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灼炎天光,背蒸暑土氣。


    樹林陰涼處,士卒、隨從稀稀拉拉依靠在樹下乘涼,王匡和王蓋也靠在馬車的陰涼處閑聊。


    “如典韋這般豪傑,在戰場上必是一員猛將,那雙鐵手揮舞起來,何人可當。”王匡感歎道。


    “正是,我將來也會成為一個卓越的武將!就如霍驃騎那般!縱馬北疆,燕然勒功。”王蓋興奮道。


    “賢弟,你之誌向是做一名戰將還是統帥?”王匡心中一動,問道。


    王蓋眉頭一擰,思索片刻,迴道:“兄長,戰將不是和統帥一樣統領兵馬嗎?


    都能建功立業,有什麽區別。”


    “將軍者,可領兵數萬,攻城拔寨,驍勇善戰,親自率領兵甲摧垮敵人。


    因此,將軍皆是勇武不凡之才。


    為帥者,可將數十萬甚至百萬兵,洞悉天時地利人和,運籌帷幄千裏之外,心中有韜略,胸中有溝壑,軍令自中軍大帳而出,無所不克,無敵不敗。”


    聽完王匡所言,王蓋有些沉默,他知道帥的道路走的更快,更穩健。


    可是他王蓋是個向往鐵血沙場的男兒,若是讓他坐鎮大營,指點三軍,他恐怕是坐不住。


    當然,王蓋也沒那個本事去做。


    “我絕對將來能在兄長麾下做一名衝鋒陷陣的將軍就很好了。”王蓋撓撓頭道。


    “賢弟,你應該知道我麾下如今已經有不少善武之才。先不說典韋,就說你見過的張遼、高順、曹性,隨便哪個,勇猛都不在你之下。


    就說那少年劉禮,也能與你打的又來有迴。


    你若是在沙場上交鋒,又能有幾成把握不戰敗?更遑論是奪取功勳。


    所以,為兄建議你走上統將征戰的為帥之路。”王匡給王蓋仔細分析一番,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和想法。


    “嗬嗬,兄長教訓的是。隻是我,能做好嗎?我武藝還算過得去,文學方麵隨族中長者學了一些,在太原勉強算得上不錯。


    隻是,謀略三軍,我恐怕遠遠不夠啊。”


    王蓋聞言苦笑,有些不好意思地捏著衣角。


    “你隻需要打定主意,盡力去做,我自然會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統帥,至於最後能走多遠,這就要看你個人悟性了。”


    王匡聞言,哈哈哈一笑,拍了拍王蓋的肩膀,示意不用擔心。


    “如此,那我想當一名統帥三軍的大帥!”王蓋見王匡如此看重自己,不由得升起幾分信心。


    “如此甚好。這樣,到了泰山之後,你先去高順那裏做個副將,學學他的治軍之術。”王匡站了起來,因為他看到典韋已經“出浴”,正向這邊走來。


    “是。”王蓋點點頭道,見王匡站了起來,才發現典韋已經過來了。


    典韋身上穿的是王匡的衣服,本來是寬衣大袖,穿在典韋身上卻像是緊身短打。


    王匡也是八尺的身高,隻是典韋那渾身鼓脹隆起的肌肉把衣服撐的夠嗆。


    “王兄,你這衣服布料摸起來真舒服!就是小了點,嘿嘿。”典韋洗浴過後,整個人白了不少,那種餿臭味已經散去,加上侍女把典韋的頭發、胡須梳理齊整,好像是變了一個人。


    更加兇悍,威懾更甚。


    好一個猛士!


    王匡心中感歎,上前兩步,拍了拍典韋結實的臂膀,道:“典兄弟,等到了泰山郡,我命人給你做上幾身合體的衣裳。”


    “哈哈!那典韋就先謝過王兄了。”典韋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也知道王匡需要自己的本事。


    自己與王匡也算是聊得來,再加上王匡居然棄了中郎將這樣的大官不做感到十分敬佩,故而為他賣一把子力氣也無妨。


    大不了什麽時候後悔了,不想在王匡這待了,那就跑路,他不認為王匡能攔得住他。


    “好!那我們準備上路吧。”王匡微笑道。


    眾人立刻動身,往東郡方向出發。


    “哎呀!王大哥,某那棚子裏還有東西沒拿,某去去就迴。”典韋一拍腦袋,忽然想到什麽,向王匡說了一聲,連忙轉頭往樹林深處木棚奔去。


    王匡示意王蓋、於禁帶著隊伍先行出發,自己留下來等候典韋。


    不多時,典韋雄壯的身形出現在王匡眼前。


    不過王匡卻被典韋手中的東西吸引了注意力。


    那是一柄七尺長短的大鐵戟,一見就知道分量不輕。


    典韋背上還背著一個布囊,裏麵也沉沉地裝著些東西。


    “王兄,此乃某之兵器,玄鐵戟,重八十斤。”


    說著,典韋單手舉起玄鐵戟,向王匡展示道。


    “好兵器,如此重量尋常人恐怕拿起來都難,沒想到典兄弟能夠使動,真乃猛士啊。”王匡讚道。


    “嘿嘿,某吃得多,就是這一把子力氣了。”典韋聞言,咧嘴笑道,顯得有些憨厚。


    “如此,我們上馬吧,天黑之前,得找到住宿之所。”王匡交給典韋一匹黑馬,道。


    “是。”典韋翻身上馬,一身三百多斤的重量讓馬兒差點沒穩住。


    王匡一行在此踏上了迴鄉之路。


    …………


    洛陽城中,董卓府上。


    “太尉,那袁紹把司隸校尉的印信留在了東門,直奔冀州去了。


    還有中郎將王匡,也掛印而去。”


    李肅這幾日是日日找董卓匯報情況,幾乎成為情報員。


    因為李肅很生氣,自己助董卓招降呂布,立下大功,升為騎都尉中郎將。


    同現在的呂布同職,甚至略有不如。


    李肅心中不平衡,但是又不敢去董卓麵前直言。


    隻好拐彎抹角的來找董卓匯報消息,試圖在董卓麵前刷刷存在感,想起自己的功勞。


    董卓聞言,低頭思索片刻,道:“此二人皆人傑也。


    袁紹憤怒而去,不可緊逼。


    他家中豪傑門客眾多,要是聚集冀州鬧事,必定引發動亂。


    且袁氏四世三公,布恩天下,老夫亦受其恩惠。


    我董卓非是知恩不報之人,且拜他為一郡太守,算是對他的寬恕吧。”


    “至於王匡,我與他共事時,對我頗為敬重,此人亦有才學,也讓他出任一郡太守吧。”


    “等廢立大典一過,你便差人來取任命,給二人送去。”


    董卓把手中竹簡放下,望向洛陽城東,自顧自道。


    “遵命。”李肅無奈,應命退下。


    好一會兒,董卓迴過神來,轉頭對著身側端坐的文士道。


    “文優啊,明日廢立大典準備的如何了?”


    “主公,一切準備妥當。


    明日百官公卿俱到,且有都亭侯護衛,定當萬無一失。”


    李儒微微傾斜身子應聲迴道,說完又將身子縮迴去了。


    真像一隻蓄勢待發的毒蠍。


    “那就好,希望明日一切順利。”董卓再次拿起竹簡看了起來。


    “定會如此。”李儒笑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