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縣城中,崔府。


    當門房把王匡的拜帖交到崔氏家主崔苞手中時,崔苞已經知道大事不妙了。


    三日前,崔氏麾下秘密培養的山匪突然失聯,隨後幾個倉皇逃竄迴來的門客來報,說是崔苞的堂弟崔海在攔道辦事時,碰到一隊軍官。


    因看那隊軍官不過兩百人,而且護衛著一隊車馬,定是不得了的金銀珠寶。


    仗著人多和偷襲,崔海帶著一千餘眾山匪夜襲官軍,結果被官軍反殺,能逃出來的十不存一。


    崔海的頭被砍了下來,頭顱被掛在道旁的枯樹上。


    崔苞知道,這是警告。


    雖然崔家還有部曲、山匪兩千餘眾,但是他沒有輕舉妄動。


    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打聽,原來這隊人馬來自河內。


    並州刺史丁原麾下狼騎。


    大將軍何進麾下,建義校尉王匡。


    奉命北上募兵。


    一瞬間,崔苞心中想過將兩千多人馬全部壓上,殺人滅口。


    但是想到王匡麾下兵馬精銳強悍,還有其背後的勢力。


    強大到生不出抵抗的念頭。


    召集幾位主事之人,還有智囊。


    連夜商議出對策。


    崔氏決定,縣令那邊還是要打好關係,金銀美女不能缺少。


    態度誠懇,表示對此事不知情,全是崔海個人行為,竟然做出攔道劫掠,殺人害命這等傷天害理、惡劣至極的事。


    已經開除族籍,奪其家產,其妻子趕出家門。


    另外,已經準備好錢財千金,糧草千石為向王匡賠罪。


    在城外涼亭擺下迎接酒宴。


    涅縣縣令沮芳,縣丞劉恩,縣尉安區、武阿,加上崔苞五人一起迎接王匡。


    王匡大軍開赴涅縣城外十五裏駐紮,軍姿雄壯,軍紀嚴明。


    王匡領曹性、王蓋前來赴宴。


    高順、王季坐鎮軍中。


    酒是好酒,宴是好宴。


    “涅縣縣令沮芳拜見王校尉。”


    “涅縣縣丞劉恩拜見王校尉。”


    “涅縣左縣尉安區拜見王校尉。”


    “涅縣右縣尉武阿拜見王校尉。”


    “涅縣崔氏崔苞拜見王校尉。”


    隨著縣令領頭,其他人也是一同拜見王匡。


    畢竟王匡這個校尉比兩千石,這些個小官吏最高的不過是縣令沮芳六百石罷了。


    這場宴席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王匡和崔苞或者說涅縣崔氏。


    好宴還是壞宴,得看崔氏的誠意夠不夠打動王匡。


    酒過三巡,經過幾番介紹,場中人皆是熟絡起來。


    王匡根本沒有飲酒,以水代酒端了幾下。


    靜靜地看著崔苞。


    一時間原本推杯換盞的筵席安靜下來。


    “校尉大人,早先我聽聞下人來報,說有山匪在世容穀對校尉麾下兵馬出手,簡直罪大惡極。


    後來聽說領頭的是崔海。


    不敢欺騙校尉,此人原本是我崔氏子弟,後來與我爭奪家主之位,因其性格暴戾失去了機會,懷恨在心,帶著一些心腹隨從離開了崔氏,不知所蹤。


    沒想到他竟然犯下如此大之錯,膽敢冒犯校尉軍威,實在是罪無可赦。


    我已經將他的妻子趕出崔府,任由他自生自滅。”


    崔苞站起身來就是躬身拱手賠罪,把崔海的罪責摘了個一幹二淨。


    確實狠。


    王匡本來想深究崔氏罪責,奈何時局變化不定,不可在此浪費太多時間。


    再加上崔苞都放低姿態求和了,王匡也不好把氣氛搞得太僵硬。


    “原來如此,我早聽聞崔氏高門大戶,子弟知書達禮,學高於人,怎麽做如此不當人子之事?


    如今一見崔家主,才知傳言所言不虛。


    隻是當夜我麾下兩百弟兄死戰一千山匪,雖說大勝確實落的滿身傷病,戰死十多人。


    不知,崔家主又何看法?”


    崔苞聞言,心中一鬆。


    五裏外大軍駐紮,兵鋒逼人,要事王匡逼死不放過崔氏,崔氏也隻好魚死網破。


    如今王匡鬆口,那一切就有的談。


    “校尉麾下損兵折將,實乃我崔海之過。他雖已出崔氏,畢竟曾經還是崔氏的人。


    我崔氏願意拿出千金撫慰校尉麾下兵將,再出糧草千石拳助校尉建功立業。”


    王匡訝異地看了崔苞一眼,這份賠禮不輕啊。


    對於一縣望族而言,恐怕也會有不小的壓力。


    “如此,我就代麾下士卒收下了。”王匡滿意點頭。


    “校尉大人,崔苞還有一事相求。”


    崔苞見王匡麵露滿意之色,不由得放下心來,隨即又開口說話。


    “崔家主所言何事?”王匡眉頭一挑,不知道崔氏想要做什麽。


    “崔氏早年遷居於此,世代忠良。家中有才俊子弟文物皆知一二,願為校尉效力。”


    看著崔苞,王匡心中感覺自己小瞧了古人。


    先化敵,再為友。


    膽大心細,崔氏。


    王匡沉思一番,心想如今兵員超過一千,即便大將軍不追究也會有他人詬病。


    絕不能再多收兵員。


    不過自己將來必將兵臨此地,也不好把話說絕。


    “此番已經完成大將軍軍令,我不好自作主張。


    若以後大將軍還有詔令,我會優先來找崔家主求助一二。”


    “多謝校尉。”崔氏見王匡沒有把話說死,也不苛求,知趣退下,敬酒吃菜。


    賓客皆歡,氣氛融洽。


    “沮縣令,我聽聞一人名為沮授,不知你可認識?”王匡忽然想起什麽,隨口問道。


    “沮授?怎麽?校尉大人認得兄長?”沮芳一臉笑意,感覺和這位校尉大人親近了一些。


    “不曾認得,隻是聽聞過他的名字。”王匡臉上笑意盈盈,心想著怎麽拐來沮授。


    “原來如此。沮授乃是我族中堂兄,後來被舉為茂才,當過兩縣縣令。


    沮授少有大誌,長於謀略。如今在冀州韓刺史麾下任騎都尉。”沮芳恍然大悟,依然把話題放在沮授身上。


    “嗯,如有空閑,還請沮縣令能引見一番。”王匡也沒有客氣,語氣依然平淡。


    “定然有機會。”沮芳連笑道。


    隨後一行人邀請王匡入城休整一夜,被王匡婉言謝絕。


    隨後又是一陣客套話後,王匡帶著曹性等人迴軍,令高順、王季兩人領兩百步卒前來接受崔氏大禮。


    再次謝絕了沮芳、劉恩等人的留宿邀請,催促大軍開赴洛陽。


    看著遠處徐徐前進的隊伍,眾人心中思緒不一。


    有的誇讚,有的不屑,有的心向往之。


    比如,縣尉武阿。


    大軍再至河內,王匡命王蓋、曹性領三百人駐守懷縣,懷縣縣令也認識王匡、曹性等人,自然是留出雲台山大營駐紮。


    原先劉家堡的人們不願意留在太原,都跟隨者王匡來到了河內。


    王匡拜托縣令給劉家等人購買土地、房屋,常駐下來。


    王匡則帶著曹性、王蓋前往雲台山。


    再迴雲台山大營,王匡心緒萬千。


    如今大營空空一片,僅有十幾名老兵常住。


    數日前,這裏軍容整肅,盡是虎狼之師。


    如今隻有老兵十幾人,有些破敗之感。


    如今多了曹性三百人,到時多了些生氣。


    王匡給曹性下令,招募兵員滿五百,曹性就正式擔任一曲軍侯。


    讓王季給曹性做副手,熟悉軍中生活。


    停留半日,一切妥當,王匡縱馬追趕先行的高順大軍。


    一千大軍過黃河,走平陰縣過河。


    將兵馬駐紮在洛陽城北五十裏的山郊,王匡帶著王蓋進洛陽複命。


    那裏有一員大將,已從外地調迴,正在等待王匡的召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匡扶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迎風三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迎風三丈並收藏三國之匡扶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