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琮接到曹操率領大軍南下的消息,大驚失色,這荊州之主的位子還沒捂熱,曹操大舉來犯。
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就不做這個荊州之主了,要是讓給大哥,哪裏來的這些煩惱!
劉琮派人叫來蒯越、蔡瑁等人商議,麵對曹操大軍進犯,該怎麽辦。
“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進犯我荊州,諸位可有退敵之策?”
劉琮的問話,眾人沒有急著表態,他們不是沒有主意,而是考慮該怎麽投靠曹操,才能獲得重用。
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勸說劉琮放棄抵抗,將整個荊州獻給曹操。
曹操看在獻荊州有功的份上,再加上需要仰仗他們這些士族,必定會對他們委以重任!
蔡瑁正要開口,卻被東曹掾傅巽搶先一步。
“曹操大軍來犯為我荊州外患,先主薨逝,卻沒有向大公子、玄德報喪,一旦他們興兵問罪,內憂外患之下,危矣!”
傅巽的一番話,嚇得劉琮半死,差點摔倒在地。
“那如何是好?”
劉琮擔驚受怕,心裏十分後悔,早知道就不該接受這荊州之主。
傅巽這是嚇唬劉琮,為接下來要說的話做鋪墊。
“巽有一計,不僅能解決眼下的危急,還能保住主公的名爵。”
傅巽拱手說道。
劉琮大喜,急忙問道:“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不如將荊州獻給曹操,曹操定會厚待主公!”
劉琮臉色大變,他才坐上荊州之主不久,怎麽能夠輕易將荊州給曹操。
劉琮陰晴不定地看著傅巽,心中暗自盤算。他明白,獻出荊州雖能保一時平安,但也意味著失去了自主權。
“你這說的什麽話?孤受先君之基業,若隨意棄之他人,有何顏麵去見先君?”
劉琮還沒有享受成為荊州之主帶來的快樂,就要他放棄荊州,他實在不甘心!
他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給他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而不是勸他放棄荊州。
蒯越站出來,拱手行禮道:
“主公,此乃上策啊!曹操以天子之名,南征北戰,主公要是與曹操對抗,那便是反叛朝廷,便是亂臣賊子。”
“如今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又起,荊襄九郡聞曹兵將至,未戰已先膽寒,如何能夠與敵得過曹操?”
其餘眾人紛紛附和,劉琮見狀,心中更加猶豫不決。
“你們說的都對,不是我不聽,我要是舍棄先君基業,恐被天下人所恥笑!”
劉琮有心想要反抗,但他知道蔡氏宗族、蒯氏宗族等士族,不會同意他反抗曹操。
對抗曹操對他們沒有絲毫好處,反而投靠歸順曹操,能夠保住他們士族的利益。
劉琮想用他爹的名頭,希望讓這些人有點顧忌!
“傅公悌、蒯異度說的有理,皆是為了荊州萬民,與主公考慮,主公為何還猶豫不決?”
上賓山陽高平人王璨,質問劉琮。
劉琮一時語塞!
“將軍,你與曹公比如何?”
“我不如曹公!”
劉琮還是有自知之明,不論哪方麵來講,他跟曹操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給他足夠的時間成長,就算不能超過曹操,想來也不會太差!
劉琮有自知之明,那就好辦,王璨接著說,
“曹公足智多謀,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如今更是兵強馬壯,平定一統北方,勢不可擋!”
“恕我直言,以將軍如今實力,與曹公抗衡無疑是螳臂擋車,自尋死路,傅、蒯二君之言,乃長治久安之策也。”
“將軍理應聽從,在這等大事上猶豫,一旦曹公兵至,荊襄九郡必定生靈塗炭,後悔可就晚了!”
劉琮無奈歎息一聲,所有人都想要用荊州換取榮華富貴,沒有人願意與荊州共存亡,他就算有一萬個不願意,也隻能順從他們的決定。
“這事我一人做不了主,我需要問過母親,再做決斷!”
這是劉琮最後的垂死掙紮。
他哪裏知道,蔡瑁早就跟蔡夫人商量過,曹操大舉進犯。
他們就立刻獻出荊州,換取曹操的好感,來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
隻要哄的曹操高興,更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劉琮來到後院,見到蔡夫人。
將議事內容,以及大家的意見,跟蔡夫人說明。
蔡夫人當即表態,既然大家都同意,這事沒必要跟她一個婦道人家說。
劉琮你現在是荊州之主,這事你自己看著辦!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無奈的劉琮隻好寫降表。
生怕被劉琦、劉備知道。
劉琮派宋忠悄悄去給曹操送降表!
……
曹操一路南下,來到新野與曹昂會合。
“子修,你數次識破諸葛亮的詭計,重創劉備,為父很是欣慰。”
“可惜!沒能捉住劉備!”
曹昂遺憾道。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劉備可是得到劉邦真傳。
劉跑跑的大名,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讓他給跑了,屬於正常情況,沒什麽好遺憾的。
笑過之後,曹操眉頭微皺。
“公父可是為了劉備之事而煩惱?”
劉備當世英雄,一直沒有一塊安身立命之地,才一直四處流亡。
如今,劉備得到諸葛亮輔佐,要是不盡快鏟除劉備,一旦讓他入了蜀地。
獲得益州這塊風水寶地,必定成為他們的心腹大患!
“劉備的事,暫時放一放,眼下最要緊的,是盡快拿下荊州。”
“拿下荊州向西可進攻巴蜀,渡江可滅江東,拿下荊州,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曹操擺了擺手,劉備一個手下敗將,他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眼下最重要的是奪取荊州,等奪取荊州之後,再滅劉備還不是易如反掌!
“荊州劉表已死,劉表少子劉琮,在蔡瑁等人的擁護下繼位。”
“公父南下的消息,怕是早已傳到荊州人士那邊。”
“蔡瑁、蒯越等人,必定會掃榻相迎,將荊州獻於公父,荊州唾手可得!”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士族是什麽尿性,他曹孟德又豈會不知。
要不是治理天下,需要用到這些士族,他也不用向士族妥協。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這天下識字的人不多!
早知道會是這個結果,就不做這個荊州之主了,要是讓給大哥,哪裏來的這些煩惱!
劉琮派人叫來蒯越、蔡瑁等人商議,麵對曹操大軍進犯,該怎麽辦。
“曹操率領八十萬大軍,進犯我荊州,諸位可有退敵之策?”
劉琮的問話,眾人沒有急著表態,他們不是沒有主意,而是考慮該怎麽投靠曹操,才能獲得重用。
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勸說劉琮放棄抵抗,將整個荊州獻給曹操。
曹操看在獻荊州有功的份上,再加上需要仰仗他們這些士族,必定會對他們委以重任!
蔡瑁正要開口,卻被東曹掾傅巽搶先一步。
“曹操大軍來犯為我荊州外患,先主薨逝,卻沒有向大公子、玄德報喪,一旦他們興兵問罪,內憂外患之下,危矣!”
傅巽的一番話,嚇得劉琮半死,差點摔倒在地。
“那如何是好?”
劉琮擔驚受怕,心裏十分後悔,早知道就不該接受這荊州之主。
傅巽這是嚇唬劉琮,為接下來要說的話做鋪墊。
“巽有一計,不僅能解決眼下的危急,還能保住主公的名爵。”
傅巽拱手說道。
劉琮大喜,急忙問道:“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不如將荊州獻給曹操,曹操定會厚待主公!”
劉琮臉色大變,他才坐上荊州之主不久,怎麽能夠輕易將荊州給曹操。
劉琮陰晴不定地看著傅巽,心中暗自盤算。他明白,獻出荊州雖能保一時平安,但也意味著失去了自主權。
“你這說的什麽話?孤受先君之基業,若隨意棄之他人,有何顏麵去見先君?”
劉琮還沒有享受成為荊州之主帶來的快樂,就要他放棄荊州,他實在不甘心!
他希望有人能夠站出來,給他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計策,而不是勸他放棄荊州。
蒯越站出來,拱手行禮道:
“主公,此乃上策啊!曹操以天子之名,南征北戰,主公要是與曹操對抗,那便是反叛朝廷,便是亂臣賊子。”
“如今主公新立,外患未寧,內憂又起,荊襄九郡聞曹兵將至,未戰已先膽寒,如何能夠與敵得過曹操?”
其餘眾人紛紛附和,劉琮見狀,心中更加猶豫不決。
“你們說的都對,不是我不聽,我要是舍棄先君基業,恐被天下人所恥笑!”
劉琮有心想要反抗,但他知道蔡氏宗族、蒯氏宗族等士族,不會同意他反抗曹操。
對抗曹操對他們沒有絲毫好處,反而投靠歸順曹操,能夠保住他們士族的利益。
劉琮想用他爹的名頭,希望讓這些人有點顧忌!
“傅公悌、蒯異度說的有理,皆是為了荊州萬民,與主公考慮,主公為何還猶豫不決?”
上賓山陽高平人王璨,質問劉琮。
劉琮一時語塞!
“將軍,你與曹公比如何?”
“我不如曹公!”
劉琮還是有自知之明,不論哪方麵來講,他跟曹操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但是,給他足夠的時間成長,就算不能超過曹操,想來也不會太差!
劉琮有自知之明,那就好辦,王璨接著說,
“曹公足智多謀,麾下謀臣如雨,猛將如雲,如今更是兵強馬壯,平定一統北方,勢不可擋!”
“恕我直言,以將軍如今實力,與曹公抗衡無疑是螳臂擋車,自尋死路,傅、蒯二君之言,乃長治久安之策也。”
“將軍理應聽從,在這等大事上猶豫,一旦曹公兵至,荊襄九郡必定生靈塗炭,後悔可就晚了!”
劉琮無奈歎息一聲,所有人都想要用荊州換取榮華富貴,沒有人願意與荊州共存亡,他就算有一萬個不願意,也隻能順從他們的決定。
“這事我一人做不了主,我需要問過母親,再做決斷!”
這是劉琮最後的垂死掙紮。
他哪裏知道,蔡瑁早就跟蔡夫人商量過,曹操大舉進犯。
他們就立刻獻出荊州,換取曹操的好感,來保住他們的榮華富貴。
隻要哄的曹操高興,更進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劉琮來到後院,見到蔡夫人。
將議事內容,以及大家的意見,跟蔡夫人說明。
蔡夫人當即表態,既然大家都同意,這事沒必要跟她一個婦道人家說。
劉琮你現在是荊州之主,這事你自己看著辦!
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無奈的劉琮隻好寫降表。
生怕被劉琦、劉備知道。
劉琮派宋忠悄悄去給曹操送降表!
……
曹操一路南下,來到新野與曹昂會合。
“子修,你數次識破諸葛亮的詭計,重創劉備,為父很是欣慰。”
“可惜!沒能捉住劉備!”
曹昂遺憾道。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劉備可是得到劉邦真傳。
劉跑跑的大名,可不是浪得虛名的。
讓他給跑了,屬於正常情況,沒什麽好遺憾的。
笑過之後,曹操眉頭微皺。
“公父可是為了劉備之事而煩惱?”
劉備當世英雄,一直沒有一塊安身立命之地,才一直四處流亡。
如今,劉備得到諸葛亮輔佐,要是不盡快鏟除劉備,一旦讓他入了蜀地。
獲得益州這塊風水寶地,必定成為他們的心腹大患!
“劉備的事,暫時放一放,眼下最要緊的,是盡快拿下荊州。”
“拿下荊州向西可進攻巴蜀,渡江可滅江東,拿下荊州,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曹操擺了擺手,劉備一個手下敗將,他並沒有太放在心上。
眼下最重要的是奪取荊州,等奪取荊州之後,再滅劉備還不是易如反掌!
“荊州劉表已死,劉表少子劉琮,在蔡瑁等人的擁護下繼位。”
“公父南下的消息,怕是早已傳到荊州人士那邊。”
“蔡瑁、蒯越等人,必定會掃榻相迎,將荊州獻於公父,荊州唾手可得!”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士族是什麽尿性,他曹孟德又豈會不知。
要不是治理天下,需要用到這些士族,他也不用向士族妥協。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這天下識字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