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未雨綢繆
大唐之我的眼前有道門 作者:修魚休不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朝自然不知道此時世家的謀劃,他正在院子裏的搖椅上喝著可樂。
怎麽感覺這天越來越熱了,空氣也很幹,這也沒到夏天啊。
楊朝暗自嘀咕,伸手用衣服扇了扇風。
不對。
楊朝記得之前看過資料,好像貞觀元年有大旱!
先是從河北再到山東諸州,後又到關內,一直持續快兩年。
伴隨著大旱的就是蝗災。
大唐也因為這場幹旱和蝗災受到了嚴重影響。
李世民靠帶頭吃蝗蟲給災民做榜樣,打破了蝗神不可辱的封建思想,災民們靠著烤食蝗蟲才度過了這次蝗災。
看來得未雨綢繆了,得去找老李陛下聊聊了。
想到這裏,楊朝沒有猶豫,和李君羨提前用對講機打了聲招唿,鎖好門,騎著電動三輪就往皇宮而去。
遠遠的就看到李君羨在宮門口等著呢。
“李兄,又見麵了!”
楊朝笑著打了聲招唿。
“楊兄,這次是因為什麽事要見陛下啊?”
李君羨邊走邊說。
“大事,事關大唐社稷的大事!”
楊朝收起笑容,轉而麵露沉重之色。
說實話,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忙,畢竟在現代他還真沒經曆過旱災和蝗災。
李君羨一聽楊朝說的這話,再見楊朝一臉的嚴肅,內心不由咯噔一聲。
“楊兄,你可別逗我,什麽事這麽嚴重?”
楊朝沒好氣的看了眼李君羨。
“我說李兄,在你眼裏我這麽不靠譜麽?這種大事我會開玩笑嗎?是大唐即將迎來大旱和蝗災。”
“什麽?我大唐將有大旱和蝗災?還持續快兩年?”
見到李世民後,楊朝將事情說了出來,引的李世民極度震驚和一絲絲恐懼。
邊上的李君羨即使剛剛聽楊朝說過了,此時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蝗災啊,一旦發生,將會讓大唐餓殍遍地,伏屍百萬。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難道朕真的是得位不正,引的上天降下旱災蝗災懲罰於朕?降罪於朕的大唐百姓?”
好半天,李世民才憋出了一句歎息,老淚縱橫!
楊朝差點被他氣笑了,老子來告訴你不是讓你在這感傷的。
“我說陛下,我來皇宮可不是就告訴你這個事,而是和你商量事情、未雨綢繆,將未來的災害損失降到最小。”
李世民聽楊朝這麽說,頓時用衣袖擦了擦眼角,急切的看向楊朝,雙手抓著楊朝的袖子。
“賢侄啊,朕的好賢侄,這麽說你有辦法了?這次你可一定要幫幫朕、幫幫大唐百姓啊!”
楊朝看著李世民的樣子,撇了撇嘴,大哥說話就好好說話,別動手動腳的好嗎。
“陛下,我過來就是有幾點建議,說給陛下聽的。”
楊朝邊說邊將李世民的手扒拉開。
“賢侄稍等,朕用筆記下來。”
李世民說完,轉身就在桌案上拿出了一支水筆、一張紙。
“這第一嘛,自然是興修水利,多挖一點水渠、水庫,將渭水河的水引到水渠水庫中儲存起來。也可以多挖一點水井,滿足百姓喝水的需求。”
楊朝見李世民準備好了,便慢慢開口說道。
“第二,就是節約用水、特別是種地需要澆的水,需要換一種方法,采用滴灌的方式澆水。”
“第三,鼓勵百姓多養雞鴨鵝,這些家禽可以吃蝗蟲,特別是現在養可以讓它們去吃地裏的蝗蟲卵。隻要自家看好了,別讓它們毀壞莊稼就行了。”
“第四,就是等蝗災來了,用網補殺、用火引蝗蟲。”
“第五,油炸蝗蟲,撒上調料,嘎嘎香。”
“暫時就這麽多了,後麵如果再想到的話我再補充。”
楊朝看著李世民將幾條都記錄下來後,便讓身邊的內侍幫自己倒杯水喝。
喝完之後,楊朝笑著說:“陛下你問吧。”
剛剛他看到李世民好幾次想張嘴,不過都被楊朝帶過去了。
“賢侄啊,這第一條好說,這第二條用滴灌的方式澆水,啥是滴灌啊?”
李世民疑惑的問。
楊朝解釋道:“滴灌顧名思義就是一滴一滴的澆。”
“啥?一滴一滴的澆?這能行嗎?”
李世民更加疑惑起來。
“當然可以了,一般澆水都是一大瓢一大瓢的澆下去,其實絕大部分作物都是不需要那麽多水的,隻要一小滴一小滴的澆個小半天就可以了。”
楊朝邊解釋,邊拿過李世民手裏的筆和紙。
“就像這樣,長竹子的關節打通,在竹竿上鑽一個小孔,在一邊倒入水後就不用管它了,它會自己慢慢滴的。布置好之後,澆水反而省時省力。”
李世民眼前一亮,澆水居然還可以這麽澆。簡直聞所未聞,不過聽起來好有道理的樣子。
“還有啊,賢侄,這油炸蝗蟲真的能吃?”
李世民有點反胃想吐了,一想想那蝗蟲張牙舞爪的樣子,他就有點受不住了。
楊朝則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那是當然,蝗蟲可是高蛋白,而且蝗蟲可以入藥,不僅美容養顏,還能夠止咳平喘。”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這蝗蟲居然有這等奇效?
自古以來可是談蝗色變,誰能想到這蝗蟲居然有這樣的妙用,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仔仔細細的將這幾條看了一遍又一遍,李世民忐忑的心情這才好了點。
況且,這旱災和蝗災不是還沒來嘛,說不定這楊賢侄杞人憂天了。
但是,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傳來。
“陛下,河北道急報!!!”
李世民麵色一變,連忙衝上前去,一把奪過內侍手中的信函。
沒一會兒,李世民額頭的汗水就密密麻麻的往下滴了。
真的有旱情,沒想到啊,而且此時報上來,證明這旱情應該有小半個月了!
李世民緊張的嘴巴發幹,拿過桌案上的水壺就匡匡幹了幾大口。
喘了口氣,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李世民這才又看向楊朝。
“賢侄啊,你說的真是準,這才剛說有大旱,河北道大旱的急報就來了!還好有你,不然朕一時之間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怎麽感覺這天越來越熱了,空氣也很幹,這也沒到夏天啊。
楊朝暗自嘀咕,伸手用衣服扇了扇風。
不對。
楊朝記得之前看過資料,好像貞觀元年有大旱!
先是從河北再到山東諸州,後又到關內,一直持續快兩年。
伴隨著大旱的就是蝗災。
大唐也因為這場幹旱和蝗災受到了嚴重影響。
李世民靠帶頭吃蝗蟲給災民做榜樣,打破了蝗神不可辱的封建思想,災民們靠著烤食蝗蟲才度過了這次蝗災。
看來得未雨綢繆了,得去找老李陛下聊聊了。
想到這裏,楊朝沒有猶豫,和李君羨提前用對講機打了聲招唿,鎖好門,騎著電動三輪就往皇宮而去。
遠遠的就看到李君羨在宮門口等著呢。
“李兄,又見麵了!”
楊朝笑著打了聲招唿。
“楊兄,這次是因為什麽事要見陛下啊?”
李君羨邊走邊說。
“大事,事關大唐社稷的大事!”
楊朝收起笑容,轉而麵露沉重之色。
說實話,他也不知道能不能幫忙,畢竟在現代他還真沒經曆過旱災和蝗災。
李君羨一聽楊朝說的這話,再見楊朝一臉的嚴肅,內心不由咯噔一聲。
“楊兄,你可別逗我,什麽事這麽嚴重?”
楊朝沒好氣的看了眼李君羨。
“我說李兄,在你眼裏我這麽不靠譜麽?這種大事我會開玩笑嗎?是大唐即將迎來大旱和蝗災。”
“什麽?我大唐將有大旱和蝗災?還持續快兩年?”
見到李世民後,楊朝將事情說了出來,引的李世民極度震驚和一絲絲恐懼。
邊上的李君羨即使剛剛聽楊朝說過了,此時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蝗災啊,一旦發生,將會讓大唐餓殍遍地,伏屍百萬。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久久說不出話來。
“難道朕真的是得位不正,引的上天降下旱災蝗災懲罰於朕?降罪於朕的大唐百姓?”
好半天,李世民才憋出了一句歎息,老淚縱橫!
楊朝差點被他氣笑了,老子來告訴你不是讓你在這感傷的。
“我說陛下,我來皇宮可不是就告訴你這個事,而是和你商量事情、未雨綢繆,將未來的災害損失降到最小。”
李世民聽楊朝這麽說,頓時用衣袖擦了擦眼角,急切的看向楊朝,雙手抓著楊朝的袖子。
“賢侄啊,朕的好賢侄,這麽說你有辦法了?這次你可一定要幫幫朕、幫幫大唐百姓啊!”
楊朝看著李世民的樣子,撇了撇嘴,大哥說話就好好說話,別動手動腳的好嗎。
“陛下,我過來就是有幾點建議,說給陛下聽的。”
楊朝邊說邊將李世民的手扒拉開。
“賢侄稍等,朕用筆記下來。”
李世民說完,轉身就在桌案上拿出了一支水筆、一張紙。
“這第一嘛,自然是興修水利,多挖一點水渠、水庫,將渭水河的水引到水渠水庫中儲存起來。也可以多挖一點水井,滿足百姓喝水的需求。”
楊朝見李世民準備好了,便慢慢開口說道。
“第二,就是節約用水、特別是種地需要澆的水,需要換一種方法,采用滴灌的方式澆水。”
“第三,鼓勵百姓多養雞鴨鵝,這些家禽可以吃蝗蟲,特別是現在養可以讓它們去吃地裏的蝗蟲卵。隻要自家看好了,別讓它們毀壞莊稼就行了。”
“第四,就是等蝗災來了,用網補殺、用火引蝗蟲。”
“第五,油炸蝗蟲,撒上調料,嘎嘎香。”
“暫時就這麽多了,後麵如果再想到的話我再補充。”
楊朝看著李世民將幾條都記錄下來後,便讓身邊的內侍幫自己倒杯水喝。
喝完之後,楊朝笑著說:“陛下你問吧。”
剛剛他看到李世民好幾次想張嘴,不過都被楊朝帶過去了。
“賢侄啊,這第一條好說,這第二條用滴灌的方式澆水,啥是滴灌啊?”
李世民疑惑的問。
楊朝解釋道:“滴灌顧名思義就是一滴一滴的澆。”
“啥?一滴一滴的澆?這能行嗎?”
李世民更加疑惑起來。
“當然可以了,一般澆水都是一大瓢一大瓢的澆下去,其實絕大部分作物都是不需要那麽多水的,隻要一小滴一小滴的澆個小半天就可以了。”
楊朝邊解釋,邊拿過李世民手裏的筆和紙。
“就像這樣,長竹子的關節打通,在竹竿上鑽一個小孔,在一邊倒入水後就不用管它了,它會自己慢慢滴的。布置好之後,澆水反而省時省力。”
李世民眼前一亮,澆水居然還可以這麽澆。簡直聞所未聞,不過聽起來好有道理的樣子。
“還有啊,賢侄,這油炸蝗蟲真的能吃?”
李世民有點反胃想吐了,一想想那蝗蟲張牙舞爪的樣子,他就有點受不住了。
楊朝則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那是當然,蝗蟲可是高蛋白,而且蝗蟲可以入藥,不僅美容養顏,還能夠止咳平喘。”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這蝗蟲居然有這等奇效?
自古以來可是談蝗色變,誰能想到這蝗蟲居然有這樣的妙用,實在讓人難以想象。
仔仔細細的將這幾條看了一遍又一遍,李世民忐忑的心情這才好了點。
況且,這旱災和蝗災不是還沒來嘛,說不定這楊賢侄杞人憂天了。
但是,就在這時,一道聲音傳來。
“陛下,河北道急報!!!”
李世民麵色一變,連忙衝上前去,一把奪過內侍手中的信函。
沒一會兒,李世民額頭的汗水就密密麻麻的往下滴了。
真的有旱情,沒想到啊,而且此時報上來,證明這旱情應該有小半個月了!
李世民緊張的嘴巴發幹,拿過桌案上的水壺就匡匡幹了幾大口。
喘了口氣,用袖子擦了擦額頭的冷汗,李世民這才又看向楊朝。
“賢侄啊,你說的真是準,這才剛說有大旱,河北道大旱的急報就來了!還好有你,不然朕一時之間真的不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