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
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
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
王匡渾身酸痛,整個人昏昏沉沉,不知道是有個道士還是個和尚在昂誦著經文。
總之,頭疼欲裂卻難以轉醒。
不知過了多久,甘露潤喉而下,燥熱疼痛徐徐退去。
意識轉瞬迴歸,睜開眼睛,隻見一婦人跪臥榻前。
精致美麗的麵龐,華美錦緞下的身姿婀娜曼妙,成熟絕美少婦,絕代風華美人。
隻是眉間蹙起一抹憂愁,更增添三分別樣氣質。
“範氏?”看著跪臥榻前的陌生美婦,王匡心中先是一陣害怕,隨後心中莫名其妙多出一段記憶。
此美婦名為範氏,乃是徐州琅琊國範氏長女。
王匡的發妻。
看到王匡醒來,美婦人範氏連忙靠了過來,眉目間的憂愁煩惱頓時消散一空,俏麗臉龐容光煥發,整個人像是注入了生命精華一般。
“這是我妻子?什麽時候的事?”王匡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王匡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科員,因為前不久提了職,打了雞血一般幹勁兒十足。
一個很平常的徹夜班,領導臨時加了一場發言稿。
正在絞盡腦汁兒編事例時,王匡昏厥了。
然後他就見到了這個不知道何時娶過門的妻子。
我王匡還指望著領導的女兒呢!怎麽能隨便找一女人?雖然是個漂亮極品的女人!
前途不亮了。
那股陌生又熟悉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泰山郡,王氏,王匡。
大將軍手下的府掾。
大將軍姓何名進,字遂高。
皇帝陛下,剛剛登基,名為……劉辯。
東漢……末年!?
自己這是怎麽了,正常的加個班,正常的昏個厥,怎麽還來到東漢末年了?
怪哉怪也!
記憶中,大將軍何進將已故孝靈帝劉宏嫡子劉辯,自己的外甥扶上帝位,大肆封賞心腹部下。
王匡得何進器重,得賜西涼戰馬一匹,名為紅煉。
紅練性烈,難以馴服。
自己就是想要強行馴服紅煉,被此馬掙脫,摔下馬來,昏睡數日,至今醒來,王匡就換成了一千八百年後的王匡。
這剛升到副科,工資還沒領幾天,三四年的努力就付之東流了。
實在可惜!
不過,我王匡來到了漢末,建功立業舍我其誰!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
漢末分三國,正是英雄輩出的大時勢。
初中曆史老師說,東漢末年,土地兼並愈加尖銳,地主豪強依仗兵馬權勢橫行霸道,欺壓鄉裏,再加上朝廷內部政治腐朽黑暗,東漢已經病得不輕。
朝廷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製愈發無力,造成土地兼並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煎熬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數次大規模的叛亂。
太平道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最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支持。
百姓活不下去了,加之古代社會,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張角趁此機會,以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人民,又喊出反抗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而當下朝廷,則早已失去了百姓的信任。
到了漢靈帝時期,已經“寒不敢衣,饑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
張角利用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意圖推翻漢朝,並建立由黃巾軍統治的新天下。
奈何這一場潛伏準備了十餘年的農民起義最終敗在了自己手中。
黃巾軍一開始確實是為了打倒貪官汙吏,為勞苦大眾百姓謀取福利。
但是隨著攻破了更多城池,砍下了更多地主、富商、士族、官宦們的腦袋,收攏了一車又一車明晃晃的金銀珠寶,一件又一件名貴字畫古董,一切都變了。
這個主體由一群無知無紀律的庶人、奴隸組成的,規模近百萬的黃巾軍,從內部不可救藥的撕開了一個又一個貪婪的窟窿。
草菅人命,淩辱民女,燒房焚城,肆意燒殺搶奪,無惡不作……
黃巾軍很快就失去了人心,而且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這些號稱上百萬的黃巾軍,一擊即潰,皇甫嵩大軍一手火燒長社,燒掉了黃巾軍的膽,廣宗城中張角病逝,送葬了黃巾軍的魂。
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宣告失敗。
留下了各州各郡的黃巾餘孽蛾賊,為野心勃勃的漢末梟雄們提供了稱霸一方的資糧。
大將軍何進,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
董卓、袁紹、曹操、孫堅、劉備……
英雄名將粉墨登場,梟雄奸賊你下我上。
好一個英雄豪傑輩出,梟雄鬼雄當道的漢末大時代。
就在今年,經曆了黃巾之亂、涼州叛亂等大規模戰亂之後,整個東漢帝國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地方郡縣長官口中喊著要征討叛亂,趁機招募武裝擁兵自重,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眼見的酸軟無力起來。
黃巾之亂雖已過去四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東漢帝國更大的危機不久就將到來。
傳聞太常劉焉聽說益州有天子氣,連忙撕開了大漢最後一道保護膜。
設立州牧,為皇帝陛下、為大漢鎮守四方。
《後漢書·劉焉傳》載: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
劉宏聽後認為可行,估計是覺得讓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員和親信重臣當州牧,寄希望於他這些堂兄弟、好哥們對東漢政府的忠心,能夠盡快控製住混亂的州郡,平息戰亂,又是一個“光武中興”,畢竟他早年打製了“中興四把劍”。
然而理想是範夫人一樣豐滿,現實卻是白骨夫人一樣骨感。
漢靈帝大概做夢都沒想到,他的這個舉動成了一個必定生效的催命符,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益州劉焉、幽州劉虞、豫州黃琬。
剛剛上任一年,手握地方軍政大權,功績卓著。
好似四方平定,劉宏龍顏大悅,詔令何進大發四方兵,講武平樂觀下。
蓋了一大壇,上麵建十二層五彩華蓋,十丈高,壇的東北建小壇,再建九層華蓋,九丈高,橫列步兵,騎士幾萬人,結營為陣。
劉宏親自出來檢閱,駐大華蓋下,何進駐小華蓋下。
禮畢,劉宏以孱弱之身身披甲介馬,稱“無上將軍”,繞陣三圈而還。詔令何進率領全軍駐觀下。
作為外戚的何進,身兼大將軍權柄,手中掌握天下兵馬,引起劉宏的忌憚。
為了消解其軍權,劉宏設置西園八校尉:
上軍校尉,蹇碩
中軍校尉,袁紹
下軍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夏牟
右校尉,淳於瓊
劉宏認為蹇碩壯健且武略不凡,特別親信他,任用他為元帥,督率司隸校尉以下,即使是大將軍也歸他領導。
蹇碩雖然在朝廷專掌兵權,但還有些害怕忌妒何進,於是與各常侍共說劉宏,要他派何進西擊邊章、韓遂,以消除其勢力。
何進於趙忠處知道這是陰謀。於是上奏請派袁紹東擊徐、兗二州的黃巾賊兵,要等袁紹返迴來,就出兵,借此拖延時間。
袁氏四世三公,權傾朝野,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唯獨缺少兵權,如此一來袁何自是聯手對抗十常侍,各有算計。
王匡就來到了這個時候。
這時,門外傳來管家老徐的聲音:“主人,大將軍派人來請您去大將軍府,說是有要事相商。”
“知道了,待我沐浴更衣。”王匡定了定神,按照記憶中的習慣開口說道,“給來人備些酒水錢。”
老徐恭聲稱是。
王匡把目光放到範夫人身上,笑道:“夫人,與我沐浴更衣吧。”
目光火熱,灼水沸騰。
漢末,我來了。
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
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
王匡渾身酸痛,整個人昏昏沉沉,不知道是有個道士還是個和尚在昂誦著經文。
總之,頭疼欲裂卻難以轉醒。
不知過了多久,甘露潤喉而下,燥熱疼痛徐徐退去。
意識轉瞬迴歸,睜開眼睛,隻見一婦人跪臥榻前。
精致美麗的麵龐,華美錦緞下的身姿婀娜曼妙,成熟絕美少婦,絕代風華美人。
隻是眉間蹙起一抹憂愁,更增添三分別樣氣質。
“範氏?”看著跪臥榻前的陌生美婦,王匡心中先是一陣害怕,隨後心中莫名其妙多出一段記憶。
此美婦名為範氏,乃是徐州琅琊國範氏長女。
王匡的發妻。
看到王匡醒來,美婦人範氏連忙靠了過來,眉目間的憂愁煩惱頓時消散一空,俏麗臉龐容光煥發,整個人像是注入了生命精華一般。
“這是我妻子?什麽時候的事?”王匡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王匡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科員,因為前不久提了職,打了雞血一般幹勁兒十足。
一個很平常的徹夜班,領導臨時加了一場發言稿。
正在絞盡腦汁兒編事例時,王匡昏厥了。
然後他就見到了這個不知道何時娶過門的妻子。
我王匡還指望著領導的女兒呢!怎麽能隨便找一女人?雖然是個漂亮極品的女人!
前途不亮了。
那股陌生又熟悉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
泰山郡,王氏,王匡。
大將軍手下的府掾。
大將軍姓何名進,字遂高。
皇帝陛下,剛剛登基,名為……劉辯。
東漢……末年!?
自己這是怎麽了,正常的加個班,正常的昏個厥,怎麽還來到東漢末年了?
怪哉怪也!
記憶中,大將軍何進將已故孝靈帝劉宏嫡子劉辯,自己的外甥扶上帝位,大肆封賞心腹部下。
王匡得何進器重,得賜西涼戰馬一匹,名為紅煉。
紅練性烈,難以馴服。
自己就是想要強行馴服紅煉,被此馬掙脫,摔下馬來,昏睡數日,至今醒來,王匡就換成了一千八百年後的王匡。
這剛升到副科,工資還沒領幾天,三四年的努力就付之東流了。
實在可惜!
不過,我王匡來到了漢末,建功立業舍我其誰!
常言道,時勢造英雄。
漢末分三國,正是英雄輩出的大時勢。
初中曆史老師說,東漢末年,土地兼並愈加尖銳,地主豪強依仗兵馬權勢橫行霸道,欺壓鄉裏,再加上朝廷內部政治腐朽黑暗,東漢已經病得不輕。
朝廷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製愈發無力,造成土地兼並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煎熬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數次大規模的叛亂。
太平道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最受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支持。
百姓活不下去了,加之古代社會,人民皆有宗教信仰,張角趁此機會,以自身的醫術結合奇書《太平要術》上的內容,救助人民,又喊出反抗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角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而當下朝廷,則早已失去了百姓的信任。
到了漢靈帝時期,已經“寒不敢衣,饑不敢食。民有斯厄,而莫之恤”。
在這種情況下,張角創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籠絡人心,在貧苦農民中樹立了威望,信眾多達數十萬。
張角利用他在民眾中的威望,將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信眾分為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為大規模的起義做好了準備,意圖推翻漢朝,並建立由黃巾軍統治的新天下。
奈何這一場潛伏準備了十餘年的農民起義最終敗在了自己手中。
黃巾軍一開始確實是為了打倒貪官汙吏,為勞苦大眾百姓謀取福利。
但是隨著攻破了更多城池,砍下了更多地主、富商、士族、官宦們的腦袋,收攏了一車又一車明晃晃的金銀珠寶,一件又一件名貴字畫古董,一切都變了。
這個主體由一群無知無紀律的庶人、奴隸組成的,規模近百萬的黃巾軍,從內部不可救藥的撕開了一個又一個貪婪的窟窿。
草菅人命,淩辱民女,燒房焚城,肆意燒殺搶奪,無惡不作……
黃巾軍很快就失去了人心,而且沒有穩定的後勤保障,這些號稱上百萬的黃巾軍,一擊即潰,皇甫嵩大軍一手火燒長社,燒掉了黃巾軍的膽,廣宗城中張角病逝,送葬了黃巾軍的魂。
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宣告失敗。
留下了各州各郡的黃巾餘孽蛾賊,為野心勃勃的漢末梟雄們提供了稱霸一方的資糧。
大將軍何進,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
董卓、袁紹、曹操、孫堅、劉備……
英雄名將粉墨登場,梟雄奸賊你下我上。
好一個英雄豪傑輩出,梟雄鬼雄當道的漢末大時代。
就在今年,經曆了黃巾之亂、涼州叛亂等大規模戰亂之後,整個東漢帝國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地方郡縣長官口中喊著要征討叛亂,趁機招募武裝擁兵自重,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眼見的酸軟無力起來。
黃巾之亂雖已過去四年,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東漢帝國更大的危機不久就將到來。
傳聞太常劉焉聽說益州有天子氣,連忙撕開了大漢最後一道保護膜。
設立州牧,為皇帝陛下、為大漢鎮守四方。
《後漢書·劉焉傳》載:時靈帝政化衰缺,四方兵寇,焉以為刺史威輕,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輒增暴亂,乃建議改置牧伯,鎮安方夏,清選重臣,以居其任。
劉宏聽後認為可行,估計是覺得讓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員和親信重臣當州牧,寄希望於他這些堂兄弟、好哥們對東漢政府的忠心,能夠盡快控製住混亂的州郡,平息戰亂,又是一個“光武中興”,畢竟他早年打製了“中興四把劍”。
然而理想是範夫人一樣豐滿,現實卻是白骨夫人一樣骨感。
漢靈帝大概做夢都沒想到,他的這個舉動成了一個必定生效的催命符,加速了東漢的滅亡。
益州劉焉、幽州劉虞、豫州黃琬。
剛剛上任一年,手握地方軍政大權,功績卓著。
好似四方平定,劉宏龍顏大悅,詔令何進大發四方兵,講武平樂觀下。
蓋了一大壇,上麵建十二層五彩華蓋,十丈高,壇的東北建小壇,再建九層華蓋,九丈高,橫列步兵,騎士幾萬人,結營為陣。
劉宏親自出來檢閱,駐大華蓋下,何進駐小華蓋下。
禮畢,劉宏以孱弱之身身披甲介馬,稱“無上將軍”,繞陣三圈而還。詔令何進率領全軍駐觀下。
作為外戚的何進,身兼大將軍權柄,手中掌握天下兵馬,引起劉宏的忌憚。
為了消解其軍權,劉宏設置西園八校尉:
上軍校尉,蹇碩
中軍校尉,袁紹
下軍校尉,鮑鴻
典軍校尉,曹操
助軍左校尉,趙融
助軍右校尉,馮芳
左校尉,夏牟
右校尉,淳於瓊
劉宏認為蹇碩壯健且武略不凡,特別親信他,任用他為元帥,督率司隸校尉以下,即使是大將軍也歸他領導。
蹇碩雖然在朝廷專掌兵權,但還有些害怕忌妒何進,於是與各常侍共說劉宏,要他派何進西擊邊章、韓遂,以消除其勢力。
何進於趙忠處知道這是陰謀。於是上奏請派袁紹東擊徐、兗二州的黃巾賊兵,要等袁紹返迴來,就出兵,借此拖延時間。
袁氏四世三公,權傾朝野,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唯獨缺少兵權,如此一來袁何自是聯手對抗十常侍,各有算計。
王匡就來到了這個時候。
這時,門外傳來管家老徐的聲音:“主人,大將軍派人來請您去大將軍府,說是有要事相商。”
“知道了,待我沐浴更衣。”王匡定了定神,按照記憶中的習慣開口說道,“給來人備些酒水錢。”
老徐恭聲稱是。
王匡把目光放到範夫人身上,笑道:“夫人,與我沐浴更衣吧。”
目光火熱,灼水沸騰。
漢末,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