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雨亭,連廊畫棟,假山流水,紅花綠葉,相映成趣。
在家主王靖一聲令下,眾人來到一處遊園參加宴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主賓皆歡。
酒宴散去,其他人陸續散去,王靖喚來一艘小舟,載著王匡來到家族屬地的一處湖心亭中。二人對坐,再無其他侍從,僅有一壺茶水擺在兩人中間。王匡主動給王靖倒了一杯茶水,道:“祁縣王氏實力雄厚,得見如此多才俊,使我大開眼界,心生佩服。”
王靖飲了一口涼茶,笑道:“這是我祁縣王氏的誠意。”
王匡當然明白這是祁縣王氏的誠意。
這也是在表明一種態度,展示力量與實力的態度。
其實從祁縣王氏家主、五位族老出城十裏外出等候迎接王匡開始,王匡心中的大石頭就已經落下。
這是準備合作了。
但是具體是怎樣程度的合作,什麽方式的合作,以什麽關係來合作,這些都是需要明確的問題。
“我聽王蓋說,子師在來信中說,你有洞觀世事之能,還有包攬宇宙之誌氣。不知公節對這天下大事看法如何?老夫可有幸聞之?”
“談不上什麽洞觀世事,隻不過我有一點自己的看法罷了,能得子師叔父稱讚,王匡慚愧。不過,家主既然願聽拙見,我就不做小家子氣了。“王匡知道這是考校,事關得到的支持多寡,也不惺惺作態。
“好!”
“自靈帝駕崩以來,各地混亂,時有叛亂發生。
先前並州大亂,刺史張懿被殺,並州慘遭劫掠,這是家主親身經曆的。
不說其他,單說此事便可見,大漢病了。
自和帝以來,登基君主多是年幼,又多是英年早逝,先是太後垂簾聽政,依靠外戚幫扶朝政,時間一長,外戚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從幫扶變成了把持。
隨著皇帝年齡增長,愈發不滿足於皇權被外戚把控,隻得依賴於外力製衡或者消除外戚。
皇帝的選擇有二,一者為世家,二者則為宦官。
世家,皆是權高位重之臣,勢力遠超外戚,本應是皇帝最好的援手,可惜這世家本就是王朝最大的吸血蟲,皇帝畏懼於世家的力量根本不敢用世家這把雙刃劍,一著不慎,就是翻天覆地的大變。至於宦官,小人也,其中大者莫過於古之嫪毐。就算是他,也不可能顛覆朝綱,自立為主。
因為,理法不容。
且,宦官者,一切權勢皆來自皇權,皇帝不給,宦官就一無所有。
是故,曆代皇帝寵信宦官,放權宦官掣肘外戚乃至世家。
前番黃巾之亂,很大程度上就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引發的惡果。
政治腐敗混亂,天災不斷,百姓焉有一線生機?唯有造反一途爾。”
王匡喝了一口水,看了一眼不時點頭的王靖,嘴角帶起一抹笑意,接著道:
“黃巾之亂,明麵上已經被皇甫嵩、朱俊等人快刀斬斷,但是燎原之火已經侵入地下,可見青州、徐州、兗州等黃巾還會再起。”
看了一眼越聽越認真的王靖,道:“並州也當小心。”
“我並州也將有黃巾再亂?”王靖心中一突,“如若如此,王氏當早做打算。”
“然也。不過家主無需太過憂心,天下的中心還是在中原,那裏才是真正權力鬥爭的中心,也是將來群雄決戰的地方。”
“決戰?”王昆靖歪著頭看著王匡。
“沒錯,家主請聽我言說。”王匡起身活動了一下身子,看向波光粼粼的水麵,道。
“我來的時候,洛陽,已經是鬥爭的中心了。
宦官集團欲遵從靈帝遺詔,立皇子劉協為帝。然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但是靈帝深知長子劉辯常年在道觀中長大,早已性格大變,唯唯諾諾,毫無皇者威嚴,不再適合成為帝皇之選。
皇子劉協,久居深宮,自幼接受皇家教育,行為處事有規有矩,談吐顯露皇家威儀,靈帝偏愛之。
然外戚何進,掌權大將軍,怎可能眼看錯失自己外甥成為至尊的機緣?
雖然靈帝立下西園八校尉分割大將軍權力,然這個天下還是世家做主的。
我預料不久之後,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必遭剪除,隨後就是張讓、趙忠等十常侍。”
王匡停頓一下,看向王靖,認真道:
“隻要宦官倒台失去權勢,一向支持外戚的世家會立馬露出獠牙,咬死何進,屆時天下必將動亂,絕不是一場火燒八州的黃巾之亂可以比較的。”
王靖沒有說話,沒有看著王匡,隻是低著頭。
見家主沒有說話,隻是沉默低頭,王匡露出得手般的笑意。
陽光灑落湖麵,波光粼粼。
陽光也照在王匡寬大的後背上,讓他的麵容藏在陽光之後。
隻聽到他說:“我王氏,就是這天下第一等的氏族。”
王靖緩緩抬頭看著王匡,看不清他的麵龐,因為他站在陽光裏。
“我王氏可比不上汝南袁氏,他家四世三公,如今袁隗,袁逢俱在,天下皆是袁氏門生,袁紹、袁術、袁基三人皆是人傑。
我王氏拍馬不及也。
那弘農楊氏亦是四世三公之家,勢力絲毫不弱於袁氏。
此二者在,我王氏,無論你琅玡王氏還是我太原王氏,恐怕隻能跟著喝點湯水罷了。”
“敢問家主喝得慣這清湯寡水嗎?”王匡站累了,斜靠在亭柱子上。
王靖聞言,以掌撐地向後仰去哈哈一笑:”我王氏吃慣了山珍海味,恐怕清湯寡水難以入口啊。“
“匡亦覺得非大肉不可果腹。
故,王氏吃肉最大的障礙就是袁、楊兩大世族。
以如今我王氏之能,遠不能對抗此二者之一,更別說高居二者之上。”
“公節有何良策?欲教我王氏?”王靖重新端坐身軀,鄭重問道。
“加入袁氏,壯大自身,尊太子令,獨踞一方。
這是使我王氏吃肉之策。
若是想讓王氏再進一步,則需耗竭袁氏,可取而代之。
到時王氏便可為天下霸主,如齊桓、晉文之尊。
待王氏勢力穩固,隻需聚披甲執銳二十萬,則可平定諸番,問鼎至尊上位!”
王匡說完,唿吸急促,好像在湖麵上看到一條金龍在飛掠。
同樣不淡定的還有王靖,王匡之論,穩妥可行。
王氏拚的起。
王氏,需要一個千代萬代不衰的榮耀之位。
“王氏有族中弟子百人,資財千金,部曲三千,可助賢侄一臂之力。”
在家主王靖一聲令下,眾人來到一處遊園參加宴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主賓皆歡。
酒宴散去,其他人陸續散去,王靖喚來一艘小舟,載著王匡來到家族屬地的一處湖心亭中。二人對坐,再無其他侍從,僅有一壺茶水擺在兩人中間。王匡主動給王靖倒了一杯茶水,道:“祁縣王氏實力雄厚,得見如此多才俊,使我大開眼界,心生佩服。”
王靖飲了一口涼茶,笑道:“這是我祁縣王氏的誠意。”
王匡當然明白這是祁縣王氏的誠意。
這也是在表明一種態度,展示力量與實力的態度。
其實從祁縣王氏家主、五位族老出城十裏外出等候迎接王匡開始,王匡心中的大石頭就已經落下。
這是準備合作了。
但是具體是怎樣程度的合作,什麽方式的合作,以什麽關係來合作,這些都是需要明確的問題。
“我聽王蓋說,子師在來信中說,你有洞觀世事之能,還有包攬宇宙之誌氣。不知公節對這天下大事看法如何?老夫可有幸聞之?”
“談不上什麽洞觀世事,隻不過我有一點自己的看法罷了,能得子師叔父稱讚,王匡慚愧。不過,家主既然願聽拙見,我就不做小家子氣了。“王匡知道這是考校,事關得到的支持多寡,也不惺惺作態。
“好!”
“自靈帝駕崩以來,各地混亂,時有叛亂發生。
先前並州大亂,刺史張懿被殺,並州慘遭劫掠,這是家主親身經曆的。
不說其他,單說此事便可見,大漢病了。
自和帝以來,登基君主多是年幼,又多是英年早逝,先是太後垂簾聽政,依靠外戚幫扶朝政,時間一長,外戚手中權力越來越大,從幫扶變成了把持。
隨著皇帝年齡增長,愈發不滿足於皇權被外戚把控,隻得依賴於外力製衡或者消除外戚。
皇帝的選擇有二,一者為世家,二者則為宦官。
世家,皆是權高位重之臣,勢力遠超外戚,本應是皇帝最好的援手,可惜這世家本就是王朝最大的吸血蟲,皇帝畏懼於世家的力量根本不敢用世家這把雙刃劍,一著不慎,就是翻天覆地的大變。至於宦官,小人也,其中大者莫過於古之嫪毐。就算是他,也不可能顛覆朝綱,自立為主。
因為,理法不容。
且,宦官者,一切權勢皆來自皇權,皇帝不給,宦官就一無所有。
是故,曆代皇帝寵信宦官,放權宦官掣肘外戚乃至世家。
前番黃巾之亂,很大程度上就是外戚宦官交替專權引發的惡果。
政治腐敗混亂,天災不斷,百姓焉有一線生機?唯有造反一途爾。”
王匡喝了一口水,看了一眼不時點頭的王靖,嘴角帶起一抹笑意,接著道:
“黃巾之亂,明麵上已經被皇甫嵩、朱俊等人快刀斬斷,但是燎原之火已經侵入地下,可見青州、徐州、兗州等黃巾還會再起。”
看了一眼越聽越認真的王靖,道:“並州也當小心。”
“我並州也將有黃巾再亂?”王靖心中一突,“如若如此,王氏當早做打算。”
“然也。不過家主無需太過憂心,天下的中心還是在中原,那裏才是真正權力鬥爭的中心,也是將來群雄決戰的地方。”
“決戰?”王昆靖歪著頭看著王匡。
“沒錯,家主請聽我言說。”王匡起身活動了一下身子,看向波光粼粼的水麵,道。
“我來的時候,洛陽,已經是鬥爭的中心了。
宦官集團欲遵從靈帝遺詔,立皇子劉協為帝。然廢長立幼乃是取亂之道,但是靈帝深知長子劉辯常年在道觀中長大,早已性格大變,唯唯諾諾,毫無皇者威嚴,不再適合成為帝皇之選。
皇子劉協,久居深宮,自幼接受皇家教育,行為處事有規有矩,談吐顯露皇家威儀,靈帝偏愛之。
然外戚何進,掌權大將軍,怎可能眼看錯失自己外甥成為至尊的機緣?
雖然靈帝立下西園八校尉分割大將軍權力,然這個天下還是世家做主的。
我預料不久之後,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必遭剪除,隨後就是張讓、趙忠等十常侍。”
王匡停頓一下,看向王靖,認真道:
“隻要宦官倒台失去權勢,一向支持外戚的世家會立馬露出獠牙,咬死何進,屆時天下必將動亂,絕不是一場火燒八州的黃巾之亂可以比較的。”
王靖沒有說話,沒有看著王匡,隻是低著頭。
見家主沒有說話,隻是沉默低頭,王匡露出得手般的笑意。
陽光灑落湖麵,波光粼粼。
陽光也照在王匡寬大的後背上,讓他的麵容藏在陽光之後。
隻聽到他說:“我王氏,就是這天下第一等的氏族。”
王靖緩緩抬頭看著王匡,看不清他的麵龐,因為他站在陽光裏。
“我王氏可比不上汝南袁氏,他家四世三公,如今袁隗,袁逢俱在,天下皆是袁氏門生,袁紹、袁術、袁基三人皆是人傑。
我王氏拍馬不及也。
那弘農楊氏亦是四世三公之家,勢力絲毫不弱於袁氏。
此二者在,我王氏,無論你琅玡王氏還是我太原王氏,恐怕隻能跟著喝點湯水罷了。”
“敢問家主喝得慣這清湯寡水嗎?”王匡站累了,斜靠在亭柱子上。
王靖聞言,以掌撐地向後仰去哈哈一笑:”我王氏吃慣了山珍海味,恐怕清湯寡水難以入口啊。“
“匡亦覺得非大肉不可果腹。
故,王氏吃肉最大的障礙就是袁、楊兩大世族。
以如今我王氏之能,遠不能對抗此二者之一,更別說高居二者之上。”
“公節有何良策?欲教我王氏?”王靖重新端坐身軀,鄭重問道。
“加入袁氏,壯大自身,尊太子令,獨踞一方。
這是使我王氏吃肉之策。
若是想讓王氏再進一步,則需耗竭袁氏,可取而代之。
到時王氏便可為天下霸主,如齊桓、晉文之尊。
待王氏勢力穩固,隻需聚披甲執銳二十萬,則可平定諸番,問鼎至尊上位!”
王匡說完,唿吸急促,好像在湖麵上看到一條金龍在飛掠。
同樣不淡定的還有王靖,王匡之論,穩妥可行。
王氏拚的起。
王氏,需要一個千代萬代不衰的榮耀之位。
“王氏有族中弟子百人,資財千金,部曲三千,可助賢侄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