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此計甚好,此事便交由你來辦,務必留下劉備,勿讓其跑了。”
公孫瓚將這個重任交給公孫範,反正這個建議是他提的,他不辦誰辦?
“喏!”
公孫範十分不情願接這個差事,迫於公孫瓚的淫威,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這份苦差事。
很快一條小道消息,從公孫瓚這邊傳出,袁紹的探子將這條小道消息傳了迴去。
袁紹聽後,立刻召集隨軍出征的謀士商議,分析分析這件事情的真偽。
“主公,依我之見,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郭圖第一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主公,我覺得此事有點蹊蹺,還需要慎重考慮,依我之見,未必如傳言所說,許都的漢帝發詔詔令各路諸侯討伐袁術,劉備很有可能是奉詔前往!”
田豐持不同意見,覺得很有可能是公孫瓚散布的謠言。
“哈哈哈……”
郭圖聽後哈哈大笑,田豐這麽聰明的人,怎麽會說出這樣的胡話。
公孫瓚又不是沒有讓劉備偷襲過他們,再來一次又不是什麽難事!
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這等猛將,又怎麽可能讓劉備去幫曹操討伐袁術?這樣做,對公孫瓚能有什麽好處?
“公則,何故發笑?”
袁紹目光落到郭圖身上,問道。
“我笑元皓愚昧,各路諸侯肯定都會奉詔,但有那個諸侯會遵照詔令,真的出兵援助曹操?”
“曹操要是剿滅了袁術,那他的聲望,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到時,怕是主公都要屈尊於曹操之下!”
“曹操要是以天子之名號令天下,試問主公是遵從,還是抗命?”
郭圖覺得一但曹操解決袁術,曹操的聲望會水漲船高,甚至比袁紹的聲望都要高。
再加上曹操手裏有皇帝這張王牌,一但打出來,就連袁紹都未必能招架的住。
這也是各路諸侯不願出兵的原因,就是不想幫助曹操做大,而自己什麽都撈不到!
公孫瓚被他們打的屁滾尿流,能堅持到現在,是因為身邊有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
劉備要是離開,這對公孫瓚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跟要了公孫瓚半條命沒有區別!
而且,劉備不是諸侯,隻是依附公孫瓚的武夫,他沒事去瞎湊什麽熱鬧?
郭圖以己度人,覺得天下人跟他郭圖沒多大區別,都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公則言之有理!公孫瓚與我軍交戰,可謂是山窮水盡,想要取勝隻有出奇兵,來個出其不意,或許還有破局的希望。”
逢紀為郭圖拍手叫好!
袁紹聽了這兩位能人的分析,也覺得很對,至於什麽幫朝廷討伐袁術,這說的簡直就是放屁。
交手這麽多年,公孫瓚什麽德行,他袁紹還能不知?
至於說劉備,一個頂著中山靖王之後頭銜,織席販履之輩。
他手中沒有兵馬,拿什麽去討伐袁術?
拿他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頭?
還是他織席販履的身份?
袁紹從骨子裏,還是對劉備有所輕視,他不認為劉備有能力去討伐袁術,公孫瓚也絕對不會允許劉備這個時候離開。
根據種種因素分析,袁紹更傾向劉備是打著奉詔討賊的名頭,其實就是想偷襲他。
這點小伎倆,還想騙過他袁紹,未免太過小瞧他了!
“主公!”
田豐依舊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劉備以仁義為自己的人生準則,現在天子明發詔令,號令天下共同討賊,劉備必定前去。
他要是不去,如何擔得起義字,那他劉備豈不是假仁假義?
即便郭圖、逢紀分析的頭頭是道,田豐依舊要勸袁紹不要阻攔劉備。
“劉備此人乃劉氏宗親,他豈能任由袁術篡漢?何況,奉詔討賊乃大義所在,與劉備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豈有不去之理?”
“依我之見,劉備奉詔討賊是真,我們不僅不應該阻攔,放其離開,還應該給他提供些幫助。”
袁紹臉色不太好看,田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來搗亂,當真是令人厭惡!
田豐為人剛正,從來不做什麽諂媚之事,麵對袁紹更是直言犯上,惹得袁紹十分不爽。
“元圖、公則言之有理!你二人覺得,該派誰前去阻攔劉備?”
袁紹沒有理會田豐,目光落到郭圖、逢紀身上。
“主公!!!”
田豐見袁紹不采納他的建議,也顧不上什麽禮儀,直接大聲喊道。
“元皓,你這是在幹什麽?”
袁紹怒道。
“我這是為了主公著想,切莫受奸佞小人蠱惑,而鑄成大錯!悔之晚矣!”
田豐是真的心累,袁紹當初請他出山,禮賢下士,十分的謙卑,他還以為袁紹能是個明主。
可誰能料到居然是個剛愎自用,聽信讒言的家夥,他多次進言而不被采納,早知今日,當初就該拒絕袁紹。
“田豐,你什麽意思?你敢罵我是奸佞小人?罵主公是昏君,你真是好大的膽子!”
逢紀與田豐向來不對付,趁機對田豐發難。
袁紹臉色鐵青,他自認為自己雄才偉略,卻被田豐說成昏君,實在可惡!
“聽信讒言,而不聽忠言者,不是昏庸是什麽?”
田豐就是這麽正直的人,從來都不會說好聽的讒言,常常做出犯上得事情,這樣的下屬沒幾個領導喜歡!
“夠了!”
袁紹大怒,早知道田豐這麽討厭,當初他就不會親自去請田豐出山。
本以為田豐能輔佐自己成就霸業,誰曾想卻是給自己添堵的!
“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多言!淳於瓊何在?”
“末將在!”
淳於瓊出列,行禮!
“命你統率三萬兵馬,帶領六將前去阻攔劉備!”
“末將領命!”
淳於瓊領命,帶著六員武將出發。
“顏良、文醜!你們整頓兵馬,我要與公孫瓚決一死戰!”
袁紹再次下令,這次他說什麽都要消滅公孫瓚,整個河北隻能他袁紹說的算。
“末將領命!”
顏良、文醜大喜,主公終於下定決心,要徹底消滅公孫瓚,奪取幽州,一統河北四州之地。
安排妥當,眾人行禮退下。
公孫瓚將這個重任交給公孫範,反正這個建議是他提的,他不辦誰辦?
“喏!”
公孫範十分不情願接這個差事,迫於公孫瓚的淫威,不得不硬著頭皮接下這份苦差事。
很快一條小道消息,從公孫瓚這邊傳出,袁紹的探子將這條小道消息傳了迴去。
袁紹聽後,立刻召集隨軍出征的謀士商議,分析分析這件事情的真偽。
“主公,依我之見,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郭圖第一個站出來發表自己的意見。
“主公,我覺得此事有點蹊蹺,還需要慎重考慮,依我之見,未必如傳言所說,許都的漢帝發詔詔令各路諸侯討伐袁術,劉備很有可能是奉詔前往!”
田豐持不同意見,覺得很有可能是公孫瓚散布的謠言。
“哈哈哈……”
郭圖聽後哈哈大笑,田豐這麽聰明的人,怎麽會說出這樣的胡話。
公孫瓚又不是沒有讓劉備偷襲過他們,再來一次又不是什麽難事!
劉備身邊有關羽、張飛這等猛將,又怎麽可能讓劉備去幫曹操討伐袁術?這樣做,對公孫瓚能有什麽好處?
“公則,何故發笑?”
袁紹目光落到郭圖身上,問道。
“我笑元皓愚昧,各路諸侯肯定都會奉詔,但有那個諸侯會遵照詔令,真的出兵援助曹操?”
“曹操要是剿滅了袁術,那他的聲望,將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到時,怕是主公都要屈尊於曹操之下!”
“曹操要是以天子之名號令天下,試問主公是遵從,還是抗命?”
郭圖覺得一但曹操解決袁術,曹操的聲望會水漲船高,甚至比袁紹的聲望都要高。
再加上曹操手裏有皇帝這張王牌,一但打出來,就連袁紹都未必能招架的住。
這也是各路諸侯不願出兵的原因,就是不想幫助曹操做大,而自己什麽都撈不到!
公孫瓚被他們打的屁滾尿流,能堅持到現在,是因為身邊有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
劉備要是離開,這對公孫瓚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跟要了公孫瓚半條命沒有區別!
而且,劉備不是諸侯,隻是依附公孫瓚的武夫,他沒事去瞎湊什麽熱鬧?
郭圖以己度人,覺得天下人跟他郭圖沒多大區別,都是唯利是圖的小人!
“公則言之有理!公孫瓚與我軍交戰,可謂是山窮水盡,想要取勝隻有出奇兵,來個出其不意,或許還有破局的希望。”
逢紀為郭圖拍手叫好!
袁紹聽了這兩位能人的分析,也覺得很對,至於什麽幫朝廷討伐袁術,這說的簡直就是放屁。
交手這麽多年,公孫瓚什麽德行,他袁紹還能不知?
至於說劉備,一個頂著中山靖王之後頭銜,織席販履之輩。
他手中沒有兵馬,拿什麽去討伐袁術?
拿他中山靖王之後的名頭?
還是他織席販履的身份?
袁紹從骨子裏,還是對劉備有所輕視,他不認為劉備有能力去討伐袁術,公孫瓚也絕對不會允許劉備這個時候離開。
根據種種因素分析,袁紹更傾向劉備是打著奉詔討賊的名頭,其實就是想偷襲他。
這點小伎倆,還想騙過他袁紹,未免太過小瞧他了!
“主公!”
田豐依舊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劉備以仁義為自己的人生準則,現在天子明發詔令,號令天下共同討賊,劉備必定前去。
他要是不去,如何擔得起義字,那他劉備豈不是假仁假義?
即便郭圖、逢紀分析的頭頭是道,田豐依舊要勸袁紹不要阻攔劉備。
“劉備此人乃劉氏宗親,他豈能任由袁術篡漢?何況,奉詔討賊乃大義所在,與劉備來說百利而無一害,豈有不去之理?”
“依我之見,劉備奉詔討賊是真,我們不僅不應該阻攔,放其離開,還應該給他提供些幫助。”
袁紹臉色不太好看,田豐一而再,再而三的出來搗亂,當真是令人厭惡!
田豐為人剛正,從來不做什麽諂媚之事,麵對袁紹更是直言犯上,惹得袁紹十分不爽。
“元圖、公則言之有理!你二人覺得,該派誰前去阻攔劉備?”
袁紹沒有理會田豐,目光落到郭圖、逢紀身上。
“主公!!!”
田豐見袁紹不采納他的建議,也顧不上什麽禮儀,直接大聲喊道。
“元皓,你這是在幹什麽?”
袁紹怒道。
“我這是為了主公著想,切莫受奸佞小人蠱惑,而鑄成大錯!悔之晚矣!”
田豐是真的心累,袁紹當初請他出山,禮賢下士,十分的謙卑,他還以為袁紹能是個明主。
可誰能料到居然是個剛愎自用,聽信讒言的家夥,他多次進言而不被采納,早知今日,當初就該拒絕袁紹。
“田豐,你什麽意思?你敢罵我是奸佞小人?罵主公是昏君,你真是好大的膽子!”
逢紀與田豐向來不對付,趁機對田豐發難。
袁紹臉色鐵青,他自認為自己雄才偉略,卻被田豐說成昏君,實在可惡!
“聽信讒言,而不聽忠言者,不是昏庸是什麽?”
田豐就是這麽正直的人,從來都不會說好聽的讒言,常常做出犯上得事情,這樣的下屬沒幾個領導喜歡!
“夠了!”
袁紹大怒,早知道田豐這麽討厭,當初他就不會親自去請田豐出山。
本以為田豐能輔佐自己成就霸業,誰曾想卻是給自己添堵的!
“我意已決,你們不必多言!淳於瓊何在?”
“末將在!”
淳於瓊出列,行禮!
“命你統率三萬兵馬,帶領六將前去阻攔劉備!”
“末將領命!”
淳於瓊領命,帶著六員武將出發。
“顏良、文醜!你們整頓兵馬,我要與公孫瓚決一死戰!”
袁紹再次下令,這次他說什麽都要消滅公孫瓚,整個河北隻能他袁紹說的算。
“末將領命!”
顏良、文醜大喜,主公終於下定決心,要徹底消滅公孫瓚,奪取幽州,一統河北四州之地。
安排妥當,眾人行禮退下。