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西十裏處,公卿百官出城迎駕。


    隊伍裏就有袁紹、曹操、王匡、鮑信等人。


    領頭的是當朝太尉,崔烈。


    崔烈見皇帝風塵仆仆,黃袍破爛,連忙上前跪倒:“臣崔烈拜見陛下。”


    劉辯知道眼前的是當朝太尉,點點頭:“崔太尉請起。”


    “謝陛下恩典。”


    崔烈顫巍巍站了起來,看到一旁站著囂張跋扈的董卓,當即嗬斥道:“你一武將莽夫,不護持陛下兩側,怎敢站在陛下身旁?還不退下!”


    董卓已經知道大將軍何進已死,自己的頂頭上司不在了,那個四世三公的袁氏又沒有兵馬力量,誰還能壓製的了他?


    如今董卓早就沒有了先前那種小心翼翼的心態,取而代之的是西涼鐵騎和數萬百戰大軍帶來自信和野心!


    “退下?我董卓為了救駕,日夜奔襲三百裏,你給我講退下?”


    董卓嗤笑一聲,喊道:“信不信我砍了你的首級!”


    董卓那是幹實事的人,當即抽出寶劍,對著崔烈的脖子比劃了一下。


    崔烈怒視董卓,但是見到董卓身上散發的殺意,氣勢一弱,就敗下陣來。


    其他公卿見到如此場景也不敢多言,頂多是怒目而視。


    形勢弱於人,不得不低頭。


    包括袁紹、曹操等人不過是握緊了劍柄罷了。


    “進城!“董卓一聲大喝,公卿百官渾身一顫,連忙讓開。


    董卓仍然不忘陳留王,劉協。


    出言邀請劉協同乘一馬,被閔貢懟了迴去。


    “陳留王不願意與你同乘。”


    董卓手中的寶劍還沒有收迴劍鞘,剛欲發作就瞥見閔貢鎧甲上尚未完全幹涸的血跡。


    那刺眼的紅,彰示著這是位狠人,不好惹。


    董卓冷哼一聲,把寶劍收迴劍鞘,獨乘一馬與劉協、閔貢一同進城。


    一臉悲憤的王公大臣們也跟在後麵進城去了。


    跟在後麵的王匡,看著董卓的背影,心中一聲感歎:


    “漢末大魔王,他來了。”


    洛陽的日子不好過了。


    忽然,他想起來一個人。


    他的老鄉,執金吾丁原。


    這個時候,剛剛擔任執金吾的丁原,手中五萬大軍的兵權還沒有交接。


    曆史上董卓進入洛陽的第一戰,就戰敗在丁原手中。


    最後還是策反了呂布才扭轉敗勢,一舉吞並並州軍馬。


    丁原有恩於王匡,王匡不能眼見曆史的悲劇重演。


    當即去丁原府上拜見。


    期間,王匡得到詔令前往皇宮受賞。


    封了一個中郎將的官職,賞賜十萬錢。


    王匡也不在乎,把十萬錢分給麾下,使張遼、高順領著八百精銳夜裏渡過黃河北上河內,去與曹性、王季會合。


    留下二百軍士交給王蓋統領,迷惑城中勢力。


    等王匡見到丁原時,已經是深夜。


    “賢弟深夜來訪,有何要事?”丁原見到王匡很高興,擺酒設宴,就準備痛飲一場。


    “不瞞著兄長,昨日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有關兄長,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才登門拜訪。”王匡也不知道怎麽開口,上來就告訴你的義子要殺你?別說丁原,就算是王匡也不敢輕信,於是隻好托詞夢境。


    “噢?賢弟還夢見我了?哈哈哈!你且說來下酒。”丁原敏銳地感受到王匡言語中的不自然,但是沒有點破。


    “昨日,我夢見有一惡魔降臨洛陽城,城中公卿百官都不是其對手,隻知道跪下乞活。唯有一人肩扛天地大責,手持金吾權杖,擺開大軍與惡魔交戰三百迴合大勝而歸。


    惡魔戰敗而去,心知無法正麵戰勝手持金吾者,於是收買其麾下心腹,在其無所防備時,砍殺了他。”


    說完,無論是丁原還是王匡,都沉默了。


    王匡解脫了,他說出來了。


    丁原鬱悶了,他看出來了,這手持金吾權杖的明顯就是他執金吾嘛。


    我會被部下反叛?


    誰?張揚還是宋憲、魏續?


    丁原心中快速盤算,警戒心大盛。


    “賢弟,你可夢見那叛徒是誰?”丁原飲下一口烈酒,盯著王匡問道。


    “我未見那人麵容,隻知道是一文官,但是武力絕倫。”說完,王匡就低頭吃菜喝酒,不再說話。


    丁原盯著悶頭吃喝的王匡,沉默不語。


    隻是目光銳利。


    我麾下文臣?又武力絕倫?


    那不是隻有一人?


    腦海中浮現那人的身形樣貌。


    丁原不信那人會背叛,也不信王匡深夜來就是挑撥離間的。


    但是王匡也不會閑著沒事幹來到他府上說一些沒根沒據的夢話。


    一頓胡吃海塞,王匡吃飽喝足,擦擦嘴,起身道:“兄長,多謝款待,王匡吃飽喝足了。


    夜深了,當歸矣。


    兄長,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保重。”


    不等丁原說話,王匡邁步而出。


    今夜還有好幾家要拜訪,太忙了。


    丁原目送王匡離去,心中思緒不斷。


    他沒有去調查那個人,隻是從今天開始,他身邊多了兩個死侍護衛,暗中也多了不少人影。


    今夜注定無眠。


    出了丁原府,直奔司隸校尉袁紹的府邸。


    房門沒有通報,直接請王匡入內。


    來到一處書房,裏麵已經坐了四五個人。


    司隸校尉,袁紹。


    典軍校尉,曹操。


    東郡太守,橋瑁。


    建忠校尉,鮑信。


    原大將軍府從事,許攸。


    眾人見到王匡來了,紛紛拱手打招唿。


    王匡來到袁紹右手邊位置坐下,今晚的小會正式開始了。


    “如今董卓依仗兵馬駐守洛陽,文武百官皆是敢怒不敢言,諸君如何看待?”袁紹端坐首位,言語間不似往日,多了一些霸道和不容置疑。


    曹操首先發表了觀點:“董卓,虎狼也,久處必受其害。”


    東郡太守橋瑁道:“董卓依仗兵馬,橫行無忌,目無百官,甚至不敬陛下!此賊當誅!”


    鮑信再次展現了他的嫉惡如仇:“誠如兩位所言,董卓手握重兵,必定會心懷不軌,趁他剛到洛陽,軍馬皆疲,我們應該集結兵馬,聯合羽林軍,趁其不備發動突襲,必定可以一擊建工!”


    隨後他目光熱切地看向在場眾人,但是並沒有人開口讚同他。


    王匡見無人說話,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先前大將軍尚在時,欲招董卓來京,當時鄭泰、盧植等早言,董卓,麵善心惡,一入京城必生禍亂,如今一見果真如此。


    依我所見,當早日鏟除董卓為上策。


    鮑信連忙投來惺惺相惜的目光。


    他卻不知,他這句話不僅是說給他聽的,還是說給曹操、喬瑁聽的。


    無他,樹立一個為國盡忠的形象而已。


    這時候,有一人言道:“


    董卓者,宿將也。其麾下大將牛輔、樊稠已到洛陽,其麾下王牌飛熊軍李傕、郭汜已在路上,這正是他實力最強大的時候,我們不應該以己之短,攻其之長。”


    “小兒之見!”鮑信聞言大怒,憤然離席而去。


    眾人麵麵相覷,卻無人出言挽留。


    蓋因首座的袁紹表明了他的態度,他不想打。


    在場的人都沒說話,那董卓是可惡,可是也得看他是誰家的門生。


    正所謂,打狗也得看主人嘛。


    早年段熲推薦他入朝廷公府做事。


    後來張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董卓在他手下人軍司馬。


    隨後平步青雲,一路升遷。


    分別出任並州雁門郡廣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為和羌人關係太過親密而被免職。


    約在熹平年間,董卓被司徒袁隗征為掾吏,後出任並州刺史、河東郡太守。


    這是再續仕途之恩。


    從此,董卓被打上了袁氏門生的標識。


    巧妙的是,當初向何進力薦董卓為助的人正是眼前這位。


    袁紹,袁本初,袁氏嫡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