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數日的趕路,曹昂終於迴到許都。
曹昂先讓大軍入營,隨後帶著張遼、徐晃、曹休等人去霸府麵見曹操。
“見過丞相!”
曹昂帶領一眾武將,給曹操行禮。
“子修迴來了,這才沒多久,你就已經平定叛亂,實乃大功一件!”
曹操嘴角的笑意,怎麽壓都壓不住。
“全仰仗丞相運籌帷幄,將士用命,我才能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昂不敢居功!”
曹昂拱手,說著客套話。
“這裏又沒有外人,你何必在為父麵前,如此客氣!”
曹操一句沒有外人,讓非曹氏、夏侯氏的武將有些感動,曹丞相這是拿他們當自己人看待。
“這次你們都有功,孤會對你們論功行賞,你們舟車勞頓,也累了,先下去歇息。”
眾人明白,曹操這是要跟曹昂單獨談談。
眾人行禮退了出去。
“子修,這次你立了大功,我決定讓你做副丞相,你意下如何?”
“我沒有意見,全聽父親的!”
曹操點了點頭,便沒有了下文。
曹昂疑惑,要隻是任命他做副丞相,有必要讓大家都退下嗎?
按照曆史進程,曹操是不是該進封魏公?
這時候,董昭應該跳出來,勸他更進一步,進封魏公,加九錫,建國都於鄴城……
“父親!”
“嗯!”
曹操看向曹昂,等待他的下文。
“父親是否考慮,再進一步!”
“再進一步,子修你指的是……”
“父親如今的爵位是縣侯,何不將侯爵變公爵?”
曹昂說道。
“公仁(董昭的表字),建議孤建立五等爵位製度,又勸我進封魏公,加九錫,建國都於鄴城。”
曹操也想更進一步,成為魏公,他才能成為魏王,最後代漢自立。
侯爵變成公爵,對於曹操甚至是整個曹氏政權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進封魏公,在法理上來說,才有代漢自立的資格,是曹操代漢自立邁出的第一步!
但朝中反對的聲音不少,擁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便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這讓曹操很是不高興,讓他覺得現在進封魏公,是否合適?
“子修,此事事關重大,容我三思。”
曹操背手而立,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景色沉思起來。
曹昂知道曹操在擔心什麽,進封魏公肯定會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
但是,他必須讓曹操來走這一步,曹操要是到死都進封魏公、魏王。
將來,等他接手曹氏政權,想要進封魏公、魏王,阻力隻會更大!
“父親,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父親南征北戰,平定四方,功勳卓著。進封魏公,實至名歸。”
“若無父親平定天下,天子怕是早已顛沛流離中死去,若無父親在,不知這天下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在他曹昂的輔佐之下,提前解決袁氏兄弟,解決北方烏桓問題,又平定西涼叛亂,更是提前幾年進封魏公。
此時的曹操,已經完成一統北方的計劃,等他進封魏公之後。
下一步計劃就是南下荊州,去完成統一天下的夙願!
曹操轉過身來,看著曹昂,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子修所言甚是,我便讓公仁率領百官,上奏天子,進封我為魏公,加九錫,建都鄴城。”
“父親英明。兒臣相信,以父親之雄才大略,進封魏公,必能開創一番偉業。”
曹昂跪地叩拜道。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扶起曹昂。
“吾有子修,何愁大業不成!”
曹昂又跟曹操聊了幾句,便告辭離開霸府,迴到他的大將軍府內。
一眾家眷都去了鄴城,這裏的將軍府變得有些冷清。
好在他也隻是在這裏待幾天,等到明天論功行賞,犒賞三軍,設宴慶功之後,他便可以先返迴鄴城!
……
第二天早朝,曹操先是上表封賞有功之臣,犒賞三軍。
漢獻帝隻能點頭同意,反正他是傀儡,曹操怎麽說就怎麽辦!
他就算反對,有什麽意見,也沒有絲毫用處,倒不如都依著曹操。
“陛下!臣有本啟奏!”
董昭站了出來,朝漢獻帝行禮叩首。
“愛卿所奏何事?”
漢獻帝有點心不在焉,董昭是曹操的狗腿子,他上奏肯定沒什麽好事!
“自古以來,人臣未有丞相之功者,周公、呂望也不及也;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兇。”
“與百姓除害,使漢室複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
董昭慷慨激昂。
劉協麵色漸漸陰沉,雙手死死抓住龍袍,董昭這是什麽意思?
曹操身為漢臣,不跟諸臣同列朝班,難道還要跟朕同坐不成?
劉協忍氣吞聲,平複一下心情道,
“那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
“丞相有如此曠世奇功,合該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董昭說出目的,大殿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荀彧臉色異常難看,眼眸裏神色複雜!
他一生忠於漢室,卻又盡心盡力輔佐曹操成就霸業。
但曹操進封魏公,這是他不願看見的事情。
他輔佐曹操是為了重建大漢秩序,而不是要取而代之!
曹氏集團的文武,則懷揣著激動的心情,等待曹操成為魏公的那一刻!
他們與曹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然希望曹操能夠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
將來魏公代漢自立,他們這幫跟著魏公打天下的人,那可就是從龍功臣,開國元勳!
漢獻帝呆愣當場,曹賊終於按耐不住,想要行篡逆之事,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人出來阻止嗎?
四百年的大漢江山,難道就要亡在朕的手裏嗎?
朕百年之後,如何在九泉之下,麵見列祖列宗?!
伏完等忠於漢獻帝的大臣,更是臉色大變,多次想站出來反對曹操進封魏公。
又怕因此惹怒曹操,被曹操下令夷三族。
就算他們要為天子盡忠,也不能連累家人跟著遭殃!
“董昭你個亂臣賊子,在這大殿上,安敢說此大逆不道之言!罪該萬死,當誅九族!”
一人排眾而出,指著董昭怒罵。
曹昂先讓大軍入營,隨後帶著張遼、徐晃、曹休等人去霸府麵見曹操。
“見過丞相!”
曹昂帶領一眾武將,給曹操行禮。
“子修迴來了,這才沒多久,你就已經平定叛亂,實乃大功一件!”
曹操嘴角的笑意,怎麽壓都壓不住。
“全仰仗丞相運籌帷幄,將士用命,我才能在短時間內,平定叛亂,昂不敢居功!”
曹昂拱手,說著客套話。
“這裏又沒有外人,你何必在為父麵前,如此客氣!”
曹操一句沒有外人,讓非曹氏、夏侯氏的武將有些感動,曹丞相這是拿他們當自己人看待。
“這次你們都有功,孤會對你們論功行賞,你們舟車勞頓,也累了,先下去歇息。”
眾人明白,曹操這是要跟曹昂單獨談談。
眾人行禮退了出去。
“子修,這次你立了大功,我決定讓你做副丞相,你意下如何?”
“我沒有意見,全聽父親的!”
曹操點了點頭,便沒有了下文。
曹昂疑惑,要隻是任命他做副丞相,有必要讓大家都退下嗎?
按照曆史進程,曹操是不是該進封魏公?
這時候,董昭應該跳出來,勸他更進一步,進封魏公,加九錫,建國都於鄴城……
“父親!”
“嗯!”
曹操看向曹昂,等待他的下文。
“父親是否考慮,再進一步!”
“再進一步,子修你指的是……”
“父親如今的爵位是縣侯,何不將侯爵變公爵?”
曹昂說道。
“公仁(董昭的表字),建議孤建立五等爵位製度,又勸我進封魏公,加九錫,建國都於鄴城。”
曹操也想更進一步,成為魏公,他才能成為魏王,最後代漢自立。
侯爵變成公爵,對於曹操甚至是整個曹氏政權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進封魏公,在法理上來說,才有代漢自立的資格,是曹操代漢自立邁出的第一步!
但朝中反對的聲音不少,擁有王佐之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的荀彧,便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這讓曹操很是不高興,讓他覺得現在進封魏公,是否合適?
“子修,此事事關重大,容我三思。”
曹操背手而立,走到窗邊,看著外麵的景色沉思起來。
曹昂知道曹操在擔心什麽,進封魏公肯定會遭到朝中一些大臣的反對。
但是,他必須讓曹操來走這一步,曹操要是到死都進封魏公、魏王。
將來,等他接手曹氏政權,想要進封魏公、魏王,阻力隻會更大!
“父親,如今漢室衰微,天下大亂,父親南征北戰,平定四方,功勳卓著。進封魏公,實至名歸。”
“若無父親平定天下,天子怕是早已顛沛流離中死去,若無父親在,不知這天下會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曹操在他曹昂的輔佐之下,提前解決袁氏兄弟,解決北方烏桓問題,又平定西涼叛亂,更是提前幾年進封魏公。
此時的曹操,已經完成一統北方的計劃,等他進封魏公之後。
下一步計劃就是南下荊州,去完成統一天下的夙願!
曹操轉過身來,看著曹昂,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子修所言甚是,我便讓公仁率領百官,上奏天子,進封我為魏公,加九錫,建都鄴城。”
“父親英明。兒臣相信,以父親之雄才大略,進封魏公,必能開創一番偉業。”
曹昂跪地叩拜道。
曹操哈哈大笑起來,扶起曹昂。
“吾有子修,何愁大業不成!”
曹昂又跟曹操聊了幾句,便告辭離開霸府,迴到他的大將軍府內。
一眾家眷都去了鄴城,這裏的將軍府變得有些冷清。
好在他也隻是在這裏待幾天,等到明天論功行賞,犒賞三軍,設宴慶功之後,他便可以先返迴鄴城!
……
第二天早朝,曹操先是上表封賞有功之臣,犒賞三軍。
漢獻帝隻能點頭同意,反正他是傀儡,曹操怎麽說就怎麽辦!
他就算反對,有什麽意見,也沒有絲毫用處,倒不如都依著曹操。
“陛下!臣有本啟奏!”
董昭站了出來,朝漢獻帝行禮叩首。
“愛卿所奏何事?”
漢獻帝有點心不在焉,董昭是曹操的狗腿子,他上奏肯定沒什麽好事!
“自古以來,人臣未有丞相之功者,周公、呂望也不及也;櫛風沐雨,三十餘年,掃蕩群兇。”
“與百姓除害,使漢室複存,豈可與諸臣宰同列乎?”
董昭慷慨激昂。
劉協麵色漸漸陰沉,雙手死死抓住龍袍,董昭這是什麽意思?
曹操身為漢臣,不跟諸臣同列朝班,難道還要跟朕同坐不成?
劉協忍氣吞聲,平複一下心情道,
“那依愛卿之見,該當如何?”
“丞相有如此曠世奇功,合該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
董昭說出目的,大殿之上頓時鴉雀無聲。
荀彧臉色異常難看,眼眸裏神色複雜!
他一生忠於漢室,卻又盡心盡力輔佐曹操成就霸業。
但曹操進封魏公,這是他不願看見的事情。
他輔佐曹操是為了重建大漢秩序,而不是要取而代之!
曹氏集團的文武,則懷揣著激動的心情,等待曹操成為魏公的那一刻!
他們與曹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自然希望曹操能夠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
將來魏公代漢自立,他們這幫跟著魏公打天下的人,那可就是從龍功臣,開國元勳!
漢獻帝呆愣當場,曹賊終於按耐不住,想要行篡逆之事,滿朝文武,難道就沒有人出來阻止嗎?
四百年的大漢江山,難道就要亡在朕的手裏嗎?
朕百年之後,如何在九泉之下,麵見列祖列宗?!
伏完等忠於漢獻帝的大臣,更是臉色大變,多次想站出來反對曹操進封魏公。
又怕因此惹怒曹操,被曹操下令夷三族。
就算他們要為天子盡忠,也不能連累家人跟著遭殃!
“董昭你個亂臣賊子,在這大殿上,安敢說此大逆不道之言!罪該萬死,當誅九族!”
一人排眾而出,指著董昭怒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