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去見了吳國太,跟吳國太講述江東眼下的困境。
指明隻有投降曹操,才能保住孫氏的榮華富貴。
與曹操為敵,對抗擁有天命的曹操,無疑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吳國太聽後,沉默片刻說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投降曹操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我們難道一點勝算都沒有?”
張昭連忙答道:“老夫人,如今曹操勢大,我們與之抗衡無異於螳臂當車,張昭認為,投降曹操雖有損顏麵,但能保江東子民平安,這才是大義。”
吳國太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我不想看到孫家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
張昭歎了口氣:“老夫人,事已至此,我們必須麵對現實。若不投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要是有別的辦法,他張昭也不會勸孫權投降。
張昭見吳國太仍心存疑慮,便進一步勸道:
“老夫人,曹操許以高官厚祿,隻要我們歸順,孫家依然可以享盡榮華。況且,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此乃蒼生之福啊!”
吳國太閉上雙眼,心中暗自思量。
她深知張昭所言不無道理,但要她輕易放棄祖宗家業,實非易事。
沉默良久,吳國太終於開口:“容我再考慮考慮吧。”
說罷,她揮揮手,讓張昭退下。
張昭卻沒有退下的意思,今天要是不說服吳國太,讓吳國太去說服孫權投降。
那一切努力豈不是白費!
張昭拱手施禮,再次進言道:“老夫人,時間緊迫,曹操大軍壓境,形勢岌岌可危,還望太後早作決斷。”
吳國太轉頭看向張昭,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我知曉情勢危急,但此事關係重大,我需要時間思考。”
張昭心急如焚,他深知若是錯過此時機,那可就晚了!
他決定鋌而走險,繼續勸說吳國太:“太後,曹操奉天子之命征伐,這是順應天意,曹操有大義在手,又攜勝利之勢,銳不可當,我們肯定擋不住曹軍的進攻。”
“江東是先君打下的基業,卻依舊是大漢的臣子,以臣子對抗君王,這是倒行逆施,是自取滅亡之道。”
“老夫人難道忍心看著先君基業,就此毀於一旦嗎?”
吳國太微微皺眉,最後歎息一聲,
“我一婦道人家,怎麽懂這些,你應該去勸我兒,何必來跟我說?”
“主公被魯肅等人蠱惑,看不清眼前的形勢,江東早晚毀在他們手裏。”
“我多次勸說無果,隻能請太夫人出麵,勸說主公以大局為重!”
張昭拱手行禮!
吳國太注視著張昭,心裏很是矛盾。
她明白張昭的擔憂,但要她去說服孫權,確實有些為難。
“張昭啊,吾兒性格倔強,怕是不易聽從勸告。”吳國太緩緩說道。
“老夫人,您的話,主公定然會斟酌一二,如今形勢緊急,還望老夫人莫要再猶豫了。”張昭急切地說道。
吳國太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好吧,我會盡力勸說吾兒,但孫權是否會采納,我也無法保證。”
“多謝太後!”張昭大喜,連忙拜謝。
吳國太站起身來,神情疲憊地揮了揮手。
“你去吧,我也需要些時間整理思緒。”
張昭退出殿外,心中稍感寬慰。
他相信,以吳國太的地位和智慧,或許能夠說服孫權。
……
孫權得知張昭去見了吳國太,頓感不妙。
擔心吳國太會受張昭影響,站在張昭那邊。
要是她站出來力挺張昭,自己又該怎麽辦?
孫權立刻動身去見吳國太,探一探她的口風。
“老夫人,主公來了!”
吳國太婢女從外麵走了進來,向吳國太稟報。
這時,孫權從外麵走了進來。
“見過母親!”
孫權恭敬行禮。
吳國太本是孫權親生母親的的妹妹,臨終前讓孫權對待吳國太如同對待她一樣。
讓孫權喊吳國太為母,盡心侍奉!
“仲謀,你不是一眾文武商議大事,怎麽有空來我這裏?”
吳國太問道。
“母親,兒臣聽聞張昭來見過您。”
孫權開門見山地道。
吳國太看著孫權,點了點頭,“確有此事。”
“他都跟您說了些什麽?”孫權的語氣有些焦急。
吳國太歎了口氣,“他無非是勸我讓你投降曹操。”
孫權聞言,神色一緊,“那,母親覺得,我該降嗎?”
吳國太微微頷首,起身走了兩步,
“仲謀,我一婦道人家,不懂什麽大事,這事主要看你怎麽想!”
吳國太語重心長地說道。
孫權鬆了口氣,“曹操屯兵於江漢,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下一個目標便是我江東。”
“我與一眾文武討論這事,他們當中有人勸我投降,有人勸我迎戰曹操,我想與曹操決戰,又擔心寡不敵眾,投降吧,又害怕會遭曹操毒手,我思來想去卻不知該怎麽辦!”
孫權歎息一聲,這也是這段時間,他一直猶豫不決的原因。
他現在缺的是一顆定心丸。
能夠讓他徹底下定決心的定心丸!
“難道你忘記我姐姐臨終前,對你的囑托了嗎?”
孫權自然不會忘,他已經派人去請周瑜迴來。
但他要知道,吳國太到底是什麽態度。
“我姐姐遺言,伯符臨終有言:內事拿不定主意問張昭,外事拿不定主意問周瑜,你為什麽不請周瑜迴來?”
吳國太道。
孫權聽後大喜,吳國太這是站他這邊的。
“我已派人去請周瑜迴來!”
孫權笑道。
“如此甚好。”
吳國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周瑜足智多謀,他定能助你做出正確的決策。”
孫權信心倍增,“母親,孩兒一定不負所托,守護好江東。隻是曹操勢大,我還需做好萬全準備。”
吳國太點點頭,“吾兒切記,行事須謹慎,但也不必畏懼。孫氏一門豪傑輩出,定能渡過此次難關。”
孫權躬身失禮,“多謝母親鼓勵,孩兒銘記於心。”
隨後,他辭別吳國太,返迴府邸,繼續與眾將商議抗曹大計。
指明隻有投降曹操,才能保住孫氏的榮華富貴。
與曹操為敵,對抗擁有天命的曹操,無疑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吳國太聽後,沉默片刻說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投降曹操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我們難道一點勝算都沒有?”
張昭連忙答道:“老夫人,如今曹操勢大,我們與之抗衡無異於螳臂當車,張昭認為,投降曹操雖有損顏麵,但能保江東子民平安,這才是大義。”
吳國太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甘:“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了嗎?我不想看到孫家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
張昭歎了口氣:“老夫人,事已至此,我們必須麵對現實。若不投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
要是有別的辦法,他張昭也不會勸孫權投降。
張昭見吳國太仍心存疑慮,便進一步勸道:
“老夫人,曹操許以高官厚祿,隻要我們歸順,孫家依然可以享盡榮華。況且,百姓免受戰亂之苦,此乃蒼生之福啊!”
吳國太閉上雙眼,心中暗自思量。
她深知張昭所言不無道理,但要她輕易放棄祖宗家業,實非易事。
沉默良久,吳國太終於開口:“容我再考慮考慮吧。”
說罷,她揮揮手,讓張昭退下。
張昭卻沒有退下的意思,今天要是不說服吳國太,讓吳國太去說服孫權投降。
那一切努力豈不是白費!
張昭拱手施禮,再次進言道:“老夫人,時間緊迫,曹操大軍壓境,形勢岌岌可危,還望太後早作決斷。”
吳國太轉頭看向張昭,眼中閃過一絲無奈:“我知曉情勢危急,但此事關係重大,我需要時間思考。”
張昭心急如焚,他深知若是錯過此時機,那可就晚了!
他決定鋌而走險,繼續勸說吳國太:“太後,曹操奉天子之命征伐,這是順應天意,曹操有大義在手,又攜勝利之勢,銳不可當,我們肯定擋不住曹軍的進攻。”
“江東是先君打下的基業,卻依舊是大漢的臣子,以臣子對抗君王,這是倒行逆施,是自取滅亡之道。”
“老夫人難道忍心看著先君基業,就此毀於一旦嗎?”
吳國太微微皺眉,最後歎息一聲,
“我一婦道人家,怎麽懂這些,你應該去勸我兒,何必來跟我說?”
“主公被魯肅等人蠱惑,看不清眼前的形勢,江東早晚毀在他們手裏。”
“我多次勸說無果,隻能請太夫人出麵,勸說主公以大局為重!”
張昭拱手行禮!
吳國太注視著張昭,心裏很是矛盾。
她明白張昭的擔憂,但要她去說服孫權,確實有些為難。
“張昭啊,吾兒性格倔強,怕是不易聽從勸告。”吳國太緩緩說道。
“老夫人,您的話,主公定然會斟酌一二,如今形勢緊急,還望老夫人莫要再猶豫了。”張昭急切地說道。
吳國太沉默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好吧,我會盡力勸說吾兒,但孫權是否會采納,我也無法保證。”
“多謝太後!”張昭大喜,連忙拜謝。
吳國太站起身來,神情疲憊地揮了揮手。
“你去吧,我也需要些時間整理思緒。”
張昭退出殿外,心中稍感寬慰。
他相信,以吳國太的地位和智慧,或許能夠說服孫權。
……
孫權得知張昭去見了吳國太,頓感不妙。
擔心吳國太會受張昭影響,站在張昭那邊。
要是她站出來力挺張昭,自己又該怎麽辦?
孫權立刻動身去見吳國太,探一探她的口風。
“老夫人,主公來了!”
吳國太婢女從外麵走了進來,向吳國太稟報。
這時,孫權從外麵走了進來。
“見過母親!”
孫權恭敬行禮。
吳國太本是孫權親生母親的的妹妹,臨終前讓孫權對待吳國太如同對待她一樣。
讓孫權喊吳國太為母,盡心侍奉!
“仲謀,你不是一眾文武商議大事,怎麽有空來我這裏?”
吳國太問道。
“母親,兒臣聽聞張昭來見過您。”
孫權開門見山地道。
吳國太看著孫權,點了點頭,“確有此事。”
“他都跟您說了些什麽?”孫權的語氣有些焦急。
吳國太歎了口氣,“他無非是勸我讓你投降曹操。”
孫權聞言,神色一緊,“那,母親覺得,我該降嗎?”
吳國太微微頷首,起身走了兩步,
“仲謀,我一婦道人家,不懂什麽大事,這事主要看你怎麽想!”
吳國太語重心長地說道。
孫權鬆了口氣,“曹操屯兵於江漢,不費吹灰之力拿下荊州,下一個目標便是我江東。”
“我與一眾文武討論這事,他們當中有人勸我投降,有人勸我迎戰曹操,我想與曹操決戰,又擔心寡不敵眾,投降吧,又害怕會遭曹操毒手,我思來想去卻不知該怎麽辦!”
孫權歎息一聲,這也是這段時間,他一直猶豫不決的原因。
他現在缺的是一顆定心丸。
能夠讓他徹底下定決心的定心丸!
“難道你忘記我姐姐臨終前,對你的囑托了嗎?”
孫權自然不會忘,他已經派人去請周瑜迴來。
但他要知道,吳國太到底是什麽態度。
“我姐姐遺言,伯符臨終有言:內事拿不定主意問張昭,外事拿不定主意問周瑜,你為什麽不請周瑜迴來?”
吳國太道。
孫權聽後大喜,吳國太這是站他這邊的。
“我已派人去請周瑜迴來!”
孫權笑道。
“如此甚好。”
吳國太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周瑜足智多謀,他定能助你做出正確的決策。”
孫權信心倍增,“母親,孩兒一定不負所托,守護好江東。隻是曹操勢大,我還需做好萬全準備。”
吳國太點點頭,“吾兒切記,行事須謹慎,但也不必畏懼。孫氏一門豪傑輩出,定能渡過此次難關。”
孫權躬身失禮,“多謝母親鼓勵,孩兒銘記於心。”
隨後,他辭別吳國太,返迴府邸,繼續與眾將商議抗曹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