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高幹反叛,河東、弘農各縣響應,反叛朝廷,諸位對此有什麽看法?”
曹昂看向眾人詢問意見。
“要我說,應該速攻壺關,隻要我們拿下壺關,並州可定!”
曹真直接脫口而出。
壺關是上黨郡的雄關,要想奪並州,必先奪上黨。
從鄴城方向出兵奪上黨,必先奪下壺關!
其他人沒有意見,大家都同意攻打壺關,曹昂下令大軍在涉縣休整一天,明日再出發。
第二天曹昂發兵,來到壺關城下。
守軍立刻進入戰鬥狀態,迎接曹軍的猛烈進攻。
高幹部將夏昭、鄧升,登上城頭觀望,見曹軍來勢洶洶,氣勢如虹!
他們心裏有些畏懼,奈何高幹不在城中,隻命他們守城。
“刺史不在城中,曹軍來勢洶洶,我們如何能夠抵擋的住?”
鄧升眉頭微皺,他擔心守不住壺關。
高幹現在正在河東一帶作戰,不斷擴大戰果。
曹操命鍾繇監視關西諸將,以免他們與高幹聯手,同時派曹仁領兵平定河東、弘農叛亂。
“鄧兄不必憂心,我已派人告知刺史,刺史定會帶兵迴來援救我等。”
夏昭安慰鄧升,壺關占據地利優勢,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攻破的。
他們說話的功夫,曹軍發動了進攻,大軍對壺關進行猛攻。
在壺關城守軍殊死反抗下,打退了曹軍的進攻,守住了壺關城。
這讓夏昭、鄧升多了幾分自信。
曹昂下令收兵,派出大將前去叫陣,想要將城中守將引出來,生擒或斬殺。
任憑曹軍將領怎麽叫罵,夏昭、鄧升哪怕是氣的七竅生煙,最後還是生生忍住,沒有出城應戰。
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憑他們的本事出戰,隻有死路一條!
唯有堅守城池,才會有一線生機,任憑曹軍將領怎麽叫罵,他們都不出去。
“大將軍,無論我們怎麽叫罵,夏昭、鄧升就是不出來,現在該怎麽辦?”
曹真叫罵了一陣,見夏昭、鄧升不出來,迴來詢問曹昂。
“大將軍,根據探子來報,高幹不在壺關,而在河東,壺關城由夏昭、鄧升把守。”
“末將以為可以招降此二人,若能招降此二人,便可輕而易舉拿下壺關城!”
張遼建議招降夏昭、鄧升。
“好!招降之事,便由文遠你來辦!”
曹昂同意張遼的建議,並將這重任交給張遼。
“喏!”
張遼領命而去,來到壺關城下,對夏昭、鄧升進行招降,開出豐厚的條件。
這讓二人有些心動,卻依舊沒有同意,他們是高幹的大將,怎麽能輕易背叛自己的主公。
猶豫再三還是拒絕投降,並對城中軍民散播曹軍攻破壺關城後,將要屠城,一個不留!
通過人們心中的恐懼,來讓城中軍民拚死抵抗。
城中軍民不清楚情況,都相信夏昭二人的鬼話,認為曹軍真的要屠城,為了活下去,他們選擇了拚命!
曹昂命人將勸降書,用箭射進城去,他就不信壺關城內,會有人不怕死?
隻要招降條件足夠誘人,肯定會有人願意投降。
曹軍弓箭手將勸降書射進壺關城,鋪天蓋地的勸降書,灑落在城中每一個角落。
“將軍,這是曹軍射進城的勸降書,城裏到處都是這個。”
夏昭親兵,拿著一份勸降書,遞給夏昭。
夏昭大吃一驚,怎麽也沒有想到,曹昂會給他們來這一手!
“快,速將這些全都收上來燒了,誰要是敢私藏,嚴懲不怠!”
夏昭擔心會出亂子,馬上派人去把所有勸降書沒收上來燒掉。
親兵領命而去,將夏昭的命令傳達下去。
一隊隊身披甲胄,手持武器的士卒,挨家挨戶搜查,將勸降書都收上來燒掉。
看過勸降書的人,都對夏昭、鄧升起了疑心,死守和投降之間猶豫不決!
夏昭雖然暫時穩住了局麵,但暗潮湧動之下,誰也不敢保證就會相安無事!
第二天,曹軍再次如法炮製,又一次把勸降書射進城裏,這次比昨天還多。
夏昭再次派兵,將所有傳單收了上來燒掉,這事在城中百姓中傳開。
就連守軍之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這事,不少人心裏萌生了投降的念頭!
“我聽說這事已在民間傳開,不少民眾不再想堅守城池,而是打算出城投降。”
鄧升找到夏昭,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訴夏昭。
“這幫泥腿子,真是該殺!”
夏昭氣憤不已,恨不得提刀砍了那些有異心的人。
鄧升急忙拉住他,要是讓他提刀去砍人,還不直接翻天。
到時候,隻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投降,現在隻是在騷動,還沒有付之行動!
你這一刀砍下,不就是逼著大家選擇投降,逼大家付出行動。
“你拉著我做甚?”
夏昭說著,收刀入鞘,他並非真的想提刀砍人,更不想把事態鬧大!
現在鄧升拉著,給了一個台階,順著台階下來。
“莫要衝動,你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引起民憤,到時候他們真的投了曹軍怎麽辦?”
“我可是聽說這事,在軍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你哐哐亂殺,心裏是痛快了,但容易引起民變!”
“要是因為你激起民變,又引起軍中嘩變,你又如何應對?”
鄧升一番話,說的夏昭無言以對。
“你說的不錯,那你說我們該怎麽辦?總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我們要是什麽都不做,不出三天,必定被手下人綁了獻給曹昂!”
看起來,做不做都沒什麽好下場,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眼下唯有盡量安撫大家的情緒!”
鄧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盡量安撫大家。
“那好吧!你去安撫城中民眾,我去慰問軍中將士,在刺史迴來之前,無論如何也不能出亂子。”
夏昭歎息一聲,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按照鄧升說的去辦。
二人分工合作,暫時穩住城內軍民的情緒,確保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嘩變。
等到高幹的援軍迴來,應該問題不大。
曹昂看向眾人詢問意見。
“要我說,應該速攻壺關,隻要我們拿下壺關,並州可定!”
曹真直接脫口而出。
壺關是上黨郡的雄關,要想奪並州,必先奪上黨。
從鄴城方向出兵奪上黨,必先奪下壺關!
其他人沒有意見,大家都同意攻打壺關,曹昂下令大軍在涉縣休整一天,明日再出發。
第二天曹昂發兵,來到壺關城下。
守軍立刻進入戰鬥狀態,迎接曹軍的猛烈進攻。
高幹部將夏昭、鄧升,登上城頭觀望,見曹軍來勢洶洶,氣勢如虹!
他們心裏有些畏懼,奈何高幹不在城中,隻命他們守城。
“刺史不在城中,曹軍來勢洶洶,我們如何能夠抵擋的住?”
鄧升眉頭微皺,他擔心守不住壺關。
高幹現在正在河東一帶作戰,不斷擴大戰果。
曹操命鍾繇監視關西諸將,以免他們與高幹聯手,同時派曹仁領兵平定河東、弘農叛亂。
“鄧兄不必憂心,我已派人告知刺史,刺史定會帶兵迴來援救我等。”
夏昭安慰鄧升,壺關占據地利優勢,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攻破的。
他們說話的功夫,曹軍發動了進攻,大軍對壺關進行猛攻。
在壺關城守軍殊死反抗下,打退了曹軍的進攻,守住了壺關城。
這讓夏昭、鄧升多了幾分自信。
曹昂下令收兵,派出大將前去叫陣,想要將城中守將引出來,生擒或斬殺。
任憑曹軍將領怎麽叫罵,夏昭、鄧升哪怕是氣的七竅生煙,最後還是生生忍住,沒有出城應戰。
他們對自己的實力,有著清晰的認知,知道憑他們的本事出戰,隻有死路一條!
唯有堅守城池,才會有一線生機,任憑曹軍將領怎麽叫罵,他們都不出去。
“大將軍,無論我們怎麽叫罵,夏昭、鄧升就是不出來,現在該怎麽辦?”
曹真叫罵了一陣,見夏昭、鄧升不出來,迴來詢問曹昂。
“大將軍,根據探子來報,高幹不在壺關,而在河東,壺關城由夏昭、鄧升把守。”
“末將以為可以招降此二人,若能招降此二人,便可輕而易舉拿下壺關城!”
張遼建議招降夏昭、鄧升。
“好!招降之事,便由文遠你來辦!”
曹昂同意張遼的建議,並將這重任交給張遼。
“喏!”
張遼領命而去,來到壺關城下,對夏昭、鄧升進行招降,開出豐厚的條件。
這讓二人有些心動,卻依舊沒有同意,他們是高幹的大將,怎麽能輕易背叛自己的主公。
猶豫再三還是拒絕投降,並對城中軍民散播曹軍攻破壺關城後,將要屠城,一個不留!
通過人們心中的恐懼,來讓城中軍民拚死抵抗。
城中軍民不清楚情況,都相信夏昭二人的鬼話,認為曹軍真的要屠城,為了活下去,他們選擇了拚命!
曹昂命人將勸降書,用箭射進城去,他就不信壺關城內,會有人不怕死?
隻要招降條件足夠誘人,肯定會有人願意投降。
曹軍弓箭手將勸降書射進壺關城,鋪天蓋地的勸降書,灑落在城中每一個角落。
“將軍,這是曹軍射進城的勸降書,城裏到處都是這個。”
夏昭親兵,拿著一份勸降書,遞給夏昭。
夏昭大吃一驚,怎麽也沒有想到,曹昂會給他們來這一手!
“快,速將這些全都收上來燒了,誰要是敢私藏,嚴懲不怠!”
夏昭擔心會出亂子,馬上派人去把所有勸降書沒收上來燒掉。
親兵領命而去,將夏昭的命令傳達下去。
一隊隊身披甲胄,手持武器的士卒,挨家挨戶搜查,將勸降書都收上來燒掉。
看過勸降書的人,都對夏昭、鄧升起了疑心,死守和投降之間猶豫不決!
夏昭雖然暫時穩住了局麵,但暗潮湧動之下,誰也不敢保證就會相安無事!
第二天,曹軍再次如法炮製,又一次把勸降書射進城裏,這次比昨天還多。
夏昭再次派兵,將所有傳單收了上來燒掉,這事在城中百姓中傳開。
就連守軍之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這事,不少人心裏萌生了投降的念頭!
“我聽說這事已在民間傳開,不少民眾不再想堅守城池,而是打算出城投降。”
鄧升找到夏昭,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訴夏昭。
“這幫泥腿子,真是該殺!”
夏昭氣憤不已,恨不得提刀砍了那些有異心的人。
鄧升急忙拉住他,要是讓他提刀去砍人,還不直接翻天。
到時候,隻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投降,現在隻是在騷動,還沒有付之行動!
你這一刀砍下,不就是逼著大家選擇投降,逼大家付出行動。
“你拉著我做甚?”
夏昭說著,收刀入鞘,他並非真的想提刀砍人,更不想把事態鬧大!
現在鄧升拉著,給了一個台階,順著台階下來。
“莫要衝動,你這樣做,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引起民憤,到時候他們真的投了曹軍怎麽辦?”
“我可是聽說這事,在軍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你哐哐亂殺,心裏是痛快了,但容易引起民變!”
“要是因為你激起民變,又引起軍中嘩變,你又如何應對?”
鄧升一番話,說的夏昭無言以對。
“你說的不錯,那你說我們該怎麽辦?總不能什麽都不做吧?”
“我們要是什麽都不做,不出三天,必定被手下人綁了獻給曹昂!”
看起來,做不做都沒什麽好下場,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眼下唯有盡量安撫大家的情緒!”
鄧升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盡量安撫大家。
“那好吧!你去安撫城中民眾,我去慰問軍中將士,在刺史迴來之前,無論如何也不能出亂子。”
夏昭歎息一聲,沒有更好的辦法,隻能按照鄧升說的去辦。
二人分工合作,暫時穩住城內軍民的情緒,確保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嘩變。
等到高幹的援軍迴來,應該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