡行了一禮。
“王匡必舍命為之。”王匡迴禮道,“我聽聞下邳有大才,我欲訪之。”
“好,你且去忙。”王鶴點點頭道。
告辭了王鶴,王匡找到已經將禮品購置妥當的典韋、於禁二人。
典韋、於禁兩人大包小包,花紅柳綠拎著不少東西。
典韋嘴裏還叼著一隻雞腿,嘿嘿地笑著。
王匡忍俊不禁,召集十騎,同典韋、於禁一同飛馬前往下邳。
此時東陽城外,兩波人馬對麵而立,拉開陣勢,眼看就要鬥爭起來。
雙方各自派出一人,開始了鬥將。
一人使一柄八尺長槍,一人耍著三尺鐵劍。
纏鬥十幾個迴合,用劍的貼身上前,抓住用槍者的防守破綻,劃傷了持槍的手臂,衣袖頓時被血染的殷紅一片。
持槍的手臂吃痛,連連後退,敗下陣來。
“好!”大家見分出勝負,情不自禁地喝彩起來。
正在趕路的王匡一行注意到這裏人群聚集,催馬來到人群之側。
雙方人馬皆是聚精會神於場中角鬥,竟然沒有注意到一行十三騎的到來。
還是一個憋不住了擠出人群想要撒尿的瘦猴男子發現了這夥不速之客。
一時忘了去解決大事,轉身給領頭的報信去了。
“大哥,那邊來了十幾號陌生麵孔,就在那邊。”瘦猴來到那個劍客麵前,指著王匡一行人所在方向道。
劍客順著瘦猴所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見了最前麵的王匡。
劍客眉頭一皺,那人氣度不凡,儀表不凡,應該不是馬匪、山賊之流。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穩妥之下,還是把對麵頭領招唿過來,共同商議。
對麵的領頭人看起來莫約二十五六歲,蓄著短須。
“縣長,那邊來了不少生麵孔,我看他們氣勢不凡,頗有肅殺之氣,恐怕來曆不簡單。”劍客道。
“子敬勿憂,你我同去詢問,不怕他不說出來曆。”
“如此甚好。”劍客點頭道。
王匡見兩夥人都過來,給典韋和於禁使個眼色,兩人立馬會意,紛紛加強了戒備。
“敢問兩位兄弟,此處是何地?”王匡見兩人聯手而來,首先開口問道。
劍客上下打量了王匡一眼,道:“此地那是東陽縣,隸屬下邳管轄。
冒昧相問,不知兄長一行來此地何事?”
王匡說明了聽聞此地有大才,要來東陽縣拜訪大才的事情。
兩人一聽,道:“訪才?不知兄長姓甚名誰?東陽縣的大才我等皆相識。”
王匡一聽,大喜道:“在下王匡,字公節,泰山人士。
此來拜訪一人,名為魯肅。我聽聞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我很是欣賞他,故來此拜見。”
“魯肅?”兩人對視一眼,心中升起幾分警惕,其中的劍客更是心中一動,找我的?
原來這劍客就是王匡要尋找的魯肅,表字子敬,今日領著鄉裏二三十個少年練武比鬥。
那縣長道:“你要拜訪魯肅,你可知他的樣貌?”
“慚愧,我知其名,卻未曾謀麵,甚至遺憾。”王匡麵露遺憾之色。
“哈哈,兄所求者遠在天邊盡在眼前!”縣長看出王匡是真要來拜見魯肅,於是意有所指道。
“噢?莫非先生就是魯肅乎?”王匡看向眼前這人,見其儀表不俗,談吐不凡,以為就是魯肅。
且另一人隻有十七八歲,很難想象是曆史上主持江東軍政的大都督。
“非也,非也。我乃陳登,為此地縣長。
這位才是你要找的魯肅魯子敬啊。”縣長自稱是陳登,還指出劍客就是魯肅本尊。
“啊,拜見子敬先生。久聞先生之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隻是沒想到子敬先生如此年少。”王匡連忙向魯肅一拜,道。
“真是為少年英雄啊。”王匡感歎道。
“咳咳,我確實是魯肅。隻是當不得王兄稱唿為先生。”魯肅心中又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
“如何當不得?我自泰山前來,就是為了來拜見子敬先生。”王匡真誠道。
“好了,兩位。此處不是交談之地,先尋一處能喝茶飲酒之地,坐下在談不遲。”縣長陳登說道。
“陳兄說的是,我們先去找一處飲宴之地,休息一番。”王匡點頭道。
很快,一行人來到一處茶鋪,三人各自坐好。
典韋,於禁等在外守候。
“王兄姓王,不知與琅琊王氏是?”陳登飲下一口茶,打量著王匡,探問道。
“不瞞兩位,王匡正是出身琅琊王氏。”王匡道。
“原來王兄是世家子弟,失敬失敬。”陳登和魯肅拱手道。
“說起來,我曾聽聞一人,為人爽朗,智謀過人,有扶世濟民之誌,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王匡頓了一下,繼續道:“
那人似乎也名陳登,字元龍,其父在沛國為相,亦是當世之大才。”
這迴陳登也愣住了,一度懷疑王匡是不是早已把他們調查個一清二楚了,在這裝糊塗呢。
“噢?世上竟有如此湊巧之事?陳縣長便是你口中所說的那個陳登陳元龍。”
魯肅撫掌大笑,前番是知人不認識我,現在是知人不認識你陳登。
“哎呀,大才當麵我竟然有眼不識泰山,失敬失敬。”王匡連忙拱手拜見。
“不敢當,不敢當。陳某自覺羞愧。”陳登謙虛道。”
“兩位都是世之大才,問兩位對著天下大事如何看待?”王匡引出新的話題。
魯肅略微思索,開口道:“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大漢四百年垂暮矣。”
言語之中,多是對朝政的不滿。
“前番大將軍何進謀誅殺宦官,結果反被埋伏殺害,京都動亂。
如今天下如水中之浮萍,早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若無賢能匡扶漢室,則漢室江山危矣。”陳登也表明了類似的看法。
王匡聞言眼神一亮,道:“兩位對天下之事的看法鞭辟入裏,王匡佩服。
不瞞兩位,我數日前從洛陽迴到山東,就是因為董卓進京,擅行廢立之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惑亂朝綱,把持朝政,殘害閑臣。
奈何沒有反抗的力量,也不願意在此奸賊的麾下做事,於是就棄官迴鄉了。”
“什麽?竟有此事?”王匡所說的話給兩人帶來了不小的震驚,竟有人擅行廢立!
大逆不道之賊!
“這董卓簡直是亂臣賊子,形同篡逆!”
兩人氣憤異常,雙拳緊握。
“我早年在大將軍麾下任中郎將、建義校尉,董卓把持朝政後,我就棄官迴鄉。
隻是前幾日又得到朝廷任命,忝為河內太守。
匡有心報國,麾下卻無有如兩位先生這般大才。
機緣之下聽聞下邳有大才,故來拜訪,請兩位先生能來助我一臂之力,共討逆賊,以正朝綱。”
不待兩人答應,一聲公鴨嗓音傳來。
“來呀,給咱家上些茶水酒菜!”
循聲望去,隻見一個小黃門打扮的人站在茶棚外。
趾高氣昂,目中無人。
眾人不禁皺起眉頭。
累年積累豐厚至此。
不待王匡感歎,就聽得王鶴叮囑道:“這是王家的全部家底了,萬萬不能一下花光百年積蓄。”
隨後掏出一卷竹簡,接著道:“這是王氏如今能用得上的人脈,皆在於此,你要熟練掌握,好生保管。”
王匡恭敬接過,點頭稱是。
“好了,琅琊王氏上下的將來,就係你王公節一身了。
拜托了。”王鶴躬身拱手給王匡行了一禮。
“王匡必舍命為之。”王匡迴禮道,“我聽聞下邳有大才,我欲訪之。”
“好,你且去忙。”王鶴點點頭道。
告辭了王鶴,王匡找到已經將禮品購置妥當的典韋、於禁二人。
典韋、於禁兩人大包小包,花紅柳綠拎著不少東西。
典韋嘴裏還叼著一隻雞腿,嘿嘿地笑著。
王匡忍俊不禁,召集十騎,同典韋、於禁一同飛馬前往下邳。
此時東陽城外,兩波人馬對麵而立,拉開陣勢,眼看就要鬥爭起來。
雙方各自派出一人,開始了鬥將。
一人使一柄八尺長槍,一人耍著三尺鐵劍。
纏鬥十幾個迴合,用劍的貼身上前,抓住用槍者的防守破綻,劃傷了持槍的手臂,衣袖頓時被血染的殷紅一片。
持槍的手臂吃痛,連連後退,敗下陣來。
“好!”大家見分出勝負,情不自禁地喝彩起來。
正在趕路的王匡一行注意到這裏人群聚集,催馬來到人群之側。
雙方人馬皆是聚精會神於場中角鬥,竟然沒有注意到一行十三騎的到來。
還是一個憋不住了擠出人群想要撒尿的瘦猴男子發現了這夥不速之客。
一時忘了去解決大事,轉身給領頭的報信去了。
“大哥,那邊來了十幾號陌生麵孔,就在那邊。”瘦猴來到那個劍客麵前,指著王匡一行人所在方向道。
劍客順著瘦猴所指的方向看去,正好看見了最前麵的王匡。
劍客眉頭一皺,那人氣度不凡,儀表不凡,應該不是馬匪、山賊之流。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穩妥之下,還是把對麵頭領招唿過來,共同商議。
對麵的領頭人看起來莫約二十五六歲,蓄著短須。
“縣長,那邊來了不少生麵孔,我看他們氣勢不凡,頗有肅殺之氣,恐怕來曆不簡單。”劍客道。
“子敬勿憂,你我同去詢問,不怕他不說出來曆。”
“如此甚好。”劍客點頭道。
王匡見兩夥人都過來,給典韋和於禁使個眼色,兩人立馬會意,紛紛加強了戒備。
“敢問兩位兄弟,此處是何地?”王匡見兩人聯手而來,首先開口問道。
劍客上下打量了王匡一眼,道:“此地那是東陽縣,隸屬下邳管轄。
冒昧相問,不知兄長一行來此地何事?”
王匡說明了聽聞此地有大才,要來東陽縣拜訪大才的事情。
兩人一聽,道:“訪才?不知兄長姓甚名誰?東陽縣的大才我等皆相識。”
王匡一聽,大喜道:“在下王匡,字公節,泰山人士。
此來拜訪一人,名為魯肅。我聽聞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
我很是欣賞他,故來此拜見。”
“魯肅?”兩人對視一眼,心中升起幾分警惕,其中的劍客更是心中一動,找我的?
原來這劍客就是王匡要尋找的魯肅,表字子敬,今日領著鄉裏二三十個少年練武比鬥。
那縣長道:“你要拜訪魯肅,你可知他的樣貌?”
“慚愧,我知其名,卻未曾謀麵,甚至遺憾。”王匡麵露遺憾之色。
“哈哈,兄所求者遠在天邊盡在眼前!”縣長看出王匡是真要來拜見魯肅,於是意有所指道。
“噢?莫非先生就是魯肅乎?”王匡看向眼前這人,見其儀表不俗,談吐不凡,以為就是魯肅。
且另一人隻有十七八歲,很難想象是曆史上主持江東軍政的大都督。
“非也,非也。我乃陳登,為此地縣長。
這位才是你要找的魯肅魯子敬啊。”縣長自稱是陳登,還指出劍客就是魯肅本尊。
“啊,拜見子敬先生。久聞先生之名,如今一見,果然名不虛傳,隻是沒想到子敬先生如此年少。”王匡連忙向魯肅一拜,道。
“真是為少年英雄啊。”王匡感歎道。
“咳咳,我確實是魯肅。隻是當不得王兄稱唿為先生。”魯肅心中又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
“如何當不得?我自泰山前來,就是為了來拜見子敬先生。”王匡真誠道。
“好了,兩位。此處不是交談之地,先尋一處能喝茶飲酒之地,坐下在談不遲。”縣長陳登說道。
“陳兄說的是,我們先去找一處飲宴之地,休息一番。”王匡點頭道。
很快,一行人來到一處茶鋪,三人各自坐好。
典韋,於禁等在外守候。
“王兄姓王,不知與琅琊王氏是?”陳登飲下一口茶,打量著王匡,探問道。
“不瞞兩位,王匡正是出身琅琊王氏。”王匡道。
“原來王兄是世家子弟,失敬失敬。”陳登和魯肅拱手道。
“說起來,我曾聽聞一人,為人爽朗,智謀過人,有扶世濟民之誌,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
王匡頓了一下,繼續道:“
那人似乎也名陳登,字元龍,其父在沛國為相,亦是當世之大才。”
這迴陳登也愣住了,一度懷疑王匡是不是早已把他們調查個一清二楚了,在這裝糊塗呢。
“噢?世上竟有如此湊巧之事?陳縣長便是你口中所說的那個陳登陳元龍。”
魯肅撫掌大笑,前番是知人不認識我,現在是知人不認識你陳登。
“哎呀,大才當麵我竟然有眼不識泰山,失敬失敬。”王匡連忙拱手拜見。
“不敢當,不敢當。陳某自覺羞愧。”陳登謙虛道。”
“兩位都是世之大才,問兩位對著天下大事如何看待?”王匡引出新的話題。
魯肅略微思索,開口道:“朝廷昏庸,官吏腐敗,社會動蕩。大漢四百年垂暮矣。”
言語之中,多是對朝政的不滿。
“前番大將軍何進謀誅殺宦官,結果反被埋伏殺害,京都動亂。
如今天下如水中之浮萍,早已陷入風雨飄搖之中,若無賢能匡扶漢室,則漢室江山危矣。”陳登也表明了類似的看法。
王匡聞言眼神一亮,道:“兩位對天下之事的看法鞭辟入裏,王匡佩服。
不瞞兩位,我數日前從洛陽迴到山東,就是因為董卓進京,擅行廢立之事,廢帝為弘農王,立陳留王為帝,惑亂朝綱,把持朝政,殘害閑臣。
奈何沒有反抗的力量,也不願意在此奸賊的麾下做事,於是就棄官迴鄉了。”
“什麽?竟有此事?”王匡所說的話給兩人帶來了不小的震驚,竟有人擅行廢立!
大逆不道之賊!
“這董卓簡直是亂臣賊子,形同篡逆!”
兩人氣憤異常,雙拳緊握。
“我早年在大將軍麾下任中郎將、建義校尉,董卓把持朝政後,我就棄官迴鄉。
隻是前幾日又得到朝廷任命,忝為河內太守。
匡有心報國,麾下卻無有如兩位先生這般大才。
機緣之下聽聞下邳有大才,故來拜訪,請兩位先生能來助我一臂之力,共討逆賊,以正朝綱。”
不待兩人答應,一聲公鴨嗓音傳來。
“來呀,給咱家上些茶水酒菜!”
循聲望去,隻見一個小黃門打扮的人站在茶棚外。
趾高氣昂,目中無人。
眾人不禁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