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眾人為呂布高絕的武力而震驚時,敗退迴營的董卓卻因此而震怒。
“你們這些廢物,都給我自領五十大板!
為何我帳下就無人能製住呂布!
氣煞我也!”
董卓大怒,將鎧甲寶劍狠狠砸在地上,還不解氣又把書案踹翻一地。
”主公,且慢!“這時一人走入軍帳之中,拜倒行禮:
“李肅拜見主公!”
“偉恭,你有何見?”董卓壓下心中怒火,略帶期冀道。
“主公所憂慮的若是丁原帳下呂布,那我能為主公消愁解憂!”
李肅微笑道,幾乎把自信兩個字掛在了臉上!
“偉恭如何為我解憂?”董卓大喜,急切地問道。
李肅上前走了兩步,道:“我願憑此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呂布來降。”
董卓上前一步認真道:
“你能說服呂布來降?”
“呂布乃是我同鄉,我自幼知道他武藝高超,無有敵手。但是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如果用金銀珠寶籠絡其心,再以高官厚祿誘之,定可使他來降。”
“我聽聞主公有一匹寶馬名為赤兔,主公隻需割舍此愛馬,呂布便可手到擒來。”李肅做了一個盡在掌握之中的手勢。
“為何一定要赤兔?”董卓聽聞要割舍愛馬,心中不舍。
“主公也是弓馬嫻熟之人,更有左右開弓之能。當知武將在世所依賴者,不過三件寶物。”李肅話說一半就停了下來。
“武將所依賴者,兵器,鎧甲,戰馬也。”董卓也順著李肅的話接下來,隨後恍然大悟,“今日我看那呂布,手中是方天畫戟,身上鎧甲也是不凡,就是坐下馬匹確實不算良馬,若我賜他寶馬,確實有望打動他。”
“正是如此,主公再與我些金銀珠寶,再許一個高階官職,自可降他前來。”李肅見董卓在自己引導下說出了計劃,信心達到十成,眼看著一件大功就要到手,喜不自禁。
“能得一員如此猛將,一匹寵馬有何不舍?你即刻牽去,領上金銀去說呂布來此,就是大功一件!”董卓心中略一計較,爽快答應下來。
“末將遵命!”李肅領命而去。
…………
袁紹府上,袁紹、王匡、曹操再次匯集,談論今日丁原、董卓大戰之事。
“今日我觀丁原、董卓二人皆是兵強馬壯,幾乎是如今中原最強大的兩股力量。
無論他們兩者之中哪一方最終取勝,朝廷都將再次動亂,都不是我們能穩住的,到時候又將民不聊生。”袁紹首先發言。
“奈何我等手中兵馬不過千人,如何鬥得過他們那般強大的勢力?”王匡低頭歎氣道。
“我看丁原還好,倒是遵守我大漢禮法規矩,那董卓仗著自己勢大,藐視禮法,我等手中權力施展不出來啊。”
曹操也想不到如何應對,“我等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為之奈何?”
“公節與孟德所說,皆是肺腑之言。如今我等所弱於董卓者,兵馬也。
如我等手握十萬兵馬,董卓之流何患之有?”
曹操聞言,麵上不露聲色,低頭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水,心中暗想:你手握十萬軍,未必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王匡知道自己的角色,開口道:“正是如此。
本初兄,孟德兄,我同鄉鮑信已經趕赴泰山老家,欲招兵買馬,等候朝中討董召喚。
我意亦是如此。本初兄,我欲棄官迴鄉,召集鄉勇,待兄在朝中傳喚,領兵前來征討董卓。”
“公節,你願意棄官?”曹操投來震驚的目光。
王匡現在是朝廷封的中郎將,正兩千石高級武官。
遠不是丁原所封呂布那種假校尉。
如此大官,王匡竟要棄之?
“王匡這個中郎將還不是經過董卓同意才封的?這官不要也罷。
若有一日能斬殺董卓,封侯拜將又有何難?”王匡豪爽笑道,目光卻轉到了袁紹身上。
“公節大義啊!我等願意在朝中掣製董賊,為公節爭取時間。”袁紹開口道。
“我這驍騎校尉也是董卓所封,本不要也罷,隻可惜我家眷盡在洛陽,恐怕難以脫身啊。”曹操猛地灌下一口酒水,鬱悶道。
“董卓如今信任於你,大小事皆會與你相商,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孟德忍辱負重,是為我等楷模。”王匡勸慰道。
“唉,國賊就在眼前,卻不能手刃之,我心中不暢啊。”曹操又飲下一杯酒,起身離去。
王匡見曹操離去,也向袁紹告辭:“匡迴鄉招兵,等候命令。”
袁紹微笑點頭:“公節為國付出良多,我叔父亦知曉。”
“多謝!”王匡拱手離開。
見王匡離開,袁紹又使家仆請來一人。
不多時,一雄壯將軍步入書房。
正是丁原麾下武猛校尉張揚。
“張揚拜見袁大人。”張揚三十出頭的年紀,手中已經掌握一萬並州軍馬,最為丁原倚仗。
“稚叔,時機到了。”
袁紹從案下取出一物,交給張揚。
張揚麵露激動之色,連忙雙手恭敬接過。
打開一看,果如心中所想:
正是他張揚升任河東太守的調令。
這是他加入袁氏麾下的報酬。
如今他也是袁氏門生了。
甚至隻要袁氏下令,讓他張揚帶兵謀反,張揚也幹了。
實在是袁氏給的太多了。
不僅僅是一個太守之位,還有以後順風順水的暢通仕途。
“多謝太傅,多謝袁大人。”張揚躬身拜倒,感謝道。
“哈哈,恭喜張太守得償所願。”袁紹拂須笑道。
“都是您的提攜。”張揚親身體會了一把袁氏的龐大力量,正兩千石的太守之位這就給了。
有人曾言:當今天下雖然姓劉,其真正的主人卻是以袁氏為首的龐大世家。
此言,鞭辟入裏啊。
張揚忽然想到什麽,道:“我剛剛來時,有部下私下裏說,看到董卓麾下李肅來訪呂布,送上寶馬赤兔,還有不少金銀。”
“噢?董卓欲謀呂布?這呂布乃是丁原義子,怎可能轉投董卓?”袁紹聞言,略一思索道。
“唉,呂布其人自傲,有勇無謀,最是見小利而忘大義,再有武將視之為命的寶馬相贈,金銀珠寶誘惑,說不定還有高官厚祿,這呂布定然無法抗拒,極可能轉投董卓麾下。”張揚對呂布的評價並不多高,認為除了承認他武力冠絕天下,再無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
“如此,丁原危矣。”袁紹皺眉道,“先不說若失去呂布這一猛將會如何,但凡呂布意欲反叛,一旦刺殺丁原……丁原必死,並州軍馬必亂啊。”
“丁原未必沒有防備。我記得丁原身邊本無護衛,前幾日我去見時身邊有兩名甲士護衛左右,想必暗中也有死士戒備。”
張揚身體微傾,壓低聲音道。
袁紹聞言沉默不語,陷入沉思。
張揚見狀,隻顧低頭喝茶,撫摸手中調令。
許久,袁紹猛然抬頭道:“密切關注此事,若呂布反叛刺殺丁原……
無論結果如何,並州軍你要掌握手中。”
張揚抬頭,對上袁紹淩厲的目光,連忙拱手道:“遵命!”
“你們這些廢物,都給我自領五十大板!
為何我帳下就無人能製住呂布!
氣煞我也!”
董卓大怒,將鎧甲寶劍狠狠砸在地上,還不解氣又把書案踹翻一地。
”主公,且慢!“這時一人走入軍帳之中,拜倒行禮:
“李肅拜見主公!”
“偉恭,你有何見?”董卓壓下心中怒火,略帶期冀道。
“主公所憂慮的若是丁原帳下呂布,那我能為主公消愁解憂!”
李肅微笑道,幾乎把自信兩個字掛在了臉上!
“偉恭如何為我解憂?”董卓大喜,急切地問道。
李肅上前走了兩步,道:“我願憑此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呂布來降。”
董卓上前一步認真道:
“你能說服呂布來降?”
“呂布乃是我同鄉,我自幼知道他武藝高超,無有敵手。但是他有勇無謀,剛愎自用,如果用金銀珠寶籠絡其心,再以高官厚祿誘之,定可使他來降。”
“我聽聞主公有一匹寶馬名為赤兔,主公隻需割舍此愛馬,呂布便可手到擒來。”李肅做了一個盡在掌握之中的手勢。
“為何一定要赤兔?”董卓聽聞要割舍愛馬,心中不舍。
“主公也是弓馬嫻熟之人,更有左右開弓之能。當知武將在世所依賴者,不過三件寶物。”李肅話說一半就停了下來。
“武將所依賴者,兵器,鎧甲,戰馬也。”董卓也順著李肅的話接下來,隨後恍然大悟,“今日我看那呂布,手中是方天畫戟,身上鎧甲也是不凡,就是坐下馬匹確實不算良馬,若我賜他寶馬,確實有望打動他。”
“正是如此,主公再與我些金銀珠寶,再許一個高階官職,自可降他前來。”李肅見董卓在自己引導下說出了計劃,信心達到十成,眼看著一件大功就要到手,喜不自禁。
“能得一員如此猛將,一匹寵馬有何不舍?你即刻牽去,領上金銀去說呂布來此,就是大功一件!”董卓心中略一計較,爽快答應下來。
“末將遵命!”李肅領命而去。
…………
袁紹府上,袁紹、王匡、曹操再次匯集,談論今日丁原、董卓大戰之事。
“今日我觀丁原、董卓二人皆是兵強馬壯,幾乎是如今中原最強大的兩股力量。
無論他們兩者之中哪一方最終取勝,朝廷都將再次動亂,都不是我們能穩住的,到時候又將民不聊生。”袁紹首先發言。
“奈何我等手中兵馬不過千人,如何鬥得過他們那般強大的勢力?”王匡低頭歎氣道。
“我看丁原還好,倒是遵守我大漢禮法規矩,那董卓仗著自己勢大,藐視禮法,我等手中權力施展不出來啊。”
曹操也想不到如何應對,“我等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為之奈何?”
“公節與孟德所說,皆是肺腑之言。如今我等所弱於董卓者,兵馬也。
如我等手握十萬兵馬,董卓之流何患之有?”
曹操聞言,麵上不露聲色,低頭給自己倒了一杯酒水,心中暗想:你手握十萬軍,未必不會成為第二個董卓!
王匡知道自己的角色,開口道:“正是如此。
本初兄,孟德兄,我同鄉鮑信已經趕赴泰山老家,欲招兵買馬,等候朝中討董召喚。
我意亦是如此。本初兄,我欲棄官迴鄉,召集鄉勇,待兄在朝中傳喚,領兵前來征討董卓。”
“公節,你願意棄官?”曹操投來震驚的目光。
王匡現在是朝廷封的中郎將,正兩千石高級武官。
遠不是丁原所封呂布那種假校尉。
如此大官,王匡竟要棄之?
“王匡這個中郎將還不是經過董卓同意才封的?這官不要也罷。
若有一日能斬殺董卓,封侯拜將又有何難?”王匡豪爽笑道,目光卻轉到了袁紹身上。
“公節大義啊!我等願意在朝中掣製董賊,為公節爭取時間。”袁紹開口道。
“我這驍騎校尉也是董卓所封,本不要也罷,隻可惜我家眷盡在洛陽,恐怕難以脫身啊。”曹操猛地灌下一口酒水,鬱悶道。
“董卓如今信任於你,大小事皆會與你相商,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孟德忍辱負重,是為我等楷模。”王匡勸慰道。
“唉,國賊就在眼前,卻不能手刃之,我心中不暢啊。”曹操又飲下一杯酒,起身離去。
王匡見曹操離去,也向袁紹告辭:“匡迴鄉招兵,等候命令。”
袁紹微笑點頭:“公節為國付出良多,我叔父亦知曉。”
“多謝!”王匡拱手離開。
見王匡離開,袁紹又使家仆請來一人。
不多時,一雄壯將軍步入書房。
正是丁原麾下武猛校尉張揚。
“張揚拜見袁大人。”張揚三十出頭的年紀,手中已經掌握一萬並州軍馬,最為丁原倚仗。
“稚叔,時機到了。”
袁紹從案下取出一物,交給張揚。
張揚麵露激動之色,連忙雙手恭敬接過。
打開一看,果如心中所想:
正是他張揚升任河東太守的調令。
這是他加入袁氏麾下的報酬。
如今他也是袁氏門生了。
甚至隻要袁氏下令,讓他張揚帶兵謀反,張揚也幹了。
實在是袁氏給的太多了。
不僅僅是一個太守之位,還有以後順風順水的暢通仕途。
“多謝太傅,多謝袁大人。”張揚躬身拜倒,感謝道。
“哈哈,恭喜張太守得償所願。”袁紹拂須笑道。
“都是您的提攜。”張揚親身體會了一把袁氏的龐大力量,正兩千石的太守之位這就給了。
有人曾言:當今天下雖然姓劉,其真正的主人卻是以袁氏為首的龐大世家。
此言,鞭辟入裏啊。
張揚忽然想到什麽,道:“我剛剛來時,有部下私下裏說,看到董卓麾下李肅來訪呂布,送上寶馬赤兔,還有不少金銀。”
“噢?董卓欲謀呂布?這呂布乃是丁原義子,怎可能轉投董卓?”袁紹聞言,略一思索道。
“唉,呂布其人自傲,有勇無謀,最是見小利而忘大義,再有武將視之為命的寶馬相贈,金銀珠寶誘惑,說不定還有高官厚祿,這呂布定然無法抗拒,極可能轉投董卓麾下。”張揚對呂布的評價並不多高,認為除了承認他武力冠絕天下,再無其他值得稱道的地方。
“如此,丁原危矣。”袁紹皺眉道,“先不說若失去呂布這一猛將會如何,但凡呂布意欲反叛,一旦刺殺丁原……丁原必死,並州軍馬必亂啊。”
“丁原未必沒有防備。我記得丁原身邊本無護衛,前幾日我去見時身邊有兩名甲士護衛左右,想必暗中也有死士戒備。”
張揚身體微傾,壓低聲音道。
袁紹聞言沉默不語,陷入沉思。
張揚見狀,隻顧低頭喝茶,撫摸手中調令。
許久,袁紹猛然抬頭道:“密切關注此事,若呂布反叛刺殺丁原……
無論結果如何,並州軍你要掌握手中。”
張揚抬頭,對上袁紹淩厲的目光,連忙拱手道:“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